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節 戰後新局勢

字數:4551   加入書籤

A+A-




    美國成功分裂為兩個國家之後,這兩個國家的力量都不足以成為一方霸主。

    北方的發展還會繼續,但潛力卻已經可以看到底部,失去了大片尚未開發的西部邊疆,林肯這次戰爭中也沒有推出標誌性的土地法案,因為美國的土地已經瓜分殆盡,各州的無主土地已經不多。

    這樣一個美國,現在隻有2300萬人,增長的空間還很大,但邊際就在眼前,他失去的是一個無窮無盡的潛力。以美國的天然稟賦,按照歐洲的比例,他們的人口還能翻一兩番,未來人口很難超過一億。

    位居歐亞中心之外的美洲,注定美國聯邦將不再具有世界級影響力。

    美國南方,領土麵積和覆蓋的海洋麵積比北方潛力更大,發展農業的土地條件更優,但奴隸製是一個粗壯的後腿,要擺脫奴隸製,南方至少還要二三十年。然後還有嚴重的種族主義問題,近一半黑人人口,除非能像少數浪漫主義者認為的那樣,黑白混血能夠混出一個更優秀的美利堅民族,否則種族隔離就會拖累南方的現代化進程。他會在農業社會中停留很久很久,甚至可能更像古巴。

    就算南方破釜沉舟,用短短幾年時間,解決了奴隸製問題,做的最好,恐怕也就是南非種族隔離時期的程度,南方的人口基數,融合近千萬的黑人,是非常困難的。

    對中國來說,美國分裂,意味著英國人組建的,在美洲對抗中國的勢力破產,北方即便繼續維持英美同盟也沒有意義,事實上美國聯邦在林肯辭職,副總統接任之後,就宣布英美同盟終結,理由是美國聯邦已經沒有能力維持跟英國的同盟。

    而且北方也開始了自廢武功的措施,步兵開始裁撤,海軍龐大的軍艦開始出售,中英各自挑選了十來艘最新的戰艦,目的並不是為了擴張海軍,僅僅是研究一下美國軍艦的技術,畢竟他們剛剛經曆了戰火洗禮,他們的軍艦設計中,包含著他們對最新技術的實戰經驗。

    絕大多數軍艦則落了一個拆解的命運,因為債台高築的美國聯邦無力維持一個龐大的艦隊。這場戰爭中,他們付出了80億美元的軍費支出,一百多萬人的傷亡代價。所以美國聯邦隻能進入慢慢的償債旅程,能用五十年時間償還這筆債務,就算聯邦政府的財政勝利了,因為一場失敗的戰爭,帶給他們的,不是聯邦權力的增加,反而讓各州以為,繼續限製聯邦權力,更有利於和平,他們將戰爭的責任,推給了林肯政府的不計代價的戰爭態度。

    南方同樣債台高築,他們的債務沒有北方那麽高,但也高達50億美元之巨。但他們麵臨的,還有貨幣崩潰的窘境,他們還需要更多的外債來重塑金融體係。另外戰爭主要發生在南方境內,他們還要麵對艱難的戰後重建工作。他們在戰爭中損失的總財富,遠超軍費,根據最保守的估計,損失的物質財富也超過千億美元。數代奴隸主的積累化為灰燼,華麗的莊園成為廢墟。城市被焚毀,鐵路被破壞,重建工作任重而道遠。

    而且由於戰爭中中國的援助,戰後他們隻能加強跟中國的聯係,一方麵是出於北方威脅的安全考慮,他們需要有一個強國保護,另一方麵,他們還需要中國的支持,進行重建。

    當然這種加強聯係的程度,還到不了結盟的程度,但不可避免的,中國對新成立的美利堅聯盟國的影響力,將超越其他任何國家,而北方的美利堅合眾國跟英國的關係,則不可避免的疏遠了。

    支持南方重建,對中國來說,其實也沒多大負擔,因為不過是給他們提供擔保,讓他們在中國金融市場上借債。在償債能力上,聯盟國甚至要好於聯邦,因為北方雖然經濟實力更強一些,但缺乏對衝外債的出口商品,經濟雖然落後,但卻是全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棉花誠然是世界上最大宗的出口國,但在煙草、甘蔗等領域也不可小覷。北方卻隻能出口糧食,其他工業品由於人工成本太高,完全沒有競爭優勢。

    甚至,如果中國不提供貸款,其他國家也很樂意跟南方做這筆金融生意。

    美洲畢竟是一個邊緣地帶,美國退出大國競爭行列,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有限。

    世界大格局依然是中英爭霸,而且雙方終於找到了正確的方向,雙方進行了長達十五年的海軍技術競賽之後,技術儲備其實都已經達到了大規模製造鐵甲艦的水平,隻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技術方向,才沒有貿然向某種技術投注,美國人的試驗證明了,鐵甲艦的未來就是更厚的裝甲和更大的火炮,是旋轉炮台結合重甲,而不是火炮數量。

