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池泊岸邊

字數:3837   加入書籤

A+A-




    卻說林娃買了老仙兒家中間那座院子。這邢青林家的老院子在他哥哥雲娃家的北麵,背靠背,也就一牆之隔。眼目下這林娃膝下三兒兩女,大兒子,大名邢海山,小名山山;二兒子,大名邢海帆,小名帆娃;三兒子,大名邢海旦,小名旦旦。之所以要買這座院子,原因很簡單,兒子多,房子不夠住。眼看小兒子旦旦漸漸長大,早買了,好說媳婦.

    在村子裏,家裏兒子多了,本身就是底氣,不論有什麽事甚而至於跟哪家爭什麽,那都是對方要掂量掂量的。更何況帆娃把自己三個弟兄,包括峰娃、權娃、平平和安安四個堂兄弟都教會打槍了呢。尤其在柿子灣一帶有了土匪,甚至日本人快要打來的時候,這老邢家在柳灣村可以說是越來越受人尊重,甚至漸漸的,唯邢氏族長馬首是瞻。按莊戶人的話說,外雲娃、林娃在村裏可是踩得地動彈哩.

    這天上午,才下過雨,沒什麽事,帆娃就跑到他大爹(伯)這裏來了。“大爹(伯),給你說個事。”“啥事?”“還能弄個好槍嘛,這土槍子打個兔子啦野雞呀還行,開火可差得遠哩。”“嘿嘿,這娃,你沒做夢吧。額到哪兒給你弄那好槍呢。”“哎呀,你發動一下在外頭的,說不準誰就能弄下呢。”老人家捋了捋胡子笑著說:“說得比唱得還好聽。額又不是村長,哪有那麽大的權呢,沒權人家誰聽呢。”

    “哎呀,那生兒爹還不是聽你的呀,這村裏誰不曉得呢。”“嘿嘿,這娃。”“就是嘛,龍娃、東娃都在並州哩,聽說那生兒媳婦她哥也在並州哩,你給村長說說。”“哦,知道的還不少哩嘛。”“哎呀,看村裏誰不曉得呢。”“這槍可不比別個,難弄不帶說,得花不少錢哩,誰出呢?”“嘿嘿,額還以為問人家要上個呢,還要掏錢哩。”“想得美,哪有外便宜事呢。村裏這嘛,又不是人家隊伍上,隊伍上嘛是上麵配發。”“外,你說這就沒人管啦?”“誰管呢?還把你說得好聽的。”“哎呀,這雜種的。隊伍嘛不打就撤回了,老百姓想打可沒槍。這是毬啥世道呢。”

    “聽你說的這勁氣,心兒還老高嘛,哈哈。”“嘿嘿,這是咱的事嘛,咱要是不盡心呀,那還指望誰呢。不瞞你說,額都劃算了一下。”“哦,說說看。”“額想,咱有城牆,三個進出口得把住,村門樓,南溝坡坡口,後溝坡坡口。”“哦,你這像小說上那守城的似的。可額看不咋的,咱就沒那力量著哩。”“那咋弄?”“老蔣的隊伍都打不過,靠這幾條土槍子你壓根就甭想。”“那聽你說的這勁氣,敢就隻有等死啦?”“唉……”他大伯點著水煙呼嚕呼嚕吃了起來。

    帆娃磕了旱煙鍋子說:“哎呀,額還真不服氣毬這,總能弄死它幾個吧。”“有這圖氣就行,算一條咱老邢家的漢子。”“就像額打狼似的,狼把娃吃了嘛,咱就能算了?!氣得額就豁出去了。”“對著哩,人就活得這一口氣。”“外,對付日本人咱就沒毬方子啦?”

    兩人正說著,峰娃和權娃一先一後回家來了。權娃問道:“你倆在這說啥呢?說得這麽起勁的。”帆娃回道:“起勁啥呢,正和額大爹(伯)商量咋弄日本人呢。”“咋?日本人打來啦?”峰娃問道。“看把額大哥驚的。”“還沒呢。不過,也快了,日本人是不會不來的。”“那咋弄?”“這些個天,額也在想這事。額覺得,弄這日本人,不能在村裏弄。”“那在哪裏打?”

    帆娃大伯喝了口茶,捋了捋胡子說:“得用計策。”“啥計策?”“你幾個看,當麵是一準打不過,也不能當麵打,當麵打咱肯定吃大虧。”“那還用說嘛,隊伍都打不過日本人,甭說咱啦。”“也不能在村裏交鋒。在村裏倒是好躲,可一打這房子就完毬了,連落腳的地兒都沒了。”“哎呀,你不和它打,它要和你打哩,躲不過去。不是說,日本人在東北殺人放火的,放火還不是燒房子哩,它要教你無家可歸呢。”“那咱擋不住,可最起碼咱不引它在村裏交火。”“對著哩。”“那咋打?”

