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節 南方有權力獨立
字數:4454 加入書籤
南方代表首先拋出了一個論調,那就是美國各州有權利加入或者脫離聯邦,他認為聯邦的權力來自各州相互之間的契約,各州有權在被侵犯時中止這一契約。
南方代表的論調,在美國已經產生過無數次爭辯,大量法律專家進行過辯論,國會進行過討論,最後都沒有定案。但在柏林會議上,可沒有激辯的雙方,各國代表對美國憲法並不感興趣,隻有法國基於本國的觀點為北方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辯護,但也基於無從判斷北方一定損害了南方的利益這一點上。因為在戰前,林肯並沒有明確表示要廢奴。
可南方代表繞過了這一話題,他甩出了一大堆材料,有穿著北軍製服的軍隊在大笑著縱火的照片,有從南方的農場裏趕牛的北方軍人的照片,有流離失所難民的照片,有死於街頭的孩子的照片。
理性的辯論很快就變成了感性的控訴,法律問題變成了道德問題。
南方代表認為,在北方對南方的侵害已經變成事實的情況下,還討論他們戰前是否侵犯了南方利益問題,已經沒有什麽必要了。
而且他還拿出了美國憲法第十修正案:沒有被憲法賦予聯邦的權利,或者並未由憲法禁止授予各州的權利,由各州及其人民自主保留。
他提出,憲法中並沒有明確規定各州沒有脫離的權力,因此當然就享有脫離的自由。
法國代表又表示,美國聯邦是各州的共同契約,因此也隻有在所有州同意的情況下,各州才有可能獨立。
南方政府反對,因為這意味著獨立是不可能的。因為要美國所有州都同意,根本不可能。就算讓古巴等地,也變成投票的州,數量也遠遠不夠。不管是按照三分之二原則,還是一票否決權原則,都不可能獨立。
南方州的依據是加入聯邦損害了南方利益,北方州自然可以說南方脫離聯邦損害了北方州的利益。
按照這種原則投票的話,南方絕對不可能獨立,所以南方代表嚴詞拒絕。
可惜柏林會議他們隻是觀察員,他們對會議進程沒有任何影響,俾斯麥老奸巨猾,他立刻對法國人的觀點給予了支持,連法國人都感到意外。俾斯麥建議,由柏林會議集體向美國聯邦發出建議,在美國境內,以州為單位,對南方獨立進行一次公投。隻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州民眾讚成讓南方獨立,則美國應該接受南方獨立。
這個折衷的方案得到了通過,俾斯麥以柏林會議的名義,向美國公開提出了建議。
林肯拒絕考慮這個方案,這正是俾斯麥想要的結果,也是俾斯麥老奸巨猾的地方。
俾斯麥算準了林肯不可能接受這個方案,因為林肯一直堅持的觀點是,南方不是一個獨立國家,不具有國家地位,南方是叛亂。那麽林肯接受公決,就意味著對自己之前原則的否認,否則自己的觀點,對政治家來說其實也不算什麽。最關鍵的是,林肯不敢冒這個險。因為此時的美國,如果進行全民公投的話,是真有可能讓南方獨立出去的。
首先是南方各州,在北軍對南方境內製造了大量毀滅的情況下,南方州絕無可能支持統一,然後是北方,戰爭讓最普通的民眾生活困難,各州財政壓力巨大,稅收增加,而且還要承擔服兵役的義務,如果是一個民族國家,像德國這種國家,還可以用民族主義情緒來號召民族做出犧牲,可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不可能達成一致,因此連北方民眾如果公投的話,都可能巴不得南方獨立出去,讓他們恢複以前的生活。這種情況下,林肯斷不敢冒險公投。
所以俾斯麥算準了林肯必然拒絕,可柏林會議的法理齊全,美國聯邦條例是一個各州簽署的共同協議,各州同意的情況下,法律上是有絕對理由中止協議的。結果美國拒絕了,這就讓美國聯邦處於不利的法律處境下。歐洲文化中的法律觀念很強,給民眾一個北方聯邦違背法律精神的名義,在這個大革命時代,大家都信奉民主精神的時代,北方聯邦立刻就失去了輿論支持。
