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節 中國經濟升級(1)
字數:4392 加入書籤
至少商人是不太希望中英兩巨頭之間爆發戰爭的,因為這兩個國家一旦開戰,其他所有國家都會受到影響。
所以報紙上連篇累牘的危言聳聽,總是讓德國商人德璀琳不屑一顧。
他是一個殘疾退伍軍人,在普法戰爭中一隻手被彈片削掉之後,戰爭就離他遠去了。
退伍後的他,跟人合夥開辦了一座商行,來到中國開拓。
受製於狹小的市場空間,德國企業的國際化思想很普遍,這也跟曆史有關,曆史上長期四分五裂,德國商人習慣了對外貿易,漢薩同盟就是這樣一個以國際貿易為目標的城市同盟。
像西門子這樣的公司,剛剛成立不久,就積極謀求開拓國外產業,攫取的第一桶金,竟然是來自俄國的電報業務。
德璀琳也一樣,他的商行剛剛成立,就謀求開拓海外業務。這年頭,中國是世界上毫無爭議的第一大市場。任何國家,任何公司,隻要能大規模向中國出口商品,就能發財。
德璀琳也看上了這個市場,可是他在中國市場上幾乎破產,因為這裏的競爭也實在是太激烈了。
德璀琳最開始,希望能向中國出口德國的優勢商品,煤炭。他是通過報紙讀到中國持續擴大的鋼鐵產業的消息的,當時轉爐煉鋼法方興未艾,煉鋼就需要優質焦煤,而德國魯爾區的煤炭,價格十分低廉,德璀琳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可德國有魯爾,中國有山西啊,把魯爾的煤炭萬裏迢迢運道中國,賣肯定是賣的出去,但得賠死。
德璀琳乘船來到中國,發現中國的煤炭價格雖然不比德國的低廉,甚至稍微昂貴,可如果算上高昂的運費之後,就完全沒有利潤可言了。在中國徘徊了幾個月,他都沒找到可以做的生意。
德國出口中國的優勢商品,無外乎機械設備,最主要的是采礦設備和機床。可這些優勢項目,早就被大商行壟斷了,他這種私人小商行完全沒有能力進入。
在中國考察了六個多月,光是差旅費,就讓他的積蓄消耗殆盡,合夥人也打了退堂鼓,打電報來希望他放棄中國業務,一起轉戰美洲業務,墨西哥當時剛剛成為利奧波德親王的領地,許多德國資本都湧入了墨西哥淘金。
德璀琳深思熟慮一番之後,還是認為中國市場大有可為。
跟合夥人的意見不一致,導致他不得不解散了商行,他一貧如洗,甚至連一張回國的船票都買不起,隻能滯留在中國。
不過他不是普通人,他名叫古斯塔?馮?德璀琳,是一個容克貴族成員,他的家族從政,從商的很多。他很快就在德國大使館找到了一份差事,作為一個負責處理德國僑民跟德國郵遞業務的文書。這是一個簡單枯燥的工作,受過良好教育的德璀琳完全能夠勝任。
盡管爭取到這個職位,不過是德璀琳的權宜之計,但他卻從中找到了機會。
郵件是什麽,郵件代表著信息。盡管電報已經很普及,中國歐洲公司壟斷了中國到歐洲的電報業務,可寫信的方式依然存在,而且信件比電報價格更加低廉,除了緊急公務和商務往來,一半的私人信件,都是通過郵遞的方式。而這項業務,是作為一項公共服務,由德國外交使館代辦的。
可是領事館因為經費問題,隻負責代辦信件往來,許多德國人希望能夠郵遞一些商品,則沒有渠道。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也是最大的奢侈品和手工藝品生產國,中國富裕階層支撐起了中國的奢侈品和手工藝品的生產,而且參與進來,中國富人的品位,幫助工匠不斷的生產出最潮流的工藝品。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擴大,中國文化在世界上日趨流行,歐洲富裕階層收藏中國工藝品的熱情與日俱增。
在中國經商、學習和工作的德國僑民與日俱增,已經超過萬人,這些人在中國琳琅滿目的手工藝品市場上挑花了眼,回國必帶大量工藝品贈送友人,也幫一些朋友訂購一些中國商品。其中最受歡迎的,是雕工鬼斧神工的象牙製品,奢侈華美的寶石飾品,而最普通的則是竹製品、草編織品等大宗平民飾品,深受德國小資的青睞。
可這些僑民回國的次數畢竟有限,因此托運變成了一項需求,可通過一些來華商船托運物品,經常有丟失或損壞的情況發生。
在代理信件郵遞過程中,德璀琳接觸了大量這樣的客戶,無數次詢問是否可以郵遞商品,於是在工作了一年之後,德璀琳積累了一點資金,再次開辦了一個商行,決定從事郵購業務。
