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 青蔥少年

字數:2301   加入書籤

A+A-




    1975年,橫村有了自己的小學。新小學建在對麵的山角下,離四隊有一條壟。按橫村的地理位置來說,建在馬路中間大隊部那裏,全村的中央,孩子們上學最方便。但不知為何,學校建在對門山角下,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小孩上學要從田坎間的小路走,而遇到下雨天,一路上都是稀泥,不少小孩會摔跤,不摔跤也會沾一身的泥巴點。但不管怎麽說,比原來到鄰村上學方便多了。

    李建成與徐剛,這兩個從小就在一起玩耍,一起在小溪裏抓魚,一起到山裏采茶片片、烏苞苞,一起到田裏割豬草的小孩,又一起進入村小上學。

    同是一個隊裏的小孩,又在同一個班,免不了家長鄰居拿兩人來比較。徐剛從小表現出超過年齡的成熟,從小學一年紀開始,就是班長。農村小孩,走在路上互相追逐打鬧,從沒個正形,身上也是髒不拉幾的,而徐剛上學常穿著幹幹淨淨的白網鞋,走路端端正正,也不和同學嬉戲打鬧。

    李建成則文靜內向,不愛作聲,別的小孩胡蹦亂跳時他隻是在邊上呆呆的看著。剛進學校時,徐剛成績獨占鼇頭,而李建成雖然也表現尚可,但並不如徐剛出類拔萃。到了四年級,李建成的學習成績開始更勝一籌。尤其是數學課堂上,老師寫出一個題目,其它同學還在雲裏霧裏時,李建成已經報出了dá àn,讓老師驚詫不已。老師與其它同事聊天時說,這個班將來最有希望考上大學的,就是李建成。說他性格文靜,頭腦清晰,學習自覺。一次李建成的母親楊利梅、與徐剛的母親周翠花還有姑姑徐慧一起在隊上出工,不知怎麽聊起了各自孩子的學習。徐剛的姑姑徐慧說徐剛成績好,年年都是三好學生。李建成的嬸嬸則說聽老師講,李建成腦子靈活,更有前途。

    徐慧不服氣:“成績好怎麽沒看到評三好學生啊?”確實李建成因為性格太內向,體育成績也不好,從來沒有評過三好學生。李建成的嬸嬸說:“三好學生不見得就會讀書,將來考大學是看分數,不是看你是不是三好學生。”

    小學畢業時,成績差的就讀鄉中學,成績好的則考區一中。當年全班,隻有三個學生考上區一中。李建成第一名,徐剛第三名,第二名是一個女生,叫楊柳。

    楊柳與徐剛、李建成同為龍口鄉橫村四隊人,楊柳的父親楊劍與李建成的父親李振中當年也是同學,關係還十分要好。從小,鄰居們就開玩笑,說兩家結親,楊柳將來長大了要嫁給李建成。

    李建成每次聽到鄰居這樣笑話都臉憋得通紅趕快跑掉,在學校也一直不肯和楊柳多說話。整個四隊人家的房屋,是沿著一條小山脈的山腰而建。楊柳家住隊頭,李建成家住隊中。兩人分別從家裏往對麵山坡的學校走,在路上就難免會碰到。這時李建成要不就加快速度,要不就故意走慢一點,從不肯與楊柳同路。

    放學了,按規定要排成隊回家,一個隊的排成一隊。李建成總是離開學校後就飛快的脫離隊伍往家裏跑。

    橫村離城裏不算遠,但也不近,三四公裏,周末李建成有時候會挑菜到城裏賣。十一二歲的年紀,挑一擔幾十斤的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次李建成的菜沒賣完,還剩一小半,不得已又挑回來,正好讓楊柳碰上。楊柳見李建成挑著菜還要上坡頗感吃力,就提出讓她來挑一段。李建成死活不肯,兩人在路上拉扯起來,路過的人看著發笑,急得李建成臉憋得通紅。楊柳回來後和家人說李建成傻,寧肯自己挑著菜跑,也不肯讓她幫一下,在鄰居間傳為笑談。

    李建成不是對楊柳沒有好感,隻是他天性害羞,不敢和女生交往。楊柳比較早熟,個子蔥蔥的拉得比李建成高了一截,做事大方利索。很多楊柳覺得稀疏平常的事,而李建成卻畏縮不前。鄰裏之間對於兩人的笑話,楊柳可能根本沒放在心上,隻當李建成是同學而已,但李建成卻很在意。心裏對楊柳有一種好感,卻又生怕別人說三道四,所以盡量避免與楊柳有任何接觸。

    李建成怕與楊柳接觸,還緣自內心深處的自卑感。楊柳不僅人長得周正,她父親還在城裏的派出所上班,鄰居們都說她不久就會轉為城市戶口。自己一個農村伢子,哪配得上城裏人呢?除非,自己有一天考學校出去,也成為一個城裏人。

    到鄉中學上學的人,基本上是混完初中就結束學業,或回鄉種田或進城打零工,還從來沒有人從鄉中學考上過學校,不要說大學,中專都沒有人考上過,從老師到學生都是混日子。進入區一中,則是將考上學校當作奮鬥的唯一目標,běn kē也好、專科也好,哪怕中專,隻要能擺脫農村戶口,都算是一種成功的出路。

    每年區一中初中都有好幾個考上中專,高中考上大學的也有十幾個,複讀以後考上的就更多。那時能一次性考上大學的很少,多數都是通過複讀以後才考上,有的複讀了三四次,甚至有六七次的。同學的孩子都能打醬油了,他們還在複讀班為著大學夢,也可以說是脫離農村夢而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