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砸腳石頭
字數:4310 加入書籤
林然喝了會奶茶,偷了會兒閑,腦海裏回放了一下剛到質付部的工作場景,不由的感慨時間過的真快。她到質付部幾個月之後就發現自己懷孕了,這次很順利的生下了一個大胖丫頭,三個多月前才剛休完產假來上班。
她坐在一樓大堂的沙發裏,伸了伸腿,突然覺得自己有點可笑。自己不服氣什麽呢?至少以後不要和包達偉一起共事,少添不少堵,井水不犯河水挺好的。
不過想到包達偉後續和印臻行是平級,她還是覺得胸中有口氣下不去,包達偉這麽快能把儲佳搞定,她覺得至少說明儲佳有些輕信於人,否則她都能常看出包達偉很多方案中的不實之處,而儲佳分辨不出來?
她搖搖頭,唉,又想多了,看新架構,自己就留在β產品部,先想想後續自己的方向吧。
新架構調整下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這邊包達偉誌得意滿,那邊印臻行和卓家義滿腹惆悵。
卓家義此時無比後悔自己把耿念華介紹給了儲佳。
當初在巫勝辦公桌上看到擺了好幾本耿念華的書時就順手翻了翻,巫勝說他這種xiāo shòu出身的人後續如果想有更好的發展,需要補充一下關於技術和研發方麵的知識,讓他好好研究一下這本書。他看完之後和巫勝聊過一些看法,巫勝說書作者耿念華是他以前在世尖科技的同事,卓家義可以直接找耿念華討教,就介紹了他倆認識,要求卓家義好好學習。
儲佳來了之後,巫勝又說卓家義和耿念華比較熟悉,讓他多帶著耿念華和儲佳一起探討新的業務管理形態,大家多一些思路,沒想到聊出了個這樣的結果。
卓家義原來手下的團隊約有七八百號人,這一下變動原來他手上所有項目和技術團隊都不歸他管了,就留了不到一百人的編製。
行業線是緊貼客戶的,項目一有什麽問題,客戶都是第一時間找xiāo shòu,現在項目不歸他們管了,要有什麽問題他們隻有協調權,關鍵以後還要多產品線協調,解決起問題來效率肯定很低,到時候估計成天給客戶罵、陪笑臉、給項目擦屁股了,這樣下去還談什麽完成任務,談什麽拓展市場?
當耿念華在戰略討論會上拿出各部門匯總好的問題和大家溝通時,卓家義對林然提的關於項目管理誰牽頭負責的問題表示出極大的認同。“這個關於項目管理的問題講到了要點。”卓家義一聽耿念華讀完這個問題就發言道。
“這個問題是印臻行這兒反饋上來的。”耿念華說,儲佳看了一眼印臻行,後者正看著會議室前方的投影屏幕,聽到她的名字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反應。
卓家義接著說:“公司是需要轉型,但是新行業的拓展需要時間,這一兩年的訂單和收入還需要依賴傳統行業,所以傳統行業的客戶滿意度還是很重要的。目前傳統行業基本都是以項目支撐的方式來完成客戶的需求,項目經理是項目的直接負責人,既需要麵對客戶的各種要求,也需要負責對公司內部的資源協調。所以這個崗位是非常重要的,現在這個崗位的管理關係在組織架構中沒有明確,這個對後續的工作開展會有很大的影響。”
耿念華聽了卓家義的話之後,有些不爽:“卓總說的很對,項目經理在傳統行業的確屬於關鍵位置,我們都知道這個崗位的重要性。但是我要提醒的是,我們的目標是做一家產品型公司,如果我們一直是靠做項目,賣人頭,是無法快速壯大和提升贏利能力的。我們的目標是三年內從現在的五億,做到五十億,這麽快速的增長目標,靠現在的項目形式是沒有辦法達到的。”
卓家義聽到五十億這個數字,在心裏罵了一句“腦殘!”
