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75章 宣公子

字數:14006   加入書籤

A+A-




    手機閱讀更精彩,手機直接訪問 c

    v章購買低於50%的72小時內隻能看防盜,買夠了的清緩存試試  這是個潑辣厲害的婦人, 言行都十分爽利, 周敏因為之前得過對方的善意, 所以昨晚拿了這件事來問她,正好冬嬸攢了一籃子的雞蛋,也要送到鎮上去賣了, 索性便與她同路。跟著她, 周敏再見到村子裏的其他人,也就不那麽惴惴了。

    倒不是她不願意見人,實在是她穿越過來之後,原身的記憶是半點都沒留下, 連個人都認不全, 單獨對上這些人,難免會露餡。但有冬嬸在, 許多話都由她來說,周敏含糊的叫一聲嬸子之後, 就可以隻躲在她身後微笑。

    不過,到了鎮上, 周敏就要設法跟她們分開了。

    畢竟她要打聽的消息太多, 若是被她們知道, 恐怕難免會懷疑。原身是什麽性子周敏不知道,但想來一個沒離開過萬山村的小姑娘, 見識也有限, 自己身上有很多東西都讓人懷疑, 平時相處的是安氏和石頭倒也罷了,在別人麵前露出一點半點,或許又會惹來麻煩。

    冬嬸還不放心,周敏好說歹說,又約定好了回去的時辰,她才放人。

    大石鎮說是鎮上,但地方著實不大。一條街道將整個鎮子貫穿,店鋪和小攤分列街道兩側,這就是整個鎮上的商業中心了。周敏一路看過去,藥店、布莊、米糧店,該有的店鋪倒是都有,不過其中商品就談不上什麽種類和數量了。

    而且放眼望去,大部分鎮上的居民,穿著打扮跟山民們也相去不遠。想來這個時代的經濟仍舊很不發達,城鄉之間的差距也不大。

    不過這麽一來,周敏可就犯難了。

    獼猴桃還好些,在街上擺攤子,總有想嚐鮮的鎮民來買,不拘能賣出去多少,好歹能開張。但那幾支靈芝,這街上恐怕沒有人會買。賣不出去,她的種種打算便無法實施。

    難道真的要去縣城?據說從大石鎮去縣城,也還有十幾裏的路。萬山村裏沒有人去過那邊,周敏自己連路都不認識,根本不可能去。要跟別人搭伴,不是知根知底的她也不敢。

    看了一會兒,周敏轉出了這條街道,沿著小路往前走。

    一般來說,不管再窮困的地方,貧富差距也都是存在的。就是萬山村裏,有齊老三家這種日子快要過不下去的,也有齊老費那種名下幾十畝上好水田的大戶。這鎮上再不濟,總該有一兩戶富裕的人家。不過這種人家通常也不會住在鎮子裏,而是在附近自建莊園。

    果然走了一會兒,便見前方臨水不遠處有一套大宅院。單從外頭的輪廓看,應該是三進的院子,不是尋常人家能住得的。

    周敏鬆了一口氣,轉回鎮子裏,找了個麵色和善的大嬸攀談,故意將話題往那宅子上引,很快就打探得那是邱老員外家,他家在大石鎮是一等一的富戶,大石鎮過半的田地都是邱家的,佃給旁人種。

    而且按照大嬸的某些說法,周敏又自己添加了一些猜測,這位邱老員外在大石鎮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在這個皇權不下縣,隻由鄉裏耆老主持管理的時代,這大石鎮及其附屬的幾個鄉村,邱家可以說是說一不二。