他很有心,工作的時候,他記下了那些經常詢問是否可以郵寄商品的客戶的聯係地址,他的商行開辦之後,迅速給這些客戶寫信,告訴他們自己的業務範圍。
德璀琳通過租用商船的固定艙位,批量向德國郵遞商品的方式,終於開始盈利。之後他開始在德國報紙上刊登廣告,告訴德國消費者他們公司的業務,接受德國消費者直接訂貨。德璀琳洋行負責將這些客戶的要求,跟中國工匠或者設計師聯係,請他們幫忙設計,工匠打造之後,發回德國。這讓德璀琳慢慢積累了一些高級消費者,這些消費者不會滿足於一些草編或者竹雕等尋常擺件,他們需要的是能夠提高自己身份地位的奢侈品。
這樣的人群在德國越來越多,隨著德國經濟的發展,一個龐大的中產以上的富裕階層慢慢誕生,這些人需要那些彰顯身份的奢侈品。有什麽比一個帶有自己家族徽章,質地精美的中國官窯瓷器更能提升尊嚴感,有什麽比一整根象牙上雕刻出一整套,以他們家族成員麵容為基礎的普法戰爭群像更能讓家族自豪,有什麽比穿著跟中國皇室家族一樣的,得到中國皇室認定的上用貢品作坊生產出來的布料、絲綢、錦緞更能彰顯身份呢。
於是德璀琳的業務越做越大,不但接受德國的訂貨,還拓展到了法國、英國等大多數歐洲國家。
德璀琳洋行規模持續擴大,根據客戶的意見反饋,不斷增加新的服務。現在已經不僅僅局限於代購了,而是根據客戶的意見,從設計、下單到送貨一條龍服務。他在歐洲和中國都雇傭了一些藝術家、設計師,在歐洲的設計師可以上門為那些大客戶服務,聽取他們的意見,幫他們出主意,最後總結出符合客戶需求的設計意見,將設計意見通過電報、信件送到中國,中國設計師負責具體落實這些意見,有時候甚至會將具體方案又傳回歐洲,得到客戶的滿意和確認之後才會下單。一套象牙製品,一整套婚禮餐具,或者一件裝飾珠寶的華美婚紗、禮服等商品,有時候甚至需要兩三年才能交貨,價格也高昂到令人咂舌,動輒數千上萬馬克。這樣的高級消費,全世界範圍內,也就隻有那些大貴族,大資本家,大銀行家才消費得起,而他們也樂此不疲。
中國人早期引入、學習、模仿法國的奢侈品模式,並將其嫁接到中國龐大的手工藝品生產能力上,現在已經超越了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出口國,奢侈品出口跟普通商品最大的差別在於,奢侈品還附帶有文化輸出和品牌積累的效果。文化輸出上,中國的繪畫技法,雕刻技法,造像思想,會通過瓷器、雕刻品傳播到西方,影響西方人的審美方式。品牌積累上,當西方人看到中國商品總是精美的瓷器,華麗的絲綢,昂貴的飾品,他們對中國的印象不可能會差。久而久之中國商品天然就形成了一股口碑,讓中國商品在消費者的印象中第一反應就是精美、華麗和奢侈。就好像後世中國人一聽到德國製造,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做工精良。
像德璀琳這樣,通過各種方式,將中國文化產品輸出到國外的商人不計其數。德璀琳洋行在歐洲是最大的中國工藝品出口商,可在全世界來說,並不算大。那些受中國文化影響更深的國家,進口中國文化產品的規模更大。比如日本、朝鮮、越南、南非、滿清、印加王國等等國家,他們不僅僅局限於手工藝品,大量直接進口中國的書籍。從傳統經典,到最新的流行讀物,都能在這些國家熱銷。
就算是歐洲,德璀琳洋行也越來越受到其他競爭者的挑戰,法國人比德國人更有文化產品的嗅覺,在發現德璀琳洋行的業務模式之後,法國人緊跟著加入了這種郵購業務,之後意大利人也加入了進來,法國和意大利人在文化產品的設計能力上,甩開了德國人八千裏地。法國自不用說,意大利在後世享有“意大利設計,德國製造”的美譽,意大利的設計水平,是能夠跟德國的製造水平相提並論的。
法國和意大利競爭者的出現,讓德璀琳洋行的業務開始萎縮,作為歐洲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法國市場日益被法國本土代購企業奪走,這讓德璀琳開始思考轉型。
這幾年他發現了一個日益明顯的現象,中國經濟日益表現出一種跟歐洲迥異的特質。
他發現,在歐洲很難投入商業的一些技術,一些產品和設計,在中國有可能獲得成功。一些在歐洲推廣緩慢的商品和技術,在中國有可能一日千裏。然後這些在中國催熟的商業模式,又可以返銷歐洲。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