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 針鋒相對

字數:6579   加入書籤

A+A-




    皇都城內的勤政殿,是每天在朝文武官員們早朝的地方。他們在這裏可以為朝廷的榮辱存亡獻策;也可以向皇帝拚死直諫嚴懲貪官汙吏。當然,更可以聆聽皇帝的旨意囉!

    眼下,大理寺少卿於丞相、刑部梁尚書走出各自的列隊,邁步走到勤政殿的中部麵對雍熙皇帝,舉起進諫奏本嗓音宏亮地說:聖上,老臣有本要奏。還望恩準啊!

    自從“秋闈”結束之後,雍熙皇帝的每天就生活在華玉玲皇後無休此的嘮叨中。說句不好聽的話,他的一雙耳朵,都快被這個寵妃磨得生繭子啦!

    因此,每天在勤政殿的早朝時間。對於雍熙皇帝來說,才是真正屬於他的天地。唯有這段時間,盛氣淩人地麵對著文武大臣們侃侃而談。才能令他心情舒暢啊!

    這會兒,聽見兩位他所鍾愛的開國大臣一起說“有本要奏”。雍熙皇帝立即揮著手溫和地說:兩位愛卿,乃是我朝有功之臣。朕知道你倆所奏之事,肯定與我朝榮辱存亡有著不可推卸的關係。你倆就快說吧!

    聞聽此言,於丞相、梁尚書就又跨前一步說:聖上,派去兩位居丞相原籍的禦林軍已經回京複職了。居他們所言,那個意欲致新科舉子李雲龍死的惡人,就是懷安縣嶽家莊嶽府的小兒子嶽豹。兩位居丞相與他和哥哥嶽虎,就是舅舅和外甥的關係。還望聖上頒下聖旨對他倆嚴懲不貸啊!

    他倆身後的正義之臣們一聽,就相互對望了一眼才相繼走出列隊雙手抱拳地高呼:聖上,於丞相、梁尚書所言極是。對於深惡通絕的壞人,就該嚴懲不貸哦!

    雍熙皇帝轉向站在勤政殿門邊的太監總管李公公,努努嘴示意他呈上兩位大臣的奏折。

    整天跟在雍熙皇帝的身邊,太監總管李公公早就習慣了察言觀色。哦,說錯了。應該是他學會了時時刻刻留言主子的言行舉止啦!現在的他聽到主子的一聲口諭,急忙邁著小碎步來到於丞相、梁尚書麵前,伸手拿走了兩人的奏折。走到主子的身邊彎腰屈膝舉起兩位大人的奏折,小心翼翼地說:聖上,請查看吧!

    雍熙皇帝轉身接過兩本奏折低頭看了一會兒,就忍不住地拍案怒喝一聲:哼,自從朕登基以來,試問對於每個有功之臣的封賞都是極為豐厚。另外,還全都加官進爵以資鼓勵啦!朕真的想不到兩位居丞相竟然不思圖報,反而“助紂為虐”。真是傷透了朕的心兒,可惡至極、罪該萬死啊!

    隨即,他轉向太監總管李公公怒不可歇地說:李公公宣朕旨意,著令八位禦前帶刀侍衛火速趕到天牢,押上兩位居丞相來這裏。朕倒要問問,哪裏對不住他倆啦?

    聞聽此言,太監總管李公公急忙走到勤政殿門外高呼:聖上有旨,宣八位“禦前帶刀侍衛”火速趕到天牢,押著兩位居丞相來勤政殿麵聖囉。

    這時,勤政殿內傳來幾人聯合上奏的聲音:聖上,關於兩位居丞相的錯失,臣等認為他倆隻是受那嫡親外甥的慫恿。因此,嶽虎、嶽豹當誅死罪。兩位居丞相充其量也隻是礙於情麵,迫不得已才勉為其難地庇護他倆了。還望聖上明鑒啊!

    太監總管李公公一聽,就轉身回望。映入眼簾的就是:兩位居丞相的門生,這些人在朝中也握有大權。平時就與恩師結為死黨,一貫的生活作風就是欺上瞞下、阿諛奉承。滿朝文武大臣沒有誰不知道啊!

    雍熙皇帝嗓音提高了八音唄:各位愛卿有所不知,兩位居丞相犯罪事實已經是人證物證俱全了。你們還為他倆喊什麽冤呢?休得再次多言了,倘若仍然執迷不悟。一律以阻撓朝綱治罪哦!

    那些試圖為兩位居丞相開脫罪責的門生,全都嚇得閉上嘴巴不再言語了。他們所能做的隻能是相互對望著大眼對小眼啦!

    哎,皇帝老兒的話就是“金口玉言”呐!試問一下:兩位居丞相的門生們,誰膽敢不顧闔家老小的性命。繼續和他對抗呢?

    豈料,雍熙皇帝的話音剛落地,眾人就看見:禁衛軍統領馬元建、禦林軍統領李暮生站出列隊,麵對雍熙皇帝屈膝彎腰就拜了三拜,才抬起頭高舉進諫奏本高呼:聖上英明,請容臣多言幾句。聖上明鑒啊!

