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 各懷鬼胎
字數:4211 加入書籤
有備無患,占據有利地勢,總比被敵人占據的好,這在軍事上怎麽都講得通。
可為什麽科林就一直不同意,一直表示說周琅太謹慎了,一直各種理由說清軍不可能來進攻。
這絕不是英國軍官的做派,英國人在這個時代的做派充滿了海盜味道,就不提他們在印度幹的那些個破事了。就單說他們早年曾經試圖開通跟中國之間的貿易的做法。
那是1635年,也就是明朝時的事兒。當時東方貿易掌握在海上馬車夫荷蘭人手裏,台灣都還是荷蘭人的殖民地呢。那年,為了打破荷蘭的壟斷,英王查理一世任命威德爾上尉為指揮官,率領6艘船艦前來中國。
威德爾在澳門被葡萄牙總督拒絕之後,決定啟程直接前往廣州。到達虎門亞娘鞋停泊,駐守虎門炮台的明軍鳴炮示警。威德爾馬上下令扯下聖佐治貿易旗,升起英國國王的軍旗,隨即指揮船隊炮轟虎門炮台。攻上炮台後,英軍扯下明軍旗幟,掛上英王旗幟,並拆下了三十五門大炮,作為戰利品搬到船上。
之後發生的事情出人所料,按照一般的邏輯,你都打了人家,還攻占了人家的炮台,拆了人家的大炮,基本上這生意也就黃了。可英國人不是,葡萄牙人居中說和,他們將大炮還給了廣州地方政府,接著就派了兩個人去廣州要求貿易。
可是他們的船不顧廣州官府的警告,一路深入廣州內河,這可是攜帶重型武裝的軍艦,而且一路上搶掠中國漁船、商船,奪取了物資還打算去廣州變賣,種種行徑激起了廣州官府的憤怒,派船驅逐走了英國軍艦,當時明朝的船舶技術跟西方差距還沒有清末來得大,明軍的火器裝備水平也比清軍要高,發射的火箭和火炮讓英國人不得不退出了廣州內河。
之後威德爾的做法,非常具有海盜精神。他在虎門地區縱火燒毀了三艘中國帆船,焚毀一個市鎮,搶奪30頭豬。又攻占並炸毀虎門亞娘鞋炮台,焚毀了大帆船一艘。
不過明朝時期的中國海上力量顯然比清末要強一些,西方商船別說跟明朝政府水師對抗了,就是政府詔安的鄭芝龍集團他們都鬥不過。所以威德爾擔心中國政府報複之後,在葡萄牙人的調停下,他們賠款了白銀2800兩之後,他們的艦隊才得以離開中國。
這還是一百多年前英國軍人的作風,而科林可是一百多年後,英國已經隱隱有世界帝國姿態時代的軍官,威德爾一直是在挑釁,科林卻是平白被滿清的軍隊偷襲,可威德爾被廣州官府拒絕貿易之後,是燒殺搶掠泄憤,科林在被偷襲之後,反而一再的反對攻占左營。
一直到周琅表示說,占領左營不是為了跟當地官府對抗,而是為了安全的維修商船,船修好後馬上離開,科林才答應采取這次軍事行動。
很顯然,科林的目的是不得罪任何中國政府,如果聯想到東印度公司正在派使團去北京覲見乾隆,謀求打開中國貿易這件大事,就該知道科林的心思了。隻是科林是一個軍官,這種政治味道的想法,必然不可能出自他的心裏,隻能說東印度公司,或者說是印度總督康華利之前交代過他的。
周琅正是猜到了科林的心思,最後才告訴科林自己並不打算永久占領左營,並不是要跟當地官府對抗,甚至表示願意在合適的時機,跟當地官府取得聯係,解釋誤會。
經過這一番勸說,周琅摸清了科林的心思,可科林卻根本不知道周琅背後的考量。
周琅當然是真的不打算占領左營,至少是現在不打算如此做,他是要在中國取得立足之地的,但他的計劃中時機還沒有到,他還沒有自保的能力,即便占領了這裏,也不過是給東印度公司做嫁衣。
那周琅為什麽還要一而再的占領左營呢。
其實他跟科林說的理由中,有一點是真的,他真的擔心當地官府會利用左營來繼續進攻他們的商船。滿清軍隊爛成什麽樣子,曆史書上的記錄還是可信的。既然左營把總都有膽量來進攻他們,目的是圖財,那麽沒理由更高級的軍官沒有這個膽量。之前因為修船隻需要十來天時間,周琅還不是很擔心,可現在船隻遭此遭受了損傷,沒有一個月時間是無法修複的,一個月時間,足夠其他地方的高級軍官了解到港口這裏發生的事情了。
所以周琅不得不防。