    好在即便是這樣的地位,邱家也並不跋扈,反倒相當低調,平日裏善事也不少做,在鄉裏之間風評極佳。

    心裏有數之後,周敏便走到邱家宅子之外,壯著膽子敲了門,假裝路過行人,要一碗水喝。

    其實這理由十分扯淡。畢竟不遠處就是鎮子,要多少水沒有,偏要到邱家來喝?但開門的中年人卻沒有提出這個疑問,請周敏在門房做了,就去給她端了水來。

    周敏沉寂觀察了一下,感覺這宅子裏氣氛相當肅穆,雖然不見人來人往,卻更顯得家風儼然,這才放下心來,喝完水之後,千恩萬謝的走了,並沒有開口打探邱家的事。

    回到鎮上時,冬嬸的雞蛋還沒有賣完。周敏站在她身邊等了一會兒,才發現這生意竟十分冷清,全然沒有後世鄉下集市那種摩肩接踵的熱鬧。不管是冬嬸的雞蛋也好,別人賣的其他農副產品也好,半天才有一個問價的,還隻買一點點。

    從前周敏在樹上看到,中國古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處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階段,當時還油然心生羨慕。畢竟擁有一座自己的莊園,然後除了鹽鐵這類很難自產卻必需的物資之外,一切都可以自給自足,儼然一個小型王國,這種日子該有多好?

    但等她來到這個時代之後才發現,身為現代人,根本無法忍受這種仍舊處於初級階段的經濟現狀。任憑她有多少心思手段,在這一切都匱乏的年代,也很難施展出來。

    當然她也知道,這隻是因為大石鎮太小,又太偏遠,如果是京師之類的大城市,想必又是另一番模樣。但那些距離她太遙遠了,如今連冬天怎麽過都還不知道,別的更不必多想。

    不過如果換一個角度,這個年代也是絕對信奉勤勞致富,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時代,而且生活節奏慢,環境好空氣好。

    要說娛樂,肯定是不如現代這麽豐富,而且信息傳達也很慢,沒那麽多八卦可看。好在周敏也不是那種喜歡出去浪的性子,作為半個技術宅,她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那些手藝也很感興趣,現代微博上那些琴棋書畫乃至刺繡手工首飾製作之類高大上的技能,這裏卻是最好的學習土壤。

    但是,享受這些的前提是不需要她自己事必躬親的下地幹活,每天累成狗。

    所以要在這裏過得好,怎麽也得混到地主階級才夠吧?

    唔……就像那個邱家。

    暫且就將之定為自己接下來努力的目標好了,在古代做個小地主,等到有錢有閑了,再設法從衣食住行方麵改善生活。

    這樣一想,頓覺前途一片光明。雖然要達到那種程度,肯定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但有了目標並為之奮鬥,對於穿越者周敏而言,卻是很重要的。畢竟,總要有點兒什麽盼頭,人才能夠更好的活下去。

    直到過了午時,冬嬸那一籃子雞蛋還剩十幾個沒有賣掉。

    這就是普通小民的悲哀。

    這些雞蛋冬嬸一家自己舍不得吃,攢著放到現在,就是為了拿來換錢,但偏偏賣不出去。

    周敏記得葉聖陶曾經寫過一篇小說叫做《多收了三五鬥》,在商業不發達的年代,有時候豐收帶來的並不是喜悅,反倒會穀賤傷農。大堆糧食隻能賤賣,所得錢幣甚至不夠換取所需各種生活物資,日子反而更加艱難。

    所以看到冬嬸的雞蛋賣不出去,周敏立刻打消了養殖致富的念頭。養了還得賣得出去啊!

    冬嬸本來打算就這麽回去,但周敏想了想,極力勸說她到各家去問問有沒有人要買,“或許有些人不方便出來逛集市,或者本來在可買可不買之間,咱們送上門去,就算隻賣出一兩枚也好。”

    結果兩人挨家挨戶敲門,竟然真的把剩下的十幾個雞蛋賣掉了。畢竟日子就算過得再緊,一兩個銅子總拿得出來的。偶爾買一兩個雞蛋來改善夥食,許多人家都能承受得起。

    冬嬸鬆了一口氣,看看天色,又說要請周敏吃油餅,被周敏堅辭了,“我們家平日裏不知道得了嬸子多少幫襯,怎敢當這個謝字?再說鎮上的東西死貴,不值當花這個錢。嬸子若真要請我吃東西,不如回家去吃。”

    聽到最後一句,冬嬸不由笑道,“哪裏就至於如此?”