    於是美國戰爭結束之後,中英雙方的軍備競賽正式開始。

    而且因為美國戰爭中北方海軍迅速擴張對英國的刺激,英國人發覺,他們的海軍優勢,不但對中國不構成優勢,甚至連自認為安全底線的大西洋,也不能保證絕對控製,美國這樣規模的工業強國,已經有能力在短短兩三年之內,打造出一支超過英國的海軍艦隊,這實在是太危險了。於是英國開始製定計劃,要讓英國的存量海軍數量,讓其他國家傾盡全力也無法在短期內追上,他們計劃建造和改造240艘新式炮台旋轉鐵甲艦。

    中國製定的造艦計劃則是,英國人造一艘中國就造兩艘。

    中英軍備競賽開始之後,其他有野心有能力的國家迅速跟進,歐洲一些國家發現,他們跟英國的差距沒有想象中那麽大,既然鐵甲艦的方向已經確定,各國也不缺技術,那麽此時迎頭趕上,是有機會在海洋上分享英國的話語權的。

    法國人沒興趣進行軍備競賽,有限的軍費都用於維持龐大的陸軍,防備德國或者謀求向德國複仇,但建造一批緊跟時代的鐵甲艦還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法國決定建造和改造80艘鐵甲艦,維持法國歐洲第二海軍的地位。

    已經恢複了國力,並在自由經濟下快速發展了十幾年的俄國認為,他們的海軍規模不應該小於法國。

    奧地利這幾年國力下降,但主要是因為二元政治機製下的動員能力下降,綜合國力上升的也很快,工業實力、經濟水平依然高於俄國,失去了黑海出海口的奧匈帝國認為,如果還不維持一支有分量的艦隊,奧匈的海洋權益將無從保證,奧匈決定建造60艘鐵甲艦。

    意大利自知不是法國的對手,他們將對標的目標放在奧匈帝國身上,認為奧匈帝國在直麵意大利的亞得裏亞海部署龐大的海軍艦隊,意大利必須有所行動才能保護自己。

    就連希臘都決定建造30艘鐵甲艦,維持他們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優勢。

    幾乎歐洲所有工業國家都開始加入了軍備競賽的行列,各國都有自己的定位,德國當然無法免俗。

    俾斯麥是不想向海外擴張的,是大勢逼著他一步步隻能向海洋擴張,否則他將失去自己的權位。

    在航運集團和工業集團的推動下,俾斯麥隻得出台了一項海軍法案,要求德國海軍規模不應該小於法國。

    這樣歐洲國家的定位就成了,英國要打造對標中國的世界海軍,德法俄三國爭做海軍第二強國,奧地利、意大利和希臘等國希望保持一定的話語權,這樣的三級體係。

    各國的主力艦迅速定型。

    中國的新式鐵甲艦高達一萬噸,計劃開建八艘,首艦虎威號,因此稱之為虎威級。

    這是目前中國掌握的最高能力。

    英國的新式鐵甲艦技術水平相當,也是一萬噸級別,首艦取名維多利亞號,因此稱之為維多利亞級。英國人也計劃第一批建造八艘,對標中國的數量。

    但中國立刻宣布第二批計劃,研製更大噸位,更大艦炮的鐵甲艦,噸位定在一萬兩千噸,數量同樣是八艘,目的是超越英國一倍。

    英國人暫時還沒有新計劃宣布,但相信他們已經在準備中,隻等第一批鐵甲艦建造完成,他們勢必不會安心。

    更大的艦體,更大的火炮,以及相應的更強勁的馬力,這些都是最新技術的推動,技術競賽依然在繼續,而且在加速衝刺,將世界帶向一個更恐怖的未來。

    各國對南北戰爭的陸戰也有所研究,但由於美國的影響力有限,這些研究很多都沒有被重視,比如對南軍成功防守的裏士滿會戰,大家更關注的是新技術,而不是新戰術。世界最流行的戰術,依然是普魯士推動起來的,鐵路時代的機動作戰,甚至歐洲人普遍認為,戰爭的主要趨勢還是短期化和決戰化發展,至於美國人打了四五年的內戰,那是美國人不行,是美國人不會打仗。

    所以歐洲主流軍事思想,依然停留在普法戰爭時期的參謀本部製度,鐵路的軍事應用,快速機動的迂回包抄等運動戰時代。

    至少在這一點上,中國的攻守結合思想,更占優勢一些。

    南北戰爭的結束,帶來的另一個新變化是,世界進入了一個高度增長的時代。新技術的應用大大加快,而這一次,中國不但是新技術的應用者,而且開始成為新技術的誕生地,中國人的創新能力開始出現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