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啥人啥福

字數:4065   加入書籤

A+A-




    卻說生兒爹買了老仙兒家那座最好的四合院,也就是緊靠高門樓的那座。本來是明娃爹想買這座院子的,因為前些年他近一家弟弟(就是未脫五服的本姓弟弟)仁娃爹買下了高門樓東邊的打麥場,和西邊的兩座相比,這座院子離打麥場最近。可人家生兒爹也想要這座院子,而且出的價兒也高。於是,明娃爹隻好買了西邊那一座。至於中間那座嘛,是海旦爹買下了。如此一來,這高門樓便成了劉、邢、孫三家共用的大門。

    也因為這次買房子,爭來爭去的,使得明娃家和生兒家落下了不愉快。這柳灣就三、四家姓孫的,至於他們什麽時候、什麽緣故遷來的,沒有人能說清楚。隻曉得其中的兩家是才脫了五服的,也就是說他們在親緣關係上還比較近,這一個是明娃爹,小名幫娃:另一個是仁娃爹,小名國兒。

    這國兒家的勤儉在村裏是出了名的,那衣裳常是補丁,隻是洗得透幹淨;一泡屎尿都舍不得丟到別人田裏,緊慢憋不住了,不得已拉到人家地裏,也會唉聲歎氣地心痛半天的。可天不厚人,偏偏幾代單傳,到了國兒這一代居然還斷了,沒有生下一兒半女。國兒家原本是住在南頭巷東邊溝沿的窯院,兩麵西窯,一麵北窯。窯洞是最原始也是最經濟實惠的住窩。可國兒家這窯,卻和別的窯不一樣,它是土坯卷成的。

    卷窯,一般得順著土崖垂直鏟出一塊窯基地,把地基給夯實了。接下來,就是用多少天拉土、灑水、打製土坯。等算著土坯打夠了數,才可以動工卷窯。先在窯基上用土坯或者用土坯和磚,按照窯的寬度,砌出長方體的窯腿兒,一般得砌一人多高,還要夠厚實才行;然後,把卷窯用的楦,就是那種半弧形的架子,靠後麵的土崖架在砌好的窯腿上;把土坯靠楦支撐著砌上去,每砌一層,把楦往前挪一層,就這樣一層一層往前砌,等長度也就是窯的深度夠了,就卷成了拱形的窯孔。等窯孔幹透了,用土填平窯頂,或者把窯頂補砌成坡式,在上麵瓦上瓦,就算大工告成,就剩下窯的內部牆麵處理,砌窯的前簷牆以及安門窗了。

    大凡這樣卷窯的,都是窯院地麵和街麵落差比較小,就是說低不了多少,從窯院上巷子裏的坡兒也小(即短)。當然,也有在平天平地上卷窯的,因為卷窯比蓋磚瓦房花錢要少得多得多。

    據說,當年國兒說媳婦的時候,媒人給說了好幾個,可人家女方嫌他家住的是窯洞。於是,國兒爹就下狠心、買下了老仙兒家的打麥場,從窯院裏搬了上來。當然,這多年前的事了。不管怎麽,這國兒爹媽就國兒這一個娃,要說窮到什麽地步,也不至於。可從明麵上看,國兒爹媽過世時,並沒有留給國兒別的什麽家產事業。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國兒夫妻倆也是又勤勤又省,隻是沒生下一兒半女。後來,經人說和,就把邦娃的二娃子也就是仁娃過繼了過來,知根知底的,彼此放心,不用改姓,還是姓孫嘛。這裏說過繼,是因為兩家到了邦娃、國兒這一輩才脫五服,實際上,是仁娃給國兒做了娃。

    這國兒家究竟有沒有錢,村裏沒人能說清楚。不過,這卷的窯和蓋的房子一樣,要長期不住,不是牆皮脫落,就是滲水漏雨的。這不,去年一場大雨,緊接著又一陣子連陰雨,那老窯院的北窯便塌了。

    你猜怎麽著?那窯土裏有亮晶晶的東西,扒開泥土一看,竟然是銀元。這村裏人還算淳樸、得道,趕緊喊來國兒。一家人仔細扒了幾天,甚至把窯土細細過了一遍,還真找出不少銀元。不用說,應該是祖上屢次塞到土坯縫裏的。這事兒可把國兒一家樂壞了,也在村裏傳開了,成了臨兒近處的一大新聞。因為有了這一筆錢,國兒就把打麥場裏的幾間房子翻蓋了一下,像椽呀檁呀梁的都統統換粗的了。

    其實,翻蓋這房子還有另一個原因。仁娃畢竟是邦娃的二兒子,自然和親爹親媽甚至親姊妹有著斬不斷的血脈關係。仁娃過來之後,國兒夫妻倆還像從前那樣節儉。這本來也不是啥歪事,可仁娃親媽常嘮叨個不停,說國兒夫妻倆摳門的、對她娃不好啦什麽的。於是,國兒夫妻倆就決定翻蓋房子,那意思也很明白,就是做給仁娃親爹媽和親姊妹看的,不是嗎?你說我們對仁娃不好,可我們又不胡吃海喝的,還不是把錢都給仁娃翻蓋房子了嘛。再說了,仁娃眼眊上也要說媳婦了,房子翻蓋一新,那不更好嗎?

