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涼州詞
字數:3069 加入書籤
黃廣武問道:“那河西各地藩部,需要中原的哪些貨物?”
馮暉答道:“除了牛馬羊牲畜,什麽都缺。但從量來說,首先是茶葉,但是茶葉可以從巴蜀翻大山,走山路草地過來,秦州天水那一路,價錢不一定,一般比荊南來的茶葉貴上兩三錢一斤吧。其次是鹽巴,但靈州東麵的鹽池也出產一些,隻是黨項騷擾,產量不穩定。再次就是絲綢布帛,可以遠銷西域各國。至於瓷器、金銀飾品、小巧玩具,都是部落貴族才要的,平常牧民用不起。”
黃廣武計算了一下,說道:“這麽說,中原的貨物倒是賣不了多少到河西、青海、夏州去了?”
馮暉笑道:“人以食為天。藩部養牲畜,冬天怕雪災,春夏怕旱災,不如種糧食穩定。所以,他們一直是用牲畜交換糧食,這才是交易的最大種類。宣慰使你想,這牲畜每天都要吃喝水草,弄不好還會生病瘟疫。糧食就沒這些麻煩,隻要收回來曬幹,放入倉庫放好,小麥三年,粟米六年,都不壞的,比起牛羊的吃草籽抓膘,要容易得多。所以,我命令士兵和民眾多屯田,用生產的糧食與那些藩部胡人交換。他們生活穩定了,搶掠的心就會淡了。我再將他們重要的頭目請來,好宅子住著,měi nǚ美酒陪著,綾羅綢緞穿著,讓他們沉醉在奢華的生活中,自然就不想搶了。”
黃廣武點點頭,說道:“這是緩兵之計,利而誘之,使其驕奢淫逸。不過,還是應該重點發展自己的實力,準備日後武力解決。否則,藩部要是再出現強人,奪了頭領的位置,就又要大亂了。”
馮暉笑道:“我老了,想早點回中原過幾天安樂日子。這些事,未來就靠宣慰使你了。這次你回去,也向朝廷通報一聲,就說老夫年界五十,不想埋骨塞外,想早點回高唐(1)老家。還請宣慰使向皇上稟明,早日準我回返。”
黃廣武驚訝道:“老將軍是高唐人,外麵不都是說您是魏州人嗎?”
馮暉哈哈笑道:“鄴都也管高唐,都是當年魏博鎮。宣慰使可明白了?”
就這樣,黃廣武以誠心和美言,獲得了駐守靈州上下官民的親近。又過了五天,在調查了靈州的地理、物產、人情後,黃廣武一行人又踏上西去的路程。
靈州通往河西走廊的道路,有南北兩條,南麵一條是逆著黃河水流南下,然後渡河,走古浪峽關口,正式進入河西走廊第一郡:涼州武威郡。北麵一條是靠著大沙漠,走居延海那條危險的路,進入甘州,即張掖,再走河西走廊,進入天山南北、高昌等地。當涼州陷落、道路被劫掠時,人們就不得不走北線危險的路,甚至遠走北方蒙古草原,再轉入陝西關中。
道士羅簡坐在馬上,取出橫笛,吹奏了一曲,唱道: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李大福聽了個大概,對羅簡說道:“華山道士,唱個雄壯點的,別怨不怨的。”
羅簡又吹了一遍,高唱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黃廣武喝道:“我說化之兄,你就不能唱點喜慶的嗎?怎麽老是離不開死啊活得?聽我的: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羅簡搖頭笑道:“我吹的是涼州詞,你說的是浪淘沙,不合曲目。好,我再唱一首:“
渾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雲。
胡地迢迢三萬裏,那堪馬上送明君。
異方之樂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關山月,思殺邊城遊俠兒。”
黃廣武搖頭晃腦,說道:“這一首還馬馬虎虎,算是吧。兄弟們,過古浪峽了,加強警戒,衝啊!”說著一馬當先,衝向峽口。
朱成德搖頭道:“一邊說警戒,一邊自己衝,感情是來郊遊了。左右親衛,快上去保護大人,虞侯子,登上兩側山上,警備!”
古浪峽,是河西走廊的東大門,從這裏往西北走,就正式進入兩千裏河西走廊。古浪峽被稱為中國西部的“金關銀鎖”,最窄處寬僅數米,道路兩邊山石陡峭,真可稱得上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不過,這附近沒有水草,遊牧、畜牧部落也不會在此定居,所以並不會建城堡隘口在此,隻會時不時埋伏偷襲來往的商隊。
但是,黃廣武卻不怕,因為馮暉已經和他說明了,這兩年,涼州六穀番得到互市的好處,也同意不搶掠了,而黨項也因為大頭領拓跋彥超滯留在靈州享樂,一直沒有出大亂子。所以,黃廣武放心大膽地帶著六百騎兵穿峽而過。他心想,反正,就算有點小賊,憑著自己的三百鐵騎,再加上馮暉護送的三百騎兵,也不怕。
跟著黃廣武來的,除了東京侍衛親軍的三百馬軍,還有儀仗、鼓吹、車輛禮品,呼啦啦又是五百多人和一百多輛騾車。這些,都是要送給涼州、甘州回鶻、歸義軍、於闐國王的,是表達朝廷的嘉獎,籠絡河西人心的。所以,作為護軍都虞候的朱成德可不敢怠慢,一路都緊張地調派人手警戒待命。
眾人又趕了約一個半時辰的路,便看見遠處一座龐大的城市出現在北方,就是涼州武威城。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擊敗匈奴,為顯示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西漢政府在原休屠王領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漢代,武威被劃為涼州刺史部,由此奠定了後來被設為涼州首府的基礎。
涼州武威郡,是連接西域、河西走廊和隴右、關中的關鍵點,它的西邊是祁連山,東邊是騰格裏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中間中外聞名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因為絲綢、玉石貿易、佛教文化的傳播而聞名於世界,扼住了涼州,就等於扼住了絲綢之路的咽喉。
(1)新、舊《五代史》都說馮暉是魏州人,但陝西彬縣馮暉墓出土的墓誌銘說是高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