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節 最後二十四小時

字數:4922   加入書籤

A+A-




    1874年三月二十九日,淩晨,皇太子睡夢中被叫醒。

    這種情況,肯定是出了大事。

    首相周英,攜六部尚書,理藩院掌院,集體求見皇太子。

    事情是淩晨十分,德國大使正式向理藩院提出通告,德國將於明日午時,對英國宣戰,要求中國履行同盟義務,與德國一道對英國宣戰。

    李章銅先將情況上奏給丞相,丞相立刻召集各部尚書,一起求見皇太子,這種大事,必須內閣商討,而且宣戰之權,是屬於皇帝的。目前皇太子監國,皇太子都未必說了能算,所以跟皇太子商議,之後在做定論。

    德國大使還在等待回複,很顯然,他們還需要中國最後確認一下態度,如果李章銅回複說,中國不能履行義務了,德國人可能真的會調整方式,至少不會這麽急於開戰,等待英國對德國宣戰,跟德國主動向英國宣戰,政治意義是不一樣的,先宣戰者,總要背上一個挑起戰爭的罪名。如果英國主動向德國宣戰,則更能激發德意誌民族的團結。

    “還有什麽需要議的嗎?我們不是公開表態國,會遵守同盟義務!”

    皇太子聽到情況後,頗有些驚訝,距離中的同盟關係結束,就隻剩二十四小時了,本以為德國人不會開戰了,沒想到他們這時候通知說他們決定宣戰,要求中國履行義務,並就此問題希望得到中國的明確回複。

    皇太子等這個消息等的望眼欲穿,態度十分明確。

    不過丞相還是很猶豫:“殿下。如今時間已經來不及了,德國人似乎打算不宣而戰,這不和法理啊?”

    皇太子哼道:“合不合外交程序,那是德國人的問題,隻要同盟在,我們就要守約。”

    周英又道:“此事是否要先請示一下陛下?”

    丞相顯然不是一個想打仗的,盡管周英跟周觀海一樣,都是皇太子這幾年提拔上來的太子黨一係,但持重的文臣,都不太願意打這種沒道理的戰爭。

    皇太子道:“父皇定然是要奏明的。我會立刻啟奏父皇。不過我想父皇絕不會允許背盟之事發生的。所以可以回複德國人,如果德國對英國宣戰,我們會履行同盟義務。”

    周英也不再堅持,他畢竟是皇太子提拔的官員,不會跟皇太子一直唱反調。

    於是道:“那就請李掌院向德國大使傳達我國的態度吧。議會那邊怕是有些麻煩,天亮之後,我會找議長先商議一下。”

    皇太子道:“不要等天亮了,現在就到周觀海家裏去。趙尚書,你們擬定的作戰方略,可能立刻施行?”

    兵部尚書是趙仁,是一個權貴子弟,不過也算是太子係,因為他是從小跟皇太子一起長大的,一起在皇宮裏讀書,他的名字雖然叫仁,可他卻精通武略,跟烏拉爾的權貴子弟趙讓一樣,都是潮州趙家的子弟,父親是開國郡公趙文。

    兄弟倆一個叫仁,一個叫讓,本意是讓他們有仁讓之心,可由於兄弟倆竟然都高居尚書之位,而且都做了兵部尚書,坊間已經拿他們的名字起外號,稱其為當仁不讓。

    趙仁道:“回稟殿下。軍事方略隨時可以執行,若是對英開戰,當以水戰為主,陸戰為輔。不過方略有三,其一僅我國進行動員,水戰以地中海方向為突破,陸戰以印度、美洲方向為突破,本土可不進行動員,以非洲公司、美洲公司兵力作戰;其二,我國與屬國一起動員,對歐則烏拉爾王國進行動員,對美則印加王國進行動員,水戰則邀南非王國、希臘海軍助戰;其三,全力進行戰爭,動員本土、屬國,朝鮮、越南、緬甸諸國之兵,邀日本、南非、希臘出兵助戰。”

    皇太子道:“選第二方略吧。集中兵力,盡快拿下英屬印度和北美。”

    簡短的內閣會議很快結束,各司其職都行動起來。

    皇太子深吸一口氣,然後讓上書房直接向武當山發報,請示一下他那個老而不死,躲到武當山當神仙的父親。

    與此同時,李章銅向德國大使遞交了正式回函,表示會在德國宣戰後的三天之內,履行同盟義務。

    之所以是三天,德國大使並沒有詢問原因,準備也需要時間不是。原因則是,宣戰詔書需要皇帝同意,甚至需要皇帝簽字。

    跟德國大使的會晤中,李章銅還是有一些疑惑:“貴國不做通牒,就這樣直接對英國宣戰嗎?”

    德國大使苦笑道:“通牒不通牒,不就是一個程序嗎。如今還有誰尊重外交程序呢?”

