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第50章 炒青
字數:13313 加入書籤
v章購買低於50%的72小時內隻能看防盜,買夠了的清緩存試試 周敏來到這裏之後還沒有離開過萬山村, 也不知道外麵到底是個什麽境況。現在家裏總算暫時安頓下來, 她又想著要去鎮上出手自己手裏的東西,因此便決定先去考察一番。
萬山村隸屬於大石鎮, 鎮上逢十趕集, 周圍十裏八鄉的鄉民們都會帶著自家出產的東西, 到鎮上換成錢,然後再買了生活必須的鹽糖布匹之類回去。不過因為萬山村距離鎮上太遠,步行要走足足兩個時辰,因此除非必要, 村民們通常也不會去趕集。
所以這一天跟周敏同行的隻有三四個人, 而且都是婦人,其中就有住在隔壁的冬嬸。
這是個潑辣厲害的婦人, 言行都十分爽利, 周敏因為之前得過對方的善意,所以昨晚拿了這件事來問她,正好冬嬸攢了一籃子的雞蛋, 也要送到鎮上去賣了, 索性便與她同路。跟著她,周敏再見到村子裏的其他人,也就不那麽惴惴了。
倒不是她不願意見人,實在是她穿越過來之後, 原身的記憶是半點都沒留下, 連個人都認不全, 單獨對上這些人,難免會露餡。但有冬嬸在,許多話都由她來說,周敏含糊的叫一聲嬸子之後,就可以隻躲在她身後微笑。
不過,到了鎮上,周敏就要設法跟她們分開了。
畢竟她要打聽的消息太多,若是被她們知道,恐怕難免會懷疑。原身是什麽性子周敏不知道,但想來一個沒離開過萬山村的小姑娘,見識也有限,自己身上有很多東西都讓人懷疑,平時相處的是安氏和石頭倒也罷了,在別rén miàn前露出一點半點,或許又會惹來麻煩。
冬嬸還不放心,周敏好說歹說,又約定好了回去的時辰,她才放人。
大石鎮說是鎮上,但地方著實不大。一條街道將整個鎮子貫穿,店鋪和小攤分列街道兩側,這就是整個鎮上的商業中心了。周敏一路看過去,藥店、布莊、米糧店,該有的店鋪倒是都有,不過其中商品就談不上什麽種類和數量了。
而且放眼望去,大部分鎮上的居民,穿著打扮跟山民們也相去不遠。想來這個時代的經濟仍舊很不發達,城鄉之間的差距也不大。
不過這麽一來,周敏可就犯難了。
獼猴桃還好些,在街上擺攤子,總有想嚐鮮的鎮民來買,不拘能賣出去多少,好歹能開張。但那幾支靈芝,這街上恐怕沒有人會買。賣不出去,她的種種打算便無法實施。
難道真的要去縣城?據說從大石鎮去縣城,也還有十幾裏的路。萬山村裏沒有人去過那邊,周敏自己連路都不認識,根本不可能去。要跟別人搭伴,不是知根知底的她也不敢。
看了一會兒,周敏轉出了這條街道,沿著小路往前走。
一般來說,不管再窮困的地方,貧富差距也都是存在的。就是萬山村裏,有齊老三家這種日子快要過不下去的,也有齊老費那種名下幾十畝上好水田的大戶。這鎮上再不濟,總該有一兩戶富裕的人家。不過這種人家通常也不會住在鎮子裏,而是在附近自建莊園。
果然走了一會兒,便見前方臨水不遠處有一套大宅院。單從外頭的輪廓看,應該是三進的院子,不是尋常人家能住得的。
周敏鬆了一口氣,轉回鎮子裏,找了個麵色和善的大嬸攀談,故意將話題往那宅子上引,很快就打探得那是邱老員外家,他家在大石鎮是一等一的富戶,大石鎮過半的田地都是邱家的,佃給旁人種。
而且按照大嬸的某些說法,周敏又自己添加了一些猜測,這位邱老員外在大石鎮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在這個皇權不下縣,隻由鄉裏耆老主持管理的時代,這大石鎮及其附屬的幾個鄉村,邱家可以說是說一不二。
好在即便是這樣的地位,邱家也並不跋扈,反倒相當低調,平日裏善事也不少做,在鄉裏之間風評極佳。
心裏有數之後,周敏便走到邱家宅子之外,壯著膽子敲了門,假裝路過行人,要一碗水喝。
其實這理由十分扯淡。畢竟不遠處就是鎮子,要多少水沒有,偏要到邱家來喝?但開門的中年人卻沒有提出這個疑問,請周敏在門房做了,就去給她端了水來。
周敏沉寂觀察了一下,感覺這宅子裏氣氛相當肅穆,雖然不見人來人往,卻更顯得家風儼然,這才放下心來,喝完水之後,千恩萬謝的走了,並沒有開口打探邱家的事。
回到鎮上時,冬嬸的雞蛋還沒有賣完。周敏站在她身邊等了一會兒,才發現這生意竟十分冷清,全然沒有後世鄉下集市那種摩肩接踵的熱鬧。不管是冬嬸的雞蛋也好,別人賣的其他農副產品也好,半天才有一個問價的,還隻買一點點。
從前周敏在樹上看到,中國古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處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階段,當時還油然心生羨慕。畢竟擁有一座自己的莊園,然後除了鹽鐵這類很難自產卻必需的物資之外,一切都可以自給自足,儼然一個小型王國,這種日子該有多好?
