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第68章 織娘

字數:15430   加入書籤

A+A-




    v章購買低於50%的72小時內隻能看防盜, 買夠了的清緩存試試  周敏親自操刀做的晚飯。安氏對這種吃法顯然很不安, 欲言又止了半天,最後還是沒有開口。而石頭把飯捧去給屋裏的齊老三時,周敏也聽得他小聲說太過了。倒是石頭, 或許是年紀小,或許是已經建立起了對周敏的信心,她說怎麽做就怎麽做,半點猶豫都沒有。

    等飯菜上桌,周敏發狠吃了三碗飯,最後撐得躺在院子裏揉肚子。

    雖然穿過來沒多長時間, 但這種苦日子她已經過夠了。周敏一邊揉著肚子, 一邊暗暗盤算著自己如今手裏有的籌碼, 畢竟不管她想做什麽, 本錢總是少不得的。然而算來算去,結果都不容樂觀。

    她目前所能倚仗者, 不過那口鐵鍋。但幾十斤的鐵鍋, 能打的東西也有限,分出給小鐵匠和齊阿水的, 再除去一張鏵口,剩下的最多不過一兩把鐮刀,最多能換一點糧食過冬, 還未必夠。

    但過冬並不是有了糧食就萬事大吉了, 保暖禦寒的衣物棉被, 生火取暖的柴禾, 這些都是要考慮的。

    再說,這段時間沒辦法也就忍了,但要周敏一直忍幾個月,等到過冬,她是絕對受不了的。她跟石頭都還在長身體的年紀,沒有足夠的營養怎麽行?還有齊老三的病,冬天也是最難熬的時候,要想平平安安過冬,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愁啊!

    周敏都想祈禱上天降下來一注橫財給自己了。

    不過這隻是臆想,所以她很快清醒過來。要是實在不行,隻能先把齊老三的藥錢挪出來做本錢,設法做點兒小生意。不過到時候安氏估計又要鬧,這人在別的事情上拎不清,這種大事上倒是難得的有堅持。

    思量著思量著,周敏竟然就這麽睡著了。還是石頭發現,把她叫醒,否則秋夜裏就這麽睡在院子裏,齊家的病號又要多一個。

    齊家的屋子是典型的老式農村的房子。地基打得很高,從院子裏上三級台階,到正門前。屋子開間三間,正門開在中間堂屋裏,左右各兩間,隔成前後兩處。

    堂屋裏供奉著香火神龕,除了祭祀上供的時候,平常都空著。東邊裏間是齊老三和安氏的房間,外間是石頭的住處。西邊裏間是周敏的房間,外間則是日常起居之處。

    房屋西邊還用多餘的材料搭了個棚子,灶房就設在這裏。

    周敏回到自己的房間,躺在床上繼續思考。

    ——說是床,那絕對是往好聽了說。事實上,就是一個床架子上搭了木板,再鋪上一層厚厚的稻草,然後蓋上幾件已經不能再穿的舊衣,最後鋪上一床不知用了多少年、已經微微發黑的棉絮,便是床鋪了。躺上去便能夠聽到稻草“沙沙”作響。

    不過平心而論,稻草的保暖效果已然不錯了。這也就是萬山村前還有一片水田,否則連這稻草都沒有。

    但被子裏總不能也塞稻草。這薄薄的一層棉被,恐怕沒有三斤,現在這個時節也就罷了,等入了冬,蓋在身上估計跟沒有差不多。他們這一家子老病弱幼,誰能受得住?