    緊隨其後,大理寺郎鮑國華、禦史次丞華亞林也走出列隊,麵對雍熙皇帝也屈膝彎腰就拜了三拜。然後,也舉起進諫奏本高呼:聖上英明,請容臣也多言幾句。聖上明鑒啊!

    眾人聞聲轉向所以來源地,立時整個勤政殿內就響起一片唏噓聲:哎呀,這四位大人都是兩位居丞相的親家翁。其中禦史次丞華亞林,還是華玉玲皇後的胞哥。於丞相和梁尚書攤上這兩個強勁的對手,必定會“針鋒相對”。這下咱們有好戲看啦!

    望著金鑾殿下連拜了三次的四位大臣,雍熙皇帝暗自琢磨:哎呀,這四人和兩位居丞相乃是兒女親家。更何況,禦史次丞華亞林還是朕的小舅子。他們當著這麽多大臣的麵,聯手為親家翁請辭。真是存心讓朕為難啊!

    不過,他想得最多的卻是:如果,當著這麽多官員的麵兒,自己執意和這些兩位居丞相的親家翁計較的話。以後,萬一傳揚出去了。不談別的後果,首先就過不了華玉玲皇後這一關。哎,今兒個這件事情真是讓朕焦頭爛額了。暫且看看他們雙方的言辭,究竟誰“更勝一籌”吧?

    想到這裏,雍熙皇帝隻能衝著四位跪著的官員揮揮手,無奈地說:額,四位愛卿都是國之棟梁。不要拜了,就都站起來說話吧!

    聞聽此言,四個下拜的官員眼光一亮。就像看見親家翁得到雍熙皇帝赦免一樣,他們將腦袋抵在一起興高采烈地說:嘿嘿,大功初成。勝利在望啦!

    接著,大理寺郎鮑國華就斜著眼睛走到於丞相和梁尚書的麵前,氣勢洶洶地責問:兩位大人,不管哪一朝哪一代審理犯罪嫌疑人。都有一條“三堂會審”的明文規定啊!首先,我倆要問你們我怎麽一點兒也不知道,兩位居丞相被抓進天牢呢?其二,我倆也身為禦史次丞和大理寺郎。為何咱倆也不知情呢?

    隨後,禦史次丞華亞林立即轉向雍熙皇帝雙手抱拳說:聖上,兩位居丞相也是國之棟梁。審理他倆涉嫌犯罪的時候。咱和大理寺郎卻一點不知情,這就充分證明了於丞相和梁尚書心裏有鬼。為此,臣覺得如何處置“陷害李雲龍”的四位涉嫌凶手呀?臣懇請聖上三思而後行啊!

    雍熙皇帝一聽,心想:大理寺鮑國華、禦史次丞華亞林兩位卿家,為兩位居丞相的辯護之詞。說的也有理啊!哎呀,今兒個這件事情。朕倒是該如何決斷呢?

    他心知肚明:當著滿堂的文武大臣們,絕對不能破了每一朝每一代天子嗬護人才的先例。可是,到底該如何繼續維護“李雲龍”呢?

    想到這裏,雍熙皇帝禁不住低頭沉思了一會後,就轉向於丞相、梁尚書兩手一攤說:兩位卿家,大理寺郎、禦史次丞替兩位居丞相的辯護詞。你倆可有說辭呢?

    於丞相和梁尚書一聽,心知肚明:雍熙如此說,隻是將問題全都拋給他倆而已。自己“跳出沼澤一身輕”啦!哎,如何為李雲龍伸張正義呀?肯定唯有靠他倆“自力更生”囉!

    想到這裏,梁尚書禁不住將嘴巴貼著於丞相的耳垂邊說:於丞相,虧你考慮周全先派人暗中調查了兩位居丞相的底細。否則,咱倆今兒個可就要栽囉!

    他的話音剛落地,於丞相就轉向聖上雙手抱拳說:聖上,臣的門生看見了貼在皇都城牆上的搜查令,畫著李雲龍的人像寫著他的名字。陳秉著替“聖上嗬護人才”之心,就讓他向聖上告假回鄉喝喜酒。撈得機會暗中查明大理寺郎和禦史次丞,在嶽豹在“秋闈”考場意欲致李雲龍死之後,經常前往居丞相府很久才出來。

    說到這裏,於丞相就轉向剛才向他倆發難的兩位強勁對手虎視眈眈地說:鮑國華、華亞林,就是因為這一點。本官才向聖上諫言,委實不宜讓你倆“同審兩位居丞相”。你倆可還有什麽異議呢?

    他的話音剛落地,雍熙皇帝就趕緊“順坡下驢”了:嗯,於丞相說得對極了。朕“秋闈”之後也聽別的大臣反映了,你倆經常前往兩位居丞相的府中。比之以前來看真是極其異常啊!

