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零九節 新的軌道(3)
字數:8618 加入書籤
五月初,舉世矚目的德英和談開始了。 vw
這場和談堪稱是德國元首希特勒在全麵挑起世界大戰後玩得最高明的政治手段。自從法國投降和敦刻爾克大撤退慘敗至今,英國單槍匹馬對抗德國已經快一年。在這一年的對決裏,德國采取了多項強力而有效的措施,對英國的國力和軍力都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空軍方麵,德國空軍動用了五千餘架飛機,在這一年內對英國本土進行了超過五萬架次的轟炸,自身損失飛機九百餘架,擊落英國空軍飛機超過兩千架,往英國本土累計投下炸彈七萬餘噸,炸毀建築物超過130萬棟,炸死炸傷英國軍民50餘萬,摧毀了英國本土過半的工業設施,基本完成了對英國進行空戰略打擊的目的,而英國開發出的防空雷達在這場不列顛大空戰基本毫無作用;海軍方麵,德國海軍對英國展開無限製潛艇戰,共有500餘艘u型潛艇被投入這場海封鎖戰,在這一年內,表現出色的德國海底狼群共擊沉英國船隻超過600萬噸,基本斷絕了英國的海運輸線,使得英國從海外殖民地獲得的糧食礦物石油等民用和軍用物資銳減至戰前的10不到,英國的商品進出口跌入冰點,海貿易徹底陷入癱瘓狀態;陸軍方麵,德國借著意大利請求德國幫助意大利挽回北非敗局的天賜良機,乘機組建強大的非洲軍團出征北非,以此打擊英國的陸軍力量。這支軍隊在隆美爾將的指揮下,橫掃北非,把北非戰場的英國軍隊打得節節潰敗。
英國已經瀕臨崩潰。
德國並沒有把英國真正地趕盡殺絕,而是一邊在戰場痛打英國,一邊在談判桌頻頻伸出橄欖枝,同時還特地邀請美國政府和美國總統羅斯福來調停德英戰爭。加這場戰爭確實是英法兩國首先對德宣戰的,因此德國在國際觀瞻占盡了道義和輿論的優勢。另一方麵,美國總統羅斯福也絕非等閑之輩,他以一個精明的政治家的敏銳嗅覺迅速洞悉了德國的真正用意:德國是想要溫和地征服英國,同時極力避免與美國的交惡。雖然對希特勒的如意算盤洞若觀火,但羅斯福卻無法做出強有力的回擊,因為希特勒的這一手這是赤裸裸的陽謀。此時的美國境內,孤立主義和立政策非常流行,隻要美國本土不遭到攻擊,那美國政府很難號召美國人民支持政府參加這場世界大戰,這也是羅斯福總統最大的弱點。對於美國人民來說,邏輯是現成的:英國是美國的朋友,德國是英國的敵人,德國現在把英國打得半死不活,但這場戰爭確實是英國理虧,因為是英國主動對德國宣戰的,又是英國派遣遠征軍去歐洲大陸打人家德國的。但人家德國元首希特勒是非常愛好和平的,並沒有打算和英國拚個你死我活,反而還真心誠意地邀請我們美國政府和我們的羅斯福總統去調停英德戰爭,這怎麽看都讓人覺得德國確實是愛好和平仁至義盡的一方,英國則充當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另外,德國明明在戰爭裏占風,卻還一而再地邀請羅斯福總統去主持正義維護和平,看看,人家德國是多麽的仁義啊要是羅斯福總統拒絕,那太不像話了。英國雖然是美國的朋友,但那幫英國紳士主動挑起和德國的戰爭並被人家德國打得叫苦連天,簡直是咎由自取,可美國也不能坐視不理,肯定要為維護歐洲和平挽救英國而做出努力的。既然現在有個機會可以在談判桌把英國從戰爭裏挽救出來,那美國政府怎麽能拒絕德國的好意呢羅斯福總統如果不去,那美國要眼睜睜看著英國自食惡果或者要讓美國直接參加戰爭,犧牲成千萬的美國小夥子的生命去保護英國,這明顯是很不劃算的事情嘛。羅斯福總統要是拒絕德國的好意,那肯定會被國內各界的吐沫星給淹死。
