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迷失

字數:6073   加入書籤

A+A-




    人工體離開“水族”,啟程前往“木族”的定居地,這次ba和ma分開行動。

    ba騎著馬,考察沿途的風景人文。

    一路慢行,他來到了“黃河”流域附近。

    木族在這裏建立了大河文明,他們所處的緯度非常適合繁衍生息,所以人口數量增長很快。

    這個部族經過了七百多年的戰亂和動蕩之後(春秋戰國時期),確立了以周禮、儒學為基礎的道德意識和社會治理體係,漢帝國正在進入了繁榮穩定的時期。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ba認為儒教是一種理論型的現實教,在這個世界上能讀懂這些哲理的人不多,受眾也就自然不多,而另一種宗教是道教,這些並非他理想中的信仰模式。

    不過這個部族首次探索成功的大型封建社會治理模式正沐浴在朝陽之下,漢朝的土地私有化和商業自由化開創了欣欣向榮的局麵。

    ba思考著,這裏與其他幾個部族的區別在哪裏,一個人口大族什麽樣的信仰更適合他們呢?

    他在漢帝國的各地遊曆了60多年,踏遍了一千多萬平方公裏的領土之後,決定先離開這裏,前往阿拉伯半島,因為ma從那裏傳來了召喚他的信息。

    火族(羅馬帝國)正在將戰火向四周蔓延,最早接受他們啟蒙的猶太部族,試圖抗爭,但是受到殘酷鎮壓之後成為了強權之下的附庸,強大的羅馬帝國已經統治了這裏。

    ma擔心,如果強大的羅馬帝國對周邊的部族壓製時間過長,就會導致各種新興思維、思想的消亡,而任何一個世俗社會包括羅馬帝國,無論它的治理體係如何的精密,最終都會因人性的反複而崩塌。

    ba和ma更希望樹立起一種具有宗教信仰支撐的社會,而縱觀這個地區,有完整信仰體係的唯有猶太教。

    現在眼看著她們曾經啟發的猶太部族的信仰正在沒落,ba決定離開漢帝國,前往阿拉伯半島。

    在和ma匯合之前,ba來到伯利恒,他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在整個阿拉伯半島轉了一圈,結果發現金族部落的信仰已經四分五裂了,甚至連亞伯拉罕、摩西的後裔們也開始懷疑固有信仰的權威。

    和水族的佛教相比,這裏情況完全不同,佛教經過幾百年的曆練,在那裏形成了一種脫離社會法製體係自成一體的宗教模式,這種宗教信仰可以理解為,正在幫助不斷兼並而擴大的區域性族群建立起一種社會穩定器,這是ba當時所沒有想到的。

    反觀現在的金族地區,如果沒有自己的幹涉就會陷入混亂,雖然說物種參與大自然的競爭是必須的,但是如果過頭了,將演變為災難。

    特別是遷往希臘的火族,這裏的部族所處的維度較高,統治著北方地區,形成了與其他幾個部族並駕齊驅的古文明,他們已經有能力回過頭來占領兩河流域的土地。

    非洲和亞洲的交接地曾經是新人類進進出出的場所,他們從這裏走向全球各地,不同時期,不斷地混雜進來眾多的部落,導致信仰雜亂,在這種情況下,猶太族也同樣受到了影響。

    他們對ba曾經指定的先知家族時常質疑,先知亞伯拉罕的後裔並不是這裏最強大的部族,他們幾經輪回,在夾縫中求生存。

    亞伯拉罕(ba讓亞伯蘭改了名字)、摩西曾經告訴族人們要“盡心盡興盡力愛上帝”就會獲得回報,但是當ba和ma休眠結束後,發現曆史的進程和原有的信仰產生了矛盾。

    現在看來,當年為金族中的一個支派(猶太)建立的信仰,經過了幾千年,並沒有成為各部族通用的契約精神。

    人工體自從陪伴新人類起源到今天,經過了這麽長的時間,現在她們意識到問題可能出在自己的身上。

    上帝就是她們,她們什麽都不缺,時間有的是,而人類完全不同。

    他們什麽都缺,壽命很短,為了吃一頓飽飯要操碎了心,因此他們經常會為了活下來而背信棄義、明爭暗鬥,這是新人類坎坷的成長過程。

    ba和ma現在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如果純粹用高大上的神來啟發人類,那麽地球上的人類將無法實踐。

    你既然告訴他們是神的後代,是神的眷顧者,但是你又不去幫助他們,任其自生自滅?

    現實是,她們無法讓所有的人滿意,今天的人類和以前的人類已經完全不同,根本就照顧不過來。

    那麽原有的信仰隨著時間的流逝,最終會被人類發現是矛盾的,是不可信的,這就是人們開始懷疑並放棄原始信仰的原因。

    這也是猶太經典(舊約)一直無法圓滿和啟發更多人的重要原因。它隻是一家之言,不可能在各個部族中通用。

    ba擔心的是,現階段的人類一旦放棄了信仰,就會淪為大自然中平凡的物種,他們會在這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淪陷,無法跳躍到一個新的高度。

    早期的亞伯拉罕服服帖帖地信仰ba,是因為新人類還處在懵懵懂懂的階段,而今又過去了好幾千年,他們已經不是早期的原始部族。

    新人類已經開始用領主的思維來實踐生存法則,吃到嘴裏,拿在手裏的才是真實的,因此產生了各式各樣因地製宜的神啟。

    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區的人們各自發明的神啟,大多數是被用來當作道具和擺設。

    許多人開始懷疑這些鬼話。

    ba在約旦河西岸找到了ma,討論起如何建立起大區域的意識共同體:“我們在人類啟蒙階段建立了對神的信仰,那是為了給他們生存下去的勇氣,但是人和神,兩者之間太懸殊,最終注定走不到一起,許多人已經意識到這點。