    但最終還是將原本的打算作罷,心裏卻想著回頭再給齊家送一升穀子。反正秋收的時候穀子賣不上價錢,交了稅,他自家剩下的也吃不完,不過白放著。

    冬嬸是個爽利人,回家之後便裝了穀子送過來。周敏心想不能總讓人接濟,便道,“多謝嬸子想著我們,但這穀子我們卻不能收。你們自家也不甚寬裕,怎能讓你們破費?若嬸子信得過我,不如這樣,我向你們家借一百斤穀子過冬,到明年春天再設法還你。”

    屋子裏本來就暖和,喝了熱水之後,更是從裏暖到外,沒一會兒,周敏就感覺出了一身的白毛汗,昏沉的頭腦似乎也輕鬆了很多。

    到了下半晌,她又回房間去睡了一覺,再醒來時,便感覺好多了。至少嗓子裏沒有卡著東西的感覺,頭也不疼了。雖然手腳還是有些發軟,但這是生病的後遺症,過一兩天就好了。

    一拉開房間門,周敏便聞到了一股很濃的香味。

    這香味是如此的熟悉,周敏深吸了一口氣,立刻判斷出來,這是雞湯的香氣!

    對從前的她而言,這東西自然算不上多難得,經常都能喝到。但自從穿越到這裏之後,連肉味都沒怎麽嚐過,雞湯自然更不用提。

    以至於這會兒周敏聞到這香味之後,隻覺得嘴裏口水分泌得更多了,連胃部也被這香味勾得隱隱作痛。

    真的,不是幾個月都沒吃過肉的人,體會不到她這種感受。

    她兩步跨出屋門,就見一家人都在,爐子上則燉著陶鍋,正咕嘟咕嘟的冒著,周敏聞到的香氣,就是從裏麵傳出來的。

    居然聽到開門的聲音,安氏回過頭,看見周敏,便道,“醒了?雞湯也剛熬好,洗漱完就可以開飯了。”

    說著就要起身給周敏倒水,周敏連忙上前幾步攔住,自己動手倒了水,拿了帕子洗臉,又用柳條漱了口,然後將水潑在門口。弄完了回來,這邊碗筷已經擺好了。

    椅子仍舊是空著的,周敏在上麵坐了,見安氏揭開陶鍋的蓋子,那股本來就已經很濃的香氣越發馥鬱,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氣,然後才問,“這雞是從哪裏來的?”

    “就是咱們自己養的。”安氏道。

    周敏聞言不由有些驚訝。她雖然看似撐著這個家,但實際上,周敏沒做過當家主母,更沒有做一家之主的經驗,在很多細節處自然兼顧不到。畢竟日常的瑣事實在是太多了。

    所以那些小雞買回來之後,一向都是安氏和石頭在照顧。因為有雞舍,所以放出來的時候也少。畢竟他們家又沒有院子,一不小心就會跑出去,萬一被人捉住吃了,連個證據都找不到。

    沒想到不知不覺間,這些雞也已經長大了。她忍不住看向石頭,問,“我都忘了問,這些雞養得怎麽樣了?”

    “死了兩隻,剩下的五隻小公雞,兩隻已經打鳴了。三隻小母雞還沒下蛋。”石頭道。

    那看樣子這鍋裏就是打鳴的其中一隻了。周敏不由有些可惜,“現在還不大吧,怎麽就殺了?”雖說是很久沒有吃過雞肉了,但是對這個家來說,這可都是財產,能換錢的!

    周敏不知不覺間,已經習慣了這裏的生活,更習慣了這種斤斤計較,什麽都要省著的想法。

    石頭不說話了,卻是安氏嗔怪道,“那還不是因為你這個阿姐生了病。這雞可是石頭自己抓了殺好的,就是為了讓你補補身子。”

    周敏聞言,不由有些尷尬,下意識的看了齊老三一眼。

    這位才是真·病號呢,而且還是一家之主,都沒有獲得殺隻雞補補身體的待遇。雖說石頭想著自己這個姐姐,周敏很高興,但親爹還在這兒呢,她怎麽可能不心虛?

