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節 美國往事(1)
字數:4152 加入書籤
加拿大美國是想要的,但為此跟中國開戰,美國寧可不要。
這個美國指的是美國北方聯邦,南方的聯盟國已經自成一國,由於雙方都在自己國名前冠上了美利堅三個字,所以外界開始以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和聯盟國(the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分別稱呼這兩個國家。
內戰結束,分裂之後,不管是合眾國還是聯盟國,其實都陷入了一段艱難的歲月。
戰後他們麵臨的主要困難,都是政治上的。由於南北雙方都欠下了巨額外債,他們的稅收一度甚至無法支付利息,因為兩個聯邦製政權,中央權力都太弱小,州權又太大,聯邦政府征稅的能力太弱,基本上隻有一個關稅是穩定的稅源。
北方相對還好一些,他們有強大的工業實力,財政實力相對較強,盡管償清外債遙遙無期,可借新債、還舊債的能力還是有的。
南方情況就十分惡劣了,他們不但欠下了巨額的外債,戰後經濟近乎崩潰,聯盟國美元信用蕩然無存,幣值不及戰前的百分之一,而且還在快速貶值,基本上南方聯盟國的美刀已經徹底成為了廢紙。
另外戰場主要位於南方境內,所以南方損失的物質財富十分巨大,還麵臨著嚴峻的戰後重建任務。
龐大的無力償還的巨額債務,崩潰狀態的惡性通貨膨脹和滿目瘡痍的連片廢墟,這是戰後南方麵對的三座無法逾越的大山。
因此戰後南方自己幾乎要崩潰,戰爭中給予了一百萬黑人自由人身份,可還有五六百萬黑人在法律上還是奴隸,可事實上,許多黑奴因為戰爭,已經脫離了奴隸主種植園的束縛,他們成了遊蕩在外的奴隸。戰後出台的,保護奴隸主利益的犯案,要求將這些奴隸歸還原主人,結果超過百萬壯年奴隸逃到北方。留在南方的奴隸,以及那些得到自由人身份的黑人,因為沒有生存的能力,很快生活艱難起來,於是社會治安極其混亂。
戰後前三年,別說償還外債了,南方聯盟國政府多次麵臨破產的邊緣,許多州因為不肯承擔外債,甚至險些再次發生分裂。後來得到一筆又一筆來自中國的緊急政治貸款,才讓他們維持了政府的存在。
三年之後,情況才慢慢穩定下來,穩定的原因,這些政治貸款隻是很小一部分,政治貸款隻能維持政府運作,保持一個基本的社會秩序,情況改善的最大原因,是開始有國外資本大量湧入,這些湧入的民間資本,重新激活了南方的經濟,經濟改善,才是社會穩定,政權牢固的根基。
由於南方缺乏礦產和發展工業的條件,湧入的資本主要是農業資本,主要的資本,正是來自於密西西比河對岸的中國資本。
密西西河西邊的中國領土上,早就誕生了相當雄厚的一批農業資本,不過最早向美國南方投資的,並不是這些農業資本,因為大量自由黑人、印第安人,在戰爭之後,都成了不安定因素,社會治安十分混亂,混亂的治安顯然不是投資的好場所。
第一批湧入的資本,其實是十分被動的。由於在小石城一帶,發展出來規模可觀的棉紡織工業,以生產南京布、平紋布為主要支柱,棉紗廠和織布廠規模都十分龐大,他們的原料中,除了一部分自產之外,很大一部分其實就是來自密西西比河對岸的美國,來自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
當地棉紡織業因為這些關係,戰爭的影響,讓聯盟國的棉花生產陷入停頓,這讓這些棉紡織工業原料不足,可是他們跟那些種植園主是有業務聯係的,為了盡快回複原材料供應,一些紡織廠就以預付定金甚至借款的方式,來自支持跟他們關係良好的種植園主。
但社會秩序的動蕩,大量黑人釋放和逃亡,導致勞動力嚴重不足,戰爭中許多種植園主持有的債券也因為金融崩潰,變成廢紙一般,所以盡管得到了一批貸款,可許多種植園主還是破產了。
破產後,他們最有價值的資產,也就是種植園,有的被政府查封,進行拍賣,用來償還債務人,可是在社會秩序混亂,奴隸逃亡的情況下,農業發展很不被看好,即便是底價,依然有大量地產無人肯接手。
