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秋後算賬

字數:6420   加入書籤

A+A-


    易儲的詔書頒布了,與頒給特定對象的聖旨不同,詔書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專用文書,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這份易儲詔書乃是宋力剛親筆所書,意義重大,而詔書內容,就更是重中之重了,冊立宋知夏為新太子。

    詔書一出,全城皆驚。

    冊立宋知夏為新太子?

    宋知夏可是女子啊!

    若是她日後果真登極為帝,那可是乾坤顛倒,牝雞司晨啊!

    所有身在京城的文臣們熱血衝頭,想都不想,立時就要憤筆疾書、揮斥方遒,力陳女子為主的弊端,結果造反軍們卻不再攻城了,還立時就投到了宋知夏的麾下,而宋知夏竟然還照單全收了。

    即將噴薄而出的精彩罵辭全都嘎然而止,硬生生的憋回了文臣們的肚子裏。

    憋屈啊。

    可是為了性命計,為了家族計,也隻能忍了,誰叫那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殺神煞星呢,她的身後還有八甲大軍呢,就是冒著天大的風險把她給殺了,幾個月後八甲大軍回來了,誰知道八甲人會不會血洗明國,為她報仇呢?

    就算當時掩飾的好,宋家人抓不出他們出手的痕跡,不知道是哪家下的手,可是誰知道八甲人又會不會有什麽特殊的技巧能抓的出來呢?

    不能冒險啊,不能拿全族的性命來冒險啊。

    唉,罷了,暫且忍她,待她日後犯了大錯,失了人心,再來討伐於她!

    易儲詔書頒發後,京城風平浪靜,沒有文人跳出來痛罵,連夏朝帝師都沒有發出斥責的公開信,而城外的造反軍已經歸降了,京城之危已解,造反之勢已除,一時間,風歇雨收,一片太平。

    易儲詔書迅速發往全國各地,傳報的信差馳騁於明國官道之上,再沒有造反軍攔截信差,令信交通已然恢複。

    明國各州陸續接到了詔書的抄本,以及之前宋力剛宣布免除造反軍罪行的聖旨抄本,紅榜一貼,傳令的差吏各是奔走於各處,很快,從城鎮到鄉村,所有人都知道公主繼任新太子,天下太平了。

    昭陽公主當上新太子了!

    初初聽到這個消息的人,全都齊齊倒吸了一口氣,不管是世家大族,還是卑寒草芥,他們都有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想法,在他們想來,上至一國之主,下至一家之主,理所當然的就應該由男子擔任,怎麽可能由女子胡來,所以這個易儲的詔書一出,對他們的衝擊實在是太大了,聽到這個消息後,所有人都覺得受了重擊,腦中空空,一片茫然。

    女子為太子?

    簡直是笑話,從來未有之事,如今本朝竟然有了。

    皇帝的腦子是出問題了吧?

    這麽離譜的詔書也敢下?

    但是憤怒歸憤怒,疑惑歸疑惑,卻沒有人膽敢出聲質疑皇帝的決定,不是因為對皇權的畏懼,而是出於對昭陽公主的畏懼。

    再不合情理的事,在個人性命和家族存亡麵前,都是可以忽略不計、視而不見的小事。

    文臣集團和地方大族都對這份易儲詔書保持了沉默,選擇了接受。

    人心便是如此,因勢而變,君弱臣則強,君強臣則弱,就算是昏君,他在位的時間也未必會短於英主,原因很簡單,是人都怕死,昏君犯起渾來誰都敢殺,在畏懼之下,臣子們都不敢去違逆昏君的命令,曆史上的昏君可比英主多了去了,可見怕死的臣子還是占了大多數。

    而連昏君都能接受了,接受一個女太子又能如何呢?

    更何況這個女太子也是會殺人的,更不是一個善於納諫的好脾氣的主。

    京城內,欽天監迅速的選好了一個最近的吉日,用來舉辦新太子的冊封大典,宮城內,所有的司部都忙碌起來,為新太子準備冠服、印璽、儀仗。

    宋勇毅被廢去了太子位,要移出東宮,何汐和四位美人也需跟隨移出。

    宋勇毅雖然被廢了太子位,但他到底是宋力剛唯一的兒子,宋力剛並沒有把他貶為庶民,圈禁也是沒有的,宋勇毅還是皇子,可以配享皇子府,隻是在爵位上,宋力剛隻能給他次一等的封爵,封了個郡王。

    宋勇毅已經成婚,不能再居於宮中,所以移出東宮後,就直接搬進了宮城外的郡王府,這個郡王府也是宋力剛為他特意選的,是所有前朝皇子府中最好的府邸,算是對他隻能冊封郡王爵位的補償。

    京城外,造反軍已經陸續撤回,回歸原先的駐地,這些造反軍本就是各州的州軍,如今投歸了新太子的麾下,皇帝又免去了他們的罪責,他們自然應該回歸本位,繼續當他們的州軍。

    隻是造反到底是大罪,雖然皇帝免了他們的罪責,但是領兵造反的那些主將也不能再用了,不忠啊,他們也識相,很主動的就把辭表給遞上來了。

    宋力剛對於這些舊時同僚還是很有感情,看到他們的辭表心情很是複雜,有些交情淺的,走便走了,可是還有幾個,交情算的上深,雖然當時他們造反令他很是憤怒受傷,但是如今他們真要走了,他又覺得有些舍不得了。