    “就在路上,在它來的路上,在它回去的路上。”“哈哈,它睡覺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收拾它。”“嘿嘿,就像蚊子叮人似的。”“對,這辦法好。”“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日本人家夥好,咱又打不過它,隻能這樣,教它不得安然就行。”“就利用這溝溝嶺嶺的地形,咱曉得,它不熟悉。”“那肯定了嘛。”“逮住機會,比如說它人少的時候,就一起撲上去,把它一夥都收拾了,殺幾個總歸是少幾個吧。”“啊,對著哩。”“至於具體怎麽弄,都再想想。”“哎呀,再合計也沒有變化快,到時候得看情況隨機應變才行。”“啊,就是。”就這樣,幾個人說了說,到飯時了,便吃飯去了。

    回家以後,帆娃想想白天大伯的話,心裏一下子明白了許多,感覺到還是大家在一起商量有好處。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嘛。也是從這以後,帆娃就經常帶他的徒弟也就是跟他學槍的,有事沒事就上他大伯那裏坐一坐,大家夥你一言我一語地合計將來打鬼子的事兒。漸漸的,池泊北岸也就是北頭巷巷口的邢氏族長家裏,成了大夥兒經常去的地兒,有年輕的,也有中年人。而邢家稍門樓底下呢,因為在北頭巷出口上,又對著池泊,麵前開闊,還有來來去去過路人,所以,這兒也常有老頭老婆兒坐著閑聊。那話語聲、說笑聲,老遠就能聽見。

    池泊西岸,也就是大廟前麵,是村子裏唯一一個比較大的廣場。自從宜家莊出現過土匪,尤其是聽說日本人要打過來以後,這裏成了莊戶人練拳腳的場所。為了自衛嘛,也為了多知道點四麵八方的消息,村裏人一有空,都喜歡來廣場上看看,甚至練上一練,有打拳的,有練槍槍子(柿子灣一帶稱矛叫槍槍子)的,也有練刀的,還有練劍法的。可以說,這個廣場和邢家門樓兒底下,就是池泊岸上最熱鬧的地兒。

    這不,這天吃過晌午飯,幾個婆婆老漢又來到雲娃家稍門樓底下閑坐著聊天。來回路過的人,也有一句沒一句地插插話。“敢西頭巷外元兒呀娃回來啦?”“啊,額昨兒個聽說的。”“將兒和勇兒都從北平回來了,都幾天啦。”“哦。”“這回人家這勇兒算是出息了。”“勇兒?”“啊。”“嘿嘿,一個拉洋車的,能有啥出息。”“哎呀,你這是老黃曆了,你沒聽說呀。人家勇兒現今是跑買賣哩。”“他屋裏有錢?還跑生意哩。”“敢非要自家有錢?給東家跑哩嘛。”“嘿嘿,這話說得大了。”“就是跑生意哩嘛,咋不對的?”“他那是給掌櫃的跑買賣哩。就東家。”“哎呀,還摳字眼哩。”“嘿嘿,那不一樣,掌櫃的才是給東家跑生意呢。”“額說你摳字眼嘛,還不是呀。就是你懂得多,這行了吧。”“哈哈。”“哎呀,就你倆老家夥愛抬杠。”“嘿嘿,抬上兩句呀,那心裏才舒坦嘛。”“嘿嘿,這哪裏是抬杠呢。”

    “毬的,說正事哩咯。就說外,勇兒是跑啥買賣?”“可知道呢,人家說過兩天要走西京去。”“這娃眼兒多,做事也沉穩。”“外還說哩,一準人家掌櫃的看上了嘛。”“說不定就是給那掌櫃拉洋車的時候看上的。”“外肯定了嘛。不然,還是別個啥機會呢。”“人常說嘛,三歲看老。這娃小小,額就眊上有出息。”“哈哈,你這就是事後諸葛亮。這些個年啦,也沒聽你說過嘛。”“嘿嘿,這兩個又來了。”“嗯,眼目下這做生意也不容易。你眊,這麽亂的著,可咋跑那買賣呢。”“啊,可是,教人操心的。”

    “啊,敢日本人打到北平啦?”“啊,聽將兒說咯。”“額呀,外,離咱這兒不遠了。”“可不是嘛。”“聽上教人熬煎的。”“啊,你說這官家就不頂事嘛。”“不是說咱這兒劃成二戰區啦嘛,總歸準備打了。”“聽誰說的?”“村長嘛,還有誰呢。”“你這貼得倒緊。”“哈哈,外還說哩,不看啥時候嘛,不跟上哪能行呢。”“不曉得打得過打不過。”“老閻經營了這麽多年,不是說銅牆鐵壁嘛。”“天子腳下都打不過,甭說咱這塊啦。”“啥天子腳下,清家那一套早不行了的。”“毬的這還能不知道嘛,就是說那樣兒嘛。”“哎呀,說毬的人家那些個砍哩,就說咱自己該咋弄哩咯。”“啊,就是。”

    幾個人正說著,隻見池泊對岸也就是南岸,一幫人從大廟那裏往東走,前頭幾個人騎著高頭大馬,後麵跟著一群小夥子。有荷銑的,也有提小鐝子,有拿鐵釺子的,也有抗個大錘的,還有拿羊蹄子的(一種起釘子的工具)。人群後頭還跟著幾輛馬車,上麵也坐著人,載著家夥。這些人,瞅上好像都不認識。

    “哎呀,你眊那邊。”“吆,這是做啥?”“可毬知道呢。”“一準出啥大事了。那個誰,你年輕些,腿腳好,趕緊給咱過去眊眊,該喊人喊人,可不敢教咱村裏的吃了虧的。”“嗯,額眊去。”誌貴起身順著池泊岸,先往東,再往南,走南頭巷去了。見這陣勢,一路上不少人也跟了過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