為了挽回損失,一部分紡織業資本家咬牙接收了這些土地,有了種植園後,就是想辦法恢複生產,可沒有奴隸。幸好他們是中國人,農業文化深入骨髓,而且沒有使用奴隸的習慣。中國地主習慣的經營方式,是雇傭長工,或者租讓土地。
於是有的地主開始雇傭自由黑人,有的地主則選擇招募佃農。長工製和租佃製開始在聯盟國推廣,並且度過最艱難的兩三年後,開始發揮效果。
事實上,雇傭黑人的成本,比維持奴隸高不了多少,雇傭自由勞動,盡管短期成本看似比持有免費勞動的奴隸要高,但卻不需要支付一筆昂貴的購買奴隸的固定成本,初期投入很低。租佃製就更沒有風險了,土地分成一塊一塊出租給黑人家庭耕種,收取固定的地租,效益不高,但很穩定。
嚐到甜頭之後,大量中國資本開始組團湧入聯盟國,一開始他們尋找那些無人問津的破產土地,後來這些土地都被人瓜分殆盡後,他們又開始成片成片的購買土地。這種抄底一樣的投資,持續了三年,直到地價幾乎恢複到戰前的水平,這才漸漸平息。
這些湧入的商業和農業資本,三年內席卷了南方三分之一的耕地,不過對聯盟國也有很大的好處,大量湧入的投資,成為流入聯盟國經濟體中的一股資金流,這股活水激發了聯盟國的經濟。同時湧入的資本,也重塑了聯盟國的農業經濟,讓聯盟國的支柱產業,棉花種植漸漸恢複。
最難熬的三年過去了,經濟開始恢複,延期的債務也開始慢慢償還,政府稅收不但足夠維持自己的運作,還可以撥款修繕一些基礎設施了。
但聯盟國經濟,已經被中國基本控製,大量動輒十萬畝以上的大農業資本在這裏形成。長工製和租佃製,開始慢慢取代奴隸勞動。即便是那些依然在使用奴隸勞動的種植園主們,也漸漸發現,與其花費重金購買奴隸,還不如在自由勞動市場上雇傭長短工,戰爭中得到自由身份的百萬黑人,是這個自由勞動力市場上的第一批勞工。接著大量的逃跑奴隸也通過出售勞動力生存。
盡管還沒有宣布完全廢奴,可一些種植園主們,也漸漸開始主動釋放奴隸。主要是一些作為負擔的老弱黑人,他們幾乎是被趕出種植園的,他們成了第二批自由勞工。由於戰前奴隸製盛行,導致南方缺乏一個完善的自由市場,早期獲得自由的黑人奴隸又普遍遭到歧視和排擠,這些黑人大量擁擠進一個狹小的自由勞動力市場,導致工資被壓的很低。相比密西西比河另一側的中國領土上,優勢巨大。
於是在三年後,治安環境日趨穩定之後,已經在聯盟國市場上取得成功的第一批投資者看到了機會。第一批投資者中,有一部分正是紡織工業資本家,他們發現黑人勞動力非常便宜,並且通過跟黑人的接觸,發現這些做過奴隸的黑人其實相當馴服。於是在成功通過雇傭黑人,恢複了棉花種植之後,有些資本家開始將工廠向聯盟國境內轉移。此時這種投資十分劃算,一方麵是黑人工資下降,另一方麵是聯盟國金融崩潰,導致金本位的中國貨幣在這裏購買力嚴重高估,投資的成本極低。
唯一製約的是,黑人的技術能力很差,他們逐步逐步的轉移工廠,先是軋棉,接著是紡紗,五年後,聯盟國出產的棉紗,就已經在北美領地上占據了巨大的份額。
由於距離的關係,小石城所在的中南省最方便將本地的低端產業轉移到了聯盟國境內,這裏的低端產業,經過短暫的興盛,在高勞動力成本下迅速轉移,但興盛時期積累的財富並沒有消失,而是變成了投資。另外紡織業從這裏走過,也並不是片葉不沾身,他們留下了一套工業體係。紡織業走了,當年因紡織業發展起來的機械工業還在,紡織業走了,但當地的產業鏈不是斷掉了,而是升級了。
當然,產業轉移不是一年半載就能完成的,但跡象很明顯,趨勢出現了,不順應這個趨勢的,要麽退出,要麽淘汰,最後隻會留下高端紡織業,留下設計、製衣,機器設備等高附加值的產業。
大概用了五年時間,中南省大量的棉紗廠轉移到了河對岸,轉移到了新奧爾良為中心的路易斯安那。
伴隨產業轉移,聯盟國經濟轉好的過程中,是奴隸製的進一步破產。(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