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第69章 壓迫感

字數:13461   加入書籤

A+A-




    v章購買低於50%的72小時內隻能看防盜, 買夠了的清緩存試試

    感冒這種病,不吃藥七天,吃藥一星期。

    要是在現代, 這種小病周敏根本不會在意。但這裏是風寒都有可能死人的古代,有齊老三前車之鑒在前,周敏自然也不敢大意。

    這個家可真是經不起再折騰了。

    所以反正燒著爐子,周敏索性抱著杯子,一口一口的灌熱水。

    屋子裏本來就暖和, 喝了熱水之後, 更是從裏暖到外,沒一會兒,周敏就感覺出了一身的白毛汗, 昏沉的頭腦似乎也輕鬆了很多。

    到了下半晌, 她又回房間去睡了一覺,再醒來時, 便感覺好多了。至少嗓子裏沒有卡著東西的感覺, 頭也不疼了。雖然手腳還是有些發軟, 但這是生病的後遺症,過一兩天就好了。

    一拉開房間門, 周敏便聞到了一股很濃的香味。

    這香味是如此的熟悉, 周敏深吸了一口氣,立刻判斷出來, 這是雞湯的香氣!

    對從前的她而言, 這東西自然算不上多難得, 經常都能喝到。但自從穿越到這裏之後,連肉味都沒怎麽嚐過,雞湯自然更不用提。

    以至於這會兒周敏聞到這香味之後,隻覺得嘴裏口水分泌得更多了,連胃部也被這香味勾得隱隱作痛。

    真的,不是幾個月都沒吃過肉的人,體會不到她這種感受。

    她兩步跨出屋門,就見一家人都在,爐子上則燉著陶鍋,正咕嘟咕嘟的冒著,周敏聞到的香氣,就是從裏麵傳出來的。

    居然聽到開門的聲音,安氏回過頭,看見周敏,便道,“醒了?雞湯也剛熬好,洗漱完就可以開飯了。”

    說著就要起身給周敏倒水,周敏連忙上前幾步攔住,自己動手倒了水,拿了帕子洗臉,又用柳條漱了口,然後將水潑在門口。弄完了回來,這邊碗筷已經擺好了。

    椅子仍舊是空著的,周敏在上麵坐了,見安氏揭開陶鍋的蓋子,那股本來就已經很濃的香氣越發馥鬱,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氣,然後才問,“這雞是從哪裏來的?”

    “就是咱們自己養的。”安氏道。

    周敏聞言不由有些驚訝。她雖然看似撐著這個家,但實際上,周敏沒做過當家主母,更沒有做一家之主的經驗,在很多細節處自然兼顧不到。畢竟日常的瑣事實在是太多了。

    所以那些小雞買回來之後,一向都是安氏和石頭在照顧。因為有雞舍,所以放出來的時候也少。畢竟他們家又沒有院子,一不小心就會跑出去,萬一被人捉住吃了,連個證據都找不到。

    沒想到不知不覺間,這些雞也已經長大了。她忍不住看向石頭,問,“我都忘了問,這些雞養得怎麽樣了?”

    “死了兩隻,剩下的五隻小公雞,兩隻已經打鳴了。三隻小母雞還沒下蛋。”石頭道。

    那看樣子這鍋裏就是打鳴的其中一隻了。周敏不由有些可惜,“現在還不大吧,怎麽就殺了?”雖說是很久沒有吃過雞肉了,但是對這個家來說,這可都是財產,能換錢的!

    周敏不知不覺間,已經習慣了這裏的生活,更習慣了這種斤斤計較,什麽都要省著的想法。

    石頭不說話了,卻是安氏嗔怪道,“那還不是因為你這個阿姐生了病。這雞可是石頭自己抓了殺好的,就是為了讓你補補身子。”

    周敏聞言,不由有些尷尬,下意識的看了齊老三一眼。

    這位才是真·病號呢,而且還是一家之主,都沒有獲得殺隻雞補補身體的待遇。雖說石頭想著自己這個姐姐,周敏很高興,但親爹還在這兒呢,她怎麽可能不心虛?

