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字數:5918   加入書籤

A+A-




    忙碌完一天的教學以及備課,還有下棋的任務後,安寧閉上了雙眼。除了想念下在圖書館偶遇的笑靨外,隻是在心中默默念叨:必須提高思考能力,因為要學的東西很多。

    看起來很忙碌,但是忙中有序。因為畢竟是舒適的,安寧跨越三界尋找智慧。這是唐僧取經,還是新長征。

    舍去了便捷的道路,求取沒用的經。

    在外人看來,乃至家人看來,都是沒用的學問,但是對於安寧所堅定的,這是實現偉大中的一步一步中的一小步。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

    舍棄繁華的,留下的才是芬芳。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偶然在圖書館的圖書借閱上查到這本書都借沒了。。嗬嗬,安寧隻是笑笑。

    笑笑雖然隻是笑笑,但是這個事卻留在了安寧心裏好多天。

    最後他在尼采之天才之來源處,讀到了點東西。

    讀過尼采之超人天才,安寧又讀到叔本華之天才。

    尼采之天才不被人理解很正常,那是指超越時代思維的天才。

    尼采思想之源泉,叔本華寫的天才,更多是認識上的天才,也就是很貼近生活的天才。

    安寧認為,稱為天才要一步一步來,要麽頓悟,要麽漸悟。

    先稱為叔本華之天才,就是漸悟。

    “天才的性能就是立於純粹直觀地位的本領,在直觀中遺忘自己,而使原來fú wù於意誌的認識現在擺脫這種勞役,即是說完全不在自己的興趣,以便撤銷人格後剩了純粹的認識主體,明亮了世界的眼。”

    天才放棄了理性的思考方式,在純粹的直觀認識中,擺脫了外在的各種利害關係以及內在的種種欲求(各種關係中的存在物),從而將精力完全集中於眼前對象。

    那麽天才和瘋子有什麽共同點嗎?

    安寧認為瘋子執著,天才既執著,又深刻。

    叔本華正是在這種執著這一點上,將天才與瘋子相提並論。

    他說:“瘋子能正確地認識個別眼前的事物,也能認識某些過去的個別事物,可是錯認了其間的聯係和關係,因而發生錯誤和胡言亂語;那麽,這正就是瘋子和天才之間的接觸點。”

    安寧覺得讀書就是與古人對話,就這一點上,僅僅對話也是和瘋子沒有區別。嗬嗬。。

    瘋子執著與事物,天才執著於聯係,其實不一樣。

    不一樣,就能怎樣,找不到人討論話,就在qq群的哲學群裏聊聊。

    哲學之類的群並非都是學哲學出身,各行各業的都有。但是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愛智慧。

    聊了會,安寧又回到了書本。

    瘋子對時空發生錯亂,也不再具有因果關聯的推理能力,他隻能對眼前的對象發生興趣和認識,由此忘記了一切外在的關係和內在的痛苦。

    天才和瘋子的相同之處正是對關係中或聯係中的事物置之不顧,隻關注眼前的個別事物,隻對眼前事物進行直接認識,而不作抽象的理性推理。

    瘋子由於病理原因在無意識中達到這種直觀認識,天才則在本性上就具有這種直觀認識能力。

    這裏的直觀認識是相對邏輯思維而言的,安寧覺得哲學最費勁的就是先明確概念,然後再征伐概念,最後再更新和演化。除此之外,或許是坦途。

    當然,求學無坦途,安寧隻是做一個樂觀的估計。

    對於抽象思維來說,瘋子不能夠,天才不屑於。

    安寧,在這裏做個停頓,瘋子不能夠好理解,但是天才不屑於使什麽意思呢?

    這裏肯定不是指對邏輯思維的蔑視,而可能是相對於直覺而言,邏輯思維不一定完善。似乎就像,一旦陷入邏輯思維,好比是走到了局部,看不到大局。

    而為什麽不說抽象思維,是因為抽象思維的外延比邏輯思維的大。即便如此,安寧認為抽象思維和直覺最多有交叉的關係。

    子集,交集,如同我們人一樣,一些人活在交集裏,一些人活在子集裏。

    思考也一樣,有人用交集思考共同之處,有人用子集考慮各人得失,也有人用並集考慮社會,自然也有人用交集的反之來反向思考或者關照自然。

    瘋子隻有子集式思考(拋卻交集的部分的剩下的子集),而天才是用所有的一切來做直覺思考。

    安寧喜歡直白,就像是這個瘋子和天才的思考模式一樣,把它變成圖形來處理顯的直白一些。這就是化繁為簡的方式。姑且不說這麽劃分是否正確。

    後麵的部分安寧看不懂了,至少需要很花時間的懂,那麽他會選擇放放,先去做的別事情。

    對於讀書來講,效率其實很重要。可以先放放,然後讓它們再睡夢裏發酵,或許會有幫助。再說,時間並不是特別充裕的話,還需要作生計,不是嗎?

