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何去何從十五

字數:5637   加入書籤

A+A-


    韓世諤認真地點了點頭,正色又道:“玄成,你的分析很好,但是你忽略了一件事情,就是突厥人那裏的真實想法,依我的判斷,他們在亂世中,不太可能會選擇傾國南下,入主中原的打法,而是會分而治之,同時支持多個北方的割據勢力,以達坐收漁利的效果…。”

    魏征幾人微微一愣,馬上回道:“願聞其詳…。”

    韓世諤看著他們三人,也是細細道來:“其實從匈奴開始,就一直跟漢朝和親,雖然不停地打劫邊關,但在漢武大帝主動出擊之前,漢匈雙方沒有大的戰爭,東漢滅亡後,雖有五胡亂華,但那多是因為早先在東漢時期,就給內遷入漢地的匈奴人和羌人所為,並不是北方的胡人主動南下…。”

    “至於後來鮮卑氏的拓跋氏和慕容氏,先後舉族南下,放棄自己祖居的草原,進入中原,雖然建立了王朝,但最後仍然被迫放棄自己遊牧的生活方式,轉而跟我們漢人一樣,轉而農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同化,融合,現在已經沒什麽鮮卑人了,隻有我大隋的百姓,元氏,長孫氏這些曾經的鮮卑貴族,連姓都改成了漢姓,說漢話,跟我們漢人有區別嗎…?”

    “所以胡人如果想要南下,必須舉族進入,由於他們的人口太少,中原大地又無法遊牧,所以遲早要給我們漢人同化掉,就算有些人想回到草原,也會發現草原上已經被新的,原來落後的部落所占據,再也回不去了…。”

    說道此處,韓世諤緩了口氣,一邊想著北史上的記載,一邊繼續說道:“麵對這種情況,鮮卑人的選擇是舉族進入中原,最終給同化掉變成漢人,而柔然人和突厥人的選擇,則是留在草原,隻要中原的政權對其稱臣納貢,當年木杆可汗在位時,北周和北齊同時向他稱臣進貢,他也對此很滿意,說但使我南邊兩兒在,我大突厥就不愁吃穿,我想這才是突厥人最有可能的選擇,以這咄吉上台這些日來的舉動,多半也會這樣…。”

    魏征、李靖、房玄齡幾人的眼中,同樣是精光閃閃,此時房玄齡應道:“主公的意思是,突厥人也會反過來對我們分而治之?支持大隋境內的各家勢力,阻止我們中原的統一…?”

    韓世諤微微一笑,然後點頭應道:“是的,這樣的結果對他們是最有利的,不過若是分裂得太厲害,中原到處混戰,生產破壞,民不聊生,他們也不願意,要是中原長期無法恢複生產,那突厥所需要的各種生活用品,也就沒有著落了,最好的結果是像以前北周和北齊時那樣,有兩到三個割據政權並立,勢均力敵,誰也吃不掉誰,同時都要向突厥稱臣進貢,這樣是最符合突厥利益的…。”

    魏征點了點頭,又道:“不錯,主公所言極是,如果突厥不想入主中原的話,那這是他們最合理的一個選擇,不過………!”說到這裏,他收住了嘴,眉頭開始擰到了一起。

    李靖看著魏征的神情,然後開口笑道:“玄成是擔心突厥當中,還是有人仰慕中原的花花世界,還是想入主中原,或者是慢慢地開始蠶食北方、甚至是我們涼州境內…?”

    魏征歎了口氣,說道:“要是全麵進入中原,那確實不太容易,至少阿史那氏的本部得全進來,可如果隻是占個涼州、並州,或者是幽州,然後一部分人進來定居農耕,另一部分人還是留在北方的大漠之中,這就有點難辦了…。”

    韓世諤咬了咬牙,說道:“要是真到了那步,就得舍出幽州和遼西這兩塊地方,引高句麗入侵了,高句麗對土地和定居的興趣遠比突厥要大,真要天下大亂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借機蠶食遼西營州一帶的,到時候一定會和突厥起了衝突,並州和關中都不好進入,他們如果真想入主中原,最有可能去的還是幽州和河北,到時候我們要避其鋒芒,全力先經營中原再說,等到一統南方後,再想辦法將之驅除出去…。”

    魏征點了點頭,問道:“主公已經作了決定了嗎,我們以後要是起兵的話,就去攻取中原和洛陽,而不是席卷關中…?”