    按照石頭的說法,以前過冬差不多也是這麽來的,充其量就是找些有重量的東西壓在被子上,不顯得那麽空。

    別人怎麽樣周敏不知道,但沒有暖氣沒有空調沒有電暖沒有爐火也就罷了,連一床厚被子都沒有,這樣的冬天她可過不下去。那真實半點盼頭都沒有,純粹是熬日子了。

    一整夜都睡得不甚安穩,但第二天周敏還是醒得很早。將昨晚剩下的飯菜熱了,吃過之後,叮囑了齊老三幾句,她就帶著安氏和石頭出門了。路上遇到的村人見這個陣仗,都忍不住多看幾眼,問一聲這是去哪裏。得知是要上山,便都不說話了。

    因為是直奔目的地,所以這一次他們的速度快了很多,不久之後便來到了那個天坑旁邊。

    周敏先搬了一塊石頭扔進去,確定這個坑並不算深,然後才試探著攀著坑壁上的草木往下爬。好在這坑壁也不是直上直下,因為多年風霜雨雪造成的各種垮塌,所以是一層疊著一層,很容易就留能爬下去,想來上去雖然會費些力,也不會太難。

    這個天坑的麵積不小,所以坑裏也同樣生長了不少樹木,不過昨天看到的那架獼猴桃實在是太過霸道,幾乎將這整個坑遮去大半,裏麵生長的樹自然也被各種藤蔓層層疊疊的綴著,顯得不堪重負。

    這種特殊的環境裏往往會長一些特別的藥材,周敏叮囑安氏和石頭去采摘獼猴桃,自己則在周圍轉了起來。

    不過雖然這麽想,但周敏已經想明白了,自己隻是個普通人,估計不可能有那種走到哪兒都能撿到寶物的主角光環,所以也隻是出於不甘心才隨處看看。

    卻沒想到,走到一處樹幹下,眼角卻忽然閃過一抹光澤。周敏連忙蹲下來,扒開擋住大部分視線的枝葉一看,不由驚訝的睜大了眼睛。

    這棵樹十分粗大,不知道長了多少年,地上到處都是浮根。而在其中一段已經腐朽的根上,正生長著一一簇十分漂亮的靈芝!這幾支靈芝菌蓋很小,菌柄則十分粗壯,呈暗紫色,質地堅硬,散發著淡淡的類似漆器一般的光澤,摸上去也是光滑異常。

    這是紫芝!而且長到那麽大,看來不像是一年生的。但周敏不會辨認年份,略略猶豫之後,便伸手將一簇靈芝挨個摘了下來。最後還剩下兩朵指甲蓋大小的,邊緣還有一層淡淡huáng sè,顯然是尚未成熟,她便將之留下了。

    反正坑在這裏,等閑也不會有人來,等明年再來采也使得。

    這種野生的林中芝,而且還不是一年生的,即便是在後世,也能賣出高價,更何況在這個靈芝能與人參齊名的時代?當然,她手裏這一點數量實在是太少,要發大財不可能,最多也就是稍微改善一下齊家目前的處境。

    周敏思量著這些,小心的用帕子將這些靈芝裹了,塞進了懷裏。

    即便是這點兒東西,若是被宣揚出去,說不得又要生出事端。尤其這裏還有個安氏,性情也不知道說是天真還是缺心眼,太好騙,少不得先遮掩一番。

    收好東西,周敏左右看了看,忽然注意到一處山壁下有細細水聲。她循聲走過去,卻見這裏的山壁上有個小小孔隙,一直在往外滲水。想來是這裏的地下水距離地表太近,所以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泉眼。

    在山裏,水源是非常重要的。不過這泉眼太小,又太隱蔽,所以一直未曾被人發覺。

    周敏走過去看了一會兒,又察覺到了一處不同。按理說,這泉眼部分白天黑夜一直往外流淌,縱使不能形成一條小溪,總該積成淺淺水坑。但在這裏,水流出來之後似乎直接滲入地下,並未蓄積。而且,隻有山壁處附近大概一米左右的地麵是潮濕的,再往外的地麵便幹燥如常,半分沒有受到影響。

    莫非地下水從山壁上流出,又從重新這裏滲入地下?

