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崩盤開始

字數:3700   加入書籤

A+A-




    管家熟悉自家老爺的性子,知道必然是這個結果,隻是按規矩詢問而已,聞言便點頭,退到一邊找人拿錢交割貨物去。

    這個小樹林裏,除了吳健彰一夥人,還有不少大人物在遠遠觀看,包括號稱上海第一大亨的林阿欽。

    林阿欽在遠處觀看了一會兒,臉上一腦門子官司,最後便轉身匆匆忙忙回自家商行去了。

    吳健彰跟他熟絡,遠遠地拱手施禮,但林阿欽走得匆忙,似乎根本沒有看到,隻是足不停蹄地走了,隻留下吳健彰暗自搖頭,覺得此人沒有一點定力,比趙大貴可是差遠了。

    趙大貴在繅絲廠裏忙活半天,巴富爾領事和宮慕久道台也先後過來,表示慰問,同時詢問有什麽需要幫忙的。

    趙大貴搖搖頭,表示自己這邊撐得住,隻是希望兩位官員能上上心,追查晚上襲擊的盜匪,給大貴商行一個公道。

    兩位大人物胸脯拍得邦邦響,說肯定會想辦法找到這夥膽大妄為的土匪,然後派軍隊消滅了。

    趙大貴心中暗自搖頭,這兩位其實是聽說繅絲廠這邊穩住了才過來的,要是這邊真出了事,無法交割提貨單上的貨物,估計絕不會現身。

    但是,作為官員而言,這也是應有之事了。

    趙大貴在門口忙一整天,繅絲廠裏離門口不遠的二層小樓上,卻有兩個人一直在屋裏看下麵的西洋景。

    “這趙大貴真是奢侈啊,居然拿透明的琉璃做窗戶,這得花多少錢啊。”福威鏢局的總鏢頭林振威敲了敲窗戶上的玻璃,感慨地說道。

    這時代的清朝,窗戶基本都是用白紙糊的,趙大貴按照西方人的習俗,給洋樓裝上透明玻璃,立刻顯得亮堂了許多,也氣派了許多。

    “師叔,這趙大貴是怎麽回事,土匪都被我們打跑了,他還要給自家廠房燒一把火,弄出這麽大陣仗來。

    他這得虧多少錢呢?”李英瓊就在林振威店麵的椅子上坐著,不明白地說道。

    原來,昨日的戰鬥結束後,趙大貴擔心第二天又出亂子,就請福威鏢局的高手們在繅絲廠裏繼續留守,便安排林振威等在這小洋樓上休息,順便加以警戒。

    “這有什麽不明白的。”林振威不由搖了搖頭,自己這個師侄女武功高強,為人也聰明,但就是有些不理俗事,很多事情都看不明白。

    “他的貨物昨夜並沒受損失,故意放把火,就是要讓這些人著急,然後拿錢過來交割貨物。

    我剛才下去粗略看了一下,從生絲到茶葉、洋布,至少有五六十萬的貨物交割,趙大貴這一把可是賺大了。”

    “可是,他那些提貨單早就賣了出去,早晚要交割的,如此著急又何必呢?

    還饒上自己的拉生絲的廠房,我可聽說了,那廠房裏的機器都是用黃銅打造,拉出來的生絲價格能保證三四倍,是一等一的好生意。

    他這憑空損失損失兩座廠房,就為了早就賣出的貨物兌現,這又何必呢?”這才是李英瓊最不理解的地方。

    原來,趙大貴一向有決斷,又講究做戲做全套,一旦決定燒建築,就選了最關鍵的繅絲廠房放火,而不是什麽無關緊要的小建築。

    吳健彰等商人精明得很,要不是知道存放繅絲機的關鍵廠房被燒,恐怕早就起疑了。

    “我聽說那些廠房是趙大貴帶人自己打造起來的,前後也隻花幾個月而已,想來再建造出來,也不會費太多功夫。

    所謂千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能盡快套現也是好的。

    而且我覺得趙大貴肯定還有很多後手,這一番必然是要坑某人的,隻是我們不太懂經商之道,不明白他真正要對付的是誰。”林振威搖搖頭說道。

    林振威猜得其實很接近真相,隻是沒想到趙大貴要坑的並不是某一個人,甚至不是某一群人,而是幾乎所有人,即上海的所有洋行、買辦甚至錢莊。

    “這個奸商。”李英瓊不由罵了一句。

    過了幾天,大貴商行的風波才逐漸平息下來,拿著大貴商行提貨單的商人們蜂擁而至,將錢貨全部交割完畢,才滿意而走。

    趙大貴一直將手中的洋布庫存量控製在一定範圍內,但手中的土絲和茶葉為實不少,趁此機會,居然將所有庫存都清理完畢,就是手中僅剩的一些其他商行的提貨單,也趁機全部出清。

    別人以為他是急於周轉資金,還特別同情。

    這次得到的金銀和錢莊銀票,趙大貴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存入熟悉的錢莊裏,而是自己換成真金白銀,找地方秘密儲藏起來。

    事實上,從六月份開始,大貴商行就不怎麽在錢莊裏存錢,都換成黃金和白銀等貴金屬,自己儲藏。

    這次風波後,趙大貴和大貴商行收獲了很多名聲,大家覺得趙大貴遭了災後,還能自己承擔所有損失,兌現之前放出去的提貨單,非常講究仁義,很是誇讚一番。

    “好人啊,可惜啊...”很多商人歎息說道,倒讓趙大貴聽得很不是滋味。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這次動蕩後,大貴商行就正式退出提貨單業務,不再接受商品的預訂,大家覺得趙大貴這是心灰意冷,不想再做這一塊了,非常感到惋惜。

    於此同時,也有不少人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大貴商行怎麽說也是上海外貿業的巨無霸,它的退出必然形成巨大空白,便有很多人摩拳擦掌,想填補趙大貴留下的巨大市場空間。

    然而,他們注定是沒有機會的。

    以大貴商行出清庫存後,還將手中持有的部分其他商行的提貨單低價轉讓,大家以為這是大貴商行需要現金彌補損失,也沒在意。

    大貴商行出讓的提貨單價值兩三萬元,不在少數,這一番轉讓後,整個提貨單市場的貨物價格都小幅下降,但即使在這時候,大家也覺得這隻是暫時的,並沒有多加關注。

    接著,先前火熱無比的提貨單生意開始遇到越來越強烈的衝擊,生絲、茶葉和洋布等價格以非常快的速度,不斷下降。

    一開始大家還沒有警覺起來,隻是以為上次趙大貴那邊出清幾十萬的貨物,又兌現大量提貨單,占用市場上的大量資金,才使得市場上一時冷卻起來而已,過段時間還是會恢複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商品價格還在不斷下降,特別是洋布,幾乎是斷崖式下跌,一點反彈的征兆都沒有。

    很多人警覺起來,想把手中的提貨單低價轉讓,發現竟沒人願意接手的。(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