    齊老三笑道,“你這段時間為這個家操勞,大家都能看得見。接下來也還要靠你撐下去,你可不能倒下了。”說著夾了一隻雞腿放進她的碗裏,“吃吧,好好補補。”

    另一個雞腿則被安氏夾到了石頭的碗裏,石頭要讓給齊老三,被他攔住了,夾了一隻翅根,“我吃這個也是一樣的。”

    雞腿才啃完,周敏碗裏又多了一隻翅膀,翅中和翅尖並沒有被分開,安氏將另一隻夾給石頭,嘴裏道,“吃個滿山飛,以後進山就不怕了。”

    吃完了雞翅,又是雞爪。這叫抓錢爪,同樣寓意吉祥。

    一隻小公雞實在沒多大,你一塊我一塊,沒一會兒就分食幹淨了。周敏咂摸著啃得幹幹淨淨的骨頭,想起上輩子自己吃個肉還要挑三揀四的場景,心中不由唏噓不已。

    不過她也沒有氣餒。無非是肉,住在村裏還可以自己養,等條件好些,到時候要吃多少就有多少,很快就能恢複那樣的奢侈了。

    最後雞頭被分給了齊老三,這叫“鳳點頭”。

    吃完了肉,每個人又滿滿的盛了一碗雞湯泡飯。安氏湯放得多,剩下的明早留著熬粥,雖然沒有肉,但滋味絕不會差。

    這是周敏穿越之後難得吃得滿足的一頓飯,放下碗時,她才總算想起了正事,“對了,那兩隻兔子呢?養得怎麽樣?”

    “都長大了。但隻有兩隻,要留著配種。”石頭認真的回答。

    周敏抽了抽嘴角,她並沒有打算吃兔子好麽?雖然兔子的確很好吃沒錯……她將腦海中的幹鍋兔肉紅燒兔頭都拍開,對石頭道,“我隻是想說,頭一回配種,最好養到六個月再說。冬天太冷了,開春再配種,小兔子也好養活。”

    石頭點頭,表示自己記下了。

    第二天早上,周敏又收獲了另一個驚喜。那三隻小母雞中,有兩隻都下了蛋。雖然個頭很小,其中一隻外殼甚至是軟的,若不是石頭眼尖時撿了起來,肯定會被踩破,但不管怎麽說,這意味著以後就會有雞蛋了!

    而這兩隻雞蛋,也被煮成荷包蛋,放進了周敏的碗裏,讓她越發慚愧。

    ——自己不過是一次小感冒,居然也享受到了跟現代是生病差不多的待遇,又是雞湯又是雞蛋。但她才開口推辭,齊老三就道,“這是石頭的意思。你以前不是說過,這些雞是給他的,隨他處置。他讓你吃,你就吃。”

    於是周敏一邊心下慚愧,一邊還是不免受了這份好意。

    她在現代的時候是獨身子女,沒有感受過有兄弟姐妹的感覺,隻是聽同學朋友們提起,大部分都覺得家裏多一個孩子就是來跟自己爭寵的。穿越後多了個弟弟,雖然作為成年人沒什麽爭寵的意識,石頭又懂事,周敏也不覺得弟弟討厭,但的確沒有太多感觸。

    然而日久見人心,這種時候才顯出來,有個貼心的弟弟有多好。

    親弟啊!

    所以這一天跟周敏同行的隻有三四個人,而且都是婦人,其中就有住在隔壁的冬嬸。

    這是個潑辣厲害的婦人,言行都十分爽利,周敏因為之前得過對方的善意,所以昨晚拿了這件事來問她,正好冬嬸攢了一籃子的雞蛋,也要送到鎮上去賣了,索性便與她同路。跟著她,周敏再見到村子裏的其他人,也就不那麽惴惴了。

    倒不是她不願意見人,實在是她穿越過來之後,原身的記憶是半點都沒留下,連個人都認不全,單獨對上這些人,難免會露餡。但有冬嬸在,許多話都由她來說,周敏含糊的叫一聲嬸子之後,就可以隻躲在她身後微笑。

    不過,到了鎮上,周敏就要設法跟她們分開了。

    畢竟她要打聽的消息太多,若是被她們知道,恐怕難免會懷疑。原身是什麽性子周敏不知道,但想來一個沒離開過萬山村的小姑娘,見識也有限,自己身上有很多東西都讓人懷疑,平時相處的是安氏和石頭倒也罷了,在別rén miàn前露出一點半點,或許又會惹來麻煩。

    冬嬸還不放心,周敏好說歹說,又約定好了回去的時辰,她才放人。

    大石鎮說是鎮上,但地方著實不大。一條街道將整個鎮子貫穿,店鋪和小攤分列街道兩側,這就是整個鎮上的商業中心了。周敏一路看過去,藥店、布莊、米糧店,該有的店鋪倒是都有,不過其中商品就談不上什麽種類和數量了。