    這個念頭一閃而逝,周敏也沒有在意。見再沒別的值得注意,便轉回去幫著石頭一起摘獼猴桃去了。

    按理說野生的獼猴桃大部分個頭都比較小,但周敏發現,這株藤上生長的獼猴桃個頭卻都非常大,差不多可以跟後世人工培育出來的品種媲美。這賣相已經足夠好,就不知道味道如何,說不定真的可以做一樁生意。

    因為有些藤蔓爬得太高不好采摘,費了不少功夫,所以等這一架獼猴桃都摘完,時候已經不早了。周敏還不太會按照太陽來看時辰,但根據安氏說,估計已經是未時了。

    雖然早上吃了飯,但忙碌到現在,三人已是饑腸轆轆。於是背上背簍,打道回府。

    三個人背著滿滿三背簍的果子回到村裏,立刻引起了許多村民的注意。雖然周敏和石頭的背簍是小孩用的,個頭也小得多,但全部加起來總有幾十斤。而且個頭那麽大,平常可不多見。

    周敏讓石頭照著昨天給家裏送過東西的人家每家送了幾斤過去,至於其他人,那就隻能羨慕著了。

    剩下的獼猴桃,按照安氏的指點,周敏全都塞進了自己和石頭兩人床鋪的稻草裏。反正他們個頭小,睡覺占地方不大,堆在另一頭也不用擔心會被壓壞了。而獼猴桃這樣捂著熟得快。

    “阿姐……”石頭走上前來,小心的拉了拉她的衣擺。

    周敏回頭,對上一張寫滿擔憂的臉,心底那點兒才冒出來的火氣,又呲溜一下消了。

    這個家千不好萬不好,但這個弟弟卻是沒話說的。懂事聽話又勤快,讓幹什麽就幹什麽,絕無二話。周敏上輩子觸目所見皆是被嬌寵大的熊孩子,幾時見過這樣招人心疼的品種?

    好歹也不是一點盼頭都沒有,還有人念她的好,做事也能搭把手,這就夠了。

    萬山村雖然地處偏僻,但卻著實是個風水寶地。村子依山而建,村前則是一條小河蜿蜒而過,灌溉著沿岸的田地。雖不至於有蜀中水旱從人的景象,但隻要稍微勤勉些,日子總能過得去。

    整個村子被正中間一條土路分作東西兩半,沿著土路往後麵走,出了村子便是一片旱地。村子背後的兩座山在此處相交,形成了一片平坦豐茂的山穀,因此被村民開墾出來,出產並不比村前的水田少。

    這山穀既然靠著山,平日裏自然少不得被山上野物下來騷擾,須得時常有人過來走動驚嚇。所以平常村民們上山,進出都是打這裏走,這會兒秋收時節,更是人來人往。

    周敏隻遠遠的看了一眼,便帶著石頭轉向了另一個方向。

    村子附近的山林裏早就被搜刮了不知道多少遍,這兩天周敏也帶著石頭走過,實在沒什麽東西剩下了。所以今日她打算走遠一些。

    一路上倒是遇到了不少野果野菜,但周敏想找的東西,卻是影子都沒見。

    ——不錯,之所以一趟趟往山上跑,自然不單是為了口糧。如果要養家糊口,往鎮上城裏去機會更多。周敏留在這裏,自然是想找些有用的東西。

    都說山珍海味,在古代這都是十分難得的東西。海味暫且不提,山珍之中,除了熊掌鹿筋之類出產自動物身上,難以獲得,還有竹蓀燕窩猴頭菇之類山林中能夠尋到的。若能找到一樣,齊家的狀況立時便能改善,就是賣不出價錢,用來給齊老三養身體也很好。

    當然,這種東西充滿了偶然性,也並不是周敏的目標。

    她想找的是藥材。

    周敏大學時所學的專業,不提也罷,反正在這古代社會是半點用處都沒有的。倒是小時候跟著做赤腳醫生的爺爺學的那點兒炮製藥材的手藝,估計能派上點兒用處。大部分藥材她能夠認得出來,采回去炮製了,也算一份進項。

