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電影分析, 新的設想

字數:3610   加入書籤

A+A-


    林毅把少女和小和尚哄去學習,讓他們完成任務就睡覺,自己則開始分析電影。

    《鬼馬雙星》以喜劇形式映射香港現實,諷刺的正是賭徒心裏,讓林毅再次想起跑路賭徒和他的忠告。在武俠大潮中,能拍出這樣的現實主義電影,許氏兄弟真是大才。

    通過這些天讀書看報,林毅發現在1970年代,李小龍旋風刮遍華人世界。布魯斯?李的《龍爭虎鬥》,為華納公司賺了2.3億美金,要知道那時才1973年啊。

    分析完李小龍,林毅吃驚地發現:原來小龍哥才是扮豬吃虎、裝逼泡妞第一人啊!香港這邊能打的影人很多,但唯獨小龍哥抓住了年輕人的心,他的哲學心理學可真是沒白學!

    林毅抬起頭,望著窗外夜空中的星辰,發誓道:“小龍哥,請賜給我力量吧!我一定會繼承您的遺誌,把裝逼泡妞的大業進行到底!”

    林毅繼續研究青春片,《早熟》剛演到激情戲,突然身後傳來一聲驚呼。他回頭一看,不知什麽時候,少女和小和尚跑下樓來,躲在一旁偷偷看錄像。

    看到少女用手死死捂住小和尚的眼睛,林毅感到很奇怪:“你怎麽不捂自己的眼睛?看到這種情節,女孩不是應該捂住眼睛大叫——辣眼睛要瞎了嗎?”

    少女白了林毅一眼,“我小的時候,全家人都住在小小的漁船上。嗯……還有什麽不知道的?”話語的音調不斷降低,紅霞慢慢爬上了她的麵龐。

    林毅感覺自己被閃了一下腰,做青春期啟蒙教師的希望,看來落空了。

    電影後麵的情節,倒是沒有少兒不宜了,就是禁果少女墮胎一類的。《早熟》除了青春期的問題,還描寫夫妻長期異地分居、中年危機和大叔控。林毅覺得電影提了個好問題,回答卻不能讓人滿意。

    看看時間不早了,林毅決定不看最後一部電影了。身教比言傳更重要,趕快洗白白睡覺,給兩隻電視迷做個好榜樣。

    =============================================================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上輩子林毅看完彩色小電影,入睡後,夢境總帶有旖旎之色。昨天腦子一直在分析情節,夢中,他記起了後世喜劇電影《新娘15歲》。

    晨起的陽光照在對麵牆壁上,畫框在壁紙上留下的四方痕跡,似乎變成了電影屏幕,投射出林毅的記憶。

    比較了三部電影,他發現都是麵對早戀懷孕,70年代嚴肅,後世輕鬆;一個傳統說教,一個理解包容;前者痛苦墮胎,後者皆大歡喜。

    他知道作品需要迎合市場,而少男少女們,肯定不喜歡說教和悲劇。後世作品用喜劇的態度,來對待早孕問題,裏麵充滿了打打鬧鬧、說說笑笑,很討觀眾喜歡。

    但林毅也能嗅出一些風向,知道如果自己這樣弄,這年代的主流媒體,恐怕會把自己批成臭狗屎。院線也不會為了一棵樹木,放棄一整片森林。而受輿論影響的青少年,也未必會走進電影院買他的賬。

    名譽對人的發展很重要,出價兒不夠可不能賣,林毅開始嚐試以資本的視角來考慮問題。

    簡單洗漱一下,囫圇吃點菠蘿包後,林毅把最後一部電影《叛逆》看完了。還好女主14歲,裏麵沒有什麽激情內容。向陽花時刻準備著的雙手,顯然是白舉了半天。

    看過之後,林毅直吐槽:這也能叫青春片!為了宣傳教育,男主角最後竟然被弄死了!

    看了看錄像帶上的發行時間,林毅自言自語道:“從這部影片來看,青春期和代溝問題,才剛被社會關注和探討,裏麵大有潛力可挖。雖然沒有電腦,但電視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在流行文化熏陶下長大的一代,和他們恪守傳統的父母,確實需要一座溝通橋梁。”

    林毅不是知心姐姐,沒有經驗可以傳授別人,不過他想起了上學時訂閱的雜誌《少男少女》。通過青少年投稿,學生不再是觀念的被動接受者,他們能發出自己的時代呼聲。通過雜誌,下一代的真實思想和情感,也容易被社會了解和接受。

    翻出動漫城買的雜誌,林毅分析了雜誌副頁,然後在紙上列出條件:選題采編、投稿反饋、翻譯校訂。

    他腦袋暈圈了,感覺自己是件三無產品——無經驗、無人手、無渠道。這個靈感如果不用,白白浪費剛才的腦細胞;但要想實現的話,沒人幫忙肯定不行。林毅覺得,自己好像給自己設了個套。

    =======================================================

    既然雜誌比較難辦,林毅也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還是從小說入手吧,親自寫大綱設定,找人潤色細節,投稿發行ok。這裏的環節可少多了,肯定更容易成功。

    想起金庸、古龍、梁羽生,還有那成百上千的錄像帶,林毅覺得,古裝武俠不光已經到了頂峰,而且還被眾多粗製濫造玩壞了。

    自從1970年金庸封筆後,武俠小說很少再有精品。黃易還沒入行,而倪匡主打科幻冒險,武俠實際上斷檔了。不過,這個檔斷的好,這就是林毅的機會。

    古典武俠林毅玩不轉,那就借著李小龍的餘威,弄弄都市武俠吧。畢竟他太火了,都已經去世兩年了,竟然還能影響到流行時尚,真不愧是現象級人物。

    隻要人與人之間還有不平等,‘俠義精神’就不愁沒有市場。可以把它抽取出來,注入到都市題材中。而且除了雙節棍,小龍哥的裝備實在寒酸,裏麵有很大提升餘地。

    而成龍的電影,椅子、自行車、打不死人的小手槍,道具就豐富多了。而主要元素,除了都市時裝,和俠義心腸,又多了一個喜劇。

    從李小龍到成龍,看來都市武俠,火個二三十年不成問題!可惜天忌英才,小龍哥73年去世了。否則和成龍無縫銜接,都市俠義的蛋糕,能做到多大啊!

    想到就做,林毅開始寫大綱。腦中套路太多,小龍哥的裝逼打臉,這個學起來相對容易。套路有了,那大綱背景呢?他開始翻看報紙,尋找靈感。

    當人目標明確時,想要的東西,似乎會自動出現。一則新聞映入眼簾——明年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50壽辰,將在英聯邦國家,舉辦王室珠寶巡回展,慶祝時間為期一年。

    新聞又列舉了近年來的重大藝術品失竊事件,如1973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博物館,倫勃朗作品被盜案至今未破。又評價這次展會的安保措施,將是史上最嚴密的,一定能做到萬無一失。

    看到這裏,林毅想起俠盜題材。俠義精神和盜竊行為本來是相反的,把它們糅合起來,就是戲劇感十足的好噱頭。古龍的楚留香就是榜樣,隻不過,林毅想寫的是都市俠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