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劉病已當為帝(十)

字數:3603   加入書籤

A+A-




    許平君像個可愛的小精靈般,露出惡作劇得逞地壞笑:“天快亮了,我睡不著,你也別睡了,我來問問你,兒子的名字可取好了?”

    原來在漢代取名有避諱一說。避諱不僅僅限於帝王年號,包括帝王和其祖先的名字。

    普通人家也講究避諱,一般是自己祖先和長輩的名字,一些有地位有勢力的人連自己的名字也講究避諱。

    如遇應諱的字,就要讀白或寫白,如林黛玉母名“敏”,黛玉每逢此字,即讀如密或米;漢武帝因名徹,遂改官爵徹侯為通侯;孔丘的“丘”字,在古文獻中總是寫作缺筆的“正”等等。

    起名不要用國名、山川名、官職名、疾病名、畜牲名、器幣名的道理,因為這些事物與百姓的關係密切,用這些事物取名字,會給生活帶來不便。

    避諱之俗起源於何時呢?

    一說起源於夏商時期。錢希言在《戲瑕》中提出,避諱之俗夏商時已有之,證據是《山海經》中往往把夏後啟寫作夏後開,這就是夏人避諱的實例。

    但陳光堅《諱源略說》一文以為,避諱起自夏商的證據不足,《尚書》中對夏商國君的名字,都直書不諱,如《尚書·五子歌》雲:“太康屍位,以逸豫,滅厥德,黎鹹貳。”

    太康是繼啟之後的帝王,可臣下並不避諱。《山海經》、《楚辭》中之所以避啟為開,乃是漢朝人按當時日趨嚴格的諱法,抄書時避漢景帝劉啟諱所致。

    一說起源於西周。《左傳·桓公六年》說:“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

    《記記·檀弓下》也說:“卒哭而諱,生事畢而鬼事始也。”

    因此,宋代洪邁《容齋三筆·帝王諱名》提出,避諱之製始於周代,但僅在本廟中避諱。

    生者避諱是很不嚴格的,當時有所謂“讀書不諱”、“臨文不諱”、“不諱嫌名”等,如《詩經·》“克昌厥後”以及《詩經·噫》“駿發爾私”中的“昌”、“發”,’都沒有避諱。

    一說起源於春秋時期。清代趙翼《陔餘叢考·避諱》主張避諱習俗始於東周。

    其理由是,晉僖侯名司徒,宋武公名司空,魯獻公名具,魯武公名敖,避諱之風興起後,造成晉廢司徒的官職,宋改司空為司城,魯國改掉具、敖二座山名。

    他們都出生在西周末年,如果當時已有避諱之俗,為什麽要為他們取那樣的名字呢?陳光堅《諱源略說》也力主避諱之俗起自春秋時期。

    避諱之風至唐、宋和清朝,極為盛行,探究其起源,也是很有意義的事。

    劉病已想到後世姓劉的名人還挺多的,心裏擬了幾個後世的名人,便笑著對許平君說:“叫劉秀或者劉備怎麽樣?”

    許平君搖頭。

    劉病已又道:“劉裕或者劉錡又如何?”

    許平君仍然不同意。

    劉病已心想,這麽多帝王將相的名字你都不用,姑奶奶你要叫什麽名嗬。

    劉病已撫額:“差點忘了,前幾日魯國有書信來,說是曾外祖母知你不日將娩,在書信中囑咐道若是男孩子,則取名‘奭’,若是女孩子,則取名‘蓁’。”

    許平君疑惑地道:“劉奭,劉蓁……什麽字,怎麽寫?何解?”

    劉病已拉過她的手,在她掌心裏一筆一劃,“奭字出自詩經,有盛大之意,老人家的意思是希望我們開枝散葉,多多益善……”

    這句話貼著許平君的臉頰說的,男子漢的氣息迎麵撲在她麵頰上,她聽出了劉病已的潛在意思,羞紅了臉,嗔道:“又胡言亂語。”

    她側躺著身子,伸手撫摸著嬰兒熟睡的雙靨,喃喃的念著他新得的名字:“奭……劉奭。奭兒……”

    他徑自拉過她的手摁在自己心口,長長的籲了口氣:“有樣東西原本想等奭兒滿月再給的,既然已得了名字,不如現在就給他。”

    許平君笑道:“有什麽東西好東西給我們的兒子?”

    劉病已坐了起來,從衣領裏往外拉出一根絲線,借著微弱的燭光,平君看清是他脖子上掛著的那枚身毒國的辟邪寶鏡。

    他笑吟吟的從脖子上摘了下來,遞給平君,“你給重新編個五彩絲繩係上。”

    許平君遲疑道:“你真的打算給他呀?”她猶豫的接在手裏,手指間的寶鏡做工精美,但隨著時光的摩擦,鏡麵已顯得有些陳舊磨損,“這可是你祖父祖母給你的念想了……”

    劉病已道:“身毒國寶鏡能辟邪除惡,當年我能避開殺身禍端,幸存人世,最後還能娶妻生子,焉知不是這寶鏡之功?”

    許平君注視著他,擔心他想起死去的親人心裏會難過,可他神色坦然,雖有感慨,卻沒悲憤。

    她不放心的勸道:“既然有此神力,你更不該摘下來,這萬一……”

    “我說笑呢你也當真。不過是個念想之物,奭兒是我的兒子,也就是衛太子的曾孫,我們這一脈代代相傳,現在這個念想給奭兒戴著最好不過了——

    我有子傳嗣,祖父母在天有靈,必當倍感欣慰。”

    他頓了頓,握住妻子的手,誠誠懇懇的說,“平君,謝謝你。”

    劉病已突然又想起了什麽,我們給奭兒起個小名吧,聽老人說,這樣好養一些。

    許平君笑道:“好嗬,不如叫寶寶。”

    劉病已道:“不好,太大眾了。”

    許平君又道:“那不若叫糯米或者米果?”

    劉病已道:“他這麽喜歡動,不如叫扭扭,好麽。”

    許平君笑道“”扭扭,牛牛,劉劉,好嗬,寶寶以後這就是你的小名了。”

    劉奭聽道扭扭這個名字,也開心的笑起來,好像是他也喜歡自己這個名字。

    許平君點了點頭,騰出一隻手接過,她生育後體形比原先豐腴,雖然穿著一身麻衣,舉手投足間卻開始透露出少婦的成熟柔美風韻。

    昌邑王被廢之後,帝國的皇位又空了,必須要找到一個劉氏子孫坐在那裏,龐大的帝國才能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