    而且放眼望去,大部分鎮上的居民,穿著打扮跟山民們也相去不遠。想來這個時代的經濟仍舊很不發達,城鄉之間的差距也不大。

    不過這麽一來,周敏可就犯難了。

    獼猴桃還好些,在街上擺攤子,總有想嚐鮮的鎮民來買,不拘能賣出去多少,好歹能開張。但那幾支靈芝,這街上恐怕沒有人會買。賣不出去,她的種種打算便無法實施。

    難道真的要去縣城?據說從大石鎮去縣城,也還有十幾裏的路。萬山村裏沒有人去過那邊,周敏自己連路都不認識,根本不可能去。要跟別人搭伴,不是知根知底的她也不敢。

    看了一會兒,周敏轉出了這條街道,沿著小路往前走。

    一般來說,不管再窮困的地方,貧富差距也都是存在的。就是萬山村裏,有齊老三家這種日子快要過不下去的,也有齊老費那種名下幾十畝上好水田的大戶。這鎮上再不濟,總該有一兩戶富裕的人家。不過這種人家通常也不會住在鎮子裏,而是在附近自建莊園。

    果然走了一會兒,便見前方臨水不遠處有一套大宅院。單從外頭的輪廓看,應該是三進的院子,不是尋常人家能住得的。

    周敏鬆了一口氣,轉回鎮子裏,找了個麵色和善的大嬸攀談,故意將話題往那宅子上引,很快就打探得那是邱老員外家,他家在大石鎮是一等一的富戶,大石鎮過半的田地都是邱家的,佃給旁人種。

    而且按照大嬸的某些說法,周敏又自己添加了一些猜測,這位邱老員外在大石鎮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在這個皇權不下縣,隻由鄉裏耆老主持管理的時代,這大石鎮及其附屬的幾個鄉村,邱家可以說是說一不二。

    好在即便是這樣的地位,邱家也並不跋扈,反倒相當低調,平日裏善事也不少做,在鄉裏之間風評極佳。

    心裏有數之後,周敏便走到邱家宅子之外,壯著膽子敲了門,假裝路過行人,要一碗水喝。

    其實這理由十分扯淡。畢竟不遠處就是鎮子,要多少水沒有,偏要到邱家來喝?但開門的中年人卻沒有提出這個疑問,請周敏在門房做了,就去給她端了水來。

    周敏沉寂觀察了一下,感覺這宅子裏氣氛相當肅穆,雖然不見人來人往,卻更顯得家風儼然,這才放下心來,喝完水之後,千恩萬謝的走了,並沒有開口打探邱家的事。

    回到鎮上時,冬嬸的雞蛋還沒有賣完。周敏站在她身邊等了一會兒,才發現這生意竟十分冷清,全然沒有後世鄉下集市那種摩肩接踵的熱鬧。不管是冬嬸的雞蛋也好,別人賣的其他農副產品也好,半天才有一個問價的,還隻買一點點。

    從前周敏在樹上看到,中國古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處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階段,當時還油然心生羨慕。畢竟擁有一座自己的莊園,然後除了鹽鐵這類很難自產卻必需的物資之外,一切都可以自給自足,儼然一個小型王國,這種日子該有多好?

    但等她來到這個時代之後才發現,身為現代人,根本無法忍受這種仍舊處於初級階段的經濟現狀。任憑她有多少心思手段,在這一切都匱乏的年代,也很難施展出來。

    當然她也知道,這隻是因為大石鎮太小,又太偏遠,如果是京師之類的大城市,想必又是另一番模樣。但那些距離她太遙遠了,如今連冬天怎麽過都還不知道,別的更不必多想。

    不過如果換一個角度,這個年代也是絕對信奉勤勞致富,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時代,而且生活節奏慢,環境好空氣好。

    要說娛樂,肯定是不如現代這麽豐富,而且信息傳達也很慢,沒那麽多八卦可看。好在周敏也不是那種喜歡出去浪的性子,作為半個技術宅,她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那些手藝也很感興趣,現代微博上那些琴棋書畫乃至刺繡手工首飾製作之類高大上的技能,這裏卻是最好的學習土壤。

    但是,享受這些的前提是不需要她自己事必躬親的下地幹活,每天累成狗。

    所以要在這裏過得好,怎麽也得混到地主階級才夠吧?

