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司空見慣
字數:3222 加入書籤
漢代的長安城其實分成兩個部分的。
整個長安城大概有三分之二的麵積是皇家宮殿、園林以及圍繞這些建築而存在的各大官邸、徹侯、勳貴的府邸。
前文已經提過,幾乎所有貴族的府邸都跟宮廷的距離不遠。而外戚與公主、封君、諸侯在京官邸,基本上都是在一起的。
像是霍光的府邸跟張安世的府邸距離也就幾百米遠的樣子,其他徹侯、勳臣也差不多是這樣,在嚴格意義上來說,大家都是鄰居。
劉病已坐在馬車裏,倚在窗前,遠眺整個平信市。為了防止工商業坐大,漢代製度規定:每市長不得超過二百六十六步。所以,平信市的麵積並不大,看上去也就占地兩三裏的模樣,正因為地方太小,許多的作坊都是擠在一起。
出現在劉病已眼前的,是一個有些冷清的貿易市場,許多店鋪甚至都沒開門,偶爾才能看到有幾個平民打扮的路人從一些店鋪中扛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編織物出來。
“這平信市,又稱柳市,在這裏的大都都是販賣些柳條編織物以及掃帚一類物事的商家……”車夫倒是知道的挺多的,低著頭給劉病已介紹道。
“哦!”劉病已點點頭,問道:“那你知道其他幾個市是賣什麽的嗎?裏麵的商家大都是經營些什麽門當的?”
“直市是菜場,凡渭水漁民、屠夫,大都都在直市,槐市以典當聞名,最終也有很多文人在那裏買賣書,長陵市在城外奴婢並不怎麽熟悉,聽說並不常開,每月初一十五才開……”車夫恭敬的答道,然後他想了想提醒道:“這四市有兩市在西,隻有直市在東,另一市長陵在城外,也並不怎麽有名!”
長安九市西六東三,西市看上去數量多,但其實影響力一點都不高,平時人流量也有限。
就連朝廷處決犯人,也是在東市進行,從不去西市,因為西市的人流量太少了,起不到震懾的作用。
相比平信市、直市和長陵市,槐市就很猛了,自古以來典當業都是讀作典當寫作高利貸,而漢代的高利貸商人一個比一個生猛。
劉病已就記得孝景皇帝時七國之亂發生的時侯,周亞夫率軍平叛,因為軍費不夠,隻能找長安的高利貸商人借了高利貸三千金……連朝廷都敢放高利貸!放高利貸的商人,最後還成功的收回了本息!
通過這件事,就可以想見那幫高利貸商人的後台有多硬了!
劉病已經過觀察後還發現,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識的這樣做,這柳市的北側竟然就是渭水河,岸邊還有一個碼頭,碼頭邊停著幾艘小船,一些工人正在從船上搬運著從上遊運來的柳枝等原材料。
各個大小作坊之中,工人們情緒都非常熱烈,氣氛高漲的工作著。作坊裏麵煮著柳條的大鍋裏冒出來一陣陣的蒸汽,幾乎把天空的某一片區域都給遮攔住了。
“這柳市我看店鋪裏的生意也不怎麽樣,怎麽這些作坊還在工作?”劉病已見了不免問道。
張彭祖用手指作了個手勢,示意道:“陛下有所不知,柳市中作坊生產的東西,大部分是不會在柳市售賣的,他們通常會運去東邊的大市,那裏好做生意一些!”
劉病已向東一看,果然如張彭祖所說,柳市跟東邊市場的直線距離的確很近,中間隻隔了一條渭河而已。
嗬嗬,這不就是現代社會“司空見慣“的產供銷一條龍嗎?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中國人就想到這點了!
如此看來的話,這柳市多少還是能賺些錢的。
劉病已看到了這裏的旗亭,(指的是按照漢代律法每個市中必然建造的一個最高建築,其地位大概相當於後世的工商行政管理局。)
所謂‘旗亭五重、俯察百遂’。出於市場管理的需要,在市場中為市官建立官舍,市官居住在市樓裏,便於就近對市場進行管理,由於市場的巨大,所以市樓多為高樓重疊,以便市官能夠隨時居高臨下,俯察市場。
漢室的市集官吏,在所屬市場中地位是超然的。
根據高祖皇帝發布的法令,市中的市令、市丞甚至是不入流的士卒,都有權在市中逮捕任何他們認為有嫌疑的人,但凡敢阻撓的,統統要被治罪。
大漢皇朝立國一百餘年來,已經有十幾位徹侯因為在市集中衝撞市吏,而被廷尉問罪,或削了封地、或處以罰金、甚至還有人因此被剝奪爵位。
劉病已繼續問道:“柳市每年租稅幾何?”
漢朝不是明朝,(明代征收工商業稅受到東南士紳和朝廷官員的強力反對),在漢代做生意是要交稅,可是”天經地義“的事,為了避免商人們給國家交了稅之後,做出來貢獻之後,便想要政治權利,像農民一樣得到朝廷的優惠待遇,所以,法律的製定者玩了個偷換概念,漢律將包括營業稅在內的所有工商業稅收統一定為租稅。
“大概十萬餘錢……”張彭祖回憶了一下,報出了一個數字。
劉病已聽了後,不禁在心裏一陣冷笑!看這柳市內的繁忙情況,每年銷售額少說也是數以百萬錢甚至幾千萬錢,最後國家才得十萬餘錢的稅收,連給市裏發薪水都估計不夠。
不過這些事情,現在還不到說破的時侯,跟後世的某些封建王朝一樣,大漢皇朝官商勾結甚至官商一體的情況非常普遍,有些時候甚至各地的諸侯王都會選擇直接出馬。
劉病已曾經聽人說過:“安世尊為公侯,食邑萬戶……家童七百,皆有手技做事,內治產業,累積纖微,是以能殖其貨,富於大將軍光。”
所以,劉病已想都不用想,這數以千萬計的產業裏肯定有很大一部分最後落在了勳貴、大臣、諸侯、藩王們的口袋裏。
按照漢代法律規定,長安各市令秩六百石,屬於中層官吏。
但此時,這平信市的市令與市丞都出了空缺,因此,執掌大權的反而成了沒有是些不入流的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