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家族

字數:5794   加入書籤

A+A-


    咣哐,嘩啦,皇宮中央的承平殿傳出一長串的巨響。

    承平殿內外的宮侍立即齊齊跪下,俯身於地,不敢動彈半分。

    夏帝目眥欲裂,凶狠地瞪著北方的方向,那裏,是叛亂之地。

    夏帝的身後是一片淩亂,批閱奏折的禦案已經翻倒在地,奏折雪片般的散亂四處,金磚地麵上一張攤開的奏折,“石、仙出世,天命所向”八個字鮮明可見。

    “亂臣賊子,謀朝逆天,還膽敢妄稱天命所向。”夏帝神情陰鷙,咬牙切齒地一個字一個字的嘣出這句話。

    “全安。”夏帝喚道。

    夏帝的心腹太監,總管太監全安躬身上前:“陛下。”

    “立即傳袁卿、蘇卿、蔡卿、鄭卿進宮,起草討逆檄文。”

    “是,陛下。”全安急步退出承平殿,親自出宮去請四大卿。

    四大卿並不是夏國朝廷中官階最高權力最重的官員,但卻是夏帝最心腹的官員,全安不敢派普通小黃門去傳召,隻能親自出請,但他一人請四人,這中間就有了一個時間差。

    蔡衷拆著手中的家書,心情激動且忐忑,蔡家就在封州,是宋家勢力的最中心,自從知曉宋力剛領兵造反後,蔡衷的心就沒有一刻安寧過,等到戰報一封封的遞進京,十日十州的敗績更令蔡衷心焦如焚。

    蔡衷不敢去想宋力剛會如何對待蔡家,更擔心父親會領著全族與宋力剛這個逆賊對抗,宋家軍有著十日十州這樣恐怖的戰績,可想而知會是何等的強壯和蠻橫,連州城城牆都攻得下,更何況蔡家的圍牆,沒看到戰報上說成州城毀城近半了麽,他擔心蔡家與其硬碰硬,會導致全族覆滅,這一個月來,南北交通斷絕,蔡家的消息傳不過來,他的人也過不去,他憂心的連覺都不敢睡了,就怕睡著了會夢見滿門的血色。

    烽火連天,家書萬金,今日終於收到家中的來信了。

    蔡衷抽出家書,快速的看了下來,看著看著,他的臉色越來越僵硬。

    宋力剛竟然對蔡家秋毫無犯?

    還借著宋家二娘在雙梅書院讀書的由頭,說蔡家對宋家二娘有教導之恩,宋力剛借機把蔡家高高的敬了起來。

    蔡衷的心,一下子就涼了。

    這是把蔡家放到火堆上烤啊,若蔡家不反抗,那就是順從了宋力剛,若蔡家反抗,那就是,滅門之禍。

    宋力剛,你好歹毒。

    蔡衷頭腦暈眩,扶住桌麵,強撐精神,繼續再看。

    什麽,父親領著全族,向宋力剛投誠了。

    蔡衷心神劇蕩,眼前一黑,差點昏厥過去。

    好半晌,蔡衷終於按下了心中的風暴,繼續看起家書。

    “四季變幻乃天道規則,不是人力可抗,夏有夏的好,但秋也有秋的好,惟有守住根基,方能淡看風雲變化、雲起雲落。”

    “天命在北,蔡家也在北,豈非天意?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蔡衷麵色連連變化,父親是要棄“夏”向“秋”,讓蔡家趁勢而上了。

    蔡衷把家書仔細地疊好,放進暗格之中。

    “來人。”蔡衷喚道。

    “是,老爺。”管家進來。

    “送信的是何人?如何送過來的?”蔡衷必須得確保這封家書是真實的,而不是宋力剛的偽信。

    管家立即出門,親自把送信人給請了過來,這個送信人不是旁人,正是蔡老家主的老忠仆。

    這位老忠仆跟隨蔡老家主一輩子,少時做書童,大時做隨從,蔡老家主致仕歸家後,這位老忠仆也被蔡家供養起來,是最最忠心可靠的人了。

    蔡衷沒想到是這位老仆,立即起身相迎:“庭叔,怎麽是您老親自來送信?南北路途危險,您怎麽親身涉險。”

    庭叔笑答:“如此大事,家主不放心旁人,我便主動請纓了,至於路上,二老爺不必擔心,自有人護送。”那幫蠻夷果真恐怖,入敵境如入無人之境,一夜就把他從成州送到了安州,入了安州,就不是交戰前線了,他自然能從容進京,當然了,他還順路替宋二娘子去往明石先生府上送了一封信,這事就不必和二老爺提了。

    蔡衷親自關了門,和庭叔一起在書房裏談起了家事,管家在書房外把守,不讓任何人靠近。

    蔡衷和庭叔才談了不過一盞茶的時間,全安便來傳召了,蔡衷急急的換了朝服,跟著全安前往皇城。

    四大卿入了皇城,進了承平殿。

    夏帝把那封奏折給四大卿看,重重點出上麵的八字妄言:“宋賊已經利令智昏,口出妄言了,也好,其人妄逆,天必不容,朕要舉國之力,剿滅宋賊。”