但等她來到這個時代之後才發現,身為現代人,根本無法忍受這種仍舊處於初級階段的經濟現狀。任憑她有多少心思手段,在這一切都匱乏的年代,也很難施展出來。
當然她也知道,這隻是因為大石鎮太小,又太偏遠,如果是京師之類的大城市,想必又是另一番模樣。但那些距離她太遙遠了,如今連冬天怎麽過都還不知道,別的更不必多想。
不過如果換一個角度,這個年代也是絕對信奉勤勞致富,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時代,而且生活節奏慢,環境好空氣好。
要說娛樂,肯定是不如現代這麽豐富,而且信息傳達也很慢,沒那麽多八卦可看。好在周敏也不是那種喜歡出去浪的性子,作為半個技術宅,她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那些手藝也很感興趣,現代微博上那些琴棋書畫乃至刺繡手工首飾製作之類高大上的技能,這裏卻是最好的學習土壤。
但是,享受這些的前提是不需要她自己事必躬親的下地幹活,每天累成狗。
所以要在這裏過得好,怎麽也得混到地主階級才夠吧?
唔……就像那個邱家。
暫且就將之定為自己接下來努力的目標好了,在古代做個小地主,等到有錢有閑了,再設法從衣食住行方麵改善生活。
這樣一想,頓覺前途一片光明。雖然要達到那種程度,肯定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但有了目標並為之奮鬥,對於穿越者周敏而言,卻是很重要的。畢竟,總要有點兒什麽盼頭,人才能夠更好的活下去。
直到過了午時,冬嬸那一籃子雞蛋還剩十幾個沒有賣掉。
這就是普通小民的悲哀。
這些雞蛋冬嬸一家自己舍不得吃,攢著放到現在,就是為了拿來換錢,但偏偏賣不出去。
周敏記得葉聖陶曾經寫過一篇叫做《多收了三五鬥》,在商業不發達的年代,有時候豐收帶來的並不是喜悅,反倒會穀賤傷農。大堆糧食隻能賤賣,所得錢幣甚至不夠換取所需各種生活物資,日子反而更加艱難。
所以看到冬嬸的雞蛋賣不出去,周敏立刻打消了養殖致富的念頭。養了還得賣得出去啊!
冬嬸本來打算就這麽回去,但周敏想了想,極力勸說她到各家去問問有沒有人要買,“或許有些人不方便出來逛集市,或者本來在可買可不買之間,咱們送shàng mén去,就算隻賣出一兩枚也好。”
結果兩人挨家挨戶敲門,竟然真的把剩下的十幾個雞蛋賣掉了。畢竟日子就算過得再緊,一兩個銅子總拿得出來的。偶爾買一兩個雞蛋來改善夥食,許多人家都能承受得起。
冬嬸鬆了一口氣,看看天色,又說要請周敏吃油餅,被周敏堅辭了,“我們家平日裏不知道得了嬸子多少幫襯,怎敢當這個謝字?再說鎮上的東西死貴,不值當花這個錢。嬸子若真要請我吃東西,不如回家去吃。”
聽到最後一句,冬嬸不由笑道,“哪裏就至於如此?”
