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孤墳

字數:6098   加入書籤

A+A-


    藤蘿沒有根莖。
    或說,城中的藤蘿沒有根莖。
    李長安在城中一番探尋,發現了一個令人咂舌的事實。
    瀟水城中,遍布每個角落的紫藤蘿居然都是同一株。
    他沿著紫藤蔓生方向,踏遍瀟水,從午時尋到深夜。
    不知不覺。
    已然身處城外無名山腰。
    周遭風聲淒厲,雨聲瀟瀟,怪木婆娑裏鬼影叢生。
    而回首來處。
    瀟水城坐落於夜雨之中,隻瞧得見朦朦的燈火與一個隱隱的輪廓。
    若是將李長安探尋的路線在輪廓裏畫出來,則會發現,藤蘿之於瀟水,譬如血管之於軀體。
    血管最終都會通往心髒,而藤蘿最終都源自……李長安回身望去,一座熟悉的山門臥在深林,門匾上寫著三個字。
    水月觀。
    ……
    水月觀雖在深林,但不算冷清。
    因著山上關押著妖魔的緣故,縣衙派了不少的差役、弓手上來守衛。
    這些家夥平日本就疲懶,今兒見下了大雨,更不肯老實值守了。一個個縮在廊道裏、屋簷下,拿出悄悄帶來的酒肉、賭具,各自紮堆躲雨玩樂。
    冷不丁撞見李長安,便一頓雞飛狗跳。
    膽顫之餘,又有好奇。
    倆道人,不是一個在山上守妖怪,一個在山下砍妖怪麽?今兒晚,怎麽姓李的也上來啦?
    道士可顧不上他們的疑惑,他的眼中,隻有不斷向道觀深處延伸的藤蔓。
    終於。
    他找到了一處小院,一處偏僻的、無人涉足的小院。
    道士打量著這個院子,越打量,便越是詫異。
    這院子的格局、布置竟然同俞家邸店一個模樣!
    同樣的回字形廊道,同樣的精致庭院,同樣的高大槐木,同樣的藤蘿環繞。
    隻不過。
    眼前的院子老舊一些、破敗一些。
    庭院中間的槐木也不如邸店裏那一株枝繁葉茂,似乎得了病害,掉光了葉子,隻有光禿禿的枝幹刺出雨幕。
    尤其不同的當然是環繞院子的紫藤蘿。這裏的藤蘿長著根莖,紮根於泥土,正是遍布瀟水的藤蘿的源頭。
    而且……
    道士提燈細看。
    藤蔓深處居然掩藏著一座墳墓。
    一座簡樸的、孤零零的土墳。
    誰的墓?
    李長安的心髒劇烈跳動起來。
    他隱隱有個預感,所有的疑問都將從這座孤墳中得到答案。
    不假思索上前,拂開纏在墓碑上的藤蔓。
    積塵的碑文一點點在眼前揭開。
    “閭山不孝弟子俞……”
    “李道友。”
    身後。
    突兀的呼喚,教李長安尾椎炸立。
    他猛地回頭。
    “於真人?”
    但見雨幕之後,青萍真人於枚站在門前,手中提著一盞燈籠,幽幽火光映出她蒼老的臉上滿是唏噓。
    她眼中含著緬懷,細細打量著這院中的一草一木。
    “這是老身一位故人曾住過的院子,自她死後,已有數十年未曾開啟。不想再度涉足,卻是因為李道友。”
    李長安已不自覺扶住了劍柄。
    “真人在尋晚輩?”
    青萍真人點了點頭,又幽幽歎了口氣,身形都似乎隨之又佝僂了幾分。
    隨後出口的話聲很輕,輕得在雨中幾乎聽不真切;又很重,重得隻言片語,便讓李長安心神撼動。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水月觀後山。
    妖魔“監牢”深處。
    另一場對話正悄然上演。
    “馮道長精通藥理,當知‘衛氣’為何?”
    昏慘狹室,充斥著揮之不散的血臭。
    重重封禁裏,郎中依舊被鐵鉤掛在石壁之上,與前幾日不同,如今的他被剜去了眼睛,割掉了耳朵,砸爛了手指,挖出了髕骨……可謂嚐盡人間酷刑,折磨得不成形狀。
    別說尋常人,就是妖怪,也該一命嗚呼了。
    可他偏偏仍能夠麵色從容、侃侃而談。
    對麵。