    但這一路上,普通的草藥倒是見到不少,但都是不值錢的東西,幾個銅子能論斤稱的那種。而在周敏的打算裏,就算遇不到人參靈芝,好歹應該有三七天麻白芨這種檔次的。

    當然現在看來,藥材似乎也並不那麽容易找到。

    好在對於周敏而言,這隻是個備用的計劃,找不到也能再想別的辦法。饒是如此,情緒還是不免受到了影響。

    走在她身後的石頭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一點。他當然猜不到周敏心頭所想,隻覺得是因為找到的東西不夠多。所以石頭更加專心,眼都不眨的盯著周圍看。這一看,還真的給他看出了一點端倪。他不由拉了拉周敏的衣裳,“阿姐,你看。”

    周敏回過神,順著他指的方向看過去。

    他們現在走的地方還在半山,一側是茂密的叢林,另一側則是一個不知怎麽形成的大坑,占地約有幾百畝,裏麵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植物,將這個坑遮得密密實實,隻能隱約看出個輪廓。至於這個坑究竟有多深,卻是不得而知。

    而石頭所指的方向,就在這個大坑裏。卻是一蓬藤蔓植物,接近圓形的葉片密密實實的鋪成一片,看上去十分茂盛,葉片和藤蔓上都長著淡棕色的絨毛,而在葉片的間隙裏,露出一個個雞蛋大小的毛茸茸的果子。

    周敏一眼就認出來了,那是獼猴桃!

    這麽一大架獼猴桃,怕不能收個幾十斤果子?

    雖說這東西不能當飯吃,但多少可以貼補些。而且周敏還能設法用它做糕點或釀酒,不過這兩樣都要用到糖,在這個時代也是稀罕物,鎮上都不一定能買到,隻能到時候再看了。

    “是羊桃!”石頭的聲音裏也多了些興奮。

    山村裏的小孩子平日裏的零嘴便是這山裏出產的果子,所以家長們若是上山,都會帶些回去。隻是齊老三病了,安氏又是那樣一個人,石頭卻是好久沒吃過這些了。這會兒自然躍躍欲試,要下去摘。

    周敏看了看,見那獼猴桃上頭的毛還很厚,便道,“這羊桃怕是還沒熟。先不要急,我們把路記下來,明日多帶一個背簍過來,都摘回去。”頓了頓,又道,“讓娘也來。”

    她既然決定替安氏兜底,就不會繼續放縱她,把人拉到眼皮底下看著,又能幫襯著做事,是個不錯的辦法。

    石頭也立刻醒悟過來。若是這時候摘了背回去,立刻就會被人瞧見,自然就會有人往這邊來尋。這大坑如此明顯,豈能遮掩得過去?這片山雖大,但不深入的話,出產其實有限。若隻是一點野果野菜,或許無人在意,但幾十斤果子,自然會有人起意。

    這番收獲也算是不小,眼看天色不早,兩人便照著原路返回。路上周敏還將之前看到的不少草藥都挖了起來,雖說不值什麽,但平常有個頭疼腦熱之類的小毛病,自己能治也就不用去請大夫了,可以省卻很多麻煩。

    而且周敏也考慮過,這個時代的村民們有病都隻是熬著,如果能把這些藥推廣出去,眾人念著她的好,對於自家在這村子裏立足是有好處的。過日子嘛,本來就是互相幫襯。

    沒想到回家之後,還有個驚喜在等著他們。

    堂屋的桌上,赫然放著一個升子,裏頭裝著滿滿一升金燦燦的穀子,對於已經斷糧的齊家來說,是十分稀罕的東西。

    周敏發現自己有點兒不爭氣,才不過穿到這裏沒多久的時間,她已經完全無法擺出見多識廣的譜兒,看到這一升穀子,竟然饞得口水直冒,胃裏也隱隱作痛——早上喝的那份粥,到這時候早沒了。

    但她很快警醒過來,揚聲叫道,“娘!”