    唔……就像那個邱家。

    暫且就將之定為自己接下來努力的目標好了,在古代做個小地主,等到有錢有閑了,再設法從衣食住行方麵改善生活。

    這樣一想,頓覺前途一片光明。雖然要達到那種程度,肯定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但有了目標並為之奮鬥,對於穿越者周敏而言,卻是很重要的。畢竟,總要有點兒什麽盼頭,人才能夠更好的活下去。

    直到過了午時,冬嬸那一籃子雞蛋還剩十幾個沒有賣掉。

    這就是普通小民的悲哀。

    這些雞蛋冬嬸一家自己舍不得吃,攢著放到現在,就是為了拿來換錢,但偏偏賣不出去。

    周敏記得葉聖陶曾經寫過一篇叫做《多收了三五鬥》,在商業不發達的年代,有時候豐收帶來的並不是喜悅,反倒會穀賤傷農。大堆糧食隻能賤賣,所得錢幣甚至不夠換取所需各種生活物資,日子反而更加艱難。

    所以看到冬嬸的雞蛋賣不出去,周敏立刻打消了養殖致富的念頭。養了還得賣得出去啊!

    冬嬸本來打算就這麽回去,但周敏想了想,極力勸說她到各家去問問有沒有人要買,“或許有些人不方便出來逛集市,或者本來在可買可不買之間,咱們送shàng mén去,就算隻賣出一兩枚也好。”

    結果兩人挨家挨戶敲門,竟然真的把剩下的十幾個雞蛋賣掉了。畢竟日子就算過得再緊,一兩個銅子總拿得出來的。偶爾買一兩個雞蛋來改善夥食,許多人家都能承受得起。

    冬嬸鬆了一口氣,看看天色,又說要請周敏吃油餅,被周敏堅辭了,“我們家平日裏不知道得了嬸子多少幫襯,怎敢當這個謝字?再說鎮上的東西死貴,不值當花這個錢。嬸子若真要請我吃東西,不如回家去吃。”

    聽到最後一句,冬嬸不由笑道,“哪裏就至於如此?”

    但最終還是將原本的打算作罷,心裏卻想著回頭再給齊家送一升穀子。反正秋收的時候穀子賣不上價錢,交了稅,他自家剩下的也吃不完,不過白放著。

    冬嬸是個爽利人,回家之後便裝了穀子送過來。周敏心想不能總讓人接濟,便道,“多謝嬸子想著我們,但這穀子我們卻不能收。你們自家也不甚寬裕,怎能讓你們破費?若嬸子信得過我,不如這樣,我向你們家借一百斤穀子過冬,到明年春天再設法還你。”

    天已經黑透了。周敏自從穿越過來之後,因為村裏點不起油燈,從來都是太陽下山的時候吃完晚飯,天沒全黑就上床睡覺,竟是頭一回耽擱到現在。

    不過雖說大部分時候這些村裏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也總有例外的時候。兩眼一抹黑什麽都看不到,自然是不成的。他們也有自己的辦法,就是將鬆樹樹幹截取下來,剝去樹皮,劈成指頭粗細的木條,因為鬆樹會分泌油脂,曬幹之後極易點燃,且能長久,因此經常被用來引火,亦可充當照明之物。

    不過這東西燃起來煙太大了,而且夜裏要忙碌的事情也少,平常並不會用到。

    這會兒石頭點了鬆木,兩人就著暗淡的光亮胡亂的洗漱了一番,又喝了一碗粥,回到房間裏倒頭就睡,連帶回來的東西都忘記了要整理。

    臨睡前,周敏迷迷糊糊的想,這種事必躬親的情況一定不能持續太久了,她跟石頭很多事都沒法做,得設法找個幫手才行……

    不過還沒等她想出具體的辦法,已經累得睡著了。

    兩人去睡了之後,安氏便主動將兩個背簍整理了出來。有了這些東西,這個冬天想必就能熬過去了。

    待發現居然還有兩隻活兔子,她不由十分驚訝。臨睡之前,不免對齊老三抱怨幾句,“也不知道敏敏是怎麽想的,前幾日去鎮上買了十隻雞仔回來也就算了,今天又帶回來兩隻兔子。這不是花冤枉錢嗎?”

    齊老三在黑暗中歎了一口氣,才淡淡道,“既然現在是她當這個家,那就由著她安排便是。”頓了頓,又道,“這些錢都是她掙來的,要花也應當。你別多嘴。”

    夫妻多年,安氏是個什麽樣的人,齊老三自然心裏有數。以前他倒覺得沒什麽不好,反正安氏別的事情上糊塗,對他這個夫主的事卻一向上心,這就夠了。養家糊口的事著落在自己這個男人身上,將來也還有兒子照管,根本不必擔心。

    哪裏能料到,一朝自己出了事,卻讓這個家險些亂了套?

