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野心
字數:3978 加入書籤
包達偉掛了diàn huà,坐在椅子中沒有動,大拇指在手機屏幕上不斷的劃來劃去,這個林然,比他預料的還有威脅。之前他看到林然提交的工作計劃時,就覺得她野心很大,一個小小的南京質付部,十個人都沒有,又提什麽員工能力拚圖計劃,又想搞什麽大部門共享平台,說是想打通前端後端的知識共享體係,“我看是想把借此多加人,擴張自己的地盤吧。”包達偉心中暗想:“絕對不能讓林然有做大的機會,否則自己位置難保。”
“自己也要快點想想部門今年能有什麽亮點能做出來。”包達偉想著。林然的方案很不錯,但是她很聰明,隻給了一個方案思路,沒有具體的執行說明。包達偉在看林然方案的時候其實並不能非常清楚的理解林然到底想達到什麽目的,通過什麽手段實現。比方那個大部門知識共享平台,這個是要建設一個係統麽?現在內部不是有一些文檔管理庫,員工可以直接下載文檔,林然提這個有什麽意義呢?包達偉由此更加確信,林然的方案是個幌子,真實的意圖是想多要一些人壯大力量。
果然今天林然提了要加人的事情,好在包達偉早有準備,給個理由先把路給封死了。“還要再想個理由給印臻行,說明一下為什麽這些人都加在北京,沒有給南京,萬一林然去找印臻行告狀,好有應對之策。”包達偉想著想著,沒注意窗外已然暮色沉沉。
林然周一上班後,找郭曉曉細問了一下之前夏紅蓮來時推行的政策。郭曉曉把情況說了一遍,給了林然幾個文檔,說是當時夏紅蓮來的時候想推行的流程規範,後來因為南京開發部門的強烈反對而作罷。“這些在北京是正式實行了麽?”林然問郭曉曉,郭曉曉說:“我也不是太清楚,隻是聽說北京的開發都挺怕測試的,測試說什麽就是什麽,聽話的很。”
林然聽完郭曉曉的介紹之後,打開了夏紅蓮的方案,認真的研究了起來。
最近幾年ruǎn jiàn行業開始流行敏捷開發模式,說是這種模式能夠更快的響應客戶需求,更好的提升產品競爭力。
簡單的打個比方,傳統的研發模式稱為瀑布模式,可能需要用三個月調研客戶需求,然後用九個月時間做完產品給客戶用。但是經過這麽長時間,有可能客戶需求變了,也有可能之前設計的就有問題,這些都要在一年之後才發現,再修改的成本就很高。
而敏捷開發模式是先了解一個需求的全貌,然後把需求分解成各個小塊,先花一點時間設計一塊,客戶確認後就開發,然後給客戶看是否滿意,客戶不滿意就立刻修改,同時再開發其它的需求,就這樣快速的迭代,一般需求確認兩周左右,客戶就能夠看到需求實現完大約長什麽樣了,有問題可以很及時發現,變更起來也很快,客戶滿意度比較高。
夏紅蓮在南京開發部門推行的方案就是基於敏捷的開發的要求的,方案中針對開發的工作有一些明確的執行要求,比方:每天上午九點開發必須實行站立會議;每天開發人員必須把他們的問題和創意寫成小紙條貼在問題板上進行跟蹤確認;每天必須進行一次代碼的提交,代碼提交編譯不通過則說明當天任務沒有完成,不允許下班等等。
“當時夏紅蓮定期抽查研發的執行情況,這些沒做到的,就會對組長進行通報批評,為此衛剛城和夏紅蓮當眾吵過架,有一次還鬧到了鄒國滄那裏。”林然問些要求執行的情況時,郭曉曉說。
林然看完這個方案,就知道南京開發人員為什麽對這個方案如此反感了。實際上,南京的開發模式和所謂的敏捷模式其實已經相差無幾,隻是沒有那些書中舉例的敏捷開發模式的一些表現形式。而北京的原來的開發模式的確是偏瀑布式的,包達偉他們之前在北京推行了敏捷開發模式,對北京的研發響應效率是有提升,也得到了公司的認可,所以他們覺得在南京也需要統一執行這個模式。
”他們來之前並沒有對南京的研發模式進行過調研,直接硬推北京那一套,下了一堆開發的行為規範要求。衛剛城他們覺得包達偉並沒有真正的理解敏捷開發的內容,就會照本宣科,提的全是形式上的要求,對開發過程並沒有真正的幫助,反而增加了一堆無謂的工作量,所以非常反感。”郭曉曉又補充說。