    李章銅歎道:“隻是這樣會讓德國陷入不利的輿論形勢下。”

    德國大使道:“在惡人掌握話語權的時代,我們無論怎麽做,都會陷入不利的輿論中。英國跟我國並未交戰,但卻在對我國進行事實上的封鎖,可英國推動的國際輿論,卻一直在譴責我國。在英國率先做出敵對行為的情況下,我們還有什麽理由去尊重所謂的程序呢?”

    李章銅道:“還是希望貴國能夠妥善處理這種問題,要是在出一個比利時事件,會很麻煩。”

    德國大使搖了搖頭沒有表示。

    中國本來是沒有什麽外交程序的講究的,有的,隻有一套虛頭巴腦的儒家禮儀。主要是因為,春秋戰國之後,中國就沒什麽有意義的邦交行為了。連邦交行為都少見,就無法誕生出嚴格的現代外交程序來。

    但隨著中國這些年變得強大,加上有講禮儀的傳統,開始重新塑造外交禮儀。盡管跟西方有些區別,可對不宣而戰這種事情,還是諱莫如深。要臉的文人總要講究一個名正言順,這也是為什麽,皇太子想推動戰爭這麽難,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名義。

    德國在比利時的做法,實在是太孟浪了,雖然取得了一些短暫的軍事優勢,可是沒有宣戰,隻是在戰前半個消失,通知比利時要過境,在西方,英國人將德國描繪成日耳曼蠻族,在中國,輿論則一直聲討德國是以強淩弱,是不義行為。

    如果德國在玩一次比利時方案,中國又跟德國站在一起,難保不讓一些道德清高的文人抨擊朝廷,這是李章銅擔憂的問題。

    或許是因為考慮到比利時問題上處理的不夠合理,或許是給英國麵子,德國對英國宣戰之前,做了一些準備。29日清晨9時,德國駐英大使向英國政府提出要求,要求他們立刻解除對德國的封鎖,不得阻攔德國商船和其他中立國商船進出德國港口,否則將被德國視作戰爭行為。

    德國大使要求英國在三個小時之內給出答複。

    德國人這樣的宣稱就有意思多了,明確表示是英國已經對德國有了戰爭行為,那德國隨時宣戰,都是自衛,不存在程序上的問題。

    12時,英國鄭氏拒絕德國大使的要求,下午1時,德國大使向英國遞交照會,宣布因英國拒絕停止對德國的敵對行為,德國跟英國斷絕外交關係,並自動進入戰爭狀態。

    此時距離德國大使對英國提出照會,不過過去了四個小時而已。

    以這個時代的通訊水平,其實英國人還無法做到將德國的態度,傳遞給在海上執行封鎖任務的艦隊。

    結果德國艦隊提前出擊,並在宣戰之後,迅速攻擊了幾艘在北海巡航的英國巡洋艦,並且打沉了其中一艘。

    這幾年的海軍競賽,讓德國人裝備了80艘鐵甲艦,已經超過了法國海軍主力艦,但跟英國相比還差的很遠,因為同樣等級的鐵甲艦,英國人有200艘。

    所以德國海軍的出擊,在戰術上,沒有什麽意義。甚至連英吉利海峽都沒敢進入,因為進去容易,出來就難了。萬一被英國海軍堵在海峽中,有可能全軍覆沒。

    可德國海軍必須出擊,這是應中國要求進行的行動,就算沒有任何戰果,德國也必須展現他們在北海的存在,讓英國不得不在本土放置大量的艦隊,這有助於中國水師在其他海域擊敗英國海軍,取得製海權。這不僅僅是幫助中國,中國水師能否戰勝英國海軍,這關乎到這場戰爭德國能否取得最後的勝利。

    陸戰跟法國的戰鬥,德國人並不擔心,可他們對擁有海洋優勢的英國,毫無辦法。必須依靠中國人,隻要中國摧毀,至少是壓製了英國海軍,英國對法國的支持也就無以為繼了。不但英國無法從容的向法國派出陸軍,甚至英國自己都無法從海外獲得補給。這對如今連糧食都開始依靠進口的英國來說,是致命的。

    德國向英國宣戰之後,英國還沒向德國宣戰,就爆出德國海軍襲擊了英國軍艦的消息。而此時效率緩慢,程序複雜的英國內閣還在走宣戰的程序。宣召文件才剛剛通過內閣草擬,交到維多利亞女王的手裏。

    在得到文件之前,女王就收到了德國海軍偷襲英國軍艦的情報,不但馬上簽字,而且對國民提出呼籲,希望國民支持這場保衛偉大祖國的戰爭。

    之後英國正式宣布跟德國進入戰爭狀態,可他們的海軍並沒有對德國海軍進行反擊,因為英國海軍很清楚,德國海軍不足為慮,戰爭需要擔憂的是中國海軍。英國這些年製定出了無數海軍作戰計劃,其中超過一半都是專門針對中國的。

    隻是中國目前還沒有宣戰,讓英國還無法實施計劃。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