    韓世諤同李靖對視一眼,然後微微一笑,回道:“基本上就是這樣了,關隴的那些軍功貴族,大部分都是不會站在我們這一邊的。加上楊廣遷都以來,關中也不再是天下的中心,以前運往關中的糧食和錢財,都湧向了東都,那裏在亂世時割據一方可以,但想要大出山東,席卷天下,難度可並不小,所以……!”

    房玄齡笑了起來,問道:“所以主公是有意把關中,留給那些另有野心家們,讓他們據此成事…?”

    韓世諤很認真地點了點頭,又道:“這件事也是孤反複考慮的,以前楊廣沒有遷都的時候,孤沒有下最後的決心,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要把最富足的關中讓給那些家族,如果大興現在還是首都,那天下的錢糧都會集中在那裏,送給他們的話,我實在是有些肉疼,可現在的情況已經很明顯了,楊廣這回大舉出塞,向突厥炫耀武力,突厥的始畢可汗,一定能看出楊廣誇張的軍力下的內心虛弱,真正的強者,是不需要通過帝王巡幸來震懾四夷的,先皇在位時,從沒搞過這樣的出巡,可四海蠻夷哪個不是真心賓服…?”

    “為了一個人的抖威風就不顧民力,這不是顯示國力,而是顯示自己的虛弱和無能,像突厥的那三匹狼,一定能看出來大隋強極一時的外表下,國內窮兵黷武,大興土木,濫用民力所帶來的深層次危機的…。”

    魏征點了點頭,又道:“主公所言極是,我們能想到的,那個始畢可汗幾人一定也會想到,大隋內部昏君當權,好大喜功,關隴集團和山東世家與之上下離心,大興土木引發民怨沸騰,對外征戰一起,更是讓民不聊生,天下亂起來,是遲早的事了,他們隻不過在等這個機會罷了,一旦有些勢力在北方站穩腳跟,成為朝廷無法消滅的實力派,就是突厥人跟這些人主動接觸,進入中原的時候了,可是主公有沒有想好,楊廣又如何去推翻呢…?”

    韓世諤皺了皺眉頭,應道:“從現在的局勢來看,按楊廣現在的搞法,最先亂的一定是河北和青州地區,這裏民風本就強悍,作為北齊故地曆來與朝廷不合,所以連先皇都不敢在此地設府兵,隻是楊廣作死,居然在這裏準備開挖運河…。”

    “從我得到的消息看來,此事基本上已經定了,北巡突厥之後,就會開挖這裏的運河,取名叫永濟渠,是從涿州郡附近的沁水引河流注入黃河的一個浩大工程,與南方本來在邗溝,山陽瀆和汴水這些舊航道上的重新疏浚不同,這裏可是從新挖一條運河,工程量之大,隻怕要數倍於去年挖的通濟渠和邗溝。以河北的人力和存糧,搞這種事情,隻怕民變就在眼前了…。”

    魏征的眉頭一皺,思考了一下,又道:“主公!我很了解河北的民風,那裏確實民風剽悍,但是多是慷慨悲歌的燕趙俠士,沒有世家大族的帶頭,像王須拔這樣的人,最後會選擇上山為盜,他要是帶幾百個人,跑到那個高雞泊裏麵,這些就叫盜賊蜂起,官府剿滅起來會很頭疼,因為關東地區沒有府兵,到時候一定會求朝廷派兵鎮壓…。”

    “隻是我擔心的是,楊廣本就有意去征伐高句麗,開挖運河也是為了向著前方的涿郡和營州地區運糧運兵,到時候天下精兵集中在河北,那些零星起事的反賊,會不會很快就給撲滅掉,無法成事呢…?”

