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歪嘴和尚

字數:4798   加入書籤

A+A-


    卓家義從會議室走出來的時候滿腦子全是怒火,“什麽狗屁谘詢顧問,完全不懂業務,老子當時怎麽瞎了眼被這老男人給忽悠住!”他火冒三丈快速地穿過辦公室走道,準備去外麵抽根煙,沒看見從旁邊走過的包達偉。

    包達偉向卓家義問了聲好,看卓家義沒有反應,直衝衝地往外走。“好像火氣很大啊。”包達偉想,接著就看見耿念華和儲佳從會議室裏並肩著出來。包達偉連忙上前問好:“儲總、耿老師。”儲佳看到包達偉說:“要不耿老師,關於項目經理的事情,你再和包達偉討論一下,看是否有更好的方案吧?”

    包達偉現在已經快成了儲佳的貼身軍師了,很多事儲佳都會問他的意見。這讓數終科技很多人都大跌眼鏡,都在想包達偉是不是給儲佳下了什麽藥。

    耿念華剛來的時候,說要了解數終科技目前的情況,要求給他指定一個接口人,印臻行受儲佳委派,在員工裏濾了一遍,覺得包達偉是管理部門的人,對相關流程和各部門的管理者等都比較熟悉,人又在北京,做耿念華的接口挺合適,就推薦了他。

    一開始,耿念華還要通過包達偉來聯係各個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了解情況,職能部門還好,大部分部門負責人都在北京,溝通起來比較方便,而業務部門的負責人就沒那麽好約了,基本都是全國各地到處跑,經常不在公司總部。包達偉配合耿念華的工作非常的積極,業務部門負責人不在他就想辦法找到其它的人員,找不到人也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給出耿念華dá àn。時間長了之後,耿念華再有需要了解的問題都直接問包達偉,或者讓他去找相關部門的負責人直接確認,很少直接約各部門負責人了。

    耿念華覺得包達偉是個非常全麵的人才,他的問題大部分包達偉都能直接給出dá àn,遇到細節不清楚的,還會一項一項地耐心解釋。遇到包達偉也不清楚的問題,他也一定會主動找相關部門溝通確認,然後給出耿念華滿意的dá àn。有了包達偉的配合,耿念華在數終科技的調研工作進行的很順利,他也在儲佳麵前誇獎了包達偉很多次。

    包達偉聽到儲佳給他下了任務,就問耿念華道:“耿老師,你看需要什麽時候討論?”

    “就現在吧!”耿念華轉頭看看:“會議室裏現在沒其它人了,就這兒吧。”

    “那你們討論,爭取今天就能給我一個結果。”儲佳說完就走了。

    “耿老師才開完會,要不要喝口水休息一下?我也去拿個電腦過來。”包達偉接過耿念華手中的電腦,走進會議室放在桌子上。

    “好,我去個洗手間,你去拿電腦,過十分鍾我們再討論。”耿念華把手中的水杯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

    包達偉一路小跑去座位上拿了電腦,回到會議室的時候耿念華還沒回來,他看了下耿念華水杯中水不多了,拿到茶水台那兒把水倒了,涮了涮杯子,放了點新茶葉,重新給耿念華泡了杯茶。

    正在倒水的時候,耿念華進來了,看到包達偉在幫他泡茶,笑著接過杯子說:“小包啊,這種事情怎麽能麻煩你,我自己來就好了。”

    “不麻煩,耿老師,你成天開會嗓子不舒服,多喝點綠茶會好一些。”

    “小包就是考慮的周到。”耿念華拿著杯子到會議桌前坐下,指指邊上的椅子:“你過來坐,有個問題我們討論一下。”然後把之前開會爭議最大的項目經理和產品部署協助的問題和包達偉說了一下後又問道:“你們現場的工作都是項目經理統一協調的是吧?”

    包達偉說:“是的,現在項目經理是現場項目的負責人,負責項目進度和員工的管理,同時也負責客戶技術方麵的對接和公司內部協調的對接。”

    “那項目經理要協調不了的事情,公司現在有標準化流程麽?”耿念華問道。

    “現在的流程是這樣,一般情況下項目經理協調不了,就會上升,由上級來協調,要是再解決不了,就繼續上升。”

    “也就是現在這塊其實都是靠溝通來解決的,並沒有一個電子流來支撐是麽?”

    包達偉想了一下:“原來明巔有一個需求和故障管理的電子流平台,但是主要是針對技術層麵的,項目經理需要上升協調的很多都是資源或協助問題,這塊沒有平台支撐。現在數終獨立出來後這些係統還沒來得及建設。”

    “新架構以是產品為中心的,公司想去fú wù化,希望後續各現場都是產品直接交付,現場項目fú wù團隊要盡量減少,甚至可能沒有,但今天印臻行和卓家義提出說這個可能難以實現,並且如果多個產品負責人直接對接客戶,客戶無法接受,以你的經驗,你覺得他們說的情況會發生麽?”

