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風光之萬家燈火(35)

字數:4183   加入書籤

A+A-




    於遠明很納悶。

    不管他納悶不納悶,二媽的業績越做越好,人也變得自信開朗了。於遠明鬱悶極了!

    不怪別人,隻怪自己眼拙啊!

    後來經過幾次交流他明白了道理,自己也第一次進行了反思。

    中國的保險市場屬於一個初級市場,人壽保險尤其如此。

    大城市可能會好一點,像龍城這樣的縣城,鄉鎮,農村,客戶們懂什麽?

    愛與責任?金融與法律?保險的科學性與必要性?

    都是扯淡!

    大部分客戶實際上並不懂,你跟他講了也是懵懵懂懂的。到底哪個產品好,還不是你說了算?

    本身保險的條款也專業而複雜,有幾個客戶認真看完了,看懂了,研究透了?

    可以肯定的說大部分都沒看,看也白看。

    那客戶憑什麽買保險呢?

    於遠明分析出來最主要的兩點:

    一,利益吸引。

    二,人情因素。

    其他的比如攀比心理啊,羊群效應啊,理性認知啊也不是沒有,但是少數。

    利益吸引很多時候被人誤以為是保險合同約定的利益吸引。其實大錯特錯,以於遠明分析來看,真正讓客戶做出購買決定的還是那些看得見摸得著聞得到的利益。比如贈送的電飯煲,電風扇,踏花被,色拉油等。

    有的時候營銷員也會賭一把,就是在客戶還沒答應買保險的時候,就把禮品直接送過去了。

    大部分客戶呢,就有了心理壓力。這種心理壓力是欠別人的那種愧疚或者不踏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保險買了。那樣就ok了,兩不相欠。

    當然,後來有些人禮品照拿,飯白吃,但是保險死活不買。營銷員的風險就大了。

    當利益和人情在一起給客戶造成心理壓力的時候,再恰當地促成一下,這個就成了!

    但是這個是必須有一個前提的,就是信任!

    信任來自於什麽呢?

    來自於客戶對營銷員的喜歡,認同,還有把控。

    前麵兩個好理解,後麵一個需要解釋一下。

    客戶對於營銷員的把控,內心深處就是我買保險是我自己做出的理智行為,而不是對方的引導和影響。換句話說就是客戶需要在購買的時候擁有一種把控全局的自我心理。

    那麽,麵對專業,口才好,形象好的營銷員,他(她)反而有些嘀咕:這小子這麽會吹,會不會把我給騙了?

    說得頭頭是道,問什麽問題都接得上,有答案,你無法找到漏洞,麵對的就是一個專業辯手!

    而麵對二媽這樣的營銷員呢?一臉的誠懇,產品不是很熟悉,表達也是疙疙瘩瘩的。有時候回答不上來還很羞澀。

    客戶覺得:你這個樣子不會騙我吧?就你?騙我水平也不夠!

    這個時候,他(她)覺得麵對的是一個菜鳥選手。有心理優勢,心裏踏實。

    當然得看客戶的類型。二媽麵對的大部分都是農村緣故客戶,和她很類似。對保險不懂,但有樸素的鄉情。同時又受不了贈送禮品的吸引,再說產品也不錯。龍愛芬這麽老實巴交的肯定不會騙我吧?

    如果麵對的是理性客觀的客戶,他就需要專業的解答,專業的分析與判斷。

    想明白這一點,於遠明深深地自責。

    進入萬家保險這一年來,自己犯了多少錯誤啊!

    朱媛媛那個案例,也是典型的錯誤。

    還有一次,更是錯得離譜。

    那是於遠明在春節的時候到同學家裏吃飯,同桌的都是鄉親,彼此認識。有位大哥在吃飯的時候問於遠明:你們公司有個鍾華芳吧?

    於遠明抬頭一看,對麵發話的是同學的表姐夫陳大哥。於是回複:認識啊!她是我們的五姨媽呢!

    陳大哥:她業務做得好吧?嘴巴好會說哦!

    於遠明心裏想:她有好會說嘛?還沒我會說。

    隻不過嘴上還是說:她還是不錯。怎麽認識她呢?

    陳大哥說:我的保險就是在她那裏買的。

    於遠明祝福:那很好啊!買了保險說明你很有遠見啊!

    陳大哥一聲感歎:可惜啊,這次住院沒報到賬。

    於遠明問:怎麽啦?

    陳大哥:我買的那個保險是一個主險,鍾華芳當時死皮賴臉地向我推銷那個附加住院保險。我心想:我身體那麽好,買什麽住院保險哦?所以就沒有買。沒想到上個月因為息肉住院,一分錢都沒報到!太可惜了!

    於遠明:哎呀,是啊,這就是保險!

    陳大哥又問:那現在我已經出院了,可不可以附加那個住院醫療?

    於遠明:可以啊!

    陳大哥:那怎麽辦理?

    於遠明:是這樣,就是附加到現在這個主險上,我可以辦理,鍾玉芳也可以辦理。

    陳大哥:好啊!回頭要附加再說吧!

    由於,附加險的傭金很低,於遠明也沒有放到心上。又過了兩個月,去陳大哥家開的洗衣店洗西裝的時候,於遠明正好遇到陳大哥。寒暄幾句後問:

    誒,上次你說的那個附件醫療險加了沒有?

    陳大哥哈哈一笑:加了加了。那個鍾華芳還給我加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險。

    此話一聽,於遠明天旋地轉,接下來是怎麽回應的,怎麽離開的都恍恍惚惚的。

    隻著眼於客戶的附加保險,卻忽略了客戶既然有住院醫療的切膚之痛,那重大疾病就很容易溝通。

    這叫什麽事兒啊!

    陳大哥的那句話也反映了客戶的基本心態:營銷員推銷的時候,他覺得你死皮賴臉。可是當他發生風險的時候,他想法變了,他覺得這個死皮賴臉太有誠意了。你當時為啥不強迫我買?為啥不死皮賴臉拉著我買?

    想清楚這些事情,於遠明自我反思,自己做了一年的保險,很多時候還是有些飄了。覺得自己專業,其實啥都不算。

    其實是運氣一直不錯,講勤奮比不上周海,講資源比不上大多數人,講專業也是偽專業。

    自己覺得口才好,其實是誇誇其談。自己覺得比原來好,那隻是和原來開店的時候好。橫向比,還差得很遠。

    一時之間,於遠明覺得喪氣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