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步步生蓮

字數:5624   加入書籤

A+A-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我便一步一蓮花祈禱。”步步生蓮,知音難覓。

    這是半壺紗中所作的。後麵步步生蓮,知音難覓是安寧自己加上去的。

    初聽這首歌,安寧立即精神振奮,因為他從裏邊感受了一點佛性。

    墨已入水渡一池青花

    攬五分紅霞采竹回家

    悠悠風來埋一地桑麻

    一身袈裟把相思放下

    十裏桃花待嫁的年華

    鳳冠的珍珠挽進頭發

    檀香拂過玉鐲弄輕紗

    空留一盞芽色的清茶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

    我便一步一蓮花祈禱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歲月催人老

    風月花鳥一笑塵緣了

    十裏桃花待嫁的年華

    鳳冠的珍珠挽進頭發

    檀香拂過玉鐲弄輕紗

    空留一盞芽色的清茶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

    我便一步一蓮花祈禱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歲月催人老

    風月花鳥一笑塵緣了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

    我便一步一蓮花祈禱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歲月催人老

    風月花鳥一笑塵緣了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歲月催人老

    風月花鳥一笑塵緣了

    這個歌有很多解讀。以上是安寧感覺比較好的一種。

    詞是好詞,演唱的人被稱為禪意歌者。

    解讀歌曲本身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你隻能試著去體會。

    半壺紗說的是半壺清茶。半壺青茗了相思,一襲輕紗遮紅塵。

    我覺得這個紗指的是茶葉在水中如紗一樣輕飄的感覺。。

    古代,著青燈古佛,輔以書,茶,琴,農等雅事,清塵脫俗。

    有人講詩意的生活,禪意的生活,就是指的第三種境界的生活,大意如此。但是也不是。

    但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不管是親情,還是愛情,或是友情,都來之不易。

    所以,大約隻能兩方兼顧,修禪修心。

    半壺紗留在桌上,就如同左腳是紅塵,右腳是佛門,左右躊躇,無法兩邊兼顧一樣。

    安寧本是道家思維,但是在讀禪後,心境似乎與曲暗合了。

    這和人生也是一樣的解釋。

    入世半生,就如同飲過半壺紗,還剩下半壺紗。問你喝還是不喝。

    各家各飲,各種滋味。

    世人一般無法決定自己的前半生,或者難以超脫,大多是糊裏糊塗的度過。

    這就是人生的特點。

    有人講過,等到你三十歲的時候,才會發現哲學的用處。因為當你忙著忙那的時候,是很難體會禪意的。

    過去的就是過去了,人生本來就可以看作進行時,未來時。改掉過去的一些錯誤的觀念,放棄一些執念,留下一些執念。

    怎麽說呢?就如同,有人願意理會你,那是緣分,有人不願意理會你,那也是緣分。

    各得各法,不得強求。

    證道者,先證自。先把自己證的明明白白,完美無瑕,大道自然顯露。

    安寧遠行,就是證自的過程。然後由我表述出來,他的道便開始顯露了。當然,我不表述,他的道也在那裏。

    自有機緣在裏邊。

    這首歌不僅隻是讓安寧想起那紗,而是半壺。也就是說裏邊蘊含的些許佛意,佛性。

    一步一蓮花祈禱,來源於佛性。

    最早的時候,就是佛祖剛出生的時候,除了口吐真言外,還向他的母親走了七步,步步生蓮花。

    但是,何為蓮花?或者說,蓮花有何特別之處?

    這裏,我們先要回憶並拋棄愛蓮說中對蓮花的印象,也就是表意。老師可能告訴我們蓮花高潔而有用,等等。

    蓮花被選為佛性的代表物,除了高潔清雅出淤泥而不染之外,還因為蓮花是世間百花之中,唯一可以花,果,種子並存的植物。

    蓮花的花死而根不死,來年又複生,如同人死而魂不滅,不斷輪回。

    前麵的可以理解為佛是花,也是果,更是種子。

    說它象征著釋迦牟尼“法身,報身,應身”三身同駐,這個比較難懂,就如同理解自我,本我,超我一樣艱澀難懂,和基督的三位一體一樣麻煩。

    不過,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種子乃因,花乃緣,果就是果。

    這裏,你又會發現,理解為花乃因,果乃緣,種子為果也可以。或者理解為果乃因,種子為緣,花乃果一樣可以說的通。

    三是一個奇妙的數字,過去,現在,將來,它不僅可以按時間劃分一切,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邏輯劃分。而且,還有循環往複的特點,這不就是可以理解成三位一體嗎?

    所以,有時候,複雜的概念,可以賦予給實際的事物再來理解。也就是實踐出真知。

    釋迦牟尼降生後,他父親給他取名為悉達多,就是說他出生時即有許多奇異祥瑞的意思。

    他的父親是一位國王,出身高貴的悉達多幼年很少有機會出宮,體會世界。

    因為他的父親很愛他,不想讓他感受到人間的痛苦和醜陋。

    在那個時候,我們要知道,印度是有非常嚴格的種姓製度的。而且,因為邦國林立,戰爭頻繁,還存在著大量排不上號的賤民和奴隸。

    直到有一天,悉達多走出了皇宮,喝完了他的半壺紗以後,見到了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也就慢慢走出了他人生中的洞穴。

    這個看到世界真實的光的時候,他會為這個行徑後悔,還是體悟到了他的半壺紗的心境呢?

    悉達多,見到了苦,但是他從未體悟過,所以等他回宮思考以後,毅然放棄了皇宮優越的生活,和他深愛的妻子。他偷偷跑掉加入了苦行的行列。

    在苦行的七八年裏,他確確實實體悟到了苦,生也苦,活也苦,死也苦,人生皆苦。

    然而,我覺得,對於有佛性的來講,生也樂,活也樂,死也樂。人生苦樂皆平常。

    所以,悉達多突然有一天體悟到這一點,於是放棄了片麵的苦修。進入了一種平衡中庸的狀態。

    這裏,說片麵,其實是想說人生為苦,禪為樂。所以,兩者結合才好。

    這種平衡中庸的狀態,使悉達多在體悟和心悟的狀態中取得了一個平衡。

    這裏平衡隻是一個身體和靈魂取得妥協的一個低級的狀態。

    所以,悉達多在菩提樹下打敗俗世糾纏和心魔之後,也就是心智大開之後成佛了。

    他確實拋卻了塵俗,達到了無的狀態。這樣,才能從證自的過程,變成證道的過程。

    證自乃小道,就如同小乘佛教,證道乃大道,就如同大乘佛教。

    無生有,大道才相隨而生。

    扯遠了,但是其實並不遠。

    還有一個很有寓意的名字,就是易初蓮花。

    這個是一個超市的名字。是世界五百強泰國正大集團下屬的企業。

    正大創始人謝易初是一名泰籍華人,蓮花是泰國的國花。

    泰國是一個佛教盛行的國家,取這個名字,就是為了體現要追求社會和事業的共同發展。

    易,周易,中華的瑰寶。我們不能認為易完全是道家的思想,因為易演百家,而且這裏名字易初蓮花不就證明了也演化了佛家,不是嗎?

    所以,易初,正是佛性,也就是大道誕生的那一刻。

    步步生蓮,我們降生,正是為了返回洞穴,守護,救贖眾生。

    我們隻要帶著易初的心,便能保持好它的全能性,我們所走的每一步,也就可以步步生蓮。

    倘若你具有了神性,也就是佛心,那麽你心中的山水,世人還未看到,你還會一步一蓮花的祈禱嗎?至少安寧會。

    不負如來不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