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字數:1970   加入書籤

A+A-


    離開大理寺,陳醉一時沒了頭緒。自己接下來該往哪走?還要不要繼續查問下去?還能夠去找誰?難道還去鄧府請鄧堯幫忙?還是說自己接著去聽海軒聽江湖藝人的小道消息?自己一個三品官員,一個負責記錄真相的太史官,想要了解一樁大案的原委,居然無從下手,說來真是諷刺。



    陳醉苦笑了一下,牽著馬漫無目的的在城中徘徊。



    不知不覺,陳醉來到了城西帽巷胡同,遠遠地看到了昔日的靖王府。如今之景,同往昔不可同日而語。如今的靖王府,枯葉滿地,門房敗落“靖王王府”四字牌匾搖搖欲墜,門口一堆威武燙金的石獅,如今也不見了蹤影。其實自己算來,靖王被斬也不過不到兩個月的光景而已。



    陳醉在門前栓好馬,緩步走進去,一邊看著眼前的蕭落,一邊想著過去的繁華。當初靖王得勢的時候,這靖王府也是門庭若市,往來達官顯赫如織。說是半個小朝廷,恐怕也不足為過。畢竟自先帝不理朝政,靖王詹王共同掌政以來,朝中軍政大計,半數皆出自靖王府。如果是當年,像陳醉這種級別的官吏,別說見靖王,恐怕連靖王府的管家都不會正眼瞧他。可如今呢,整個宅院人去樓空,隻剩下滿地的落葉和塵土。



    陳醉突然想起來鄧驍鄧大人的一番告誡。是啊,朝野之上,得勢與失事真的就在一線之間。今天位登金鑾,明天可能就會身陷囹吾。想當初靖王和詹王二位親王共掌天下,如今呢?靖王身首異處,牌位不能進宗祠享受香火,而詹王獨掌大權,權勢較以往更盛。此消彼長,讓人不得不唏噓。今日之日是如此,誰又知道未來會怎麽樣?



    沒走幾步,陳醉邁進了一間閨房。這明顯是一位外族女子的房間。雖然已經破敗布滿灰塵,但是還是明顯的能夠看出房間當初的花紋脈絡和布景裝飾。陳醉一邊細細的看,一邊心想,這大概就是靖王那位獨孤王妃的閨房吧。靖王一案,狸妖之術,種種猜疑也好,定案也罷,一切都是從這位王妃這裏肇始的。當初王妃可能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可能會對天下產生這麽大的影響吧。



    想到這,陳醉猛然驚醒。對啊,此事萬般結果,開端卻隻有一個。那就是這位王妃。雖說此人也一同被斬首,但是她的信息,禮部應該是能夠查到了。畢竟親王納妾,皇族內此等大事,禮部是必須登記以保皇室血統純正的。



    想到這裏,陳醉飛步出了靖王府,騎馬直奔禮部而去。



    相較於庭院深深的大理寺,禮部顯然沒有那麽多規矩。陳醉亮出的自己的官牌,隻說自己前來是為了查閱德宗殯葬信息已修訂年冊,便在一位行走的帶領下來到了禮部文房。行走不願陪他查閱,隻是祝福陳醉看後不準帶走鎖好門,就自己離開了。



    這一切正和陳醉心意。謝過了行走之後,陳醉便直奔記載靖王婚娶事宜的文冊而來。



    靖王的一切記錄都堆在文房西南一個布滿灰塵的角落,仿佛在告訴來訪者,靖王對於整個皇室,是一個屈辱而又抹不去,不得不記錄的存在而已。



    陳醉撣了撣灰,開始尋找關於這位獨孤氏的蛛絲馬跡。



    找了好久,終於找到了這樣一行字:德宗25年,靖王納妾獨孤氏,幽州桓仁人士。



    幽州桓仁,這正是鮮卑族的故鄉。不過,此地並非所有人都屬於鮮卑族。唐開朝民族融合以來,多族混居屢見不鮮。就連這長安城,鮮卑人、羌人、吐蕃人、甚至遙遠的大秦人也屢見不鮮。



    陳醉心中暗自揣度,看來事情的關鍵就在於這位獨孤氏。她究竟是什麽樣的人,究竟會不會狸貓之術,看來,隻有去一趟幽州,才能知道真相了。



    陳醉趕忙收拾好文冊,不留下翻閱過的痕跡,匆匆忙忙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