    聞聽此言,大理寺郎鮑國華可就沉不住氣了。他不假思索地說:咱和禦史次丞華亞林是聽說了,兩位居丞相的嫡親外甥離開居府遊覽京城名勝古跡,竟然意外地不見了。咱倆就經常去探望而已,別無二心。還望聖上明鑒,千萬莫要被小人所蠱惑啊!

    梁尚書一聽,氣憤至極地反擊:鮑國華,嶽府兄弟倆身掛腰牌去了“秋闈”考場。顯而易見,他倆壓根就不是去遊覽京城的名勝古跡。你就別再替兩位居丞相抱屈啦!

    雍熙皇帝也氣得拍案而起,指著大理寺郎鮑國華惱怒萬分地說:鮑愛卿,堂堂大男人就應該是一個“敢作敢當”的硬氣漢子。你就“賊喊抓賊”啦!

    他的話音剛落地,滿堂的文武大臣們的腦袋。全都三五一群地抵在一起,竊竊私語:嘿嘿,看他們四個人“針鋒相對”著相互掐架。聖上現在“龍顏大怒”了,肯定是存心嗬護“李雲龍”這個將來的狀元郎。今兒個,大理寺郎、禦史次丞平時一貫“盛氣淩人”地如冰似劍。今兒個,咱們總算可以看見他倆的笑話。真是心情舒暢啊!

    望著龍顏大怒的雍熙皇帝,禦史華亞林就感覺:自己渾身彷佛被淋了一場大雨,衣服全都濕漉漉地黏貼在身。難受至極啊!

    但是,他心知肚明:親家翁居宇浩萬一“倒下”了,雍熙皇帝如果再判個“誅滅九族”的罪。自己乖巧懂事的小女兒,肯定就會“身首異處”啊!

    想到這裏,禦史次丞華亞林立即轉向雍熙皇帝雙手抱拳說:聖上,嶽府兄弟倆身掛腰牌去了“秋闈”考場。充其量也是他倆有罪,並不能以此就斷定兩位居丞相也有罪啊!臣懇請聖上明鑒,萬萬不可將他倆與嶽府兄弟倆一同定罪。千萬莫要後人們留下“虐待功臣”的千古罵名啊!

    聽到這裏,站在於丞相、梁尚書身後的正義之臣們相互對視了一眼,就全都走到禦史次丞華亞林的身邊異口同聲地說:華禦史,嶽府兄弟倆的腰牌肯定不是聖上頒發的,也不是哪位大臣奉命發給他的。隻能是兩位居丞相其中一位幫忙搞到的,你就別再“枉費力氣”啦!

    聞聽此言,禦史次丞華亞林還不甘心地說:哼,你們懂什麽呀?咱和大理寺郎還沒聽見,嶽府兄弟倆親口承認“是兩位居丞相給的腰牌”。你們這群“烏鴉嘴”憑什麽瞎扯淡呢?

    梁尚書一聽,衝著他猛地一聲大吼:華禦史,嶽府兄弟倆身上的腰牌。難道是自己長了翅膀飛過去的嗎?你個混球,一心為著自己的小女。竟然意欲毀掉“公正廉明”的朝綱,棄黎民百姓的生命於不顧。真是“豈有此理”呀!

    其餘三位兩位居丞相的親家翁,急忙轉向禦史次丞華亞林壓低聲音說:華禦史,大勢已去。咱們還是別再強擰著啦!

    說著話,他們拉著華亞林麵對著雍熙皇帝跪了下去。“呯、呯、呯”磕了三個頭之後,他們抬起淚水漣漣的臉頰聲淚俱下地說:聖上,兩位居丞相的錯失,真的隻能算犯了“庇護罪”。臣等懇請聖上明鑒啊!

    這時,勤政殿外傳來太監總管一聲驚呼:聖上,皇後娘娘駕到。已經到了偏殿了,大事不妙啦!

    立時,滿堂的文武大臣們全都驚訝至極地喃喃自語:咦,聖上在此和我們相商國家大事。皇後娘娘,乃是一介女流。她來這裏做什麽呀?

    驀然,於丞相;拉著梁尚書走到一邊神色緊張地說:尚書大人,這位皇後娘娘這個時辰過來。一定是知道咱倆主查“陷害李雲龍”的案子,她恐怕是想以這個案子為條件來逼迫李雲龍就範。哎呀,她可真會鑽空子啊!

    雍熙皇帝心裏想的,和他倆可不一樣:咦,皇後以前從未來過勤政殿。今兒個她卻來了這裏,難道她是來替禦史次丞華亞林的小女說情的。哎呀,她怎麽能夠如此自私自利呢?他這樣做,完完全全是棄朕的江山於不顧嘛。不行,絕對不能讓她破了列代祖先留下的規律啊!

    想到這裏,雍熙皇帝果斷地說:各位愛卿,關於“陷害李雲龍”的案子。就此斷定三日後禦林軍將涉案四大凶手推至午門外斬首示眾。今日就退朝吧!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a><a>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