數終科技是做企業大型應用ruǎn jiàn的,目前所在的行業市場已經比較飽和,就是擴展新行業,也沒說哪個行業IT能力都是白紙一張,全部要從無到有進行建設,基本該占的坑都占的差不多了,有機會也是一些新技術或新業務模式變化帶來的市場機會,哪個都是一堆公司去搶。這些行業的IT格局基本上都已經比較穩定,數終科技又不是上帝開的,市場想搶就能搶到。所以他判斷,數終科技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完成這個目標,但這是董事會要求的,儲佳也同意了,他也不能明著反對。
所以卓家義隻能從別的角度來討論:“轉型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也是做項目做怕了,能直接改成xiāo shòu產品這事當然好。但是企業ruǎn jiàn傳統行業或新行業用戶長期以來是習慣用工作量結算的模式來簽單,用實施項目形式交付,很少有直接購買產品的,有也是很小的產品。再者行業客戶都有大量的個性化需求,這些都是產品模式無法全麵支撐的。我們改變需要一些時間,如果這個時候項目經理這個角色缺失,現有的市場就容易出問題,到時候和客戶談xiāo shòu模式轉變就更不容易了。”
耿念華更加不悅,前麵幾次戰略討論會,卓家義都是提一些方向上的問題,一般都是點到即止,很少這麽抓住不放。他覺得卓家義是因為架構變動影響太大,心有不甘,故意拿問題來為難他。而且這個問題是印臻行提出來的,印臻行都沒說啥,卓家義怎麽一直喋喋不休的?想到這裏,耿念華心裏一動,不由的瞟了下印臻行,又看了看儲佳。
此次架構調整,印臻行和卓家義都可謂元氣大傷。
印臻行比卓家義情況好一些,雖然她直接管理的人員下降到幾十號,但是β產品部購買的資源線人員還是達到了三百多人,新的β產品部主要負責產品研發,業務和人員範圍隻比原來少了行業部分和相關的fú wù省份。
而卓家義是在行業線,基本隻留了xiāo shòu和解決方案經理的崗位,其它原來的現場fú wù和定製化開發團隊等全部剝離,卓家義實際管理的人員就隻剩下不到一百個,這些崗位還有一大半是空缺的,等待內部員工轉崗。
印臻行不說話是已經感受到了一些微妙的氣氛,儲佳對她和卓家義的防備她是有感覺的,在這種場合下,她如果和卓家義你一言我一語,怕是被誤會成兩人串通一氣,所以她一直沉默不語。
之前一直沒怎麽說話的儲佳突然發問道:“臻行,這個問題是你提出來的,你覺得怎麽解決比較合適?”印臻行覺得背後麻麻癢癢的,很是難受,她輕輕地挺了一下胸,把臉從麵朝屏幕轉向儲佳,清了清嗓子後說:“從項目角度來看,卓總說的問題是挺現實的,我也在考慮從產品角度來怎麽解決這個問題,但還沒有想到很好的方案。”
“我們要向產品公司轉型,最首當其衝的,就是意識形態的轉變!”耿念華沒等儲佳說話,又接著出聲了,語速比剛才略快了一些:“如果老是陷在項目中的思維中不跳出來,就會覺得這個問題無法解決,如果從產品角度來考慮,後續都以產品交付方式來完成客戶的需求支撐,各產品在部署的時候都有負責人,這些人可以直接對接客戶,同時負責客戶滿意度。”
“客戶個性化的定製也由產品部負責麽?”大平台產品部老總林信有這時候插了一句。
“現在有個性化定製,是因為你們的產品不夠完善,產品完善了之後,就沒有什麽個性化的問題了,產品都應該能覆蓋,否則還叫什麽產品?”耿念華很快回答。
印臻行越聽越無語,她基本上確定耿念華壓根不懂這個行業的生態環境了。這個行業早在十幾年就覺得國內的產品成熟度不夠,引進過一批國外的成熟套裝ruǎn jiàn,當時有幾個客戶花了很大的財務人力進行了業務規則的梳理和ruǎn jiàn的部署,希望後續可以大幅降低定製化開發需求和運維成本,以節省IT投資。結果這些在國外用的很好的套裝ruǎn jiàn在國內紛紛水土不服,因為國外的業務規則簡單且穩定,而中國的業務規則無比複雜,並且更新速度很快,這些ruǎn jiàn根本無法支撐。
卓家義也是知道這個曆史的,所以他馬上就回耿念華的話道:“如果產品能夠支撐,我們這種公司早在十幾年前就不存在了!”
“十幾年前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現在做不到,技術在不斷的創新,社會也在不斷的進步,而創新最大的障礙其實並不是技術,而是人的意識!很多企業轉型失敗,主要原因都是因為企業內部保守僵化,不思進取!”耿念華的語速越來越快,聲音也漸漸大了起來。
儲佳一看這是要吵起來的架勢,趕忙出聲攔下:“這個問題是比較複雜,今天可能很難討論出結果,先放一放,我們再看一下其它的問題吧。”
經過這麽一出,大家開會已經沒有什麽心思,後續的問題就沒有太多討論,很快就結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