    李靖聞言卻是笑道:“玄成多慮了,一般的毛賊自然是不知天下大勢,會給輕鬆消滅,而那些手下有著數千人的毛賊頭子,隻待天下有變,才會有所動作,大軍雲集河北的時候,他們自然不會動,隻有這些軍隊離開或者解散之後,他們才會找機會自立的…。”

    ······

    此時,大隋齊郡鄒平縣,在距縣城約三十裏外的官道上,一隊五百餘人的騎兵在向鄒平縣城疾馳,為首官員正是齊郡丞張須陀,他身邊騎兵皆是齊郡地方軍,由果毅都尉秦瓊率領,他們是接到鄒平縣縣令的緊急求援,數萬饑民即將爆發動亂,他們率軍趕去鎮壓。

    一路之上田野荒蕪,土地龜裂,幾乎所有河流全部幹涸,到處可見人畜白骨,鄒平縣是齊郡災情,最嚴重的一個縣。

    “郡丞!”

    秦瓊縱馬追上張須陀,忍不住開口問道:“官倉現在不能放,為何我們不開義倉放糧…?”

    張須陀狠狠瞪他一眼,怒斥道:“義倉哪裏還有什麽狗屁糧食…!”

    相對於遠在長安城的隋煬帝楊廣、或者是涼州的韓世諤優哉遊哉,這一個多月來張須陀是疲於奔命,嘴唇已經燎起一串火泡,聲音嘶啞,脾氣極為暴躁,或許是認為自己不該怒斥手下,他目光柔和一點,然後問道:“你家裏境況如何…?”

    秦瓊苦笑一下,應道:“我家裏還好,還有一點存糧…。”

    張須陀歎息一聲,因為他自己家裏也快沒糧了,家徒四壁,能賣的都賣光了,他準備把妻女送進京,請自己的師兄照顧。

    秦瓊猶豫一下,又道:“郡丞,我們能不能鎮壓稍微放寬一點,畢竟民眾都已經被逼到絕路了…。”

    張須陀搖了搖頭,否決道:“你不知道,鄒平縣之所以比別的地方鬧得更嚴重,是有人刻意挑撥…。”

    秦瓊一驚,疑惑的問道:“郡丞是指長白山巨盜王薄嗎…?”

    張須陀恨恨的應道:“正是此賊…!”.

    令人張須陀咬牙切齒的王薄便是鄒平縣人,幾年前犯了事,被官府通緝,他索性逃到齊郡四縣交界處的長白山中為盜,自稱知世郎,聚集一百餘名地痞無賴為手下,經常在齊郡和濟北郡的地帶打家劫舍,無惡不作,而且此人極為狡猾,讀過幾年書,略通兵法,張須陀幾次設陷阱引他入套都被他逃脫。

    這次鄒平縣成為重災區,饑民數萬人,求生無路,王薄便感到造反時機來臨,悄悄帶了幾十人潛入家鄉,伺機起事。

    此時在鄒平縣縣衙前聚集了一萬餘饑民,人頭密集,群情洶洶,要求縣令開倉放糧。

    在人群中不斷有人高呼:“義倉是我們的糧食,要求官府開倉放糧!”

    “放糧…!”一萬餘人高聲怒吼,吼聲震天,糧倉就在縣衙東側,上萬雙饑餓的眼睛盯著糧倉高高的尖頂。

    縣衙大堂上,幾名官員焦頭爛額,皆束手無策地望著縣令,鄒平縣縣令姓孔,在鄒平縣出任縣令已經三年,他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局麵,早在幾天前,他便發現有人在挑撥饑民聚眾鬧事,派人緊急向郡裏稟報,他現在就指望郡裏的軍隊能及時趕來。

    孔縣令背著手焦躁不安地來回踱步,縣丞勸他道:“縣令,官倉內現在還有兩千石糧食,不如稍許放一點糧食,我擔心他們馬上就要衝擊縣衙了…。”

    孔縣令狠狠瞪了他一眼,然後不耐煩的說道:“朝廷旨意上寫得很清楚,所有官糧全部轉為軍糧,運往遼東,若放了糧食,我們怎麽向朝廷交代…?”

    主簿也忍不住勸道:“朝廷也不知道我們現在的情況,一旦饑民爆發,不僅會把糧食搶光,我們一個都活不成,與其被饑民殺死,就不如少放一點點,一百石、兩百石都行,先安撫住他們,等郡裏軍隊到來…。”

    孔縣令的心中,其實也很矛盾,他現在唯一指望的就是郡裏的軍隊,但他也害怕時間上來不及,他的妻兒父母都在後宅,一旦饑民衝進來,家人也保不住了。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