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節 采桑打敗狄人
字數:2406 加入書籤
夏季,鄭文公殺死申侯以討好齊國,同時也是由於陳國轅濤塗的誣陷。當初,因為申侯是申氏所生,受到楚文王的寵信。文王將要死的時候,把璧玉給他,讓他走,說:隻有我了解你,你壟斷財貨而永不滿足,從我這裏取,從我這裏求,我不加罪於你。後來的人將會向你索取大量財貨,你必然不免於最。我死,你一定要趕快走,不要到小國去,他們不會容納的。安葬楚文王後,申侯逃到鄭國,又受到厲公的寵信。子文聽到他的死訊,說:古人有這樣的話說:了解臣子沒有像國君那樣清楚的。這句話是不能改變的啊!
秋季,魯僖公和齊桓公、宋桓公、陳國的世子款、鄭國的世子華在寧母結盟,策劃進攻鄭國。管仲對齊桓公說:臣聽說,招撫有二心的國家,用禮;懷念疏遠的國家,用德。凡事不違背道德和禮,沒有人不歸附的。齊桓公就以禮對待諸侯,諸侯的官員接受了齊國賞的土特產。
鄭文公派遣太子華接受會議的命令,對齊桓公說: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違背您的命令。您如果除掉他們而和敝國講和,我國作為您的內容,這對您也沒有什麽不利。齊桓公準備答應他。管仲說:君王用禮和信念會合諸侯,而用邪惡來結束,未免不行吧。兒子和父親不相違背叫做禮,見機行事完成君命叫做信。違背這兩點,沒有比這再大的邪惡了。
齊桓公說:諸侯進貢鄭國,沒有得勝;現在幸而有機可乘,利用這點,不也行嗎?管仲回答說:君王如果用德來安撫,加上教訓,他們不接受,然後率領諸侯討伐鄭國;鄭國挽救危亡還來不及,哪敢不害怕?如果領著他的罪人以兵進攻鄭國,鄭國就有理了,還害怕什麽?而且會合諸侯,這是為了尊崇德行。會合而讓奸邪之人列於國君,怎麽能向後代交代?諸侯的會見,他們的德行、刑罰、禮儀、道義,沒有一個國家不加以記載。
如果記載了讓邪惡的人居於君位,君王的盟約就要廢棄了,事情做了而不能見於記載。這就不是崇高的道德。君王還是同意為好!鄭國一定會接受盟約的。子華既然做了太子,而要求憑借大國來削弱他的國家,也一定不能免於禍患。鄭國有叔詹、堵叔、師叔三個賢明的人執政,還不能去鑽它的空子。齊桓公於是向子華辭謝。子華因此得罪了鄭國。
冬季,鄭文公派遣使者到齊國請求訂立盟約。閏十二月,周惠王去世。襄王擔心大叔王子帶作亂,又害怕不能立為國君,所以不發布喪事的消息,卻把將要發聲內亂的事向齊國報告。
(8)僖公八年
八年春季,魯僖公和周王室的使者、齊桓公、宋桓公、衛文公、許僖公、曹共公、鄭世子款在洮(tao)地會盟,商談安定王室。鄭文公請求參加盟會,表示順服。襄王的君位安定後,才舉行喪禮。
晉國的裏克率領軍隊,梁由靡駕禦戰車,虢射作為車右,在采桑打敗了狄人。梁由靡說:狄人不以逃走為恥,如果追擊,必然大勝。裏克說:嚇唬一下就行了,不要因為追擊招來更多的狄人。虢射說:隻要一年,狄人必然再來,不去追擊,就是向他們示弱了。
夏季,狄人進攻晉國,這是為了報複采桑這一戰役,應驗了,虢射所說一年的預言。秋季,舉行宗廟合祭。把哀薑的神主放在太廟裏,這是不合於禮的。凡是夫人,如果不死在正房裏,不在祖廟裏停棺,不向同盟國家發訃告,不陪祀祖姑,就不能把神主放進太廟裏去。
冬季,周王室的使者來魯國訃告喪事,由於發生禍難,所以訃告遲了。宋桓公得了重病,太子茲父再三請求說:目夷年長而且仁愛,君王應該立他為國君。宋桓公就下令要目夷繼位。目夷推謝說:能夠把國家辭讓給別人,還有比這更大的仁愛嗎?下臣不如他!而且又不符合立君的順序。於是就退了出去。
(9)僖公九年
九年春季,宋桓公去世。還沒有下葬,宋襄公就會見諸侯,所以《春秋》稱他為“子”。凡是在喪事期間,天子稱為“小童”,公侯稱為“子”。夏季,魯僖公和宰周公、齊桓公、宋桓公、衛文公、鄭文公、許僖公、曹共公在葵丘會見,重溫過去的盟約,同時發展友好關係,這是合於禮的。
周襄王派宰孔把祭肉賜給齊桓公,說:周天子祭祀文王、武王,派遣我把祭肉賜給伯舅。齊桓公準備下階拜謝。宰孔說:還有以後的命令,天子派我說,因為伯舅年紀大了,加上功勞,獎賜一級,不用下階拜謝。齊桓公回答說:天子的威嚴就在前麵,小白我豈敢受天子的命令而不下階拜謝?不下拜,我唯恐在諸侯位上摔下來,給天子留下羞辱。豈敢不下階拜謝?齊桓公下階拜謝,登上台階接受祭肉。
秋季,齊桓公和諸侯在葵丘會盟,說:凡是我們一起結友的人,既已結盟之後,就回複到過去那樣友好。宰孔先行回國,遇到晉獻公,說:可以不去參加會盟了。齊桓公不致力於德行,而忙於遠征,所以向北邊攻打山戎,向南邊攻打楚國,在西邊就舉行了這次會盟,向東邊是否要有所舉動,還不知道,攻打西邊是不可能的。晉國恐怕會有禍亂吧!君王應該從事於安定國內的禍亂,不要急於前去。晉獻公聽了這話,就回國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