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節 夷吾

字數:2144   加入書籤

A+A-


    秋季,諸侯會盟。周惠王派周公召見鄭文公,說:我安撫你去跟隨楚國,又讓晉國輔助你,這樣可以稍稍安定了。鄭文公對周惠王的命令感到高興,又對沒有朝見齊國感到懼怕,所以打算逃走回國而不參加盟誓。孔叔不讓他走,說:國君舉動不能輕率,輕率就失掉了能親近的人。失掉了能親近的人,禍患必然來到。國家困難而去祈求結盟,所失掉的東西就多了。您一定會後悔。鄭文公不聽,離開了軍隊潛逃回國。

    楚國的鬬穀(dougu)於菟滅亡弦國,弦子逃往到黃國。這時江、黃、道、柏和齊國友好,這些國家都和弦國有婚姻關係。弦子仗著這些關係而不去事奉楚國,又不設置防備,所以被滅亡。

    晉獻公再次向虞國借路進攻虢國。宮之奇勸阻說:虢國是虞國的外國,虢國滅亡,虞國必定跟著遭殃,晉國的野心不能讓他打開,引進外**隊不能忽視。一次已經夠了,難道還可以來第二次嗎?俗話說的“大車的板和車子互相依存,嘴唇缺了,牙齒便受冷寒”,這說的就是虞國和虢國的關係。虞公說:晉國是我的宗族,難道會害我嗎?宮之奇回答說:太伯、虞仲,是太王的兒子。太伯沒有隨侍左側,所以沒有繼位。

    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兒子,做過文王卿士,功勳在於王室,受勳的記錄還藏在盟府。晉國準備滅掉虢國,對虞國又有什麽可愛惜的?況且虞國能比晉國的桓叔、莊伯更加親近嗎?如果他們愛惜桓叔、莊伯,這兩個家族有什麽罪過,但是卻被殺戮,不就是因為使他們感到受到威脅嗎?親近的人由於受寵就威脅公室,尚且被無辜殺害,何況對一個國家呢?虞公說:我祭祀的祭品豐盛又清潔,神明必定保佑我。

    宮之奇回答說:下臣聽說,鬼神並不是親近哪一個人,而隻是依從有德行的人,所以《周書》說:上天沒有私親,隻對有德行的人加以輔助。又說:祭祀的黍稷不芳香,美德才芳香。又說:百姓不能變更祭祀的物品,隻有德行才可以充當祭祀的物品。這樣看來,那麽不是道德,百姓就不知,神明也就不來享用祭物了。神明所依憑的,就在於德行了。如果晉國占取了虞國,發揚美德作為芳香的祭品奉獻於神明,神明難道會吐出來嗎?虞公不聽,答應了晉國使者的要求。宮之奇帶領了他的族人出走,說:虞國過不了今年的臘祭了。就是這一次,晉國不必再次出兵了。

    八月某一天,晉獻公包圍上陽。問卜偃說:我能夠成功嗎?卜偃回答說:能攻下。晉獻公說:什麽時候?卜偃回答說:童謠說,丙子日的清早,龍尾星為日光所照;軍服威武美好,奪取虢國的旗號。鶉火星像隻大鳥,天策星沒有光耀,鶉火星下整理軍隊,虢公將要逃跑。這日子恐怕在九月底十月初吧!丙子日的清晨,日在尾星之上,月在天策星之上,鶉火星在日月的中間,一定是這個時候。

    冬季,十二月初一日,晉國滅掉了虢國。虢公醜逃亡到京城。晉軍回國,住在虞國,乘機襲擊虞國,滅亡了它。晉國人抓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並伯,把並伯作為秦穆姬的陪嫁隨員,但並不廢棄虞國的祭祀,而且把虞國的賦稅歸於周王。所以《春秋》記載說“晉人執虞公”,這是歸罪於虞國,而且說事情進行得太容易。

    (6)僖公六年

    六年春季,晉獻公派遣賈華率軍進攻屈地。夷吾守不住,和屈人訂立盟約然後出走。準備逃亡到狄。郤(xi)芮說:在重耳之後離開而且同樣逃到狄,這就表明你有同謀的罪過。不如去梁國。梁國接近秦國而又得到它的信任。於是夷吾就到了梁國。

    夏季,諸侯進攻鄭國,因為鄭國逃避首止那次結盟的緣故。諸侯軍包圍了新密,這就是鄭國在不宜動土築城的時令而築城的緣故。秋季,楚成王出兵包圍許國來救援鄭國。諸侯出兵救援許國,楚軍於是回國。

    冬季,蔡穆侯帶領許僖公到武城去見楚成王。許男兩手反綁,嘴裏銜著璧玉,大夫穿著孝服,士抬著棺材。楚成王詢問逢伯。逢伯回答說:從前武王打勝殷朝,微子啟就是這樣做的。武王親自解開他的捆綁,接受他的璧玉而舉行掃除凶惡之禮,燒掉他的棺材,給以禮遇而命令他,讓他回到原地原位去。楚成王接受了逢伯的建議。

    (7)僖公七年

    七年春季,齊國人進攻鄭國。孔叔對鄭文公說:俗語有這樣的話:心誌假若不堅強,怎麽能又怕屈辱?既然不能強硬,又不能軟弱,因此隻有死路一條。國家危險了,請您向齊國屈服以挽救國家。鄭文公說:我知道他們是為什麽來的了,姑且稍稍等我一下。孔叔回答說:情況危急,早晨到不了晚上,怎麽等待君王呢?(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