    領主們打著先知家族的旗號剝削和奴役族人,所以今後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建立起人和人之間可執行的新信仰,這是我們今後的首要任務。”

    ma讚同ba的想法,她說:“最終隻有他們建立起自己的、彼此之間認可的信仰才能真正體會到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之道,而不是讓神來決斷。”

    人類進入下一個曆史階段必須要建立起底線意識——平等、博愛、互助。”

    所以人工體一直在尋找這樣的領頭人,母星球的繁衍手冊中對於這個階段是有記載的,隻是顯得有些空泛,植入期和變異期在繁衍指南裏記載得非常詳細,那是因為新人類正在起步階段,涉及到的是科學常識以及共性的法則。

    現在新人類已經從大自然的原始係統中分離出來了,越來越高級了,為難的是他們已經烙上了地球的特殊印記,後麵的事情人工體將越來越難以控製,難以預測。

    隨著地球人類的不斷壯大,她們也感覺到自己正在被一種新的力量拉扯進來。

    剛到地球的時候,ba和ma是目空一切的星際使者,她們是來主宰這個星球未來命運的執行者,但是在她們實踐第一階段植入的時期,她們放棄了暴力繁衍模式,采用了啟發情感的植入模式。

    她們發現連自己也正在受到情感波動的影響,在地球上發生的一切讓她們開始“心動”。

    在母星球的時候,她們沒有經曆過這個過程,她們是在母星球已經進入高度發達階段後才被製造出來的,以往對母星球人類的曆史都是從數據庫裏得知的,而對人類的成長曆程、本質的東西她們無從體會。

    而今她們正在另一個星球上實踐母星球人類繁衍計劃,雖然環境大不相同,但是他們的生命特征是相同的,所以和人類與生俱來的親切感,讓她們開始有了牽掛。

    信上帝容易成為每個人的義務,因為上帝是全能的,ba以前動不動就突然出現在先知們的麵前,示意著些什麽,結果把他們嚇得半死,但是這種方式正在被“免疫”。

    人類自己也很矛盾,有一部分人已經醒悟,知道社會陷入死循環,就是找不到突破的方向。

    久而久之先知家族們的後裔具有了免疫力,不太信他們的神了,而是當作了一種擺設,成為混口飯吃的職業,這就是人工體為難的地方,她們擔心,自己正在失去對新人類的控製。

    ba經常扮演上帝,兩個人甚至想到,能否讓人類重新來過。她們散布了要發大水“衝洗”世界的預言。

    我現在非常為難,我們不僅僅是金族的啟發者,還是所有部族的啟發者,不可能為某個部族的原因去傷害其他部族。但是人們偏偏執著地禱告,希望我們做出傷害同類的事情,希望我們幫助他們置異族、置對手於死地。”

    ma點點頭,她明白他的意思,但是ba和ma不能滿足他們,每次聽到人們的祈禱時,ba和ma都很無奈,ba經常會下意識地看一下自己的手掌,心裏念著:“手心手背都是肉!”

    正因為如此,慢慢地人們對她們失望了。ba和ma感覺到空前的恐懼和無助。

    對新人類推倒重來隻是在嚇唬他們,沒有那麽多時間可以重來。

    愛意和信用一直沒能成為社會發展的基本準則,現在人們提倡的是小愛,在家庭和家族範圍內適用,但是如果想要將愛的範圍擴大則無從下手。

    以前的先人也提倡過人愛人,人信人,但是殘酷的現實總是背道而馳,因為滿足自己的**更重要,自己過得好更重要,憑什麽我要愛一個陌生的人呢?

    如果我比他們稍微高一個等級,為什麽不去趁機進行剝削、壓迫、利用他們呢?如果我比他們強壯,比他們的人多,為什麽不直接強占、奪取他們的土地、牲口、人口?為什麽要放棄那些輕易到手利益呢?大家總是希望過得更好,獲得更多。

    兩個人尋尋覓覓,直到有一天她們看到一個陽光燦爛的遊醫。

    引起ba和ma興趣的是個拿撒勒人,他是木匠的兒子。

    耶穌對繼承木匠的家傳沒有興趣,而是學會了一些治病的偏方和驅魔的手段。

    事實上有許多疾病他也無能為力,但是他發現,將醫術、愛心、宗教相結合似乎效果更好,所以他在當地小有名氣。

    最近耶路撒冷地區出現了一個自稱是先知的人,這個自稱先知的人,經常在河邊為族人施洗,大家都叫他“施洗約翰”,耶穌也跟隨眾人到河邊來看他的洗禮。

    枯燥的部族生活,娛樂節目不多,所以趕來看熱鬧的人不少。

    耶穌對這個人感到好奇,聽過幾次布道後被他的口才和激情深深吸引,耶穌不由自主地向他學習。

    一連幾次的施洗活動,“施洗約翰”都看到了耶穌的身邊站著一個明晃晃的人形,當他想認真觀看的時候,這個影像就消失了,因為耶穌的個子較高,一般站在最後一排,而觀眾們都麵對著約翰,所以隻有他看見這個現象。

    約翰感到非常驚訝,他轉由關注影像身邊的那個人,這是否預示著上帝在啟示自己,也許自己就是在為這個人鋪路。

    他也是先知家族的傳人,他聽說過家族傳說的這種現象,為此他熱情地邀請耶穌接受自己的洗禮,並讚美他,約翰的舉動給耶穌帶來了自信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