    最後竟要敏敏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把這擔子挑起來,齊老三心裏自然不是滋味。雖然周敏的行事,莫說安氏,就是他也有些看不慣,但他想得通,就當是自己夫妻上了年紀,把當家的擔子交給下一代,萬事不要過多插手,由著他們折騰便是。

    可惜他冷眼看著,安氏卻是還沒轉過念頭來,因此今日才不惜把話說透。

    見安氏不說話,顯然心裏還是介意,他又歎道,“為我這病,家裏已經是底子都掏空,連村外那十幾畝水田都盡數賣了。眼下敏敏費力騰挪,總算能把這個冬天對付過去,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到了明年,沒有土地種,一家子吃什麽?這些小雞和兔子養得好了,多少能添補些。說到底,還是為了這個家。不然,你可見敏敏給自己添了什麽東西?她這個年紀的女孩子,連件像樣的衣裳首飾都沒有,這是咱們對不住她。”

    安氏麵色微微一變,半晌才道,“我也管不起她了。”

    ……

    第二日周敏一直睡到了天光大亮,下床時險些直接跌到地上去。經過昨天這麽一番折騰,渾身上下竟沒有一個地方不酸痛的,尤其是兩條腿,稍微用力就感覺快站不住了。

    雖然在周敏的計劃之中,今天還有別的事情要做,但現在看來,隻能暫且歇著了。

    呲牙咧嘴的出了房間,便見安氏正在用高粱穗兒紮的笤帚掃地,見了她,便道,“早飯給你留在灶台上了。”

    周敏答應了一聲,端著木盆和毛巾到院子裏打水洗漱。若說她對齊家唯一還算滿意的,那就是院子裏的這口井。要知道在這個沒有自來水的時代,要喝水就隻能從井裏或者河裏去挑,村裏大多數人家都是如此。齊家這口井,便養活了周遭好幾戶人家。這也是齊老三出事之後大部分人還願意幫襯的原因。

    洗漱完,她便遠遠看見石頭從村後頭走來,背上還背著背簍。

    ——齊家的屋子就建在那條貫穿村子的路邊,雖說留了一片地方做院子,實則卻並沒有什麽柵欄圍牆之類的東西阻隔,隻在水井附近用石頭壘了一道半人高的護欄,看過去自然一目了然。

    周敏見狀,不由十分慚愧。同樣是累了一天,自己才剛剛起床,石頭卻已經出門一趟回來了。

    卻原來他一大早出來,便去山上打草去了。周敏將十隻雞仔和兩隻兔子都交給了他,家裏沒有糧食喂養,石頭隻能把主意打到地裏那些一茬一茬割不完的雜草上去。秋收之後的地雜草茂盛,新鐮刀也很好用,所以石頭自然滿載而歸。

    雖然還是早上,但他放下背簍到井邊來洗手時,頭上還帶著晶亮的汗珠。見周敏看著自己,便道,“阿姐,這兩日我們先不上山吧?我得搭個雞窩。”雖然還是沒什麽表情,但聲音裏的興致勃勃卻是無論如何遮掩不住的。

    雖然不明白為什麽幹活還能讓他這麽高興,但石頭難得表現得像個孩子,周敏當然笑著答應下來。

    雖然拜上輩子每年寒暑假都到鄉下去住的經曆所賜,周敏穿越過來之後,對於農村生活適應得很快,在許多方麵都表現得遊刃有餘,但搭雞舍這種事,她還真是不知道該怎麽操作。

    最後還是石頭去向齊老三取經,得了指點之後,才製定下了計劃。就挨著屋子東邊搭一溜兒半人高的棚子,一半**舍,一半做兔舍。

    這個時代還沒有水泥,石灰都是自己在山裏發現石灰石之後帶回來煆燒,數量很少,要用石頭搭出一個雞舍,材料不夠。所以隻能選擇土牆。

    夯土牆不能用沙土,要用粘度足夠高的黃土。

    好在這東西也不難得,村子附近就有許多,隻是要自己動手挖回來。

    周敏和石頭帶著鋤頭和撮箕,忙了一天才弄回了足夠多的黃土。接下來便是夯土牆,這活計沒什麽難度,用榫卯結構的木板搭出長方形的格子,然後往裏填充黃土,再用木錘夯實便可,卻是需要一把子力氣。