為防止信息不全導致理解有誤,林然約了衛剛城和董方學都聊了聊,結果印證了郭曉曉所說:衛剛城他們不是反感要規範行為,而是反感這種形式主義。
林然是很能理解衛剛城他們的感受的,他們都是印臻行手下十幾年的員工了,印臻行的風格一向低調實在,不喜歡搞形式主義,所以手下基本都被這個風格所影響,大都是踏踏實實埋頭幹活的人。
“隻會埋頭幹活不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精神,這其實是眼界高度不夠,也是能力不夠均衡和全麵的一種體現。”這是包達偉的想法,他覺得工作一定要有一些流程和形式,否則難以總結和宣傳。而宣傳好,才能更好的讓別人理解成果,引起別人的興趣,才能把工作成果發揚光大。
包達偉和印臻行提過在南京工作的困難,希望印臻行能夠請鄒國滄和衛剛城支持一下工作,但印臻行說這些工作推進需要開發的配合,還是希望多做做開發的工作,包達偉覺得印臻行在護短,“畢竟南京的團隊是一直跟著印臻行這麽多年的,肯定偏心。“包達偉這樣總結。之後對南京的工作就不是太放在心上,提點不痛不癢的要求,偶爾問問郭曉曉進展也就罷了。
林然把這些事情的前因後果了解清楚了之後,就開始著手開始定製流程優化方案了。她分別找了不同的開發小組的組長和對應的測試組長進行訪談,在充分了解了大家的需求之後,寫好了方案,先拿出來在質付部內部進行評審。
新的方案中沒有形式上的執行要求,而是針對關鍵**件和操作規範性提出了要求,例如:
1、產品開始新版本研發的時候,必須啟動不少於一次同行評審,不少於兩次跨產品評審,由測試小組長負責監督執行……
2、所有大於15人天開發量的功能模塊,必須先有原型界麵設計,由測試組長根據每周的開發計劃檢查執行……
3、所有BUG必須進入公司係統,由質付部jiān kòngBUG的修改情況,並給出效率分析……
……
方案在質付部內部評審通過之後,林然並沒有急著發布,而是讓各測試組長和開發組長先進行溝通,根據大家反饋的意見再修改完善後,去征求了衛剛城的意見,衛剛城問了幾個開發組長,都說沒有什麽問題,自然就同意了。
林然將方案提交給包達偉,同時告知衛剛城已經同意了這個方案,包達偉沒有說什麽,但是心裏很是不爽。
“你在南京幾個月沒搞定的事情,林然才來一個多月就搞完了,這些人明顯是聯手起來排外,故意要讓領導覺得北京團隊能力不行,好加強南京的力量。”包達偉和夏紅蓮說:“不過你也不用擔心,南京這邊也的確不適合你,畢竟你家在北京,小孩也小,北京這邊有合適的位置我就給你安排。”
夏紅蓮在包達偉手下已經快十年了,一直沒有什麽職位,和包達偉提了多次,有幾次情緒還有點略微失控。包達偉倒也挺理解夏紅蓮的,他也希望跟隨自己這麽多年的員工能有個好的發展,積極的在幫她尋找機會。
印臻行剛接手北京團隊的時候,有提到過北京這塊的開發管理相對係統化一些,希望能在南京也能建立類似的管理流程,所以包達偉在南京也建了質付部,同時派了夏紅蓮去南京推行管理方案。但沒想開發團隊這邊非常不配合,包達偉覺得是南京開發團隊的保守思想在做怪,向印臻行提過說覺得衛剛城不好溝通,希望印臻行能提醒衛剛城配合一些,但這事一直沒有進展,印臻行也沒有同意夏紅蓮出任南京質付部的經理。
“紅蓮你後續也注意一下,如果林然要一些相關的技術資料,要緊的你都先問一下我,一一些管理流程類的文檔可以先給她舊一些的版本,我想讓她也多考慮一下這些相關的工作有沒有可以完善的地方,這樣也可以讓她把經驗和能力發揮出來。”包達偉又交待夏紅蓮,夏紅蓮點點頭,心領神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