    齊老三笑道,“你這段時間為這個家操勞,大家都能看得見。接下來也還要靠你撐下去,你可不能倒下了。”說著夾了一隻雞腿放進她的碗裏,“吃吧,好好補補。”

    另一個雞腿則被安氏夾到了石頭的碗裏,石頭要讓給齊老三,被他攔住了,夾了一隻翅根,“我吃這個也是一樣的。”

    雞腿才啃完,周敏碗裏又多了一隻翅膀,翅中和翅尖並沒有被分開,安氏將另一隻夾給石頭,嘴裏道,“吃個滿山飛,以後進山就不怕了。”

    吃完了雞翅,又是雞爪。這叫抓錢爪,同樣寓意吉祥。

    一隻小公雞實在沒多大,你一塊我一塊,沒一會兒就分食幹淨了。周敏咂摸著啃得幹幹淨淨的骨頭,想起上輩子自己吃個肉還要挑三揀四的場景,心中不由唏噓不已。

    不過她也沒有氣餒。無非是肉,住在村裏還可以自己養,等條件好些,到時候要吃多少就有多少,很快就能恢複那樣的奢侈了。

    最後雞頭被分給了齊老三,這叫“鳳點頭”。

    吃完了肉,每個人又滿滿的盛了一碗雞湯泡飯。安氏湯放得多,剩下的明早留著熬粥,雖然沒有肉,但滋味絕不會差。

    這是周敏穿越之後難得吃得滿足的一頓飯,放下碗時,她才總算想起了正事,“對了,那兩隻兔子呢?養得怎麽樣?”

    “都長大了。但隻有兩隻,要留著配種。”石頭認真的回答。

    周敏抽了抽嘴角,她並沒有打算吃兔子好麽?雖然兔子的確很好吃沒錯……她將腦海中的幹鍋兔肉紅燒兔頭都拍開,對石頭道,“我隻是想說,頭一回配種,最好養到六個月再說。冬天太冷了,開春再配種,小兔子也好養活。”

    石頭點頭,表示自己記下了。

    第二天早上,周敏又收獲了另一個驚喜。那三隻小母雞中,有兩隻都下了蛋。雖然個頭很小,其中一隻外殼甚至是軟的,若不是石頭眼尖時撿了起來,肯定會被踩破,但不管怎麽說,這意味著以後就會有雞蛋了!

    而這兩隻雞蛋,也被煮成荷包蛋,放進了周敏的碗裏,讓她越發慚愧。

    ——自己不過是一次小感冒,居然也享受到了跟現代是生病差不多的待遇,又是雞湯又是雞蛋。但她才開口推辭,齊老三就道,“這是石頭的意思。你以前不是說過,這些雞是給他的,隨他處置。他讓你吃,你就吃。”

    於是周敏一邊心下慚愧,一邊還是不免受了這份好意。

    她在現代的時候是獨身子女,沒有感受過有兄弟姐妹的感覺,隻是聽同學朋友們提起,大部分都覺得家裏多一個孩子就是來跟自己爭寵的。穿越後多了個弟弟,雖然作為成年人沒什麽爭寵的意識,石頭又懂事,周敏也不覺得弟弟討厭,但的確沒有太多感觸。

    然而日久見人心,這種時候才顯出來,有個貼心的弟弟有多好。

    親弟啊!