    這對別人而言自是不難,但周敏和石頭的力氣都嫌小了,若是土牆不夠夯實,風雨侵襲之下很容易坍塌毀壞。沒辦法,隻能用笨辦法,寧可慢些,反複夯實,總能稍微彌補。

    因齊老三家就在路邊,這動靜來來往往的人都能看見。這會兒地裏的活都收拾出來了,村人閑來無事,便都聚在這附近,一邊閑談一邊看熱鬧。有幾個年輕人實在看不得姐弟兩個慢騰騰的動作,便捋起袖子來幫忙。

    有了他們加入,竟然隻用了短短一天,就將雞舍和兔舍的牆弄出來了。接下來山上打些茅草搭在頂上,便可。

    周敏再三謝過,原本要留他們吃飯,不過實在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隻能作罷,將之前換來的木耳竹筍等山貨一人分了一點。

    這樣忙碌了兩日之後,周敏忽然發現自己身上那種酸痛的感覺已經很淡了。果然人的潛力是無窮的,逼到了不得已的地步,什麽樣的苦也能吃得。

    接下來的幾日,周敏卻換了策略,將石頭留在家中照看,自己跟著安氏出門。早上去打茅草,中午和下午便進山砍柴,用背簍背回來。

    這時候好像還沒有煤炭,冬天取暖時隻能燒木柴,消耗自然非常大。雖然周敏已經問過,這裏的冬天不至於天寒地凍到不能出門,但多儲備一些總是好的。

    對於這樣的安排,安氏雖然有些不高興,卻也沒有拒絕。畢竟是個成年人,有她幫忙,周敏的效率提高了很多。而且她發現,隻要別讓安氏自己拿主意,把人放在眼皮子底下看著,凡事替她安排好了,要求具體到每一個細節,她也都能做到。

    這也讓周敏鬆了一口氣。好歹不是完全扶不起來,隻要還能想辦法,多花點兒時間和精力倒不算什麽了。

    雖然還是做不得事,走動的時間稍微長一點也會喘息不已,必須停下來休息,但是這種表現,已經比之前在床上躺著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就連安氏的精神也跟著好了起來,每天進進出出臉上都帶著笑意,不再像周敏剛穿來時那樣動不動就哭了。

    周敏見狀,便打算著手將埋在自己房間裏的銀子給起出來。

    但是沒頭沒腦的就去挖自家屋子裏的地,顯然並不正常。不過周敏很快就想到了辦法。

    這日朝食時,她便對齊老三道,“爹現在白天能挪出來了,不如咱們把那屋子重新收拾整理一番。正好眼看快過年了,順便把屋子打掃一下,清清爽爽的迎新年。”

    安氏在一旁道,“平白無故,又折騰這些做什麽?”

    周敏一笑,“娘,我這可不是無故折騰。爹病了這許久,那屋子裏頭或許積了不少穢氣病氣,所以爹才一直不好。現在挪出來,瞧著卻比之前好得多。把屋子清理一遍,去除這些穢氣,說不準過了冬天,爹的身子就徹底好了。”

    說別的或許說服不了安氏,齊老三的身體她卻是最在意的,當即點頭道,“這話也有幾分道理。”

    於是吃完飯之後,一家人便開始熱火朝天的忙碌起來。周敏還抽空去隔壁說了一聲,讓齊慧這幾日不必過來了,哪知反倒驚動了冬叔和冬嬸,一家人都過來幫忙。

    自從石頭跟著冬叔學木匠,齊慧又跟著安氏學女紅,兩家人的關係比從前更親近了許多,彼此幫襯也在情理之中。卻不過對方盛情,最後隻好把人留下來。

    按照周敏的意思,先將屋子裏的東西都搬出來。不搬不知道,看上去不大的一個房間,裏頭竟然塞下了那麽多東西,搬出來擺在院子裏,居然也有滿滿當當的一大堆。

    可見雖然隻是山野鄉民,沒多少之前的東西,但一代代的積攢下來,數量也著實不少。

    不知道做什麽用的壇壇罐罐,生鏽或是已經毀壞的器具,還有不知道什麽時候藏起來,早就發黴變質看不出本來麵目的食物……最後,還在某個犄角旮旯裏翻出了一串銅錢。

    雖然隻有十幾個銅子,但對卻也可說得上是意外之喜。

    找到銅錢的人是石頭,周敏從他手裏把東西接過來一看,卻發現這串銅錢跟周敏之前拿到過的完全不一樣。

    她心下好奇,便不免問道,“這銅錢好像與市麵流通的不同,沒見過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