    “哎……”安氏忙從東邊齊老三的房間裏出來,有些局促的看著周敏,“回來了?”

    “這是怎麽回事?”感覺她的表情怎麽看怎麽心虛,周敏不由皺了皺眉,指著桌上的穀子問,“哪裏來的?”

    “是你冬嬸送來的。”安氏連忙道,“她說家裏才收了穀子,就給咱們送點兒。”

    不是又出幺蛾子就好,周敏鬆了一口氣,然後心裏又不是滋味起來。時下的農村民風還是淳樸的多,人人都知道齊老三家的日子不好過,尤其今兒連鐵鍋都賣了,冬嬸就住在旁邊,這動靜哪有不知道的?想來也是看他們過不下去了,所以送點兒吃的幫襯。

    周敏雖然對於自己居然淪落到需要人接濟這份上有些無奈,但也知道這算得上雪中送炭,一升的穀子雖然不多,但也不是人人都會拿出來的。

    “先舂了吧。”見安氏和石頭都一臉期待的看著自己,她便點頭道。

    現在不是顯示氣節的時候,對方沒有侮辱的意思,全是一片好心,他們也的確一用得著,大不了將來有餘裕的時候再還回去。

    這時節的人們穀子是沒有脫殼這種工序的。因為糧食有限,米糠也是可以吃的。所以直接將穀子放在石臼裏舂了,連穀殼帶米粒一起下鍋煮,甚至多半時候還不能煮幹的,要加野菜之類熬粥。

    雖然周敏總覺得穀殼吃起來會刮喉嚨,口感也非常糟糕,但如今但求果腹,也不能要求那麽多了。

    三人正在舂米,卻不料竟陸陸續續來了不少村人,都是給他們送東西來的,或是一把青菜,或是一枚雞子,或是一碗穀子黍米豆子……東西雖然不多,但都是各人心意。想來是考慮他們家的情況,來的都是嬸子和嫂子們,大抵知道還有人要來,所以送完了東西就走,十分幹脆。但臨走時還是免不了勉勵她幾句。

    周敏一一道謝,把人送走,心中忽然生出了一點明悟。

    據她所知,在這之前,村子裏的人也隻在齊老三病重的時候送過一次東西,這樣的幫襯是幾乎沒有的。——雖說過日子都是互相幫襯,但村民們也不傻,這四個字裏互相才是重點,如今的齊家,實在不值得投資。

    而現在之所以會有那麽多人送東西過來,恐怕還是因為白天她跟齊阿水鬧了那麽一場,當著眾人的麵說以後這個家是她做主,加上行事還算進退有度,頗有魄力,村人們這才願意慷慨解囊,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

    不過,這世上到底還是好人多啊!

    周敏艱難的掄起木勺在鍋裏攪了攪。

    清湯寡水估計都不能用來形容這鍋粥,該說清可見底才對。周敏放下勺子,搬了個小凳子放在灶台後,自己站上去,往鍋裏一看,清亮的湯裏還能照出她自己的影子。

    又黑又瘦又小。

    看起來就像是吃不飽飯的饑民。

    不對,周敏環顧了一圈屋子裏的擺設,低矮的房屋裏光線昏暗,huáng sè的土牆被煙熏成了一種很難形容的顏色,頂上是竹編的樓板,上麵掛著幾串幹巴巴的大蒜和辣椒。灶台前堆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柴火,灶台後是石磨、水缸和碗櫃,看起來都既舊且破。

    再看看眼前鍋裏熬著的“粥”,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的確是個吃不飽飯的饑民沒錯。

    這當然不是她,但又是她。

    應住在山區村寨之中的好友邀請,周敏前往西南山區旅行,順便參加當地一個盛大的民俗節日。在節日過後,聽說當地村民們要進山,她從小就對這些感興趣,便興致勃勃的跟著去了。哪知在山裏遭遇了一場暴雨,最後失足跌下山崖。