希特勒的這一手,讓羅斯福總統深深感到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可以說,羅斯福總統根本沒有拒絕的選擇。被推到風口浪尖的他隻能乖乖地充當歐洲戰爭的和平大使。
最妙的是,力主對德抗爭到底的英國丘吉爾內閣也沒辦法拒絕美國政府的調停。丘吉爾向來不遺餘力地請求美國的支援,此時羅斯福總統親自調停戰爭,丘吉爾再怎麽頑固也不可能拒絕,既沒有底氣拒絕,也沒有理由拒絕。想想看,一旦丘吉爾頑固地拒絕了羅斯福的調停,那意味著是英國主動要和德國打到底,那羅斯福還怎麽繼續援助英國美國國會和美國民間都會這樣認為:英國居然拒絕我們美國的調停,行既然英國不想要和平,那讓英國自己打下去吧我們不管了是他們自己想繼續打的,以後別跟我們再要武器和貸款了
可以想象,英國一旦拒絕了美國的調停,那意味著主動斷絕了美國的援助。因此盡管美英兩國高層都知道德國主動伸出橄欖枝完全是居心叵測用心險惡,但根本沒法反擊。
這場對德國百害無一利的和談開始了。
由於德國在戰爭裏占盡風,因此開出了一連串的條件,對此,羅斯福總統給予了有力的還擊。羅斯福總統額外開出兩個條件:德國當局必須立刻停止對德國境內和德國占領區境內的猶太人的任何形式的迫害行為,但可以將他們驅逐出境;德國必須放棄對法國的占領權。
這兩個條件都讓原本意氣風發的希特勒氣急敗壞。對此,希特勒特地密令海德裏希征詢了孟翔的意見。孟翔的回複是:完全同意。首先第一條,德國對猶太人的消滅會讓德國在道義飽受詬病,會損害德國的國家形象和德國的國際受支持程度,將猶太人驅逐出境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所以德國當局沒必要繼續對猶太人進行迫害;第二條,法國畢竟是擁有重大影響力和悠久曆史的歐洲大國,德國不可能徹底滅亡法國並將其吞並,此時做個順水人情也沒什麽大不了的。通過對法國的戰爭,德國已經報了次世界大戰的仇了,也狠狠地羞辱了法國,如今德國的氣出夠了,完全可以在大撈一筆的前提下撤離法國。另外,法國也是西方社會的一員,德國想要在以後還繼續獲得勝利孟翔說得很隱晦,這個繼續獲得勝利當然指的是日後對蘇聯的開戰,必須要贏得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支持,必須要和西方社會徹底聯合起來,絕不能讓德國孤立於西方社會。
希特勒盡管不情不願,但在和德國高層的一幹智囊探討後,都覺得孟翔說得仍然是對的。放棄一個法國沒什麽大不了,因為德國以後會獲得法國麵積遼闊百倍的土地。
討價還價到六月下旬,歐洲和平條約終於出爐了。這份條約的內容也很簡單,核心宗旨是德英兩國握手言和以及德國退出法國占領區,但德國也從條約裏收獲豐厚。條約的主要項目如下:
一英國必須無條件將埃及殖民地和蘇伊士運河的主權轉交給德國;
二英國賠償德國戰爭賠款一百五十億美元;
三法國必須無條件將西非殖民地全麵轉交給德國;
四法國賠償德國戰爭賠款一百二十億美元;
五法國軍隊不得在法德邊界寬一百公裏的非武裝區域內駐軍;
六法國租借洛裏昂布雷斯特拉羅舍爾聖納澤爾波爾多這五處港口給德國使用,租期為十年,德國在每個港口駐軍不超過2000人;
七英國如若同意以條約,德國每個月釋放5000名英軍被俘官兵,五年內全部釋放,德國承認英國本土的完整主權和英國對其餘殖民地的擁有權,並願意簽訂為其二十年的德英互不侵犯條約;
八法國如若同意以條約,德國軍隊將在六個月內全麵退出法國,德國承認法國本土的完整主權和法國對其餘殖民地的擁有權,並願意簽訂為其二十年的德法互不侵犯條約;
九德國政府停止在德國境內和德國占領區境內的任何迫害猶太人的行為。
這份歐洲和平條約公布後,頓時舉世大嘩石破天驚。