但最終還是將原本的打算作罷,心裏卻想著回頭再給齊家送一升穀子。反正秋收的時候穀子賣不上價錢,交了稅,他自家剩下的也吃不完,不過白放著。
冬嬸是個爽利人,回家之後便裝了穀子送過來。周敏心想不能總讓人接濟,便道,“多謝嬸子想著我們,但這穀子我們卻不能收。你們自家也不甚寬裕,怎能讓你們破費?若嬸子信得過我,不如這樣,我向你們家借一百斤穀子過冬,到明年春天再設法還你。”
這邱家人倒是不錯,周敏見狀,不由思量道。
想來邱家雖然在大石鎮上已經算得上富裕,但畢竟是出身鄉裏,沒有太多大戶人家的講究,所以門房直接引著他們兩人進了二門,到了旁邊一間花廳,那位邱大姑娘就在這裏。
周敏之前聽到這個稱呼,總覺得這位能在這宅子裏做主的姑娘年紀應該不小了。然而等見了麵,才發現對方麵容稚嫩,論起年紀估計也隻與自己相差仿佛。當然,這位大姑娘的營養更好,養得白白胖胖,身材高挑,卻是遠勝她許多。
不過雖然年紀不大,倒是挺有派頭的。她先是讓人看了座,又問過兩人的名字、年紀,然後又問家在何方,那羊桃是哪裏來的,十分有條理。
周敏也是這時才知道,原來石頭竟還有個大名,叫做齊世磊,倒是像模像樣,竟不像是莊戶人家的名字,也不知當年怎麽取的。不過這年頭也隻是在腦海中稍微一轉,就拋開了。
前頭兩個問題她答得中規中矩,這最後一個,卻是費盡口舌,編了個像模像樣的故事,“大姑娘有所不知,這東西民間俗稱是羊桃,但這羊桃也分許多種,今日我送來的這一種,叫做獼猴桃。姑娘且看這果子一身毛茸茸的,又是這樣的棕色,可不正像是一隻猴兒?傳說這獼猴桃也正是那些山中猴子的最愛,多吃能養顏美容,延年益壽呢!”
“這可是渾話了。”邱大姑娘被她逗得直笑,“那猴子吃的果子,延年益壽便罷了,與美容養顏又有什麽關係?”
周敏正色道,“大姑娘可曾聽說過猴兒酒?”
“這倒是聽過。”邱大姑娘若有所思,“聽說這些猴兒得了喜歡吃的果子,便會收集起來,以秘法釀成這猴兒酒,乃是天下美酒之中一等一的美味。可惜多在深山老林之中,隻有傳聞,怕是沒幾個人得見。”
“人說這猴兒酒因為是果酒,這才能夠養身養顏。既然酒是這果子釀成,這果子多吃自然也有同樣的功效。”周敏道。
“便是的確如此,又怎麽證明你這羊桃……獼猴桃便是用來釀猴兒酒的材料?”邱大姑娘卻又問。
周敏道,“我這獼猴桃與普通的羊桃不同,無論個頭還是滋味都更勝一籌,姑娘方才應該嚐過了,想來自有評判。”
這邱大姑娘倒是不能反駁。畢竟方才送來的四個獼猴桃,都被她一人吃了。這樣滋味的果子,的確是不曾在別處吃過。莫說是縣城,就是府城裏也沒有的。
這樣想著,哪怕知道周敏是用這故事自抬身價,她也不以為忤,“言歸正傳。你這果子的確極好,既是能延年益壽,用來孝敬長輩倒也不錯。你既說它不同於尋常羊桃,就開個價吧。”
周敏當然不會開價,畢竟她對這年代的物價還不甚了了。雖然知道銅錢是很有購買力的,但是幾個銅子賣出去,她是不願意的。忽悠了那麽一通,就要看這位大姑娘有多大方,因此光棍的道,“大姑娘看著給就是。邱家是咱們大石鎮遠近聞名的慈善之家。想來也不會昧了我幾個果子錢。”
邱大姑娘聞言,就笑了一聲。周敏知道自己的算計都被人看破,但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她也沒什麽好慚愧的,所以十分坦然的看著這位大姑娘。
“也罷,”邱大姑娘低頭想了想,道,“你既這麽說,我也懶得讓人稱量了,兩筐果子給你二兩銀子,可使得?”
周敏大致知道,隻要不是通貨膨脹得太厲害的念頭,古代的錢購買力是很強的,二兩銀子足夠普通小戶人家過一年了。畢竟他們自有耕織,要費錢去買的東西不多。像萬山村這種偏僻鄉村,恐怕一年還用不了這麽多。
算下來這獼猴桃足有幾十銅板一斤,比肉更貴,她自然沒什麽不滿意的,當下點頭道,“便依大姑娘的意思。”
邱大姑娘點點頭,讓人去稱銀子,周敏這才站起身道,“大姑娘這樣大方,我也就不拐彎抹角了。聽大姑娘的意思,家中有年事已高的長輩,我這裏還有另一樁生意,不知大姑娘願不願意做?”
