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布置外圍

字數:3657   加入書籤

A+A-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大貴商行今天要賺兩百萬元”,上海的幾家報紙紛紛刊登新聞,報道這件事情。

    趙大貴心裏有數,大貴商行低價購得義升行的大批洋布,隻要將這些洋布按原來價格出售,就能賺一百五六十萬元,如此說來所謂兩百萬的目標並不是之前想的那麽遙不可及。

    不過,一八四六年非常關鍵,有些布局也要提前做好。

    這一日,一直負責買地和官府公關等事務的白斯元白掌櫃受到趙大貴的召喚,要他到下午兩點到趙大貴的辦公室,商談事情。

    “大老板怎麽會想起找我談話呢,不會有人告我小狀吧?”白斯元心裏疑惑,但不敢怠慢,急忙跟趙大貴辦公室派來的秘書回複說自己會準時到達。

    趙大貴設立的秘書室,原先隻有徐文強一個室長和三名普通秘書,最近擴張到一名室長、兩名副室長、七名普通秘書的程度。

    考慮到徐文強在1845年度的商戰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貴商行裏的地位也在節節上升,所有掌櫃們都不敢對秘書室等閑視之,竭力搞好關係。

    說起來,白斯元在大貴商行的地位有些特殊。

    原先白斯元隻是個落魄的書生,考了多年科舉,也就考到秀才的程度,後來放棄科舉的念想,轉而給那些大官當師爺等幕僚。

    當然,白斯元也沒什麽關係,也就給知縣一級的官員當師爺而已,其中一位還是上海的前任知縣,因此在上海有一定的人脈。

    1844年的時候,趙大貴有意收購上海租界的土地,便有人推薦白斯元,說他在上海認識的人多,官場也熟悉,有他幫忙,收購土地的事情肯定會更容易。

    趙大貴當時很有錢,便聘請白斯元等幾名有師爺經驗的人到大貴商行,幫忙收購土地。

    白斯元一開始到大貴商行隻是幫忙的形式,也就是幫忙梳理跟官府的關係,隻是後來他做事認真,又幫大貴商行解決了好幾件不大不小的麻煩,逐漸被趙大貴所重視,便成立一個叫“公關部”的部門,讓白斯元成為部長,專門負責打理一些需要跟官府打交道的事情。

    大貴商行福利不錯,出去也很有麵子,因此白斯元非常珍視這個工作。

    等到下午,白斯元便換上一身幹淨衣服到趙大貴的辦公室門口,等了數分鍾之後被門外的秘書引進辦公室裏。

    “白部長很準時啊。”趙大貴本來在辦公室上攤著一張大地圖看,見到白斯元便點點頭,示意他坐到桌子前的椅子上。

    “東家召喚,不敢誤了時辰,怕被您軍令從事。”白斯元嗬嗬一笑說道。

    “白部長還是那麽會說笑啊。”趙大貴也不由嗬嗬一笑。

    白斯元之前就有侍奉多位官員的經驗,到大貴商行後就煞費苦心地建立風趣幽默、做事幹練的形象,每次見到趙大貴都要說兩句風趣的話,以緩解氣氛。

    “這東南沿海太大,地圖炮不好開啊。”趙大貴盯著地圖看了良久,才把地圖放到一邊。

    白斯元眼快,看出趙大貴研究的地圖是西方人製作的中國地圖,跟清朝的那種簡單的地圖風格迥異,也詳細得多。

    “大貴商行發展到現在,在上海的發展已經達到一定極限了。

    白部長覺得大貴商行要繼續發展,下一步該怎麽做呢?”

    這時候,秘書早就拿待客用的茶點過來,放到桌子上,趙大貴便拿起一杯茶喝著,又示意白斯元自己喝茶。

    “下一步自然是開發外圍市場,發展湖州和蘇州等地的生意了。”白斯元拿起茶杯小心翼翼地喝一口,然後又放下。

    “嗯,發展湖州和蘇州是沒錯的,但隻靠這些地方還是有些問題啊。”趙大貴自顧自地說道,然後又突然抬起頭問道:“你覺得定海怎麽樣?”

    “定海?”白斯元不覺得感到詫異,幾乎不假思索地說道:“定海沒什麽商業機會吧,本身隻是個小島,原先英國人在那裏開辦商行,賺過不少錢,但在這次洋布危機中也都一落千丈,幾乎都是賠錢離開的。

    說實話,定海離上海太近,外國人到定海做生意,還不如多走一步到上海呢,所以定海以後的機會肯定沒多少。”

    “你是這麽想的?”趙大貴所有所思地拿著指頭敲桌子,似乎在想著什麽。

    白斯元突然感到非常後悔,覺得自己前番說的話說得太早了些。

    趙大貴此人發跡非常迅速,在兩年時間內就積攢數百萬的家財,甚至隱然成為上海最大的商人,外間一直有人覺得趙大貴本人並沒多少能力,靠的全是運氣。

    然而,白斯元跟趙大貴接觸很久,卻明白他這人學問極為廣博,經商的時候又極有遠見和決斷,實是一等一的梟雄人物。

    如此一個人問定海的事情,必然有其理由,自己輕易就否決定海的事情,隻怕有些輕率,有可能給人留下遠見不足、過於輕浮的印象。

    “這定海白部長也去過,還幫忙買過很多土地,你對定海印象如何呢?”趙大貴不置可否地問道。

    “定海地處交通要道,到日本或朝鮮經商是很方便的,就是到大員也不遠,是很重要的港口。”白斯元盡量謹慎地說道:

    “隻是因為人口少,又被英國人占領,使得很多商人不願再到定海去。

    原先英國人還靠定海賣過不少東西,但是上海的貿易興起後,定海的很多生意也都轉到上海這邊來,在去年的洋布危機後,這種傾向更為明顯。”

    “這話也沒錯。”趙大貴點點頭,突然又問道:“我聽說我們大清買賣官職很方便,你說我要想買定海知縣的位子,要花多少錢呢?”

    “您要買定海知縣的官職?”白斯元有種被突然打蒙的感覺,趙大貴這個彎拐得太突然,一點征兆都沒有。

    “是啊,有這個想法,你覺得怎麽樣?”

    “定海人口少,不算是肥缺,但商業和漁業發達,也算中等出息的縣。

    按照現在的行情,富縣知縣的職位也就五六萬元,像定海這樣的地方,兩三萬元也能拿下。

    不過,現在定海被英國人占領,朝廷很久都沒往定海派過知縣,而且以英國人的脾氣,也不會允許朝廷往定海派遣官員吧?”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