    這種情況,周敏自然是活不下來的。但她偏偏睜開了眼睛,以另一個身份。

    周敏所在的這個村子就叫萬山村,聽名字就知道位於大山深處,從當地居民們的穿著打扮來看,應該是在古代,至於具體是哪朝哪代,便不可考了。

    ——村民們一年也不會出山幾次,去也隻到鎮上,至於更遠的縣城和州府,他們連叫什麽都不知道。更不必說不知在何方的朝廷和京城了。以現在的交通條件和信息傳遞速度,估計龍椅上的皇帝換了一個,要兩三年消息才能傳到這裏,還要去鎮上才能偶爾聽到一耳朵,這含糊不清的幾句,還說不準是謠傳。

    想到這裏,周敏結結實實的歎了一口氣。

    穿越了,能撿回一條命很好。但這具身體給自己留下的,卻是個實實在在的爛攤子。

    萬山村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中,自然是非常窮的。而她所在的這個家,則是萬山村的窮中之窮。別家窮,好歹還能勉強混個溫飽,這齊家卻是窮得連下頓飯在哪裏都不知道。就眼前這鍋清亮得能照出影子的“粥”,還是她帶著弟弟上山采的野菜,又用掉了齊家最後一把米。

    這日子可要怎麽過啊……

    “嗚嗚……”就在周敏發愁的時候,一陣低低的抽泣聲從門外傳來。聽得出來聲音的主人已經努力壓抑,但顯然並沒有什麽效果。

    周敏眉一揚,手裏的木勺“當”的一聲磕在了鍋沿上,朝門外喊,“別哭了!”

    坐在灶前燒火的弟弟石頭嚇了一跳,“噌”的一下站了起來,有些不安的看著周敏。屋外的抽泣聲也逐漸降低,幾不可聞,但一時難以止住。

    周敏重新握住木勺,忍不住歎了一口氣,她真不是脾氣和耐心多麽好的人,眼前這一團糟的局麵,偏還有人來給她添亂,真的快忍不下去了。

    “石頭,把火滅了,拿碗盛飯。”周敏運了運氣,將就要爆發的情緒重新壓回去,這才生硬的開口。

    石頭動作麻利的將灶邊的桌子搬到門口擺好,又捧出四個土碗排在灶台上。

    萬山村窮成這樣子,所有的生活必備品如非必要,全都是自製。這土碗也是村民們自己在山裏開窯燒出來的,土黃的表麵微微開裂,看上去隨時都會散架。碗特意做得又寬又淺,跟盤子差不多,這樣看起來大,但其實裝不了多少東西。

    周敏舀了一勺清湯粥水,一隻碗就裝滿了。她看了看鍋底,這樣一來,今天每人能吃上“兩碗粥”。這種自欺欺人的智慧周敏無法評價,她沉默的將鍋底那點零星的米粒和野菜撈進其中一隻碗裏,然後朝石頭示意,“這碗端給爹。”

    他們的爹齊老三纏綿病榻,吃飯也是單獨送到房間裏去,並不與其他人一起。

    周敏將剩下的三碗粥擺在桌子上,又放好凳子,石頭便回來了,身後還跟著一個身材矮小、皮膚暗黃、頭發微亂、形容畏縮、衣服上打著好幾個補丁的中年女子。

    這就是他們的娘安氏了。方才在屋外嚶嚶哭泣的人,也是她。

    周敏無聲的歎了一口氣,坐下道,“開飯吧。”

    原身憑一己之力支撐著這個風雨飄搖即將散架的家,許多事情自然都是她做主。周敏來到這裏之後,更是短短幾天內建立起了自己說一不二的權威。聽到這句話,石頭和安氏忙坐下來,捧起碗埋頭喝粥。