說著取下身上掛著的一個小布包,將裏頭的東西取出,又小心的展開包裹著的帕子,方才呈給邱大姑娘。
石頭見狀,不由瞪大了眼睛,分明在家裏時,周敏說的是帶兩個野菜團子做今日的午飯,怎麽這會兒就換成另一樣東西了?而且看周敏鄭重其事的態度,分明那東西十分要緊。
邱大姑娘這會兒也是目瞪口呆連呼吸都急促了幾分。
她家自在這大石鎮住著,這些山珍自然也有人幫忙搜羅。但這種事,看的是運氣,就是天天去山裏轉,也不是一定能遇到的。而且周敏不識貨,她卻是知道的,這些靈芝竟不是一年生的,看看品相,怕不有二三十年?
雖然及不上傳說故事裏的百年靈芝千年靈芝,但那是吃了能立時成仙的東西,哪有那麽好得?現在這就不錯了。
這東西論珍貴程度與人參相差仿佛,但人參多用來吊命,平日裏倒不好用得太多,以免虛不受補。反倒是靈芝更加溫和,日常用來補身子再好不過。她家中祖父上了年紀,身體自然大不如前,正需要這東西。
思量完畢,她立刻收起麵上的神色,鄭重的對周敏道,“齊姑娘,這生意我自然是想做的,隻是調動這麽多銀錢,我做不得主,還需請家中長輩定奪。”
“姑娘請自便。”周敏立刻示意道。
見邱大姑娘將靈芝重新包好,拿在手裏,急匆匆的往後麵去了,她也不怕對方就這樣昧了東西,轉頭見石頭目瞪口呆的看著自己,便指著桌上的點心招呼道,“忙了一早上,餓了吧?大戶人家的點心難得,多吃一點。”
說著自己便拿了一塊在手裏,不避諱的吃了起來。見守在花廳裏的小丫頭一臉驚訝的看著自己,她就指了指地上的兩簍獼猴桃,“這東西你家大姑娘買下了,勞煩找人過來收一下吧,這背簍我們還要帶回去的。”
小丫頭忙不迭的去了。
周敏這才放鬆了一點。進了這宅子之後,她便意識到,這邱家恐怕比自己打聽到的更加厲害。
無論各種裝飾擺設還是仆人的做派,都隱隱有大家風範。而且之前門房說正好大姑娘過來,也就是說她並不住在這裏。恐怕這地方隻是邱家老宅,長輩們住在這裏休養,更多主人則住在城中。
不過這與她沒什麽關係。反正她隻是來做這一錘子買賣,往後跟邱家恐怕不會有什麽交集,也沒打算攀附,追究這些東西,不如多吃幾塊點心。要知道從來到這裏之後,她吃的一直都是混合著穀糠的米,這種好東西卻還是頭一回見。
相較之下,石頭就顯得拘束多了。見周敏吃了好幾塊,才小心翼翼的拿了一塊在手裏。
等邱大姑娘回來的時候,桌上那碟點心已經隻剩下兩三塊了,而周敏和石頭嘴裏都還塞著東西。她一眼看見,眼神微微一頓,卻是假作不知,笑著朝周敏點頭,“東西我們要了。就是讓齊姑娘開價,隻怕你也不肯,家中長輩的意思,願出五十兩銀子。畢竟齊姑娘你帶來的東西雖好,數量卻不多……”
本來她突然出現,石頭就直接將一整塊點心塞進嘴裏,正艱難的吞咽。再聽到這句話,一時岔了氣,竟是嗆咳起來。
周敏見狀,立刻當機立斷的站起身,“多謝大姑娘,我同意了。”
邱大姑娘回來時,包裹著靈芝的手帕包已經沒了,卻換成了一個盒子,裏頭是什麽自不必說。
果然周敏這樣一說,她立刻將盒子推過來,“請齊姑娘點驗。”
周敏卻沒這個打算,直接將小盒子往腰間的布袋裏一裝,利落的朝秋姑娘拱了拱手,“既然事情辦完,我們姐弟就先告辭了。”然後一手拉著咳個不停的石頭,一手拎著兩個背簍,直接走了。
這做派倒是弄得邱大姑娘有些無措,盯著她的背影看了好一會兒,直到人走不見了,這才回過神來,半晌搖頭一笑。
這位齊姑娘倒是很有意思,不過彼此身份不同,恐怕也沒什麽結交的機會。
隻不過她上次走的時候,道路兩邊的植被還非常茂密,這會兒卻都已經凋零了,還有一部分甚至沒火燎過,難以認出來。
而認出來是這條路之後,周敏不由驚駭的轉頭看去,這才後知後覺的發現,那個天坑就在被火燒的那一片地方。
這個發現讓周敏又是震驚,又是擔憂,還生出了幾分蠢蠢欲動。
她不懂什麽環境和地質,但那裏既然能長出那麽特殊的獼猴桃,連靈芝都有,足見環境獨特。周敏看上去不重視,其實卻是將之當成了自己的“秘密基地”。反正看樣子平常根本沒人會去那個天坑,隻要任由它存在,豈不是每年都能從中得到一些東西?
