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蔡十七

字數:3940   加入書籤

A+A-




    今天是自蔡有福接手五福酒樓生意最好的一天,蔡有福很興奮,他知道從今天開始,五福酒樓的生意會一天更比一天好。

    一個人極度興奮的時候,總會有一盆不知來自何方的冷水幫他清醒一下。

    謝柳的教學是根據蔡有福的時間來安排的,謝柳覺得自己非常人性化。可是,蔡有福不是這樣想的。一個時辰的刀功,練得蔡有福是腰酸背痛。唯一的好處是,今晚的大煮幹絲大家可以放開量吃。

    晚上不能隻吃大煮幹絲啊!加個菜吧!

    “魚加羊是什麽字?”謝柳問蔡氏父子。

    “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

    蔡氏父子回答的理直氣壯。

    謝柳本想活躍一氣氛,來個趣味教學,不想……

    謝柳隻好自問自答道:“鮮,是鮮字。”

    算了,簡單、直接、粗暴可能更適合這對父子。

    這南人多吃魚,北人多吃羊。永嘉南渡,北方漢族人民為逃避戰亂和民族衝突,紛紛舉族南遷,大量人口從中原遷往長江中下遊,史稱“永嘉南渡,又稱“南渡之變”。潤州這地方估計有一半左右南渡僑民。由此,飲食習慣也受其影響,魚也有人愛吃,羊也有人愛吃。

    “魚菜,有什麽名菜?”謝柳問道。

    “有各種魚膾。”蔡有福答道。蔡有福想起自己做的魚膾,有點不好意思。

    “魚膾,不難,我上次說過,你還記得麽?

    “記得。”

    “記得就好,這裏魚多,你有功夫要練練手。”

    “噢,對了,明天買魚的時候幫我買幾條海魚來。”

    “好的,師父。”蔡有福回答的很幹脆。

    “魚膾不難,重要的刀功,有一道叫做‘金齏玉膾’的菜,不知道聽說過沒有?”

    蔡氏父子齊齊地搖了搖頭。

    “這金齏玉膾原名鱸魚膾,最早出現在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書中。“謝柳看了看蔡有福道:“所以說讀書很重要,你們父子要多書,小虎以後跟我一起學習,你自己有時間要多加學習,最少要認識一兩千字。”謝柳說到後來,還是很嚴肅的。

    蔡有福恭恭敬敬地答道:“是。”

    “相傳隋煬帝巡幸江南品嚐此菜時,因其味鮮美異常,魚肉潔白如玉,齏料色澤金黃,連聲讚曰‘金齏玉膾!’從此,“鱸魚膾”就換了這個新名字。其實這菜用鱸魚作主料;齏料則不盡相同,但必用huáng sè。金齏共用七種配料:蒜、薑、鹽、白梅、桔皮、熟栗子肉和粳米飯。把白梅與其它六種配料搗成碎末,用好醋調成糊狀,就是金齏。上菜時,金齏、及其它調料與生魚片分別裝碟,食者按自己的愛好自由選用。”

    “當然,做菜要學會舉一反三,這魚可以用別的魚替換,如鱖魚。這金齏也可自行配置料,成功與否,取決於口感。當然,你要想做成經典,那就非鬆江鱸不做。”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謝柳突然莫名地想起辛棄疾的詞,思鄉之情突然如潮水般湧來,眼淚止不住的要往外流,還好是走動教學,背向蔡氏父子。

    平複了一下情緒,道:“魚膾到處都有人做,你暫時也就不要學做了,你還是做酸菜魚吧!”

    ……

    “小虎,你叫十七過來。”小孩子動作就是快,‘嗖’的一下,蔡小虎就衝了出去。

    趁著蔡十七沒來,謝柳笑著對蔡有福道:“有福,生意不錯啊!想不想賺得更多啊!”

    蔡有福靦腆起來,道:“都是師父教得好。”

    這話講得,謝柳有點臉紅。

    “生意做大了,你事事親曆親為,來得及做麽?”謝柳問道。

    這話要是幾天前,蔡有福肯定講,我很勤勞的。現在,蔡有福不敢講了,這幾天就沒睡好,從殺羊、煮羊到賣羊肉,每個環節都少不了人,累的時候,蔡有福也想到了請人幫忙,隻是五福酒樓以前兩人學徒的出走給他帶來了心理陰影。

    見蔡有福不出聲,謝柳又道:“如果,你在揚州開個大酒樓,那越河這個你還開不開?”

    “開。”蔡有福脫口而出。

    這個酒樓留給他太多的記憶了,想來,以後不管做得多大、做得多遠,這個酒樓蔡有福會好好保留下來的,這是他的吉祥地。

    說完後,兩人都沉默了下來。

    謝柳沉默是覺得自己理念要被別人接受是件很難的事。蔡有福沉默是因為接受別人的理念也是很難的,這需要時間。

    蔡有福並不能很快理解謝柳的理念,覺得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但謝柳的話不管聽懂沒聽懂,作為徒弟的蔡有福都應該立即執行。蔡有福也知道酒樓不可能隻有一個廚師,要想做得更好,招人是必須的。

    謝柳不著急,反正不幾天蔡有福就會做不過來,那時就由不得他了。

    很快,急促的腳步聲響起,蔡十七應該很快就到。兩人目光交流了一下,然後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

    烤鴨,謝柳認為是必須要做的生意,這不僅是烤鴨能賺錢,更重要的是鴨子很容易做成一個產業鏈。鴨血加內髒可以做鴨血粉絲湯,現有條件下,做起來不費吹灰之力;鴨絨可以做衣服,在這沒有棉花的日子裏,收集鴨絨做一件衣服還是比較現實的。至於做成鹽水鴨、桂花鴨等都是很容易做的。

    蔡十七來了,蔡十七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得暈暈乎乎的,總是擔心這是一場夢。現在,蔡十七真的確定這是一場富貴。

    其實,烤鴨曆史悠久,起源於中國南北朝時期,當時《食珍錄》中記載的炙鴨就是烤鴨。唐代的烤鴨方法是“明火暗味烤活鴨”,宋時變為“埋鴨於煻灰中烤而熟之”,元代采取放羊肚、調料於鴨腹內,投入燜爐中,通過爐牆的熱度將鴨燜烤而熟。由於這種方法“火力文而不烈”,烤出的鴨子外皮焦黃,肉質鮮嫩,“一咬一流油”,而不覺膩。清代烤鴨技術又有了新的改進,烤製前,鴨子要經過打氣、掏膛、洗膛、掛鉤、燙皮、打糖、晾皮等八道工序處理。在烤法上,曾出現過用烤乳豬的爐製作“掛爐鴨”,即是以棗、梨等木為燃料,靠爐壁的反射作用將鴨用明火烤製而成。特點是色澤棗紅,外皮光亮,入口即酥,味道香甜。

    要做烤鴨先要做個烤鴨爐,這個謝柳畫起來很簡單。畫好之後,由蔡十七拿到張記鐵匠打製,這集市隻有一家鐵匠鋪,不找他還不行。

    謝柳叮囑了一句,注意保密。

    事情已經交代下去了,自然由經辦人承辦,這新開烤鴨店從找店到開業,謝柳都不會動手,具體事務都由蔡有福和蔡十七操作。

    唉,以後開店都這麽輕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