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寶劍贈俠士,紅粉送佳人(求訂閱、推薦、收藏)

字數:3427   加入書籤

A+A-




    常惠解下月形彎刀,恭恭敬敬的遞給沔城,道:“請老哥過目。”

    沔城滿臉通紅,不敢去接,鄭吉則毫不遲疑地一手抓過去,抽出彎刀,登時寒氣凜凜,令眾人讚歎,傳來傳去,把玩觀賞。

    常惠向背著他烏刀的許延壽誠懇道:“‘寶劍贈俠士,紅粉送佳人’,我的烏刀以後便是許兄的哩!辛苦你了。”

    眾人聽他說的有趣,一起哄笑起來。

    許延壽笑著道:“難得你‘見異思遷’,便宜了我。烏刀我是愈用愈稱手,再拿起以前慣用的劍,那種感覺完全不對。哈!你我都是兄弟,我不跟你講客氣了!”

    眾人開懷大笑,情緒高漲。

    常惠問道:“我去闖敵營的時侯,你們聽到聲音了嗎?”

    沔城答道:“我們不但聽到聲音,還看到火光,才曉得敵人離我們隻半天路程,可是等了好幾天仍不見有敵人來,經大家商議後決定起程到駱駝山去。”

    鄭吉道:“既然曉得商旅隊是鮮卑人扮的,我們是否該去先來個下馬威呢?”

    許延壽問擎天大佬道:“擎兄最熟悉鮮卑人,對他們有何看法?”

    擎天大佬雙目射出深刻的仇恨,沉聲道:“鮮卑人是西域著名的遊民,居無定所,其在沙漠‘神出鬼沒’,來去如風。鮮卑人既難以明白又難捉摸,‘桀驁不馴’,掠奪成性,像猛獸多過像人,手段殘暴,族內以曾殺多少人來論尊卑高低。”

    鄭吉冷哼一聲,道:“殺這樣凶狠殘暴的人,我絕不會手軟。”

    沔城道:“要對付鮮卑人,須將呼延荒計算在內,問題在兩股馬賊是否已成功會合?”

    蘇飛逸分析道:“形勢的變化,早出乎呼延荒和李陵估計之外,他們原本的定計,是將我們逼入大沙海的絕地,斷去我們進退之路,然後憑十多倍以上的軍力,盡殲我們,豈知卻反被我們狠挫,致使他們‘進退失據’。

    鮮卑人該是一直守在這一邊,以防我們有人能逃到這裏來,直到曉得我們夷然無損的北上至駱駝山,猜到我們會取道孔雀河,遂到孔雀河必經之路,布下陷阱待我們去上當。最佳的位置,莫如離此三十裏的‘淡水井’,任何商旅在有水源的地方留上二、三天,是‘理所當然’的事。

    可是不論鮮卑人如何妄自尊大,也知隻憑他們的實力來對付我們,尚是‘力有未逮’,故必須知會到了呼延荒的鮮卑族馬賊。”

    擎天大佬聞言已弄清楚情況,道:“任兩股賊人間的聯係如何密切,鮮卑族馬賊就算接到消息後立即趕過來,至少還需三天至五天的時間,呼延荒方可及時趕來,那時我們已到了白鹿野。”

    鄭吉道:“如果真有鮮卑族人埋伏在附近,怎瞞得過我們的常爺?”

    常惠笑道:“看來公子是決定了動武哩!”

    許延壽道:“現在這條雀河古道‘危機四伏’,李陵隻是欠缺運道,又摸不透常爺的底細,才不住吃虧。他是絕不容我們到天山去,怕我們壞壺衍鞮單於的事。所以我們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麵趁兩股馬賊未能會師的有利時機,狠挫鮮卑人;另一方麵則由沔城回去知會各位兄弟,立即動身到這裏來,與我們會合,然後改道到白鹿野去。良機‘稍縱即逝’,我們不可以錯過。”

    沔城頹然道:“沒法親自去幹掉鮮卑人,我當然失望,但也知沒人比我更適合當跑腿。唉!”

    鄭吉探手摟著他肩頭,安慰道:“這場仗還很漫長呢,你還怕沒動手的機會嗎?去吧!”

    沔城領命去了。

    蘇飛逸看著他遠去的背影,道:“這小子進步神速,前途難以限量。”

    常惠長身而起,伸個懶腰道:“先喂馬兒喝水,然後到我們動身哩!”

    眾人轟然應喏,戰意高濃。

    日歸西山,陣陣寒風,不住刮起雀河古道的塵土,於離孔雀河六十裏處,高起的丘陵形成窩下去的廣闊穀地,不但是避風的好地方,更是方圓百裏內唯一水源所在處。

    淡水井之得名,皆因這裏是古道上植物最豐茂的地方,足供大批駱駝食用。

    此時穀地內營帳處處,生起數十堆篝火,如果沒有擎天大佬這個深悉鮮卑人伎倆者,常惠一方很有可能中計,因為從表麵看,駝隊確一如由各族組成的正常商旅,不露任何破綻。

    以肉眼觀之,約一百二十頭駱駝,二百多頭驢子,人數在四百人間,但常惠卻感到帳幕內藏有敵人,總兵力超過八百人。

    此確為“天衣無縫”的陷阱,唯一的先決條件是猜得精兵勁旅團北上的路線,猜對了,不愁常惠一方不上當。

    鮮卑人霸占著古道的水源,當常惠一方來取水的一刻,驟然發難,配合埋伏附近的鮮卑族馬賊,確有盡殲精兵勁旅團的可能性。

    但鮮卑人的計劃“百密一疏”,被擎天大佬這個深悉鮮卑人伎倆者看破其偽裝。

    常惠繞了個大圈,單獨一個人從西麵接近,還包著頭臉,裝扮成樓蘭人,去騙想以偽裝哄騙他們的鮮卑人。

    他故意掛在肩頭的月形彎刀,成為最容易讓對方誤以為他是樓蘭人的標記。

    離目的地不到半裏,給對方的前哨發現,並沒有惹起慌亂,因不論他是友是敵,對方亦不相信憑他一個人可以起作用。何況他從孔雀河的方向走過來,更令他們戒心不大。

    進入穀口,七、八個袍內暗藏兵器的鮮卑人攔住去路,其中一人以烏孫語道:“朋友何人?想到哪裏去?”

    常惠止步,故作愕然的道:“你們不是像我般碰巧從此路過的商人嗎?為何卻似是將此處當作自己的地盤?到這裏來當然是喝水。不要攔住老子,惹火了我有你們好看。”

    眾漢相視而笑。

    常惠說的是匈奴語,烏孫語和匈奴語屬同一語係,經曆了長時間的適應和習慣下,常惠已能聽懂一般簡單的烏孫語。

    另一漢“不懷好意”的笑道:“老兄何用這麽大火氣,水當然是大家的,老兄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