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花園人家
字數:3902 加入書籤
且說從南頭巷的龍王廟這裏往北走,過了西側劉家家廟和東側的打麥場再往北走一截,就到井頭這兒。這南頭巷的井頭挺高,井口是在一個高高的土台子上的。土台子北、東兩麵靠牆,隔壁是人家,西邊是磚石砌起來的,南邊有水槽、有台階,台階底下有一棵老槐樹。
井頭往西有條巷子,屬於南頭巷的一條小巷。小巷南側聽說原來是個打麥場,北側也是個打麥場,還在用著。隻是南側的打麥場挺氣派,猛一看,從東到西是一溜北房的後簷牆,靠東這一間分明整個就是全木質的黑漆大門,大牛車都能直接進去。說它全木質,是因為它這間房子整個後簷牆就是木頭和木板的,有立柱,有檁條,有夾板,有厚實的木門框,還有兩扇高大厚實的大木門。可見這打麥場的主人是怎麽樣一戶人家了。
沿著小巷子南側也就是沿著這房子的後簷牆往西走,會看到和房子西山牆緊貼的一座高大寬闊、精致典雅而又富麗堂皇的稍門樓兒。說高大,是因為它不僅比周圍的房子都高許多,而且從巷子地麵上到它門檻那裏的平台得爬六階台階;說它寬闊,是由於它除了兩邊各有高高的平台和拾級而上的台階,中間是石刻的坡道,不說八抬大轎吧,反正幾個人抬著轎子都能直接進去;說它精致,是因為那磚都是打磨過的,那石頭都是精選的,那磚雕、那石雕、那木雕、那鐵雕、那銅雕都是精心刻畫、栩栩如生的;說它典雅,是由於它那兩側牆上壁畫和浮雕所表現的不俗氣,甚至天花板是太極圖案裝飾的;說它富麗堂皇,是因為門檻和大木門都是鐵、銅裝飾和包角的,柱子下麵的鼓兒石也雕著花紋,門框兩邊和上方的磚雕和木雕更是精美,充滿靈氣。
高門樓進去,迎麵是一座磚雕照壁。過了照壁,是一條胡同似的南北向通道,一直通到南頭,方磚地麵,兩邊都是高高的磚牆,也就是房子後簷牆,可不見屋簷。走到底,左邊也就是東側是打麥場的後門,但已經封了;右邊即西側又是一條胡同似的東西向通道,方磚地麵,兩邊也是高高的磚牆,也是房子後簷牆,同樣不見屋簷。就沿著這條東西向的通道往西走一截,右側也就是北側磚牆上出現一個院門,再往西走一截,北側磚牆上又出現一個院門,繼續往西走一截,北側磚牆上又出現一個院門,再一截,通道就到底了。這三個院門裏都是四合院,一律的磚牆、粗椽、粗樑、粗檁,一律的方磚地麵。
回頭從高門樓出來,沿胡同往西走幾步,右側也就是北側牆上出現一個寬寬的磚門樓。隔著圍牆,就能看到比別的院落多好多的樹。進了大門,是一座花園,花園後門通到村子中央的大池泊南岸。雖然說已是春節,但北方這時候還是挺冷的,隨處可見冰雪的蹤跡,花園裏還感覺不到春的氣息。但這彎彎曲曲的鵝卵石走道、草屋、小亭、假山、小橋、水井、水車和結著冰的水溝、水池,以及這一園的花木,偶爾還有點中藥材的痕跡,從這些就可以領略到它的主人的情趣了。
沒聽說這一帶還有哪個村莊也有花園的。至於這花園、這些房子都是誰家的、他怎麽會有這麽大的勢法子,這裏先報出這家家長的大名,叫劉誌鵬,小名鵬娃,算是眼下村裏不多的幾個老人之一。因為成天價喜歡擺弄門口那花園,村裏人就戲稱他老仙兒。眼目下老仙兒膝下是三兒兩女。
至於更多的嘛,不妨先賣個關子,留待以後慢慢細說。反正,當下人家屋裏就住著老人、兒媳和小娃。聽說這家人把田地都租出去了,連高門樓東側的打麥場也賣給了一戶姓孫的人家。還聽說這老仙兒家幾個兒子、孫子都在外頭,在南方什麽地方做生意。每到過年的時候,這家人都會掏些錢給村裏唱幾天大戲。
柿子灣一帶,古時候屬於蒲州,這裏自古就流傳著一種地方戲叫蒲劇,也叫蒲州梆子或者南路梆子。蒲劇,唱腔高昂,樸實奔放,善於刻畫粗狂豪放的人物性格,宜於宣泄大喜大悲的亢奮情緒,擅於表現悲壯淒楚的英雄史劇。其實,在電影、電視走進鄉村之前,看戲、聽書、鬧社火就是莊戶人喜愛的文娛形式。
這一帶村村莊莊都有業餘劇團。劇本和曲調都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隻要嗓子好、識字,一腔一調跟著唱,一招一式跟著學就是了。即便不是演員,看的戲多了也能哼上幾句,自得其樂。至於伴奏的,除了打板的這個樂隊指揮以外,拉二胡、板胡、吹笛子什麽的,那也一樣,一曲一調跟著學、反複練,也就會了。聽說,柳灣就有個拉板胡的,人家簡譜、五線譜都不識,可板胡卻拉得格外的好。你能唱,人家就能拉;你怎麽唱,人家就怎麽拉;而且非常和弦,真是神了。柳灣村門外西北上也就是沿著廟溝西岸是一塊挺大的台地,那裏有一座老君廟,還有一座大戲台。