    周敏也端起碗喝了一口。

    沒有半點油星甚至沒有鹽味的湯味道可想而知,一股涮鍋水的味道和著野菜的苦味充斥口中,那滋味實在難以用言語表述。而那一把米,說是米,但其實是連外殼一並碾碎,並不像後世一樣會將米糠篩出來,因為它同樣能吃。粗糙的米糠沒有任何嚼頭,咽下去的時候還有一種喉嚨被刮過的痛感,但周敏還是咬牙將兩碗粥喝完了。

    一頓飯吃完,周敏感覺自己肚子裏灌滿了湯水。一天隻有一頓飯,還是這樣清湯寡水的粥,顯然並不能夠滿足人體所需,但她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都說靠山吃山,萬山村背靠山林,物產豐富,按理說不至於會如此。但這裏實在是太窮了,地裏的糧食不夠吃,村民們自然都把主意打到了山上。就算山林裏能吃的東西再多,也是不夠的。

    近處能吃的東西早就被搜刮一空,而她和石頭兩個小孩子也不敢深入山林,這頓飯還有野菜吃,還是因為這種野菜萬山村的人不認識,才讓周敏撿了個漏。但不當時節,一共也隻采到了兩小把。

    把碗放在桌上,周敏站起身道,“石頭跟我進山。”

    “敏敏……”一直埋頭吃飯,沒有半點動靜的安氏聞言連忙跟著站起來,有些不安的開口叫道。周敏看過去,安氏卻不敢看她,隻低著頭抓著衣角,顯然是有十二分為難的事。

    周敏心下立刻生出不妙的預感。不是她小題大做,實在是雖然才穿越沒幾天,她卻已經深刻的領受過了這個便宜娘惹禍的能力。

    其實說惹禍也冤枉了安氏,她本身是個沒什麽能耐的村婦,丈夫生病之後家裏的事竟然由女兒來主持,便可見她的軟弱,哪有惹禍的膽子?但她不惹禍,禍卻會來惹她。

    遠的不說,就說周敏穿越之後這幾天。

    周敏之所以會穿越,是因為原身下雨天上山,腳下打滑直接從山上滾了下來。天幸路上沒有撞上樹和石頭,但還是受了不輕的傷,尤其是磕破了額頭,失血嚴重導致昏迷。

    當時石頭跟原身一起上山,追著失足的原身一路下山,並及時叫來村民,把人救起,慌亂中他自己也扭了腳。於是一家四口,隻得安氏一人有行動之力。她拿了預備給齊老三買藥的一點錢去鎮上買藥,去的時候說得清清楚楚,是買外傷用的藥,結果她帶回來的卻是一包香灰,說什麽菩薩跟前開過光,包治百病。至於錢,自然是被人騙去了。

    家裏三個傷患,吃飯抓藥都是難題。正好村長家中辦喜事,為了照顧他們家,便請了安氏去幫忙。也就是收拾碗碟,洗菜做飯之類的雜事,偏偏安氏居然失手打翻了好幾隻碗,盡數摔壞。那是村長從鎮上買回來的白瓷碗,在家家戶戶都用土碗的萬山村可謂十分珍貴,不是喜宴上也不舍得拿出來用,偏就被打壞了。雖然村長體恤他們家,沒說讓賠,但也沒什麽好臉色。

    周敏當時剛穿過來,麵對這樣的爛攤子,顧不得熟悉新環境和養傷,能下地之後便將養家的擔子又接了過來。

    所以此刻見安氏這副模樣,周敏心下立刻咯噔一聲,再加上之前安氏在門外哭泣,八成是又出了什麽事。周敏極不想管,卻也知道根本不可能,隻能忍下怒氣,不耐的問,“又怎麽了?”

    安氏也知道自己討人嫌,紅著眼、抖著手從袖子裏摸出一個布包,放在桌上推了過來,“這個給你……”

    周敏接過來打開一看,不由麵色大變,“這錢你從哪裏來的?”

