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節 美國往事(2)

字數:3924   加入書籤

A+A-




    早在內戰之前,許多奴隸製種植園主就已經債台高築,高昂的奴隸走私成本,變幻無常的棉花價格,讓許多大種植園主其實負債累累,最大的放債人之前就是紐約的銀行家。

    一場內戰,更是讓他們比鄰破產,最大的打擊是,內戰讓上百萬黑人成為了第一批自由勞動者,自由勞動市場一旦建立起來,會持續的衝擊奴隸製。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奴隸勞動是最保險的,但一旦有了選擇,自由勞動更加靈活的優勢就顯現了出來。棉花並不是一個全日製工作,種植、采收時期密集使用勞動力,但大多數時間,維護並不需要太多勞動力,這意味著奴隸製對勞動力的使用,是低效率的。

    而自由勞動市場,則是對勞動力最優化的調配,中國資本接過了破產的奴隸莊園之後,大量使用自由勞動力,隻在采收季節雇傭短工,平時隻招募少量的長工維護,並不一直養活奴隸,反而降低了成本。

    那些本就經營不好的種植園,在新的經營方式衝擊下,要麽轉型,要麽破產,要麽選擇退出,結果奴隸製就持續受到衝擊,許多種植園主發現,用奴隸勞動已經無利可圖,甚至賣都賣不出去。而自由黑人出現之後,他們也開始想辦法為他們的親人贖身。奴隸製解放,最後不是在政治的壓力下,而是在經濟的衝擊下,自我瓦解的。

    由於中國資本的大量投資,盡管遭到了一批種族主義者的排斥,但大勢所趨,加上聯盟本身就依賴這些投資,因為他們的經濟狀況,讓其他國家都不樂意投資他們,隻有近在咫尺的中國資本有投資的動力和能力。

    隨著經濟聯係的加強,聯盟國跟中國的關係持續緊密,為了方便貿易,雙方的關稅漸漸降低到了可有可無的程度,但聯盟國依然欠下中國巨額債務,中國卻希望得到麵向大西洋的港口,最終在聯盟國財政破產的壓力下,中國以2000萬貫,相當於戰前3000萬美國左右的價格,將邁阿密以及周邊的沼澤地帶買了下來,作為中國最靠近北大西洋的基地。

    度過最初的五年之後,聯盟國的經濟才徹底好轉起來,在中國資本的帶動下,聯盟國本國資本也開始快速的轉型。

    他們本就有一個相對健全的政治製度,盡管從美國聯邦分離出來,可他們的政治製度,甚至連憲法都是照抄當年的聯邦憲法,議會製、法製這些已經形成的製度其實並沒有動搖。而且南方種植園主一項支持自由貿易,戰後聯盟國迅速推行自由貿易政策,盡管關稅作為聯盟政府幾乎唯一的收入來源,無法廢除,可在其他方麵,卻極力營造良好的貿易氛圍,保護貿易安全,這些對經濟都是極為有利的。

    之前瀕臨崩潰是由於脆弱的經濟基礎,無法承受內戰的打擊,以及奴隸製崩潰中帶來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在煎熬了五年之後,已經大大緩解,湧入的中國資本,加上聯盟國重塑了本國美元體係,盡管還叫“dollar”,為了跟北方美刀區分開來,被稱之為聯盟刀。

    聯盟刀的含金量大大降低,北方聯邦戰後一直努力恢複美元的含金量,用了八年時間精簡財務,將美元含金量恢複到了1.5克黃金左右,跟他們在在1792年,頒布的鑄幣法案規定的一美元折合24.75格令(1.6038克)純金的含金量已經接近。而聯盟刀是從崩潰中重新建立起來的,聯盟國根本就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恢複貨幣價值,在瘋狂貶值之後,最後將聯盟刀穩定在了0.01克黃金左右,連戰前的百分之一都沒有。

    貶值、重塑、奴隸製改革,數百萬自由勞工出現,痛苦歸痛苦,生活水平下降歸下降,可卻迎來一個工業化的春天。

    勞動力成本大量下降,跟河對岸的中國相比,聯盟國的勞動力還不到三分之一,跟北方的聯邦相比,也不到一半,這讓他們成為北美地區勞動力價格最低的地區,盡管沒有什麽重要的礦產資源,但土地資源豐富,事宜棉花、煙草等經濟作為生長。戰前他們的工業水平雖然低下,可並不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農業國家,他們還是有一定的工業基礎的。