    就在第二年春天,這生兒家要翻蓋南頭巷高門樓裏麵靠西邊院裏的北廈。房子蓋得年頭久了,原本椽子就細,排得也稀些,前兩年就開始漏雨了。於是,就打算翻蓋一下。

    這天,幾個老頭老婆兒在村門口碑樓兒跟前坐著,你一言我一語地閑聊。從村門進進出出的人,也有一句沒一句地插插話。“哎呀,想不到,村裏這城牆還都修上了,城門也安上了。”“這都是帆娃大爹(伯)的功勞嘛。”“啊,可不的,不是人家牽頭的話,興許就弄不成著哩。”

    “哎,南頭巷那嘉祥家的北廈都拆了嘛,要翻蓋的,咋又停了呢?”“這才不是的,那麽大年紀了,還喚人家名兒哩。”“哈哈,那就喚生兒爹,嘿嘿。”“啊,這就對了。看小的喊你名兒,你心裏舒服嗎?”“啊,也是。”

    “敢沒聽說呀?正打官司哩嘛。”“和誰打官司?”“毬的,和明娃家嘛。”“嘿嘿,娃哩呀打官司還是大人的問題。”“啊,嘿嘿,你不教喊大人名兒,這就還得說大人。額覺得還是因為嘉祥和邦娃。”“兩個脾氣都倔,一個不讓一個的。”“因為啥?”“滴簷地嘛。他北廈滴簷地在明娃家胡同哩嘛。”“那從前不就是那樣嘛。”“可生兒家要把椽換成粗的,簷要出長嘛。”“哦,怪不得。”

    “毬的,滴簷地咯,又不占窩兒,認真外咋呢?”“哈哈,是外說法。都好著呀,咋樣都好說;可肚裏有意了咯,肯定就尋茬兒哩嘛。”“他兩家咋下的別扭呢?”“啊,還不是年時個因為爭那座院子的呀。”“哦,原來是這麽回事。”“話可不能這樣說,外滴簷地就應該在自家基地裏頭。”“哦。”“你占了人家基地啦,那自不然的,不打官司嘛。”“哦,也是,擱了誰身上,誰都不願意。”“啊,就是。”

    “啊,怪不得這一陣子兩個老家夥都不見出來了。”“嘿嘿,你這消息就不靈通,嘉祥都住到縣裏去了。”“我難過了一陣子,就不曉得這些事。外咋呢,住到縣裏?”“嘿嘿,打官司哩嘛。”“哈哈,那是耍牌子哩。”“有錢咯,毬,不耍呀,嘿嘿。”“外,敢邦娃就輸定了?聽你說的這勁氣。”“那也不一定,嘉祥就不占理嘛,就。”

    “啥理不理的呢,有錢能使鬼推磨嘛。”“哎呀,也不能這樣說,外,要是沒章法了,那還咋弄,總得有個章法吧。”“也是。外,你說這誰輸還不一定哩。”“那可是。”“那嘉祥要是輸了咋弄?”“輸了嘛,他隻有後退。”“後退?敢後簷牆往後退?”“啊。”“那院子不就小了呀?”“那隻能那樣,他還有啥法子呀。”“哈哈。你這就把案子都給斷好了。”“嘿嘿,就是這個理嘛。”

    “就沒想到嘛,邦娃那兩下子還能買得起那麽好的院子。”“你敢覺得邦娃屋裏沒錢呀,人家那是財不外露嘛,敢從前住在窯裏的就窮呀。”“毬的,聽說發了橫財了嘛。要不是的話,他能買得起?”“嘿嘿,那都是這樣傳哩,誰知道是真是假呢。”“啊,就是。”

    “嘿嘿,邦娃就不說了,就說國兒吧,省吃儉用一輩子,還不是給仁娃留下啦?要額說,還是仁娃有福,那都是命裏帶的。”“啊,仁娃不是給國兒做娃的話,能有這份家當?房子翻蓋的和那新蓋的一樣。”“這下仁娃媽可沒說的了。”“那可,她還有啥說的呢。”

    幾個人正聊著,這時從村口坡兒那裏走過來一個戴著瓜皮帽和圓片茶鏡、身穿長袍、肩上搭個搭子的老者。“哦,先生來了嘛。”“哈哈,都在這兒坐著哩,這村子大變樣了嘛。”“啊,來坐坐。”“哎,生意不歪吧。”“就串串村子,生意不生意的都在其次。”“眊這亂的,算卦的一準多。”“啊,解個心焦兒咯。”

    “就閑說哩咯。哎,你眊眊,看誰能坐了朝頂呢。”“嘿嘿。”“這才不是的,現今哪裏還有朝頂呢,人家喚那個啥呢,哎,對總統。”“毬的,那名名子常變哩咯,那幾年喚總統,現今也不知道喚啥啦。”“哎呀,問人家算卦先生哩,你打啥岔呢。哎,聽先生說說。”“嘿嘿,”算命先生煞有介事地掐了掐指頭道:“將軍頭上一棵草,二人站在石頭上。”

    “毬的,直說哩咯,出啥讖語呢。”“哈哈,這就是卦底兒嘛,”先生笑著說:“對了,你們坐著,額再轉轉去。”“啊,你轉呀。不耽誤你做生意。”“好。”算命先生應了一聲走了。“哎,剛才你說啥?讖語?讖語是啥?”“毬的,剛才你不問嘛,先生能說清。”“你說的你還弄不清呀。”“嘿嘿,額是看書上說的,知道外意思,就是說毬不清。”“這才不是的。”“哈哈。”就這樣,快晌午了,幾個老人便各自回去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