    包達偉聽到這個問題頭有點大,他一直在跟進耿念華的方案,能理解耿念華的純產品交付的大概流程,但他並沒有仔細考慮過可行性,儲佳都認可的方案,哪輪到他來判斷是否可行。

    包達偉和現場項目打交道最深的一次就是前兩年有個省份係統重構,印臻行要求質付部負責這個項目的質量管控到上線結束,當時他覺得這也是個難得的了解前端的機會,就派了員工駐場支持了大半年,自己也常到現場去看看。

    而在這之前,他基本都是和研發項目打交道,很少接觸到現場項目,耿念華這麽一問,他有些猶豫該怎麽回答。雖然他覺得經過那半年多的接觸,他覺得對現場的工作模式已經了解的七七八八了,但耿念華的這個問題一下就把他問住了。他在這行年頭也不少,的確聽說過純產品的公司進行產品交付沒有項目經理的,但像他們這種業務形態的公司好像沒有這個先例。

    ”這個問題儲佳和耿念華是什麽傾向呢?”包達偉琢磨著:“現在的模式是耿念華提出來的,他肯定是覺得直接產品交付可行,印臻行和卓定義反對是出於對架構的不滿意,還是的確這個不可行呢?”

    一直以來包達偉都覺得:在工作中想要獲得更多的機會,就需要能夠盡力地幫助上級解決問題,遇到上級交辦的任務,則要在第一時間完成和反饋,這樣上級有什麽事情都會第一時間想到你,那麽你就有比別人更多的展現能力的機會,也就比別人更容易獲得上升的機會。

    包達偉正在暗自琢磨著要怎麽回答這個問題比較合適,耿念華看他一直不吭聲,以為這個問題他不好回答,趕忙鼓勵他:“小包,沒事,有什麽想法你大膽地說,前後端管理和業務模式你都熟悉,就從純技術角度來說你的觀點,不要怕因此得罪誰,我會綜合考慮大家的意見。”

    想了一會兒,包達偉覺得項目經理這個角色還是需要的,畢竟這事關係太大,萬一出了問題,現場誰承擔責任呢。他轉念一想,耿念華不是說市場管理部後續是有省份經理負責每個省的訂單和市場的分配和協調,這塊工作其實就是搶了項目經理現有工作的一塊,和項目經理後續肯定會有一些衝突。並且省份經理如果隻負責這一塊工作,工作量不飽和,時間長了肯定會被人挑刺,到時候怕地位不穩,不如再把項目經理這塊產品協調和交付的管理工作也交給省份經理,這樣工作也不耽誤,項目經理的權力也會縮小一些。

    “省份經理有這樣的權限,就可以更好的管理技術線了。”他感覺一下想通了。

    包達偉在這麽多年的職場經驗中還有一個總結:要積極地和上級溝通你的想法和方案,若被認可,就可以第一時間去爭取這個任務機會。一般而言,在能力沒有很大差距的情況下,上級會優先讓提方案的人來承擔任務。

    思及此處,包達偉清了清嗓子,回道:“耿老師,印總和卓總的擔心是有一定道理的,目前我們產品還沒有能夠全麵支撐各項目的實施,項目經理的確是非常關鍵的崗位。如果後續我們現場能夠實現純產品交付的時候,可能現場的確也不需要專職項目經理了,但是和客戶接口和協調肯定還需要一個人,如果隻是因為單獨放一個項目經理可能會有些浪費,我的想法是這個職責可以先讓省份經理先兼一下,如果忙不過來可以再考慮設置兩個崗位,你覺得如何?”

    耿念華聽完想了一下,覺得說得過去。包達偉看著耿念華的表情應該是認可了,又接著說:“之前我們覺得項目經理可以全部轉為解決方案經理,但肯定也不會一下就轉型到位,肯定需要一個交接和過渡的時間。既然現有的項目經理不會一下就脫離項目,那我們就可以先設置幾個月過渡期,這個時間項目經理向解決方案轉型,但同時還對項目負責,省份經理開始接手原來項目經理協調的工作,這樣就可以實現新舊架構的平滑過渡了。”

    耿念華覺得包達偉提出的方案非常符合他的想法,點頭稱讚道:“小包考慮的挺周到,之前你說省份經理你可以從現有的質付部選人來擔任,那這些人具備這塊能力麽?”包達偉道:“他們都做過很長時間的多產品測試和交付,對產品本身都比較了解,而且也需要經常和開發和現場溝通,基礎能力應該都有的,後續我也會加強培訓,讓他們更好地適應新崗位。”

    耿念華又想了想,覺得可行,就找了儲佳談了這個方案,又把包達偉誇了一通。

    儲佳前段時間有問過印臻行,包達偉是否適合做市場管理部的負責人,印臻行覺得包達偉沒有前端工作經驗,相關的業務流程理解不夠,並且平時一些工作風格不夠紮實,建議還是考慮其他人選。但耿念華對包達偉的評價和印臻行出入很大,說包達偉對公司的業務、流程都非常了解,而且也是技術出身,是一個難得的全麵型人才。

    “這麽好的人才都沒發現,印臻行看來還是不夠重視後端研發,老是圍繞著項目轉,這個思維在短時間內要轉變估計很難。”儲佳心裏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