最表示接受的法國的維希政府。法國自從被德國以兩個月的神速給打敗了後,便被德國扶植起了一個傀儡政府,也是這個維希政府。表麵,維希政府是名正言順統治著法國的最高國家機構,但每個人都心知肚明,自己隻不過是德國人用來治理法國的木偶工具而已。做毫無自主權的傀儡自然不好受,而且還要背一個賣國賊的惡名。眼下,有這麽一個恢複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的大好機會放在眼前,維希政府又怎麽能錯過呢一旦恢複了法蘭西的國家主權,那自己也從賣國賊變成委曲求全並拯救國家的英雄了。至於條約的割地賠款裁軍租港等條件,和恢複國家主權這個頭等大事起來根本算不了什麽。
法國人心裏也知道,這其離不開美國政府和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擀旋調停,美國政府此次確實充當了一把和平大使。話說回來,有實力強大的美國來做證明人,自己也可以放心了不是希特勒即使言而無信丟德國的臉,羅斯福也不願意丟美國的臉,因為美國的臉和他的總統寶座是連在一起的。總體而言,雖然德國開出的條件有點不客氣,但這個方案的可信度和可行度還是很高的。能夠恢複國家主權,法國人還是願意付出這些代價的。再加能和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還有美國作為見證人,這更加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歐洲和平條約公諸於眾後,在法國官方和基層民眾內基本都得到了支持,除了此時正在英國境內領導著自由法國的夏爾戴高樂。這個前法國國防部次長在獲悉後立刻嘶聲力竭地呼籲法國人民不要當受騙,不能斷送法蘭西的明傳統,不能用國家的尊嚴和民族的榮譽來換取屈辱的主權。
而英國境內則更加掀起了驚濤駭浪般的軒然大波。
歐洲和平條約傳到英倫三島境內,英國的政府和軍方高層立刻旗幟鮮明地分為了兩大陣營,以此時的內閣和以保守黨為代表的主戰派宣布要堅決抵製這個喪權辱國的條約,要求和德國血戰到底;而以反對派的工黨為代表的主和派則聲稱僅僅犧牲一塊殖民地和賠償一筆錢能換來永久的和平完全是劃算的事情,沒有必要再冥頑不化地繼續進行這場錯誤的戰爭,從而給英國和英國人民帶來更多的損失和傷亡,畢竟英國也已經被戰爭的絞索給勒得喘不過氣來了。兩大陣營頓時吵翻了天。
而英國民間的反響則是驚人地一致,那是同仇敵愾地要求政府停戰,解散戰時內閣,修改錯誤的外交政策,以換取和平。倫敦的大街小巷,遊行抗議的人群摩肩接踵示威的隊伍浩浩蕩蕩。白金漢宮的門前,要求政府接受和談條約的民眾人山人海,口號聲震耳欲聾:
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請把我們的孩子還給我們
我們的親人正在戰俘營裏望眼欲穿地想回到故鄉
這場戰爭究竟有什麽意義
一時間,英國境內群情激奮民怨沸騰。
希特勒立刻機不可失地命令德國的無線電廣播加大了對英國的心理戰宣傳力度,同時飛入英國領空的德軍轟炸機群也把炸彈換成了數百噸的宣傳單。在廣播和宣傳單,希特勒充分地發揮了他那無與倫的口才,用一種近乎煽風點火的方式大肆宣傳道:
