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搬入市內,發明進展

字數:3265   加入書籤

A+A-


    八月份的第一個早晨,林毅、向陽花、大方小和尚,三人準備出發時,少女的神色有些複雜,既有對市內繁華的向往,又有對親人的依戀。

    林毅覺得,少女心好像也不難懂,安慰她道:“又不是不回來了,一個小時的船程而已!”

    向大叔開船,把三人送上了香港島,看他們下了船就要回去。

    林毅心說,您這手放的也太果斷了,一把拉住。“您還得陪著去租房,知道我們住哪,有事兒才能找得到人。”

    帶著幾人逛了一上午,羅便臣道和般鹹道上,都沒找到合適的房子。林毅還記得‘孟母三遷’的典故,想要找一處良好環境,適合學習和思考。

    可惜香港人多地少,有這種條件的,都是別墅洋房,要麽不租,要麽貴到死。小吃連鎖生意,還沒見到回頭錢兒。本金都是借用大方的,林毅可不敢亂花。

    走了一上午,即使到處都有冰室,林毅還帶著草帽,仍然覺得快要死了。這酷熱的夏天,真是一天都熬不下去。

    安排好三人去吃飯休息,林毅打算去看張教授,打聽一下發明進度,順便請教一下租房的事情。實驗室裏,肯定有地頭蛇。

    上次去的時候,看到酷暑時節,實驗人員還要穿白大衣,林毅就感歎,科研這碗飯不容易吃。他買了冷飲和水果,向大學走去。

    進了化學係,冷飲被張教授發下去後,林毅收到了衷心感謝。他心有所得,看來日常交往,禮物不在輕重,送到點子上最好。

    張教授剛開完會,午飯還沒吃,就邀請林毅同行。本來酷暑讓人沒有胃口,但對方是長輩,又誠摯相邀,林毅卻不過,就跟著去了。

    飯桌上,張教授掏出幾疊便簽,給林毅看:“你提供的思路比較完整,實驗進度很快,這幾種都是樣品。生產工序不需要大改動,現在就差生產成本論證和產品環保測試了。”

    林毅接過來,拿著樣品試了試,驚訝地說:“真快,而且和我設想的(用過的)幾乎一樣,太棒了!張伯伯,還有一件事想麻煩您。我想在大學附近租個房子,邊等實驗結果邊學習,為大學旁聽做準備。您有沒有什麽好建議?”

    張教授聽到要租房子,連忙詢問林毅要求。得知並未找到滿意住所,他主動提及:“我的一位好友,去美國交流訪問時,被對方學校看中,聘為了教授。他不回來了,家人也跟了去,就想托我賣掉房子。但現在市況不好,一時間沒人接手。屋子很好,家電齊全,空置久了恐怕會招賊。護衛隊又不可靠,我看可以短租給你們。”

    林毅問要多少錢?張教授提醒道:“不過,如果房子賣掉了,你們可能不得不再搬出來。如果同意的話,一個月隻要一千塊。畢竟你們住進去,還可以維持人氣。”

    沒想到來看實驗進度,還能遇到這樣的好事,林毅連忙同意。聽說其他人在茶餐廳等,張教授開車把他們接來,大家一起去看房子。

    ========================================================

    房子位於薄扶林道,是一棟典型的中產階級別墅。進了大門,有一個小花園。花圃裏麵爭奇鬥豔,看來前主人打理的很好。

    走過一條小徑,看到一扇雙開房門,旁邊兩扇大大的窗戶。林毅看得很滿意,如果門窗都打開,酷暑就不會這麽難熬了!

    房屋分上下兩層,一樓是大廳廚房,二樓有四間臥室。每人都能分一間,再也不怕打呼嚕了,還能剩下一間當客房。

    林毅推開臥室門,裏麵床櫃桌椅一應俱全,完全可以拎包入住。向大叔看到這房子,就知道租金不會便宜,但他相信林毅,並沒有發表意見。

    上下兩層都逛完,林毅估計,不算花園,房子最少180平米。香港使用英製度量衡,180平米約等於1800平方英尺,打廣告的時候,後麵數字更具誘惑力!

    林毅給雇員租的房子,才20平就要500塊,1000塊也就租40平。眼前這房子,性價比真是超高。即使他表現再出色,沒有關鴻祖大爺的關照,張教授也不可能這麽賣麵子。

    屋子裏有電話,是用轉盤撥號的,而非按鍵式。上輩子,林毅家第一部電話也這樣,讓他有些懷念。

    他拿起話筒,聽到了忙音,說明還能用。看來前主人走時,沒把電話停機,這下方麵多了。電話號碼隻有五位數,看來香港此時的私家電話還不多。

    林毅把地址和電話都抄給向大叔。不過想要聯係大澳,可有些麻煩了,得通過微波電台或船用電台。

    彩電和錄像機,前主人也沒搬走,都擺在大廳裏。雖然看著很舊了,三小仍然很高興。

    看了幾天報紙,林毅已經知道,香港當下有兩家無線電視台:邵逸夫的tvb,和源自英國的‘麗的電視’。

    林毅前世家鄉的一所學校,好像有一座‘逸夫教學樓’,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個人?

    好東西擺著不用,可不是林毅的性格。送走張教授和向大叔,三人直奔錄像帶租售店。

    這時的影視劇,對林毅可沒什麽吸引力。他就想通過電影,來了解香港流行文化,所以選片很嚴格。店內武俠片最多,***不少,但這些都不是他的菜。

    粵劇和黃梅調影片,都挺有特色,可惜林毅聽不懂。都市時裝劇,受戲曲影響,舞台表演的味道很濃,現實性不強。

    而邵氏與嘉禾競爭激烈,兩家影業公司搶拍題材,導致很多電影粗製濫造。這種情況令林毅很頭疼,看來香港電影的繁榮,還真要等到80年代。

    70年代國語片減少,粵語片開始興起。林毅挑了又挑,最後租了一部現實向喜劇《鬼馬雙星》,兩部青春片《早熟》《叛逆》,李小龍的電影當然不能少。

    三人回來後,就抱著電視不動彈了。看完喜劇片和李小龍後,時鍾已經過了七點。餓極了的三人,也不做飯,買來蛋撻和菠蘿包填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