沒有跟科林說的理由,則是周琅對中國當官的心態的揣摩。他知道在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始終有這樣一種弊病,那就是流氓化,欺軟怕硬。你一再忍讓,反而會被一再欺壓,你一旦強硬,對方反而要遷就你。俗話說,殺人放火受詔安就是這個道理,周琅目的不是為了詔安當官,他僅僅是不想讓對方來惹麻煩而已。
所以他不能縮回去,反而要站出來,把事情搞大,最後反而會不了了之。
所以他要求科林占領左營,並且守住這裏,守住這座城市總比一直在船上被對方攻擊要容易的多。一旦能夠守住左營,當地官府發現攻不下這裏之後,他們就會想其他辦法。以滿清官員的尿性,必然會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會派人來聯係他們,賠償他們的損失,之後放他們走。東印度公司在中國的貿易往事中,就多次出現過這種情況。當洋人欠下十三行商人的錢後,清政府往往會壓迫商人,不予追究。而如果十三行欠了洋人的錢,洋人跑到衙門一鬧,行商甚至有可能被官府抄家。
比如潘家的同孚行為了追回美國商人的欠債,甚至去華盛頓打過官司;而大名鼎鼎的十三行總商蔡世文經營失敗,吞鴉片自殺,他的家人甚至被清政府流放新疆,隻因為他欠下了洋人的債務,皇帝覺得丟了大清國的臉,不但讓其他十三行商人負責賠償,還要加倍賠償給洋人。
到時候鳳山縣打不下左營城,勢必要跟周琅聯係,周琅就可以擺明一副左營把總偷襲在前,自己防衛在後的正義姿態,要求對方賠償。即便最後當地官府不會賠錢,也為修船爭取了時間。
如果不占領左營,反而是向當地清軍示弱,讓他們以為即便打了自己也沒什麽後果,恐怕之後就是接二連三的蒼蠅撲上來,今天是左營,明年就是赤山汛,後天是岐後汛甚至鳳山縣的駐軍都會來插一腳。
但這些內情周琅卻無法向科林解釋,難道告訴他們狠狠打清朝的官,不但沒事,反而打的越狠,對方越容易妥協,這不等於給英國人開竅了嗎,鴉片戰爭提前爆發都有可能。周琅很確信,隻要英國人確信打了清政府,就能開關貿易,以東印度公司現在的力量,是有這個能力的。
他們不需要占領北亰城,隻需要派幾千士兵,來廣州晃蕩一圈,跑去鎮江切斷漕運,清政府馬上就會妥協。一旦讓英國人提前打開了中國貿易,在中國立足之後,他們的注意力恐怕會從印度轉到中國身上,也許這對印度是一件好事,他們有可能保住自己的獨立地位,至少也會將這個時間向後推移。
可對周琅來說,與其讓中國替印度分擔英國的壓力,還不如讓三哥先自己撐著,當然三哥支撐的這段時間,可不是為了像曆史上那樣讓清政府苟延殘喘的,而是周琅用來發展自己的力量,在中國站穩腳跟的。
占領左營後,大家並沒有閑著。
科林要為左營的防守進行準備,根據這裏的地理特點,敵人要麽從北,要麽從南,因此左營南北兩座山頭就顯得至關重要,好在清軍之所以看重這裏,就是看重這裏的地利,因此這兩座山頭上,都還有一些建築,比如龜山下就有觀音亭等,山上還有廢棄的軍營。
科林沒有足夠的人手分開防守兩座山,他要做的是,在兩座山上都放四門大炮,各派十名士兵分別把守。其他人留在城裏策應,有這兩座高地上的炮兵陣地存在,敵人不可能直接進攻左營。至於左營東邊的蓮池潭的防禦,他選擇在城牆上安放十門大炮,配合步兵防守。
唯一的死角就是敵人從海上打來了,但現在他們的海船受損,在這方麵確實沒法防禦。
海上就看哈拉爾了,哈拉爾目前的任務是,抓進時間修複船隻。萬丹村的人不能用了,殺了人家幾十個青壯,現在萬丹村的人看到他們恨不能吃了,多少錢都雇不到。可是左營城裏的人更多啊,貼出招工告示沒多久,剛剛還在炮聲中關門閉戶,看起來膽小無比的居民,竟然紛紛踴躍報名,真是出奇了。
左營城裏的木匠、鐵匠別萬丹村顯然更多,他們之前甚至都有被東方曙光號雇傭過的,畢竟這裏距離漁村很近,聽到每天都可以掙一塊銀元,早有心思活絡的工匠自己找過去做工的,現在再次貼出告示,這些人帶頭,自然有更多人相信這些蕃商會按天付錢,所以就有很多人前來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