    可是周敏知道,莫說這十幾個銅板抓的藥根本不可能治好齊老三的病,就算真的能治好,情況也不見得會好到哪裏去。

    其實齊家原本的日子沒有那麽難過。雖然也不富裕,但齊老三沒病的時候,在這萬山村裏,也算是不上不下的中等之家,有十幾畝田地,養家糊口不成問題,還能攢下一點薄薄的積蓄。但齊老三身體本來就不算強健,去年冬天跟著人進山開荒受了寒,加上積勞成疾,竟一病不起。一開始隻是熬著,後來見實在不行了,才開始請醫問藥,但也沒什麽成效。

    一來二去,原本的傷寒竟生生拖成了咳疾,也將齊老三的身體徹底拖垮了。

    春天時他還掙紮著下地,將家裏的田土都種上了莊稼。但過度勞累的結果就是病情加重,為了給他治病,家裏的積蓄耗光,沒辦法隻能將田地連同上麵的莊稼一起賣了,好歹拖到現在。

    然而如今家底已經掏空,連安身立命的土地都賣了,就是齊老三立時好了,又能如何?

    何況……周敏雖然不是很通醫理,但也知道傷寒毛病雖小,但若不能快速治愈,拖下去很容易就會轉成炎症。而肺炎非常麻煩,經常反複、難以根治,最後隻能被拖成癌症,也就是俗稱的癆病。

    莫說是這個時代,就是周敏穿來的那個世界,這種病也沒什麽好的治療手段,隻能用藥物控製。

    而在這裏,癆病是富貴病,隻能好藥材養著,拖延時日罷了。要指望將他治好,支撐門戶和家業,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這話,她哪怕想得再明白,卻也不能對安氏說。

    周敏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將心裏拱著的那股無名火壓下去,這才道,“爹的病當然要治,但辦法不是這麽想的!這點錢夠幹什麽?就是把這大鐵鍋扛到鐵匠鋪去折價,也不止這幾個銅板!再說這回賣了鍋,下回你要賣什麽?是賣了我,還是賣了石頭?!”

    這話將安氏和石頭都嚇了一跳。石頭小心翼翼的瞄著周敏的臉色,周敏卻隻盯著安氏,見她麵上神色有異,心頭不由“咯噔”了一聲。

    她這句話純粹是氣到頭上口不擇言,同時也未嚐沒有嚇唬一番安氏的意思,希望她從今往後安分些,別再給自己添麻煩。然而此刻安氏麵上的神情分明帶著閃躲和心虛,卻讓周敏疑心自己這句話或許已經戳破了真相。

    貧寒之家,賣兒鬻女原本也不算什麽新鮮事。

    但如今的齊家卻不同。

    一家子老弱病幼,原身十來歲的年紀便已經成了頂門立戶的壯勞力,這個家實是倚賴她才能勉強過到現在的。不提骨頭至親之情,就說這離不得她的狀況,無論如何也不會動這份心思。

    然而若說安氏打主意要賣的不是她而是石頭,那就更無可能了。

    齊家就這麽一根獨苗,將來要頂香火板的兒子,安氏是寧可自己不吃飯也要勻下一口給他的,怎麽可能舍得?

    “娘。”周敏沉下臉來,盯著安氏。

    十歲出頭的女孩子因為營養不足,所以身材自然十分矮小,看上去又瘦又弱,按理說站在安氏這個成年人麵前,還得抬起頭來看人,自然會顯得弱勢。但此刻安氏聽到她的聲音,竟是渾身一顫,差點兒軟倒下去。

    她抬眼掃了周敏一眼,哪想正對上周敏銳利的視線,不由微微瑟縮,有些心虛的囁嚅著道,“我沒有……”

    這個女兒的本事,她可是領教過的。

    周敏也知道自己沒憑沒據,追究下去也沒什麽意思。何況這種事,問出來了又能如何?隻是平白在大家心裏添了芥蒂罷了。見安氏怕了,她這才加重語氣道,“這個家既然是我來當,那就要守我的規矩。我會設法養活這一家幾口,爹的病也是我來想辦法,但娘也該體諒我的難處。再有下次,”她盯著安氏,一個字一個字的道,“你賣了我之前,我就先賣了石頭,娘盡可試試看!”