和往年一樣,柳灣春節也唱幾天大戲。這不,幾套幕都掛好了,連晚場用的汽燈也都預備了。吃過早飯,就三三兩兩往台子跟前走了。戲台前的廣場上,圈椅、靠背椅,長凳、方凳,圓墩兒、馬紮兒,長的短的、高的矮的,各式各樣的凳椅就陸陸續續排滿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扶老攜幼的,托親帶故的;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個個頭麵一新,嶄新的中式衣裳。
這春節也是做小生意的掙錢的好機會。戲台下麵吆喝耍貨的、叫賣糖葫蘆的,在人群裏走來走去的。小廣場邊的牆根上,有賣針頭線腦、頭繩兒發兜兒的,也有賣褲褲襖襖、鞋鞋帽帽的;有賣糖人、煽醪糟的,也有賣羊雜的,還有擺卦攤的,好不熱鬧。
戲還沒有開演,台上的帷幕緊合著,裏麵不時傳來板胡、二胡調音的聲兒,偶爾也有從幕後出來張羅什麽的。台下一派祥和的氣氛,有打拱拜年的,也有聊天的;有說笑兒的,也有圍著小攤兒問這問那的,人頭攢動,嬉笑之聲不絕於耳。
不一會兒,大戲開演了。這北方和南方不同,南方過節喜歡看喜劇,而北方過節則多唱的是苦戲。這不,柳灣今兒個唱的就是三國戲《黃鶴樓》。早春的天兒,雖說還有些冷,但已經感覺到春的氣息了。台上字正腔圓,台下津津有味,不時叫好兒。嬉笑間,不知不覺一天就過去了。
大過年的,莊戶人都早早地吃了晚飯。外頭冷,永娃沒有出去,就過爹媽這邊屋裏閑坐坐。“爹,井頭那邊外老仙兒,他屋裏咋那麽有錢呢?”“嘿嘿,這娃,老仙兒敢是你叫的?人家都七十多了。”“嘿嘿,額又不當麵喊人家,就在屋裏說說那怕啥的。”“哦,往後就喚人家寅娃爺。”“嘿嘿,那敢不是庚娃爺?”“這娃,寅娃就是長頭孫子嘛。”“哦,知道了。哎,你還沒告額說外……”“咋好好地問這呢?”“就是想問問嘛。”“哦。”“娃想聽的,你就給說說,反正閑著也是閑著。”永娃媽插話道。
“人家外有錢,也是多少輩輩子掙得攢下的。額也是聽人家說的咯,說在鵬娃老爺手裏的時候開始發的。”“鵬娃是誰呢?”“嘿嘿,就是你說的那老仙兒的小名嘛。”“哦,不知道。”“啊,人家那麽大歲數了咯,誰還喚人家小名呢。”“嗯。”“老爺?敢是他爺爺的爹?”“啊,可不的。”“哎,不是都說那‘三接院’嗎?”“啊,外,那就更早得不是法了,誰也說不清。”“哦。”“聽說他老爺那個時候,在縣裏頭幹著哩,好像是管地契的吧。”“哦。”“就是從那個時候掙下錢的。”“哦。”“有了活錢啦嘛,就放出去了,利滾利的。聽說放了多多會子呢。”“會子是啥呢?”“額也不是很清楚,大概就是個算法吧,多少錢算一會子。”“嘿嘿,敢就像咱說的那一擔水、兩擔水的。”“啊,就是那意思。”
“後來呢?”“後來嘛就置房子置地的。”“敢就這樣發起的?”“自不然的,也做生意了。”“那還是先做生意的,不然,錢都買了地買了房子啦,那不都成了死錢啦?”“外肯定了嘛,從他爹手裏的時候就做生意了。”“鵬娃爹?”“啊,可不的。”“做啥生意呢?”“聽說是跑木料,也販過茶葉,還有這碳。反正他爹人家眼兒多,也活泛。”“嘿嘿,肯定啥掙錢就弄啥。”“啊,後來還聽說,入了錢莊。”“哦。那現今呢?”“聽說弟兄幾個都在外頭做生意哩嘛。”“啥生意?”“說是在南京和人合夥開紗廠啥的,額也不太清楚。”“哦。”
“你咋好好問這呢?”“哈哈,就是想聽聽,過年哩,沒事嘛。”“哦。”“甭閑說了,早些睡,也省點燈油,給額。”“你媽這摳兒,過年哩都要摳。”“哈哈,好了不說。”就這樣,這父子倆閑說了說,永娃算是對老仙兒家有了更多的了解,言語之中流露出幾分羨慕和敬意。
回到自己屋裏,見蓮兒摟著娃熟睡了,燈還點著。也許是老仙兒家的故事聽得開心了,也許是少婦熟睡的樣子吸引了他,永娃上了炕,脫了脫,鑽進被窩,輕輕地推醒蓮兒,吹了燈,壓低響動,美美地雲雨了一番之後,這才呼呼轉過去大睡去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