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劉病已當為帝(八)

字數:4005   加入書籤

A+A-




    韓增和趙充國都不是霍光一派的嫡係人馬。

    在大漢帝國,韓增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貴族。

    韓增地位高,包括霍光在內的所有大臣,韓增心情不好都可以不理。

    崇高的地位使得韓增心高氣傲,也讓人給他交往的時侯壓力很大,所以韓增的人緣一向不太好。

    趙充國這老軍頭,壓根就對朝廷那爛攤子沒有興趣,不管誰當皇帝,隻要讓我老趙能打匈奴就成。

    趙充國一輩子跟匈奴作戰,絕對是打匈奴的頭號專家,隻要讓他去打匈奴,誰當皇帝都行。

    說起他為什麽這麽恨匈奴,就要從武帝時侯說起了。

    趙充國年青時作為六郡的良家子弟,因為善於騎馬射箭被補為羽林衛士。

    他為人沉著勇敢,有很深的謀略,有著想”從士兵當將軍“的遠大誌向,積極學習兵法,同時了解四方蠻夷的動向。

    漢武帝調遣大軍出征討伐匈奴,趙充國以假司馬的身份跟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結果被匈奴大軍重重包圍。

    漢軍斷糧好幾天,死傷的人很多,形勢日益惡化,這樣下去全軍有覆沒的危險。

    趙充國帶領一百多名壯士突破包圍,李廣利帶領士兵緊隨其後,這才得以逃生。

    此戰過後,趙充國全身有二十多處受傷,李廣利把情況上奏給漢武帝。

    皇帝下令征召趙充國到出行所在的地方來,親自接見並探視他的傷情,感歎稱讚,提升他任車騎將軍長史。

    趙充國和李廣利是返回長安了,可是李陵就沒有這麽幸運了。

    李陵是李廣(沒錯,就是那個難封侯的飛將軍)長子李當戶之子。年少時為被漢武帝看中,任命為侍中、建章監(禁衛隊長),善於騎射,愛護士卒,本人口碑很好。

    漢武帝認為他有他祖父之遺風,於是在武台召見李陵,想安排他運輸李廣利的輜重。

    李陵請求漢武帝說:“我所率領的邊關屯軍,皆是荊楚一帶的勇士,力氣大得可掐死老虎,射箭百發百中。

    我希望能自己獨當一麵,到闌幹山南吸引單於部隊,不讓他們集中兵力攻擊李廣利的部隊。”

    漢武帝告訴李陵:“我這次出兵眾多,沒有多餘的騎兵分給你。”

    李陵便向漢武帝下了保證:“不需要騎兵!我願意以少敵多,用五千步兵橫掃單於王庭。”

    今天的我們已經很難知道李陵說這話,到底是將門之後骨子裏的自信,還是為國效命的急切?

    大西北戈壁沙漠,一馬平川,無遮無攔,易攻難守,一旦敵方發動騎兵攻勢,機動快速,剽悍淩厲,步兵幾乎沒有抵抗的可能,將陷入滅頂之災。

    當年的帝國雙壁衛青、霍去病均是靠比匈奴更強大的騎兵突襲才一戰成名的。

    李陵作為一名駐守西北邊關,熟悉漠邊地貌的將領不會不懂這一點。

    但立功心切的他還是選擇了帶領自己精心訓練的五千步兵出征。

    漢武帝聽了很高興,便準許李陵出兵,同時調強弩都尉路博德帶兵在途中接應李陵軍。

    路博德以前是伏波將軍,覺得給一個晚輩做後援軍很沒麵子,便上奏:“秋天匈奴馬肥,最好不要與之交戰。臣希望能把李陵留到春天,同時領酒泉、張掖各五千騎兵從東西並擊西浚稽山,一定可以擒獲單於。”

    漢武帝看了上奏後很生氣,懷疑李陵是怯戰才串通路博德上書,便訓斥路博德,下詔命令路博德去鉤營阻擋敵軍可能的進攻。

    李陵九月出發尋找匈奴,帶著五千步兵出征,向北行軍三十日,到浚稽山下駐紮。

    他將沿途所經的山川地形繪成地圖,派遣麾下部將陳步樂送回長安。

    陳步樂見到漢武帝後,大誇李陵及其部下如何英勇奮戰。

    漢武帝很高興,就提拔了陳步樂作官。

    然而李陵並不知道,漢朝這次一同出征的另外幾支軍隊,敗的敗,撤的撤,他們已經是一支孤軍頂在前線作戰了。

    他們的動向已經被敵人掌握,很快浚稽山就被如波濤般洶湧而來的匈奴鐵騎給重重包圍了,連一隻鳥都飛不出去。

    單於將身臨其境親自指揮這場戰役,而此戰也是“惜字如金”的史書上明確記載的純步兵對抗騎兵,而不落下風的經典戰役。

    李陵臨危不懼,充分顯出了訓練有素的大將風範,並將步戰弓弩戰術發揮到了極致:

    他不慌不忙,將裝箭矢的大車環繞起來作為營寨,帶領士兵營外列陣,前排的軍士持戟、盾、後排的軍士持弓弩。

    單於見漢軍隻有五千人,便直接正麵攻擊大營,李陵部五千人全是李陵多年訓練的射手,弓弩齊發,匈奴鐵騎應弦而倒,單於見勢不妙決定撤退,漢軍乘勝追擊,殺敵數千。

    首戰勝得驚人的漂亮!

    單於大驚,看來小看了李陵,於是召集了八萬多鐵騎來圍攻五千漢軍步兵。

    李陵軍向南邊打邊撤,數日後到達一山穀中。

    因為連續作戰後,士兵多有受傷,李陵下令身上有三處受傷的躺在車上,兩處受傷的駕車,一處受傷的拿兵器作戰。

    李陵又發現部隊士氣極其低下,調查以後發現原本裝載箭矢的隨軍車輛中有士卒擅自攜帶的女子。

    第二天再戰匈奴,漢軍又斃敵三千餘人,隨後引兵向東南沿著龍城舊道行軍四五日,來到一片滿是蘆葦的大沼澤中。

    匈奴人強攻無效,從上風口方向發動火攻,這一招非常致命,

    李陵臨危不亂,命令軍士也放火,燒出隔離帶以自救——這是這種情況下的唯一正確的求生辦法。

    轉戰一路南行至山下,單於在南山上觀察,發現地勢可用,於是派遣其子親率騎兵攻擊李陵。

    李陵軍在樹林中步戰,又殺死數千敵軍,並且用連弩射退單於。

    由於李陵軍逐日南撤,已接近漢朝南麵邊塞,捉到的匈奴俘虜交代說單於擔心伏兵,親率八萬精銳鐵騎卻拿不下五千漢朝步兵,屢被周圍的人嘲笑,已開始萌生退意。

    這時,李陵軍還有四、五十裏地就可以走出山穀。

    匈奴單於急於在山地消滅這支軍隊,仗著兵多,攻勢更加激烈,雙方一日交戰數十次,李陵軍又殺敵二千餘人。

    匈奴單於出動所有精銳,親自上陣,部下損傷慘重,還是啃不下這支五千人的漢軍硬骨頭,絕望之餘,策劃起退兵之事。

    這時一個漢軍軍侯的叛變,卻將幾乎已經從絕路中逃生的李陵軍團推向了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