    後世估計,戰前美國北方北方工業年產值大概15億美元,有130萬工人,22000英裏的鐵路網和豐富的糧食產出,南方工業薄弱,年產值隻有1550萬美元,工人僅11萬,鐵路隻有9000英裏。

    相比美國北方當然很差,可北方在戰前就已經是世界排名前幾的工業大國,因此不是南方本來就差,而是對標的對手太強。1500萬美元的工業產值,11萬產業工人,9000英裏(14484公裏)鐵路,這個水平其實並不差。至少在美洲地區,比他做的好的國家不多,一萬多公裏的鐵路裏程,放在全世界也頗具規模。而且南方擁有大量的大學,教育水平上,也緊跟世界一流水平。

    這些條件,是滿足工業革命的基礎的,於是五年之後他們的經濟不但恢複過來,還開始進入了高速增長階段,榨糖、煙草、棉紡織工業、鐵路工業、航運業,全麵發展。由於起點低,這種突然爆發的增長,速度十分驚人,伴隨著奴隸製破產的,是快速邁進現代國家。

    也有一些拖後腿的,加勒比海幾個州,古巴、波多黎各和牙買加,由於孤懸海外,加上西班牙統治時期的基礎貧弱,依然保持著頑固的奴隸製。經濟發展相對之後,工業化的強勁東風一時還很難吹到這裏。

    聯盟國工業化的資本,應該說主要是內生的,絕大多數資本是調整後的本國資本,中國資本湧入雖然很多,可最高時候也沒有超過三分之一。而且集中於種植園、棉紡織業投資,對其他產業的滲透很低。

    但即便是美國本國資本,此時也離不開中國資本的支持,因為中國金融資本進入了這裏。戰前,南方資本家和種植園主,主要是向紐約和英國的銀行家借貸,他們的棉花交易很多都在紐約,出口國則主要是英國。但戰後,英國人在其他地方找到了替代產地,同時距離的關係,英國資本更樂意投資北方。這導致南方棉花出口,逐漸轉向中國,準確來講主要是中國北美領地,中國本土更多是進口印度棉花。

    經濟上跟北方和英國的聯係開始疏遠,而且政治上,聯盟國極度排斥北方,紐約銀行業的資本別說再次進入南方,甚至聯盟國政府支持本國的大量種植園主去賴掉紐約銀行家的債務。導致許多紐約銀行破產,同時打不完的國際官司和政治對抗。

    在這種情況下,借助本國農業和紡織業資本進入聯盟國的東風,中國的金融資本也進入了這裏,聯盟國十大銀行中,九家都是中國銀行。他們不但向中國投資者提供存貸款服務,還麵向聯盟國資本家開展業務。黃金霸權下的中國銀行,資本實力冠絕世界,因此他們的進入,也間接的幫助聯盟國穩定了貨幣。

    政治製度健全,法律製度完善,自由貿易政策,金融重新穩定,勞動力價格低廉,農業經濟化程度高,這些都讓南方開始恢複。

    北方雖然工業實力更強,總體經濟規模龐大,甚至有能力重新恢複了美元含金量,但這些年北方的經濟發展並不好。

    首先是巨額的內外債務,林肯發行的債券,比曆史上規模更大,高達50億美元,沉重的債務利息,聯邦政府都很難償還。由於戰爭的失利,林肯的辭職,讓聯邦權力不是加強,勉強維持了原狀,依然以出售公共土地和關稅為主要財政收入,戰爭期間林肯推動的個人所得稅等新稅種,都在各州的反對下紛紛廢除。

    一方麵為了應付財政困難,另一方麵為了保護本國工業,本就一直試圖推動提高關稅的北方聯邦迅速大幅度提高了關稅,平均稅率已經高達40%,幾乎是全世界最高的關稅水平。還采取了出售公共資產的方式來彌補財政,比如賣掉了大量戰爭期間建立起來的造船工廠,賣掉了大量的公共土地,甚至連一支龐大的艦隊都賣的所剩無幾,如果不是還要麵對一個敵對的南方政權,北方聯邦甚至可能徹底解散海陸軍。

    南北戰爭後,在高關稅保護下,北方工業並沒有獲得發展的良機,反而陷入了長期的蕭條之中。其實北方工業本身不具有國際競爭力,主要不是因為國外工業品的衝擊,而是美國自身的問題,由於相對土地龐大人口稀少,大量湧入的移民是衝著可以廉價獲得土地,而不是打算來美國做工人,因此美國工人數量一致不多。這也是為什麽美國工廠普遍規模很大,機械化程度很高的原因,都是人力稀缺倒逼的。(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