    布包裏赫然竟是一把銅錢,雖然隻有十幾文,但齊家家底早就掏空,已經很久沒有過現錢了,何況還是從安氏手裏拿出來?

    安氏揉著衣角,低聲道,“我……我換的。你爹的藥該抓了,用這些錢去抓。”

    “我問你用什麽換的這些錢!”周敏提高聲音。

    安氏從來隻有被人騙,什麽時候能從外頭拿進來錢?越是不同尋常,就越說明問題很大。

    安氏抖了抖,抬手指著灶上搭著的大鐵鍋,“你阿水叔說想換咱們家這口鍋去,我想留著這鍋也沒多少用處,你爹的病要緊,便……已應下了。”

    說到最後大概她也知道理虧,聲音已低不可聞,眼淚也隨之滾出來,“我也是為了這個家……你爹的病好了,這家裏才有男人頂門立戶……要不然等入了冬,靠我們娘兒仨要怎麽過?”

    因此周敏這個聽起來荒謬得仿佛空頭支票的提議,她竟是想也不想就答應了。

    這樣一來,周敏就相當於解決了最大的一個問題——吃飯,然後才能騰挪出來謀劃其他的事情。雖說眼下齊家這種情況,簡直處處都是問題,這一點小幫助放在其中並不顯眼,但能省一點事是一點。

    接下來的幾天,周敏又上了幾次山。

    也不是她喜歡上山,實在是如今這秋收時節,家裏卻實在沒什麽要忙碌的事,照看病人的事安氏一人就足夠了,她總得給自己找點兒事做。何況上回發現了靈芝之後,周敏便一直指望著再找到點兒什麽好東西。但連續幾天,草藥她倒是采了不少,好東西卻是影子都沒有。知道這樣的情況才是正常的,周敏也就隻能歎息一聲了。

    這幾天,周敏沒怎麽去看過那些獼猴桃,倒是石頭一天忍不住去看幾次。這日終於摸到一個變軟的,於是索性一個一個翻檢過,將已經變軟的全都挑出來,總共有十幾個,然後拿來給周敏看。

    見他滿臉期待,周敏便道,“既然熟了,那就嚐嚐吧。”

    她說完自己拿了一個來剝皮,卻見薄薄的一層皮被除去之後,裏頭露出來的卻是一汪碧綠的果肉,看上去十分怡人。咬上一口,汁水甜蜜無比,帶著獼猴桃特有的清香,讓周敏忍不住回味了片刻。

    “比以前吃過的都甜。”石頭也嚐了一個,給出公允的評價。

    周敏不由點頭,別說石頭,就是她吃過不少後世各種人工栽培出來的改良品種獼猴桃,也沒有一種及得上這個的。

    她本來還以為是因為純天然無汙染的野果,所以味道才那麽好,但聽石頭這麽說,顯然不是這回事。而且事實上,老家在鄉下的周敏很清楚,事實上大部分野味的味道遠遠不及人工培育出來的——要真那麽好,為什麽還要費時費力人工改良品種?

    野味隻勝在原滋原味,事實上野生動物的肉大部分都很柴,遠遠不及養殖的,而野果多半個頭都很小,籽或者核卻很大,根本沒多少果肉,味道也隻是平平,甚至還有味道非常糟糕的。

    所以這些獼猴桃從個頭到滋味都遠勝其他,恐怕還是別的緣由。

    野生植物最有可能受到的影響自然就是環境。尤其這一架獼猴桃地區是長在那個天坑之中,與別處不同。而且那裏還出了一簇珍貴的靈芝,或許水土格外的好也未可知。

    或許下次去的時候可以好好觀察一番,找找緣故。

    畢竟這跟改良品種也差不多了,如果能將其中奧妙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以後她打算做的某些事,自然會容易許多。

    同一株藤上結的果實,成熟差不多也就在前後幾天。既然已經有第一批變軟的,那剩下的也就差不多了。所以周敏也開始思量這些獼猴桃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