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蒙
字數:4991 加入書籤
水行之物,遇山則止。
莫知所知,亦蒙亦象。
黑暗,給虛弱的人帶來的是怯意,而給偉岸之人,充斥的是興奮,是對那黑暗之中未知的迷戀!
處於天一樓一片黑暗之中,尤垚愣在當場!自己隻是輕輕踏在這腳下石板之上,那石門竟是瞬間的滑落咬合。雖說自己修行說不上高深,可但但憑借自己對於地之力的領悟,在石門降落之時,卻仍是做不出一丁點的反應。其速度之快,已不是猝不及防就能掩飾的過去的。這機術如此造詣,也必非凡人所為!
而就在尤垚猶豫是不是要抬起腳時,身後一聲輕響,兩道火光升起。尤垚轉身一看,隻見那石門之上,火光騰升,到了石門上一寸之處,分開兩邊蔓延,瞬間環繞這石屋一周,在對麵牆上交接!一下子照亮了整間屋子,宛若白晝!
這光芒並不耀眼,卻讓尤垚久久緩不過去神。
直到看清楚這屋內景象,尤垚是大大的驚訝,大大的驚喜,大大的不知所言!
原來這所謂的‘天一樓’,是一座書樓,或言之是藏經閣也不為過。到了此時,尤垚才明白這天一生水之意,用作書樓,倒是切合的緊!不論是之前的竹簡還是現在的紙張,走水失火對於書樓是致命的!
果如尤垚猜測,這第一層的石屋高有一丈,依整座石屋高度,想必其上最少還有七層。在這層石屋之內,這五丈見方之內,是整整齊齊排布著三十六個書架。這些書架成環形分布,每層六架,每架六層。而這些書架所環繞的中央,尤垚是甚是熟悉。就是自己每日觀測的圭表。在這層石屋內,玉柱是上接天頂,下引地宮。不似天一樓之上的圭表,整日風吹日曬,這玉柱在火光照耀之下,是熠熠生彩,晶瑩剔透。
而再看那些書架,亦是由昆侖玉雕刻而成。對,是雕刻!離得最近的書架已近一丈長,而尤垚卻在其上看不到一絲接縫!要知那昆侖玉能有如此質地的,簡單的一小塊,已是一個中產階層家庭一年的收入。而如今,盡去餌料糟粕,獨留精華,是好大的一手筆!
再看那牆麵之上,有整片的玉製浮雕在訴說著這樣那樣的故事。但就其手法,已不是一般匠人能為的!而那條‘火龍’就位於牆壁之上九尺的地方,想來是在牆壁之上掏出的橫槽,並裝上燈油之類的燃料。而鏤空的地方,也是有一層薄薄的玉璧遮擋,形成透光不透氣的存在,在這地方,倒是聞不見一絲氣味,看不見半分煙塵。
整個石屋可以稱作是玉的世界!顯得那般潔淨,那般不染!
尤垚收回腳步,腳下石板恢複原位,石屋內倒不起別的變化!看著那火龍,光源,尤垚是不得其解。不過那‘點火裝置’應該就是那石門。是利用石門迅速降落產生的摩擦,點燃了某種燃料,從而起到了長明燈的功效。不過,如此嚴密高深的機術,倒是讓尤垚欽佩不已!
來不及過多感歎,尤垚迫不及待地奔向最近的玉櫃之前。隻見這玉櫃寬一尺,長有九尺,高有八尺,共計三層,每一層的交界之處,都被雕刻著四個玉人分列四角。抬頭望去,盡皆都是,歎為鬼斧,讚為神工!
這正對門口的玉櫃,最下一層還整整齊齊地排列著竹簡、紙張,而上麵兩層卻是錯亂疊壓的。看著那玉櫃最上層雕刻而出的‘物象’兩字的銘牌,證明著最起碼這架玉櫃之上的記錄書籍應是關於象之說的。
“哈哈!”尤垚不僅大笑起來,現在看來這‘天一樓’就是藏經樓啊!而且還有這般多分類,這般多層次。而但看這盛放書籍的書櫃,就知這裏的東西定非凡品,而這些肯定對於修行是大有裨益的!看來師傅對自己確然不錯!之前對於他不聞不問還略有微言,現在看來,是早有安排!
迫不及待拿出最上麵的紙張,隻見其上麵有方有圓,錯亂布置著。再拿起來一張是有差有勾,這讓尤垚不得其解。
“這和物象之說有什麽聯係呢?”
繼續翻看著,其他的紙張之上,盡是些這樣那樣的符號,在被壓在最下麵的一張業已泛黃的紙張上,看到那些文字,讓尤垚仿佛回到了一年之前。
隨著西山來到這圭表之側之時,抱著的正是對於修行的渴望。眼前的老者連長老們都對其畢恭畢敬,且他那虛空邁步都彰顯著他的身份。尤垚畢竟還是孩子,對於老者的畏懼竟大於了敬意!對於元師的興奮又大於了畏懼!