無辜的英國人民我們德國政府和德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和英國開戰,但是事實呢我們隻是想和波蘭解決原本屬於我們德國的旦澤地區的問題,英國政府立刻夥同法國對我們先下手了英國人民,先宣戰的是英國,不是我們德國帝可以為我們證明這一點德國和英國之間的戰爭根本是一場錯誤的戰爭完全是由好戰的英國政府和窮兵黷武的丘吉爾內閣發動的是誰讓你們提心吊膽地生活在炸彈的陰影是誰讓你們每天都要忍受死亡的恐懼是誰讓你們現在饑寒交迫是誰讓你們現在買一塊肥皂都是奢望不是別人,都是丘吉爾這個戰爭販子而現在,在仁善公正的美國政府以及美國總統羅斯福先生的調停下,我們德國願意和英國和談停戰並且德英兩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以確保永遠的和平這一點,帝和美國可以為我們作為見證人因為美國是德國和英國間的調解人另外,隻要英國政府宣布接受歐洲和平條約,那德國立刻釋放三萬名英軍戰俘
說實話,德軍在敦刻爾克一下子抓了二十多萬英軍戰俘,在北非又抓了好幾萬的英軍戰俘。這麽多俘虜管理起來以及每天提供吃喝要花費一大筆錢,而現在作為人質來要挾英國政府並動搖英國國民繼續抵抗的民心,這麽劃算的買賣希特勒自然樂得做。
一聽到隻要政府宣布接受德國的和談條件,那自己的親人可以回來團聚,這還得了白金漢宮沒日沒夜地被十幾萬被俘士兵的家屬親友給圍堵得水泄不通。苦苦盼著親人能夠平安回來的民眾拚命高呼各種反戰口號,並和維持秩序的警察大打出手,爆發一場場武力衝突,整個白金漢宮外麵人聲鼎沸亂作一團。混亂,一個保守黨議員試圖說服人們在政府的帶領下絕不屈服並和德國抗爭到底,不料剛剛說了一句打倒希特勒,被憤怒的人群從演講台揪下來並揍得鼻青臉腫狼狽不堪。怒氣衝衝的人們紛紛破口大罵:
我們的孩子正在戰俘營裏受苦受罪,你們這些政客居然還在這裏大言不慚
德國政府都願意和我們和談並釋放我們的親人了,你們居然還不願意接受
我們納稅人養你們這些混蛋有什麽用
美國政府已經擔保德國是真心和我們恢複和平的你們居然還要進行戰爭
婊子養的戰爭販子伴隨著一陣陣海浪怒濤般的怒罵聲,皮鞋拳頭石頭泥土吐沫雨點般地飛到了保守黨議員以及政府內閣官員們的身。一看到這個架勢,原本很多的保守黨支持者和主戰派議員紛紛明哲保身地改變了立場。
英國首相兼保守黨領袖溫斯頓丘吉爾整個人此時從肉體到精神都已經垮掉了。原本想力挽狂瀾做英國拯救者的他莫名其妙地成了英國的罪人以及德國和英國戰爭的發動者,這種戲劇性的變化讓他幾乎措手不及暈頭轉向。絕望之,丘吉爾致電羅斯福,詢問他為何和德國沆瀣一氣給英國開出如此苛刻的和談條件。
羅斯福回電:我已經為英國竭盡全力了。如果不這樣,英國隻能繼續戰爭,而我則不能保證英國在投降之前美國會參戰。德國和美國沒有正麵的利益衝突,美國已經仁至義盡。
丘吉爾的心裏隻剩下了絕望。他甚至都不敢開門,因為他把戰爭進行到底,絕不投降和妥協的鐵腕政策以及在保護英國殖民地等問題的寸步不讓,已經讓英國在戰爭的泥潭裏越陷越深,而英國也為之付出十分慘重的代價。美國不參戰,英國能不能再堅持三個月,丘吉爾的心裏也沒有底。另一方麵,他此時已經被推到了全國輿論的風口浪尖,各種對他本人的彈劾譴責和口誅筆伐終日不斷地鋪天蓋地而來。他甚至都不敢出門,因為門外聚滿了被俘士兵的家屬和反戰民眾,無盡的責問無盡的詰難無盡的謾罵讓丘吉爾真的快瀕臨崩潰了。最可恨的是,反對黨工黨領袖克萊門特艾德禮也趁機躥下跳地對自己展開了政治進攻,一心想要從自己這裏奪走首相的寶座。
六月二十八日,最後一根壓垮英國政府的稻草產生了。北非戰場,德國非洲軍團勢如破竹地攻入了開羅,徹底占領了埃及,德軍殲滅和俘虜英軍五萬餘人,繳獲物資不計其數。
獲知這個消息後,心花怒放的希特勒立刻晉升隆美爾為陸軍元帥,德國政府更加是歡聲一片。而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則陷入如喪考妣的震驚。