    夏帝都這般說了,四大卿自然滿口應諾。

    “宋賊大逆不道,天必不容他。”

    “宋賊已失心智,討逆必定一攻即成。”

    “天下承平,民心所向,宋賊為一己之私,挑起天下戰火,民心共棄。”

    “上天必定護祐我大夏。”

    夏帝聽後,憋悶的心情終於舒緩了一點:“好,你等立即起草討逆檄文,盡速傳檄天下,共討逆賊。”

    四大卿退出承平殿,前往文英院起草討逆檄文。

    按照慣例,文章是一人寫一份,然後挑出最好的進行共同加工,當然,文章的署名排名,原作者是排在第一位的。

    蔡衷心情複雜的提筆寫檄文。

    唉,要是自己的檄文寫的太好,被挑出來傳播天下,豈不是給家裏招惹麻煩,唉,還是隨便寫寫吧,呃,也不行,太差了反而更加顯眼,還是寫個一般中上的吧。

    經過一日一夜的寫作、挑選、琢磨、潤色,討逆檄文獲得夏帝首肯,次日便傳播天下了。

    庭叔在八甲戰士的護衛下回到了成州,成州如今是宋家軍的大本營,宋力剛宋勇毅宋知夏都在這裏,宋家軍主力在這裏,而且好幾個高門大族的家主也在這裏,包括蔡老家主。

    庭叔帶回了蔡衷的回信,以及討逆檄文。

    宋家軍軍營,主帳內,宋力剛、宋勇毅、宋知夏,三人對坐。

    宋力剛把討逆檄文的手抄本遞給宋勇毅,宋勇毅看完後再傳給宋知夏。

    “你們說,什麽時候發起新攻勢?”宋力剛雖說是在問兩人,但眼神卻總是往女兒那邊看。

    宋勇毅也下意識地看向宋知夏。

    宋知夏笑了:“當然是越快越好了,在夏帝的兵力未曾完全集結起來之前,迅速攻破,一路挺進京城,京城一破,夏朝便覆滅了。”

    “如果不管其它州,隻管這一條直線上的三個州,兵馬駐守還是夠的。”宋力剛看著地圖,從成州往京城的這條直線上隻有三個州,以八甲人的戰力,一路挺進,攻破京城,一點兒也沒有壓力,“唉,還是兵馬不足啊。”

    宋力剛看向兒子:“阿毅,整編好的四方軍,可能堪用?”四方軍是除封軍廊軍之外,其它八州的州軍混編而成。

    “駐守三州應該無礙。”宋勇毅保守地說道,畢竟剛整編成軍,攻打州城四方軍不一定能齊心共進,但是攻打州城周邊的小縣小鎮,並駐守鎮壓,應該是沒問題的,就算有什麽意外,比如假意順從宋家,借機投奔舊朝廷,這點損失,宋家軍也損失的起。

    宋力剛嗯了一聲,看向女兒:“夏兒,你與康加頭目說一聲,明日清晨便發起攻城,目標雲州。”

    成州北麵就是雲州。

    “不,先攻打安州。”宋知夏反對。

    “安州?”宋勇毅驚訝,“為什麽先打安州?”

    宋力剛也皺眉。

    宋知夏撇了他一眼:“我的師祖一家可是在安州。”

    宋勇毅這才想起小妹的師門:“呃,我把明石先生給忘了。”

    宋知夏見父親仍在皺眉:“父親不想攻打安州?”

    “安州,是魏國公府的根基之地啊。”在宋力剛心中,最崇拜的人就是魏國公,他並不想與魏國公正麵對上。

    “父親,您既要開創新朝,那麽與魏國公,就注定是敵對的,勢必要戰一場。”宋知夏提醒父親。

    宋力剛歎了一聲:“我實不想與魏國公刀兵相向啊。”

    宋勇毅想勸解父親,宋知夏卻笑了:“父親,就算您不想開創新朝,與魏國公,也是必有一戰的。”

    宋力剛和宋勇毅都以為宋知夏說的是先前夏帝對宋力剛起疑心,召宋力剛進京一事,若是宋力剛不肯進京,夏帝派兵剿滅,將領的人選可能會選中魏國公府一係。

    宋知夏卻給了一個他們完全想不到的理由:“魏國公早有反意,已經暗中謀劃幾年了,就算夏帝不疑心父親,父親仍執掌封軍,魏國公一旦起兵,父親照樣要與魏國公戰一場。”

    “不可能。”宋力剛不相信。

    宋勇毅也一臉震驚。

    宋知夏向父親說起先前她在安州的發現:“父親,能在安州境內悄無聲息地拉起一支私軍,除了王家外,誰家還能有這等遮天能耐?父親別忘了,王家本就是鄉豪,魏國公王進就是領著王家的部曲助先皇開創夏朝的,領兵打戰,本就是王家的本領所在。”

    宋知夏透露的消息不啻於一個平地驚雷,更是九天驚雷,把宋力剛和宋勇毅劈的震驚當場,腦中空空。

    “所以,安州是攻打的首要之城,不僅僅是為了師祖一家,更是為了斷掉王家的根基,而王家手中的那支私軍,我們更要把這支私軍吞下來。”宋知夏在父兄的恍惚下,一錘定音,定下了戰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