第六十三章 南京之殤
字數:3863 加入書籤
“河南?”楊秀清略顯玩味的重複了一句,“那麽,原因呢?東進金陵為什麽不行呢?”
“這不肯定的麽,曆史上太平天國在南京定都的結果可是失敗的。”章平在內心暗中吐槽。當然,這不過是後人由果及因推算出來的,並不能算理由,章平也解釋不通。實際上他這麽說自然有他的道理。
“東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章平勸道:“大軍向河南挺近,取河南建都,我的這個想法並不是異想天開和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曆朝曆代的教訓之上的。”
“從地理上來說,河南就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它從古至今一直就是四戰之地,當取天下之時,河南在所必爭。如果我們太平天國建都河南,就等於把自己的首都放在了敵人首都的大門口,隔著黃河對峙,擺開進攻的姿態,一旦穩定了局勢,那麽大軍就可以迅速渡河,全力進攻北京,取得勝利是有很大幾率的。而相對來說定都金陵的話,北伐的距離太長,充滿了許多不確定因素。所以欲圖北方,必定要率先拿下河南。”
“至於定都金陵,”章平稍微猶豫一會兒,還是說道:“恕我直言,東王,至少還有三大不利因素。”
“嗯?”楊秀清挑挑眉頭,“說說看。”
“一就是宿命論。”
“什麽?”楊秀清一愣,“宿命論?”
“對,就是宿命論。”章平點點頭,“這聽起來似乎有幾分滑稽,不過就曆史來看,還真是這樣,曆代大統一的帝國,他們的都城都在關中或者平原一帶。而在金陵定過都的,全都是短命王朝。我甚至懷疑金陵的龍氣已盡,所以去那兒沒有什麽好處。”
當然,有關於曆史其實還不能完全這麽說,像朱元璋這麽個猛人就能在南京建都。但太平天國與當時他身處的環境是兩碼事。朱元璋當然可以安心發展數年了,沒稱王是前提,最關鍵的是當時在河南的農民起義軍“紅巾軍”實力足夠強大,完全是替朱元璋擋住了元朝的兵鋒。
而現在呢?後來的撚軍根本就還沒有出現,就算出來了,它有元末“紅巾軍”攻取開封、大封王爵的實力麽?
說到底,太平天國還是很苦逼的,它隻能靠自己,不管建都哪裏都會把自己陷於眾矢之的。
楊秀清聽完後不置可否,點點頭,“你繼續說。”
“二來麽,金陵雖然資源豐富,龍盤虎踞,號稱帝王之家,然而金陵‘局促於東南,而非宅中圖之大業’,定都金陵,最後隻能做到與清王朝分庭抗禮,最好也隻會拿下南麵九省。不利於速勝,我怕遲則生變。”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金陵除了長江天塹外沒有什麽險要的地勢。在這兒建都後,很容易被清妖圍困,而一旦被圍,我們就不得不派大批的部隊來保衛它,這樣在軍事上我們由開始的戰略進攻就會逐步的蛻化為消極防禦;同時,由於顧忌都城的安危,以後要是北伐的話勢必不能做到全心全意。”
其實還有一點章平是怕楊秀清生氣所以忍住了沒說,那就是江南這個花花世界,不說他們這些農民出生的高層了,就是章平自己,都覺得一旦要是手握重權地踏進去,那估計很快就被腐化的不成樣子了。
而天王與東王的矛盾肯定會像曆史上那樣漸漸激化的。
要是打到河南,確實由於河南是平原,沒有騎兵很吃虧。但是要是在那種情況下,能不能經營的好兩說,估計與清妖肯定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而在這種緊張的局勢下,就不會出現內耗的這種局麵了。
太平天國從廣西打到現在的武漢,章平幾乎沒有見到天王與東王之間發生什麽矛盾。那是自然的了,天天打仗哪有心思考慮爭權奪利的問題。
章平說完後是一臉期待的看著楊秀清,楊秀清倒是很淡定,隻見他微微一笑。
“章平啊,你考慮的其實也是很多了,很好!不過我現在要問你幾個問題。”
“什麽問題?”章平疑惑不解。
“你說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麽?”楊秀清問道。
“額,我們自金田起事以來,攻城略地,旋攻旋走,幾乎沒有真正管治一個地方,很多地方是旋得旋失,非常不利後續發展壯大,現在迫切需要一個根據地,成立一個指揮中心和統治中心。”
“不錯!那你仔細想想,我們現在在武漢擴軍幾十萬,這些可都是人啊,要吃要喝的。你覺得我們的根據地要具備什麽樣的條件才是妥當的?”
“這個。。”章平陷入了沉思。
“至少得有錢有糧才行!”楊秀清接道,“之所以我想進軍江南,一是據探子們報告,現在東南地區,清朝的統治力量比較薄弱,根本就沒有重兵把守;二是金陵地勢崇隆,民情富厚,且天下糧食盡出於南方,在保證給養上較其他地區優越,人才同樣非常多,而相對於清妖來說,金陵在揚子江岸,大而且要,居清王朝的中央,接近運河,實是阻礙一切交通,切斷米糧運往北京之路,經略江南,就等於切斷了清妖的經濟命脈,稅賦會削減一大半;三是一旦進入江浙,我們太平軍的作戰麵就隻有西和北兩方,比原來四麵臨戰要好得多,同時也容易將江浙以南的福建清妖壓縮殲滅。”
“而進入河南呢?”楊秀清繼續說道:“河南水小而沒有糧食,如果敵人圍困我們,我們則無法自救。再加上,章平,你真的覺得我們越靠近清王朝的政治中心,那裏的民眾還會像我們在南方一樣這樣熱烈的支持麽?”
“最後還有一個實際問題,你建議我們去河南,那我們怎麽去啊,好不容易才剛剛組建了水營,難道想讓我們棄船步行嗎?相反要是順江東下的話,完全可以發揮水營的運輸與作戰能力,既能有效的避免清妖的圍剿堵截,隨員家眷和輜重又不會成為行軍的包袱,一舉兩得豈不好?”
章平被楊秀清的一番言語給轟炸的暈乎乎的,完全是說不出話了。
看到章平這樣子,楊秀清也不在追問了,笑笑:“今天這談話,倒是讓我久違的放鬆了心情,同時也堅定了我東進金陵的決心了。對了章平,你一直在王爺們身邊做參護,現在想不想去部隊中曆練一下?”
“啊?去部隊?”章平還在發愣呢,聽到楊秀清的話語還沒反應過來。
“怎麽?你不願意去?”
“不,東王,”章平明白過來後是心中一喜,急忙答道:“東王讓我去哪兒,我就去哪兒,一切都聽從東王的吩咐。”
他還不忘向楊秀清表一下自己的忠心。
“好吧,不過你雖說一直在王爺們身邊,也出了不少奇謀。。但是天國畢竟是以軍功來行賞的,所以我不可能給你太高的職位,你就暫時升任木正木二乙二監軍,帶左二軍吧,隸屬於林鳳祥、李開芳。”
“木正木二乙二監軍,這不過是個洪秀全亂編的名字而已,總之說起來職位是監軍,統率的是一個軍的部隊。”
監軍這職位不大不小,比不久前那個水營的唐正才封的典水匠小得多,不過與他的結義兄弟李能通的師帥來比,還是高了兩級。自從太平軍在長沙又一次整編後,對部下們的封賞也開始大度了起來。
想到這裏,章平鄭重向東王行禮:“多謝東王的厚愛,屬下以後作戰一定不會給東王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