    安氏惶恐的叫了一聲,對上周敏刀一般的視線,不敢造次,隻能低下頭去,又開始小聲的抽泣。

    齊家這口十八印的大鐵鍋,便是“祖上曾經闊過”的唯一證據了。

    如今冶煉工藝低下,鐵器自然也十分貴重。而且因為大部分的鐵要用來打造兵器等物,民間流傳自然更少。因此這樣的大鐵鍋,在山村裏是很少見的。

    齊家之所以會有這東西,乃是因為祖上曾經出過一個廚子。說是廚子,技藝也不見得有多精湛,不過是在這十裏八鄉誰家有紅白喜事時請了他去做菜罷了。因為做的是幾十口人的大鍋菜,小鐵鍋自然應付不來,因此攢錢置辦下了這份家業。有人來請時,便背了這口鍋同去。

    對於這個貧瘠的山村,對於乏善可陳的齊家,這就算是祖上留下的唯一“傳說”了,是以周敏穿過來才短短時間,也聽過這段軼聞。

    正因為有這樣非同尋常的意義,所以齊家變賣了田產,卻將這口鍋留到了如今。但安氏既然做了這等糊塗事,就算想留也不可能了。

    當然,周敏不可能把他拱手讓給那位阿水叔。

    所以見安氏安分下來,她便招呼弟弟,“石頭,走了。”

    “哎!”石頭答應著,便要去拿背簍。

    周敏道,“先不拿那個,咱們去一趟小鐵匠家。”

    這話一說,安氏和石頭都有些驚訝的看著她。周敏磨著牙道,“這鐵鍋就算留不住,也不可能十幾個銅子就賣出去。去請小鐵匠來估個價,或者幹脆融了打幾樣別的東西出來,不管留著用還是賣出去,總比白放著好。”

    石頭聞言,立刻來了精神,大聲答應著將背簍放下,幾步走到周敏跟前,“那咱們這就走。”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剛才周敏跟安氏的那一番交鋒,石頭自然不會不懂。雖然他並不相信周敏會把他賣掉,但家裏的日子過不下去了,卻是事實,父親的病更是壓在所有人身上的重擔。

    在石頭眼中,阿姐比爹娘更靠得住。

    是以方才周敏那般說,石頭立刻相信阿姐一定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對她的吩咐自然不會有任何疑問。

    俗話說,“世上有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

    但若能吃得下這份苦,有了這樣的手藝活兒,日子總不至於過的太差。

    至少小鐵匠家的日子要比齊老三家好得多,三間青石大瓦房齊齊整整,院子東邊搭了一溜兒棚子,養了一頭小毛驢,幾隻豬玀,並雞鴨若幹,在萬山村裏都是稀罕物,可見其家殷實。

    至於西邊,則是小鐵匠打鐵的作坊。這會兒那裏頭發出叮叮當當的響聲,顯然是在趕工。

    周敏和石頭走到門口,便隻覺熱氣撲麵,皮膚似乎都要跟著燒著了。她忙側身讓了讓,朝裏頭喊,“五哥在家嗎?”

    “誰啊?”作坊裏頭頓時探出個人來,卻隻露出一個頭和半個臂膀。周敏看得分明,他身上應該是沒穿衣裳,想來是裏頭太熱的緣故。她忙避開視線,道,“五哥,是我。”

    “是敏敏啊。”裏頭的人笑了一聲,“有事嗎?這裏頭怪熱的,你站外頭等一會兒,我把這個弄完了就來。”

    周敏和石頭隻能站在外頭等。其間石頭的視線一直往東邊的棚子裏飄,卻原來是那頭小毛驢就拴在外頭,正悠哉悠哉的吃著青草,黑色的皮毛刷得光亮,看上去十分精神。對從來沒有離開過村子的石頭而言,算得上是十分新鮮的事物。每次小鐵匠家的驢車出行,總能惹得一群小孩子前後追隨。

    小鐵匠之所以前頭要加個小字,便是因為他年輕,這幅家當是才從他爹手裏接過來的。這還是周敏頭一回見他,不免把人打量一番。大概是常年對著火烤,他的膚色比常人更紅,五官平平,個頭不高,人卻極壯,兩個臂膀上的腱子肉便是隔著衣裳也能看得出來。

    聽周敏說要將齊老三家那口大鐵鍋融了打別的東西,他不由大吃一驚,“那可是你們老齊家傳家的東西,真舍得?”