但如果那天坑也被這一場大火焚毀,可就太冤枉太可惜了!
所以周敏甚至有一股跑回去查看一下的衝動。好在她也知道這種表現太反常,肯定會引起別人的注意,所以看了一會兒,就將頭轉回來了。
反正沒人發現,過兩天再去看就是。
根據周敏的猜測,既然那一片被燒過,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肯定會有不少人去那裏將已經燒死的樹木坎回家做柴火,她也可以借此作為掩飾。
就這麽滿懷心事的回到家裏,周敏才發現自己的猜測沒有錯,齊老三和安氏根本沒回去睡覺,而是將爐火燒起來了。就連石頭也爬起來,三人正守著爐子說話。
見她回來,俱是鬆了一口氣,等得知居然又是齊阿水在弄鬼,就連齊老三這樣好脾氣的,也忍不住道,“居心叵測,村子裏斷容不得他!”
“九叔公也是這麽說,不過還得幾位族老一起商量才能決定。”周敏道。
齊老三當機立斷起身道,“我過去看看。”
這件事多少跟他們家有關係,齊老三此刻帶病前往,也是一種態度。天已經亮了,不像半夜那麽冷,周敏猶豫了一下,便道,“石頭陪著爹去吧。”
等兩人走了,見安氏皺著眉,顯然是憂心忡忡,周敏便用別的事來引她分心,“娘,馬上就是臘月了,咱們家是不是也該開始預備過年的東西?”
“有什麽好預備的?橫豎就是這麽些東西,到時候收拾出來就是了。”安氏的心思不在這上麵,隨口道。
周敏搖頭笑道,“話不能這麽說,今年咱們家的情況的確艱難些,但不管怎麽說,總歸是熬過來了,年底辭舊迎新,怎麽能半點都不準備?不說別的,祭祀天地祖宗,求他們保佑爹快些好起來,咱們家的日子越過越好,這總是少不了的。”
其實齊家的情況雖然差,但在周敏看來,即便是自己剛剛穿來的時候,也遠不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畢竟雖然沒有家產,但也沒有負債不是?有手有腳,隻要心在這上麵,積極麵對,日子總不會太壞。
而過年過節用心準備,也隻是一種擺正態度的方式。
其實安氏也隻是一說,聽周敏說得有理有據,便道,“也不知你哪來的這麽多道理。既是這樣,那就準備著。”
不過他們家現在卻是什麽東西都沒有,隻能四處籌借了。安氏在門口聽了聽,確定冬叔家已經起來了,這才帶著周敏去借一升黃豆。
冬嬸一聽便笑道,“這是要做豆豉?”
見安氏點頭,又道,“我也正要做,不如就放在一起,還省了柴火和折騰的功夫,如何?”