    那麽,禪家建議的是不要把自己搞的太忙,至少留有思考的時間,如果思考的時間都沒有,那麽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有人說,我一個上午可以做完a,同時做完b,再做完c

    如果事情不是很複雜,當然可以這樣。如果比較複雜,那麽建議隻做完a為好。

    集中所有的力氣,努力完美的完成一件事情是比較好的選擇。

    當然,這裏隻是泛泛而論,主要是指需要耗費大量腦細胞才能有很多收獲的事情。

    集中有時比分散好。

    瘋子最集中,完全不顧其他,當然有沒有思考是值得研究的。

    天才呢,從思考的效率上來講,是最高的。完全沒有無效的思考。哪怕是思考的錯誤方向或者錯誤的領域,也是日後思考的一部分。

    不拋棄,不放棄,錯誤也是正確的反證不是嘛。

    說起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任何人思考這些的目的最終就是如何成為天才。

    安寧也不能免俗。

    叔本華講,如果在個體中要出現天才,就必須賦予這個個體以一定量的認識能力,遠遠超過為個別意誌fú wù所需要的定量,這取得自由的超額部分就能稱為不帶意誌的主題,成為反映世界本質的一麵鏡子。

    其實這個還是很容易理解的,說的膚淺點,就是常人的智力束縛於意誌,隻為一己的私利和欲求fú wù。而天才的智力,遠遠忘卻了自己。

    也就是隻要能擺脫自己,那麽也就可以達到天才的領域。

    每一個認真思考世界的人,如果完全看不到他的意誌以及個人的東西,那麽就會變成一個純粹的一個意誌。而這個意誌是世界規律的一種反應。

    肯定不能直接說這個意誌就是規律,但是可以說可以表麵的或許有關規律的一些數據,如果需要認清,還需要進一步的思考。那麽就需要道了。

    所以說,天才都是超塵脫俗的,他需要憑借超常的理智擺脫掉自己的存在,從而可以用創造性和根源性的方式認識世界的運行規律。

    而一般的人,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得失,然後是團體的得失,至於全人類的得失或者自然的得失,還得看心情。

    而天才呢,基本不考慮得失,最多考慮點自然的得失,而首先考慮的是事情是否按照道的方式來運行,真正的運行方式是如何?和表象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是有何原因?然後是如何解決?

    至於自己,考慮多了也無用。考慮的多了,自然是按照道來生存,而道的生存方式就是,順勢而為,順世界的大勢而為。

    世界的大勢是什麽呢?其實世界很簡單,就是指數發展的前期。文明爆發式擴展的前夜。這個不僅是人類文明占據多少星球的發展,也是人類的真正的認識水平也呈現爆發式的發展。

    叔本華顯然是對天才非常推崇,認為天才對世界的考察就是遵照根據律的理性的,科學的,藝術的考察方式。

    天才是明亮的世界的眼。這句話很有意思。值得回味。

    首先是關照,對世界中的事情,做了減法。找到了主脈。拋卻了細枝末節。

    天才將自然中沒有完全表露的規律,在藝術作品中完全清晰的表達了出來。

    其次是創造,創造了自然中沒有的美。。。

    討論天才和瘋子,其實沒多大意思,所以,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沒大有實際價值,當然,其中有些有意思的東西還是很有用的。

    會抓住要點,就是如何成為天才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馬克思主義所講的實現人的自由全麵的發展是一個思路。

    自由是對存在的認識和把握。天才可以說是對存在的真正掌握。

    天才是從存在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意識出發,所以,從本源上就具有思考上的優勢。

    天才是自由的,首先天才要有實現自由的條件或者選擇了自由。

    當然,自由也是種選擇。

    其次,天才是全麵的,這裏的全麵不是指哪個知識領域都足夠突出,而是指天才對各種思考方式以及世界構成運行的方式都了如指掌。所以才能庖丁解牛,從一端看到全麵。

    再次,天才是戰略的,他從戰略的角度安排一切。首要的就是實現發展。天才不可能是停滯的。

    天才的思想總是跳躍。

    創造天才與瘋子對比的是天才,創造概念的也是。創造意境的也是。

    天才總是實踐的,其實就是在常人所不敢涉及的領域實踐。

    所以,成為天才很容易。其實就是一些思想和行為的協同累加,日積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