    但其他時候,周敏已經非常適應這個時代的生活了。

    她在溫暖的被子裏翻了個身,聽到外間有細微響動,便知道是安氏已經起來了。所以雖然看著外頭的天色仍是昏昏的,並未大亮,她還是坐了起來。

    被子一掀開,冷空氣便鑽了進來,周敏不由縮了縮脖子,手腳麻利的穿上衣服,跳下床之後,先整理好了床鋪,又梳了頭,這才開門出去。

    安氏正在引火生爐子。入冬之後,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單薄的衣物已經不足以禦寒,所以要開始燒爐子取暖了。

    說是爐子,其實是用自家燒的紅磚砌成,分成上下兩層,中間以鐵條隔開,上麵放柴火,燒過之後的火炭碎落到下麵一層,便能保證燃燒的過程中氧氣充足。

    這樣的爐子引火時也很容易,先點燃了火絨,然後將一把鬆木片湊過去引燃,放入爐中,再放上鬆枝和細樹枝,等燃起來之後,便可添入木柴了。紅磚傳熱,火旺旺的燒起來之後,屋子裏便開始暖和起來。

    周敏燒了水洗臉,這才問安氏,“石頭又上山去了?”

    “說是準備的幹草還差些,趁著還不算冷,再去打一點。”安氏道,“一早就去了,勸也勸不聽。”

    周敏聞言,心下也隻有無奈。早知道石頭的責任感那麽強,她當時是不會將那十隻小雞和兩隻兔子交給他的。現在他是把它們看得比什麽都重,自己忘了吃飯都不會忘了它們的。

    不過轉念你想想,有責任心總比做甩手掌櫃好。反正周敏相信日子會越過越好,有一兩件事讓他操心,也不是壞事。因此她收斂了心思,轉頭對安氏道,“娘,今日咱們把穀子都舂出來吧?”

    秋天的時候忙著囤積過冬要用的東西,因此舂米也隻是吃多少臨時舂多少,現下入了冬,不方便出門,到可以把這些事都安排起來了。

    安氏也已經習慣了家裏諸事由周敏安排,她隻聽令行事。端了水去給齊老三洗臉之後,便跟周敏一起將石臼石杵搬了出來。

    這裏的習俗是一天吃兩頓飯,第一頓在早上九點左右,第二頓則在下午三點左右。這樣可以保證一日所需,又不會浪費糧食。周敏雖然有心改變,但目前實在有心無力,隻好暫且入鄉隨俗。

    舂了一會兒米,眼看時辰差不多了,周敏便起身去準備朝食。

    之前吃的飯,都是米和糠混在一起,現在條件稍微好了一些,周敏便打算將糠篩出來。這種“浪費”之舉,安氏實在看不過去,猶豫半晌還是沒忍住,開口道,“那糠又不是不能吃,村裏家家戶戶都是這般。你如今這樣拋費,卻不記得咱們用野菜熬粥度日的時候?”

    周敏笑著道,“不是我費東西,這糠既沒營養又不好吃,也就是填個肚子。但是我也就罷了,爹如今正病著,石頭又還那麽小,現在既然不缺這一口,吃一口白米飯有什麽要緊?再說這糠也不是就扔了,我還有他用。”

    如果周敏說別的,安氏必定不會答應。但提到齊老三和石頭,她便沒話說了。但還是叮囑道,“冬天沒什麽活計要忙,喝粥就成了。”

    “知道了。”既然大麵上過去了,周敏就不跟她爭這些小節,笑著答應了,又道,“娘之前做的鹹菜已經得了,正好就著粥吃。”

    周敏廚藝還算拿得出手,但上輩子做菜那是怎麽做的?所有的原材料都能在超市和市場買到,隻要照著食譜按順序放材料,火別過了,調料放得合適,基本上做出來味道都不差。

    比如這鹹菜,她要用的時候從來都是直接買,至於要怎麽做,那卻是半點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