安氏本來就是來借黃豆的,自無不可。當下兩人就用篩子倒了黃豆出來挑揀,將殘存的豆殼雜質以及壞掉的豆子選出來,以免影響豆豉口味。
這是個費眼睛的大工夫,總要弄上一早上。周敏本來打算一起幫忙,冬嬸卻道,“敏敏你別弄這個了,你腿腳好,帶著慧慧上山去割點豆豉草回來,到時候要用。”
所謂豆豉草,是一種蕨類植物,徹底長開之後,分叉的地方有伊利明顯的虯結,看上去就像一粒豆豉,因而得名。做豆豉時,便要將黃豆蒸熟,倒在豆豉草之中包裹密封,使其發酵。用了這種草,豆豉不但不易變質,香氣也與尋常做法不同。
萬山村的地理位置偏南方,冬季山上的草木也不是全都凋零,比如這豆豉草,就長勢正好,正合做豆豉之用,萬山村裏家家戶戶都會用到。
周敏聽說能上山,自然忙不迭的應下了。
她正發愁該找什麽理由上山,這不是現成的送來了?兩個小姑娘去割豆豉草,自然也不可能引起別人的注意。
入冬之後天冷,冬嬸不怎麽願意讓齊慧出門去玩,因此這會兒聽說要上山,自然也是滿心興奮。小孩子貪玩,哪怕是齊慧這種文靜乖巧的小姑娘也不例外。
周敏背著背簍,帶著鐮刀,牽著齊慧的手出了門。
反正齊慧年紀小,周敏也不用擔心她會泄密,所以直接帶著人去了火燒山的地方。齊慧昨晚被鬧起來,本來就頗為好奇,也沒有反對。
周敏拉著她在燒得發黑的廢墟之中艱難行走,見到那種長得粗大,所以沒有完全被燒毀的木柴,還會掰下來堆在一處,回頭找跟藤蔓捆了,帶回家也能做柴火。不過她也隻能選本來就枯死的那些,生柴就算燒過也必須用柴刀來砍。
不久之後,兩人便來到了天坑附近。
那一架獼猴桃已經全都被燒死了,它的攀爬能力非常強,本來就織成密密的一片,幾乎將大半天坑遮住,這一燒,自然也將天坑燒得亂七八糟。
周敏讓齊慧在一旁等著,自己放下背簍,小心的下到天坑裏檢查了一番,確定獼猴桃是真的被燒死了,不由十分失望。她又沿著記憶找了找長著靈芝的地方,但一片焦黑之中,什麽都沒找到。
好好一個風水寶地,居然就這麽被毀了。
嗯?
轉身時周敏聽見了一點清薇的水聲,忽然想起來那道山泉。
因為山裏這種地表水其實並不少,而且這一股山泉也太小了,所以當時周敏沒有在意,但這會兒,她順著聲音走到牆邊,將最上麵燒斷的枯枝撥開,一抹嫩綠便闖入了眼底。
這天晚上,周敏竟然吃到了魚!
村前的那條河裏,自然是有魚的。但是村子裏的孩子那麽多,大家都不是傻子,自然都想過抓魚來貼補生活,長年累月下來,河裏的魚就是沒有絕跡,也隻剩下手指粗細的小魚,數量又少,撈一天也不夠吃一頓的,也就沒人會去抓。
何況現在又入了冬,雖說這裏地處南方,河水並沒有上凍,但也不可能下河。
倒是有人在稻田裏養魚,不過數量也不多,一般都是養了自己家裏吃。畢竟田魚總帶著一股土腥味,很難完全去除,遠不及河魚幹淨鮮嫩,賣不上價。
石頭這條魚,就是跟人換的。
他這段時間跟著冬叔學習,也算是有了一點進展。木匠活兒畢竟很考驗手藝,所以石頭目前還在學徒階段,隻能幫忙打個下手。倒是篾匠活兒,冬叔已經讓他上手試做了。
石頭想著周敏之前說過想要個提籃,這樣上山挖草藥的時候就不用背著笨重的背簍,平常也能用來放東西,便打算編個提籃。
村子裏的人用的東西,通常都很粗糙。提籃也都是用寬大的竹片去編,也沒什麽花樣,反正弄出來的東西以結實為主,其他的倒在其次。這樣做起來也快,一個大的提籃,兩三天功夫就能編好。
但石頭想著是給周敏用的,自然用了更多的心思。他還沒學到在籃子上做花樣的程度,便將竹片削成細細的竹絲,然後密密的編織。這樣一來,花費的材料倒是不會變多,但卻更加費時費力,最耗耐心。
見他選了這種編法,冬叔也沒有反對。他本來就是想讓石頭練手,見他不浮躁,能沉得下心來擺弄這些東西,心裏自然隻有歡喜的,得空還會指點幾句。
這個提籃石頭編了將近十天,今日才剛編好。沒等他帶回家去給周敏,卻被來找冬嬸串門說閑話的一位婦人看重,想跟他換。
石頭本來有點嫌棄頭一回練手之作不夠完美,聽她說願意換,又記起對方家中正好養著田魚,用來補身子最好,便答應了,親自去田裏抓了一條兩斤多重的魚拿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