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未來的領事麥華陀

字數:3971   加入書籤

A+A-




    “你們看,這些就是洋人,一個個高鼻深目,頭發都是帶色的,就跟個妖怪似的。”老王得意洋洋地介紹。

    趙大貴撇了撇嘴,這有什麽稀奇的,現代社會隨便打開電視機都能看到。

    不過,見識廣博的主神對這些西方人有些無動於衷,對陳小二這樣的原住民來說,眼前的景象還是很有衝擊力的。

    “這洋人果然稀奇,真正的赤佬。”陳小二一臉震驚地說道。

    “那邊還有個洗臉的洋人,你們可以過去仔細看。

    不過記住了,不要弄出太大動靜,把人驚住了。”老王以一副我服務良好的態度說道,不過這服務似乎也太好了一點。

    陳小二果然過去,還有些不知輕重,想伸手摸人膝蓋,還好趙大貴眼疾手快,忙上前拉住他的手。

    不過,這已經有些晚了,那個洗臉的洋人早就覺到有人過來,而且不湊巧的是,這還是一位能說中國話的洋人。

    “你們這是怎麽回事兒,一天到晚就帶不相幹的人過來,還講不講一點禮貌了?”那名洋人抬起頭來,指著老王,憤怒地說道。

    “怎麽,這洋人還會說話?”陳小二一臉驚恐地退了下來,躲到趙大貴身後。

    “是我家親戚,從老家過來看我,我正要帶他們到我那裏去呢,隻是路過而已。”老王嗬嗬一笑,很滾刀肉地說道。

    隻是,這種說法顯然騙不過這名洋人,隻見對方一臉憤怒地望著老王和趙大貴等人,看來早就明白老王做的是什麽勾當了。

    趙大貴一看就知道不好,他今天過來是有很重要的事情的,不是要惹人生氣的。

    “Sorry, Sir,I came here today is to meet the consul, I would like to apologize if it offended you anyway.(對不起,先生,我今天過來是想求見領事先生,如果我對您有所冒犯,還請原諒。)”趙大貴立即上前,飆起自覺還算正宗的英語來。

    沒想到他這一說話,居然將在場三個人都給驚住了,不管是那位高鼻深目的洋人,還是老王和陳小二,都吃驚地看向趙大貴。

    “You can speak English?(你會說英語?)”那名洋人吃驚地問道。

    趙大貴直到此時才注意到對方相當年輕,看起來隻有二十歲左右,如果是在現代社會,也就是個大二學生。

    “你會說洋人的話?”更驚訝的是老王和陳小二,發現自己的同伴居然會說妖怪似的洋人的話,似乎讓他們非常吃驚,幾乎是一起出聲問道。

    “我幼時遇到過一位傳教士,多少學過一點英語。(好吧,英語就飆到這兒吧)”趙大貴用中文回答,算是同時回答三個人的疑惑,心裏不無一些得意。

    就算沒有主神圖書館賦予的語言神通,在前後學過十年以上英語的趙大貴,這這時代的中國人當中,也是頂尖的外語人才,而且是全中國都數一數二的那種。

    “那還真是少見。對了,在下是Walter Henry Medhurst,中文名叫麥華陀,很榮幸見到閣下。”年輕的洋人呆了一下,便滿臉笑容地說道。

    “久仰大名,在下姓趙名大貴,很榮幸見到閣下。”趙大貴同樣微笑著說道,同時伸出手,與對方握起手來。

    “您如果想會見領事先生的話,就跟我一起走吧,我可以領您過去見他。”麥華陀帶著外交人員特有的彬彬有禮說道,並向趙大貴指出領事辦公室所在的方向。

    “那就叨擾了。”趙大貴回答。

    到了這時候,老王和陳小二的存在就沒什麽意義了,趙大貴便掏出一百萬錢遞給陳小二,算是謝禮,然後讓他自行回去。

    接著,趙大貴便跟麥華陀一起,到巴富爾辦公的房間走去。

    趙大貴對麥華陀說久仰大名,並不全是客套話,但凡對中國近代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會對麥華陀及其父麥都思有所了解的。

    麥華陀的父親麥都思(也叫Waler Henry Medhurst)是很早就來華的著名傳教士,後來在中國傳播最廣的中文聖經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翻譯的,而且他還是著名的“墨海書館”的創辦人,與李善蘭、徐壽、華蘅芳等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墨海書館”是西方人在中國開辦的第一家出版機構,翻譯和傳播大量宗教類書籍和西方科學書籍,對中國近代新聞業的發展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太平天國的幹王洪仁玕也曾在墨海書館工作過。

    除此之外,麥都思還將自己原來在定海開辦的醫院搬到上海來,取名基督教醫院,是如今仁濟醫院的前身。

    總而言之,麥都思對中國學者了解和學習西方文化和科技,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同時也是中國第一次教案“青浦教案”的三名傳教士之一。

    麥華陀作為麥都思的兒子,其本身經曆也有很多傳奇色彩。

    麥華陀出生於1823年,1839年來華在澳門學習多種語言,與1840年10月剛剛十七歲的時候成為英國在華商務總監督與全權代表(沒錯,這才是義律的職務正式名稱)義律的秘書之一,在鴉片戰爭期間先後成為海軍少將喬治.伊利亞特和遠征軍司令璞鼎查的隨員。

    在簽署“南京條約”的時候,麥華陀是璞鼎查帶的四名翻譯之一,考慮到他當時的年紀隻有十九歲,可以稱得上是少年有成了。

    從1843年開始,麥華陀成為上海領事巴富爾的隨員到上海,參加一係列重要協議的簽訂。

    之後,麥華陀在1854年成為福州領事,1860年開始任上海代理領事和領事,1865年成為漢口領事,1868年複任上海領事,1870年起任上海永久領事(見鬼,這是什麽職位),1877年退休回國並獲得爵位。

    在這裏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麥都思是傳教士中難得的尊重中國人民,也願意向中國人傳播西方先進科學的開明人士,但他對兒子先後在多名英國遠征軍指揮官手下當隨員,似乎也沒有任何意見。

    上帝的歸於上帝,阿提拉的歸於阿提拉,即如是也。

    有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可能值得提一下,麥華陀是試圖在中國推廣鐵路的重要人物,為此不惜采用近乎欺騙的方法,以修建道路的名義購買土地,然後卻轉而撲上鐵軌,修建一條上海租界到吳淞鎮的鐵路,並於1876年正式通車。

    當然,這條鐵路下場並不好,清廷以舉國之力加以反對,就是號稱開明的洋務名臣沈葆楨也認為洋人此舉是對清廷官僚體係的侮辱,後來清廷話二十八萬五千兩的高價買下已經鋪好開通的14.5公裏長鐵路,然後又把鐵軌拆下來,跟火車頭等部分機器一起,運到大員島去了。

    不過,無論麥華陀日後在官場上的成就如何,中國近代史上的評價如何,1843年的麥華陀隻是一名二十歲的年輕人而已。(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