    馮翀眉頭緊蹙,頗為疑惑。
    倒不是疑惑郎中的生龍活虎,畢竟他有這副“尊容”,也正是馮翀一點一點“試驗”出來的。他是困惑於,已然沉默數日的郎中,為何今天又主動開了口?且問出了這麽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衛氣?
    馮翀當然知道,或說每一個學醫之人都應知道。
    可這又和城中的妖疫有什麽關係呢?
    反正在郎中身上也消耗了不少時間,倒不在乎這麽一時半會兒。
    於是,馮翀耐心回答。(以下純屬來自於異世界的胡謅)
    “蓋陽氣之變,生於脾胃,行於脈外,護衛肌表,抵禦外邪。”
    “可知‘吞賊’?”
    郎中拋出了另一個問題。
    “魄之神也,除體內一切虛邪賊風、異己毒害。”
    郎中再問:“水蠱、瘧疾、蟯瘕,道長可知?”
    “皆蠱蟲侵體寄生之病症。”說著,馮翀輕蔑瞧了郎中一眼,“與你等相同。”
    十幾天的解剖試藥下來,馮翀倒不是全無所獲,至少能斷定這郎中的本體應當是某種寄生蟲類。
    “然也。”
    郎中卻不見惱怒,或說他的臉上從未有過“惱怒”這種情緒。他隻拿黑洞洞的眼眶“盯”著馮翀,無聲笑起來。
    “凡人外有衛氣護體,內有吞賊除病。”
    “衛氣強盛,則百邪不侵;吞賊強健,則諸病自消。”
    “可在蠱蟲常發的嶺南、滇西一帶,任是身軀再如何強健之人,也抵禦不住水蠱之疾,馮道長可知為何?”
    水蠱實際就是血吸蟲,至於衛氣(抵抗力)吞賊(免疫力)為什麽治不了血吸蟲,馮翀哪裏知道?隻是沉默不言。
    郎中不以為意,繼續說道:
    “因為蠱蟲是通過孔竅,繞過肌膚,侵入人體,所以衛氣不能抵擋蠱蟲。而蠱蟲寄生人體後即與血肉同化,入脾髒則化作脾髒,入腸胃則化作腸胃,吞賊難辨人蟲,又如何能驅除呢?”
    “所以,但凡醫者治蠱蟲,唯有施以重藥。”
    “敢問道長,重藥有毒否?”
    這問題馮翀倒是答得上。
    “是藥三分毒。”
    他沒興趣聽郎中繼續扯淡,幹脆把治蟲的醫治方法一並說出。
    “但凡醫家治蟲症,必先調理陰陽,溫養營衛,再施重藥。以重藥除去蠱蟲,再以衛氣、吞賊拔除藥毒。”
    這法子馮翀也曾用過,但隻能治腹中有妖蟲但尚未妖變的患者。而已經妖變的,卻是藥石難為。
    馮翀不想再和郎中掰扯這些無用的東西,直接質問:
    “這與妖疫何幹?”
    此話一出,場中一時安靜。
    郎中定定“看”著馮翀,嘴角慢慢裂開,最後,竟是放聲大笑起來。
    “不、不、不,沒甚關聯。”
    他笑得上氣不接下氣。
    “隻是這番話藏在胸中許久,若此時不一吐為快,恐怕再無機會。”
    笑聲在狹室回蕩,讓馮翀的眸光一點點陰沉下去。
    終於。
    “孽障!膽敢消遣某家。”
    他怒氣勃發,抄起刀子,就要把這廝的舌頭割下來。
    可惡念方起。
    馮翀便悚然一驚。
    這些日子,他雖對山上的諸多妖魔開膛破腹、剝皮抽筋、剜眼割耳、摘心取腎,但都為研製解藥或驗證妖魔真身,其中絕無半點私心憤懣。
    可剛剛,就因郎中幾聲叫囂,居然就生了“以折磨來泄憤”這種為正道、為師門教誨所不容的念頭。
    他莫名有些不安。
    是因長期積累下的疲憊與多次失敗的焦慮導致心境不穩,還是……
    “道長!”
    石洞中忽然響起一聲焦急的呼喊。
    是守衛的差人?
    可這些官差不是畏懼洞中妖物,一向不敢進洞的麽?
    馮翀心頭不安情緒忽的高織起來。
    他連忙迎出去,見著一個衙役跌跌撞撞闖了進來。
    “發生了何事?”
    “薄班頭、班頭他……”
    衙役抬起臉,汗液、淚水、鼻涕混成一片,瞧不清是慌張是恐懼還是悲戚。
    “……遇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