尤其是法國都對這個一項抱有良好感情的美國產生了失望,發現美國並不是以三權分立原則處理國內事務的政權,而是一個恃強淩弱的暴力政權。
在美國聯邦拒絕之後,歐洲輿論立刻將南北戰爭的視角看向了法律層麵,形勢對北方越來越不利,但之後俾斯麥卻沒有順勢繼續行動,繼續給美國施壓。
俾斯麥還在等,在等中國出手。
俾斯麥很清楚,隻有中國才能給美國最大的壓力,而且中國已經出手了,就斷不會像歐洲人這麽拖泥帶水,他們的君主形勢大開大合,一定會快速行動。
俾斯麥猜的很對,在看到柏林會議率先做出了決議後,中國政府的行動果然開始了。雙方在美國,尤其是美國南方加強自己影響力的跡象十分明顯。
柏林會議建議美國各州公投,皇太子勢力立刻決定支持南方,在跟南方代表關於奴隸製問題談判完成後,在南方代表被迫或者迫於南方目前失控的形勢不得不做出廢奴的承諾後,皇太子跟南方代表公開發表了這一主張。
南方承諾,將立刻啟動廢奴程序,戰爭結束之前,各州所有成年黑奴,隻要願意為聯盟政府服務,則立刻獲得自由身份。戰爭結束之後,所有未成年黑奴將無條件獲得自由身份,成年黑人奴隸,政府將按照他們的身價,分三年償付奴隸主,償清之後,黑奴將獲得自由身份。
這意味著南方將在三年內完成廢奴工作,中國則承諾,將為美國南方提供財政支持,為南方提供擔保,讓他們得到廢奴的貸款。
高調表態過後,則是輿論造勢,把南方在整體崩潰,自身已經很難維持奴隸製情況下做出的承諾,描繪成一種高尚的政治行為。
同時皇太子集團繼續向美國聯邦施壓,要求對方立刻停止對南方的侵犯,恢複和平,然後通過談判解決美國南北統一問題。
美國政府同樣嚴詞拒絕,認為中國的建議,是對美國內政的幹涉,是無理的。
美國拒絕之後,皇太子迅速宣布對美國聯邦發動貿易禁運,禁止任何貿易品流入美國北方,包括但不限於軍事物資。
中國動手之後,俾斯麥才再次活躍起來,在柏林會議上召開緊急會談,就中國態度,與各方商議。
俾斯麥認為,中國的行動很明顯在為直接介入製造輿論,提醒各國做好中國直接出兵美國的對策。
私下俾斯麥也在各方代表之間周旋,主要是英法兩國。之前英國模棱兩可,態度含糊,既不像美國太強大,又不想美國太削弱,搞平衡就是這樣,有時候會把自己搞亂,曆史上兩次世界大戰,可以說就是英國人自己玩砸了平衡政策,以為是平衡的,其實並不平衡。
決策最快捷的,反而是那種不動腦子的一邊倒政策,老大哥說什麽,小弟就做什麽,這最快。
俾斯麥現在在用中國的壓力逼迫英國快速抉擇。他告訴英國代表,一旦中國軍事介入,那麽問題就麻煩了,到時候要麽失去美國,要麽跟中國開戰,英國必須麵對二選一的難題。俾斯麥建議英國,歐洲國家應該向美國北方發出嚴重警告,甚至采取更強硬的態度,迫使美國接受公投方案。這個方案,英國之前就同意了,此時更沒有什麽問題,隻不過是采取更加強硬的態度而已。
法國人那邊,俾斯麥的工作也很容易做通,因為這個公投的原始觀點,就是法國人提出來的,法國沒道理拒絕。
於是俾斯麥說服了英法俄奧四國與德國一起,歐洲五大強國聯合向美國政府發出照會,要求美國進行各州公投,決定南方的獨立問題。
林肯再次拒絕了,但林肯的壓力也更大了。壓力是會傳導的,林肯的壓力,很快就傳到了戰場上,北方軍隊的攻勢更蒙了,他們開始圍攻裏士滿,從亞特蘭大開始向大海推進,橫掃南方腹地。
林肯還做出了一些象征性的要求整肅軍紀的命令,明確表示要保護南方人的私產,不得沒收奴隸主的財產,不得燒毀他們的房屋等等。但沒有什麽具體的懲罰措施,其實就是做做樣子,他還需要軍人保持戰鬥力。
同時武裝更多的軍隊,從各國介入開始,北方軍隊擴張的速度加快。北軍規模已經達到了兩百萬人,南軍卻勉強剛剛達到一百萬人,雙方的兵力差距越來越大,裝備差距更加明顯,北軍已經完全換裝了最先進的後發金屬彈殼步槍,裝備水平超過普法戰爭一代,南方三分之一的後備軍團還裝備著落後的線膛槍,大炮數量,甚至軍裝北軍都比南軍有絕對優勢。
林肯急切的希望軍事的轉化為勝利,趕在列強直接介入之前,結束戰爭。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