六月三十日,在美國作為擔保人的調停和解下,法國維希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歐洲和平條約並與德國簽訂了德法互不侵犯條約。七月一日,以亨利菲利普貝當為總統賴伐爾為總理的法蘭西共和國新政府成立,德國政府言而有信地命令第一批德國占領軍開始從法國撤離。
獲悉法國得到和平解放的消息後,英國境內更加是人心動搖,要求丘吉爾下台以及解散保守黨內閣的呼聲響徹全國。七月五日,英王喬治六世宣布溫斯頓丘吉爾首相由於沒有很好地履行國家賦予他的神聖職責而被解除了首相職務,工黨領袖克萊門特艾德禮走馬任為新一任的英國首相。七月七日,英國新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歐洲和平條約,與德國停戰並簽訂德英互不侵犯條約,同日,德國空軍停止空襲英國本土,德國海軍停止對英國本土的無限製潛艇戰,攻入開羅的德國非洲軍團停止繼續進攻的步伐,德國政府開始向英國遣返第一批5000名戰俘以及承諾首先釋放的三萬名戰俘。英國政府根據德國政府的要求,將自由法國領導人夏爾戴高樂驅逐出境並宣布自由法國是非法組織。
被迫辭去首相職務的丘吉爾當天在白金漢宮前麵的廣場哀聲演講道:英國正在慢性自殺正在安樂死英國吞下了一顆被蜜糖包裹著的毒藥大英帝國的傳統要毀於一旦了
但是沒人理睬他。
七月下旬,英法兩國陸續宣布退出戰爭,至此,歐洲的戰火全麵停止。
距離歐洲足足萬公裏的豫西地區,孟翔默不作聲地看著他一手導演的這幕歐洲格局。是的,曆史已經徹底麵目全非了,世界大戰因為孟翔帶來的蝴蝶效應而完全走了新的軌道。沒人會想到,德英法美四大國之間的軍事鬥爭和政治捭闔,一切的一切居然都源於孟翔這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暗改變。孟翔推倒了第一個骨牌,從而引起了一發不可的多米諾效應。此時的孟翔,像當年那個叫普林西普的塞爾維亞青年,兩個人都是小人物,但曆史和世界都因為他們而陡然改變。普林西普扣動扳機,刺殺了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結果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超過2000萬人因為他的那顆子彈而喪命;而孟翔,則四兩撥千斤般地撥動了曆史的滾輪,使得全世界都因為他而徹底改變。是的,曆史是一個變幻莫測的魔方,又像是一個五彩繽紛的萬花筒,在特殊的地方和特定的時機輕輕一改動,足以讓全世界從此走不同的道路。同時,羅斯福和希特勒聚在一起也再次入木三分地說明了,對於政治家來說,世界根本沒有什麽所謂的正義或公道,他們唯一在乎的東西是國家的利益。隻要能讓自己的國家牟取到最大的利益,哪怕和魔鬼坐在談判桌也是心安理得的事。曆史不管是美英三巨頭的開羅會議,還是美英蘇三巨頭的德黑蘭會議,都不過是大國之間瓜分世界的分贓大會而已。試問,哪一個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國家沒有幹過肮髒的事情眼下的事實證明了,隻要能讓美國獲利,美國總統照樣能和德國元首坐在一起。什麽都是浮雲,唯有利益才是永恒。孟翔對世界和曆史的這場氣勢恢宏翻天覆地般的改變,不過是巧妙地利用了德國和美國之間的利益關係罷了。
心安理得地收下了希特勒送來的一億帝國馬克的感謝費後,孟翔一邊等著希特勒接下來繼續用潛艇給自己送人員器材機械軍火,一邊開始認真策劃自己接下來的道路。由於埃及和蘇伊士運河被英國割讓給了德國,從此以後德國再給孟翔援助,自然方便很多了。
424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