“尤垚,現在看來都是天意!天命不可為,既如此,老夫會不遺餘力的教導你!”西山一出口,就讓尤垚不知所雲,也不敢接言。
“在寨子裏,都修行過什麽啊?”
“隻是寨子裏的初級東西。叫做凝氣術和五行決!”尤垚有問必答。
“恩?五行決?背來聽聽。”西山並未看尤垚,“我記得出發之前,刨刀就放在這裏啊,怎麽找不見了?”
尤垚不理會西山的翻找,緩緩背來。
“天地八氣,彌漫氤氳。五行環生,分化天下。雷風為木,山地為土……”
隨著尤垚的背誦,西山逐漸放棄自己手中的忙碌,開始認真地聽,到最後,竟開始跟著念。而最後,竟開始拿起筆來記錄。
而眼前業已泛黃的紙張之上,正是當日西山元師所記錄的最後兩篇,水篇和終篇的文字。
尤垚萬萬沒想到,西山元師對於五行決是如此的重視!
而比照西山留下的‘圖謎’,那些實心圓和空心圓,和這些方圓勾叉應該也是用來表示陰陽的符號了!這堆稿紙應該是西山根據五行決的說辭所描摹的!
怪不得師傅那般自信自己可以找見鑰匙,原來這鑰匙是自己給他的。
放下這些圖紙,尤垚繞著玉櫃,順時針走到下一張。根據前一張的經驗,尤垚先行掃過上麵的銘牌,隻見其上赫然寫著‘武技’二字。這讓尤垚大喜過望!
不做絲毫停留,尤垚拿起最上麵的書卷。
“宮,商,角,徵,羽為標準五音。輔以清角,變微,變宮。並對應十二律呂。十二律呂為黃鍾,大呂,太簇,夾鍾,估洗,仲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
“這……這應該是樂理的書籍吧!”
放下之後,又快速的抽出一卷。
“周公稱王五年許,正式營建洛邑。先經召公卜筮,卜得洛水澗水之地。後經周公再卜。卜兆表明湛水西和湛水東、洛水之濱建都大吉。經一年都城成。城方一千七百二十丈,外城方七十裏。南望龍門山,北依邙山,群山環抱,地勢險要。伊、洛、湛、澗四水並流。東有虎牢關,西有函穀關,扼東西之咽喉……”
……
“這應該是史書吧!”尤垚苦笑一聲,略表無奈!可轉念一想,也就釋然了!“師傅說話就是這般的前言不搭後語,想來對於存放書籍這般小事,也就更是隨意的很了!”
想明白這些,尤垚也就不再刻意的挑剔。換言之,此時就是那樂理書和史書,對於尤垚來言,也是興趣的很!就這樣,拿起一卷放於律令書架上的時文書,尤垚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
看不見太陽的石屋,時間走得無聲無息!已不知過去多久,隻是尤垚覺得已饑腸轆轆,肚子打鼓。略微瀏覽過的武技和秦史,被尤垚歸放在正確的銘牌之下後,撫摸著肚皮,尤垚打算先行出去找點吃的。
果不其然,石門打開之法果然簡單。要說也是,進入天一樓已是萬難,如若不是西山元師留下線索,尤垚怕是連門都找不到。那這開門之法,就沒必要設計的複雜。略微尋找一番,沿著鉸鏈找見一根玉柱。輕轉這門旁玉柱,那石門之上的鏈鎖緩緩升起。石門之外一片漆黑。此時的天一樓和遠處的南峰,都已被黑暗包圍!
出了天一樓,尤垚抬起頭,看了看此刻的玉蟬星辰,知曉自己進入天一樓業已七八個時辰了。站在石門之前,與午時不同,此一刻,是站在黑暗之中注視著光明,那光亮照耀著裏麵的書籍竹簡,畫冊書符是那般熠熠生輝、那般浩如煙海!
“一……二……三……四……五……六!”
數過六息之聲,石門並未如尤垚想象般的落下。
“難道是我考慮不周?可這石門必定是帶有自動關閉之能的!”
果然,又待幾十息,隻見石門緩緩的降了下來。不似進入樓內踩落石板時的快速,這一刻的閉合是明眼可辨的緩慢!
而隨著石門的降落,天一樓之內的火光是越來越弱,越來越弱,直到熄滅,那石門快速降落、咬合,形成石牆一塊!
看著這些,與自己所猜測的大致無二,尤垚甚是高興。
“這般深不可測的機術!實讓人歎為觀止!”看著這一切與自己猜測大致無二,尤垚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而更多地是為能見到如此神通的xìng yùn感。“雖不知玉璧之內的燃料是為何物?但必定是燃燒後產生了大量的熱氣,是以氣來控製石門的關閉張合。而似乎,這個機術業已使用了兩千多年,古時偉大的建造者,模擬人的修行,把‘氣’控製的如此巧妙,實令人拜服!”
春日的夜風,還說不上溫暖。絲絲的涼意,吹動著東峰的樟樹,吹醒了天一樓前少年的見識。更是這一刻,讓懵懂少年燃起了對於世界另一層的向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