    “父皇,既然您舍不得,幹脆就讓他們都留下來吧。”宋知夏進言。

    “都留下來!”宋力剛雖然舍不得,但真心沒想過全都留下來,就算留下來,也隻會是留那幾個交情深的。

    “是啊,他們既然能造的起反,這說明他們手下的將和兵都是很服他們的,而他們一旦走了,若是繼任的主將不能收服帳下軍心,反倒會讓這些州軍內部出現各種矛盾,而且一旦軍隊的勢力弱了,地方大族就又要不安份了。”宋知夏為父親分析局麵。

    “所以,不如讓他們先占住位置,安定軍心,待我們尋到合適的繼任者,再行替換。父親,這些造反軍可是足有十幾支,一下子全部更換了主將,對於文臣集團和地方大族的壓製力就大大減少了,得不償失啊。”

    宋力剛聽後,覺得女兒所說甚為有理,但是他對於這些造反主將的忠心還是很懷疑:“萬一他們陰奉陽違,用公餉養私兵,我們豈不是養虎為患?”

    宋知夏笑了笑,亮出了白白的牙:“所以要讓他們有事做,讓他們把關注重心轉向其它,軍隊是刀,刀子要磨,磨後不僅鋒利,更能把缺口和卷刃的地方給磨平了。”

    “怎麽磨?”宋力剛疑問。

    “冤有頭債有主,誰當初叫嚷著要裁減軍備放丁歸田的,就讓他們找誰要債去。”宋知夏笑的寒意森森,“他們把黑鍋扔給了宋勇毅那個笨蛋,以為這事就和他們沒有關係了?做夢!”

    宋力剛心領神會,眼中也泛起了森森殺意。

    一個月後,宋知夏受封太女,成為千古未有的太女。

    又三個月後,八甲船隊歸來了。

    宋力剛和宋知夏相對而坐,臉上不約而同的泛起了含冰的笑容。

    忍耐了這麽久,總算可以動手了。

    砰,都察院左都禦史的府邸大門被砸開了,身披甲胄的將士們持刀而入,遭遇抵抗立即格殺,在一片慘叫混亂之中,將士們從後院拖出了衣襟零亂頭發披散的都禦史。

    領軍的將領仔細察驗都禦史,確認的確是左都禦史本人,而不是有人冒名頂替後,便命令手下們把他綁縛,同時下令查抄府邸,把犯官家人押入大獄,並封印府邸。

    與此同時,京城內還有二十幾家官員府邸也遭遇了這樣的砸門抄家,雖然中間也有幾家奮起抵抗,但是到底人手太少,最後還是被鎮壓了。

    京城的官員府邸全都是要嚴守品級規製的,什麽品級住多大的官邸,養多少的家丁健衛,這樣有限的人手,對上幾倍於他們的京營將士,根本不可能反抗的了,就連突圍都跑不出內城,為了防止有犯官潛逃,在行動之前,內城的城門就已經全部關上並戒嚴了。

    除了查抄封印這些犯官的府邸之外,京營的將士們還按著他們搜來的賬冊和地契,把這些犯官在京城的產業都給查封了。

    一日的抓捕鎮壓之後,當初提議和附議裁減軍備議案的官員們全都下了獄,雖然附議者還有許多,但是品級夠高,能在朝堂上奏對的已經全部下獄了,還有在東宮任職,向宋勇毅遊說附議的東宮屬臣也全都被抓了。

    這一場雷厲風行的雷霆行動,讓整個京城再度陷入不安之中,不,嚴格來說,應該是內城,因為外城的小老百姓對於這場政治清洗完全就是看熱鬧的心態,反正與他們無關,他們正好瞧瞧這些高高在上的老爺們是如何跌入泥淖之中的。

    京城行動之後,明國各州也陸續展開了抓捕行動,尤其是造過反的州軍,行動起來更是賣力,他們一是為了表忠心,二是為了報私怨,拿到了朝廷給的名單後,立即就行動了起來,迅速披甲上陣,抓捕犯官,並查抄犯官府邸,封印犯官的產業。

    宋家和武將們明晃晃的把刀子捅向了文臣集團和地方大族,文臣和大族又哪裏肯束手就擒,一時間明國再起風雲。

    君權與臣權相爭,武將與文臣相鬥,這一場風雲比三年前的改朝之爭更為尖銳,更為殘酷,這時候,八甲大軍出手了。

    宋知夏領著她的八甲大軍,征戰四方,每到一地,她都會掛出勸降書,勸對方自動投降,降,可以留全族一命,不降,全族盡屠。

    有投降的,也有寧死不降的,也有為了投不投而分裂成兩支,甚至幾支的大族。

    宋知夏完全做到了她的勸降書上的內容,降了的,沒收全部家產,留全部族人一命,另外,沒有貶他們入賤籍,也沒有押他們下大獄,隻是讓他們遷離故土,分散居住,改名換姓,重新來過。

    不降的,那就殺無赦了。

    在幾家歸降,一家全部被屠後,明國的地方大族們全部選擇了投降。

    他們親眼見到了兩種選擇的不同下場,就是再狠心的人,也不可能讓全族為他一人陪葬,所以他們都投降了。

    因為在絕對武力麵前無法反抗,所以不管是不是提議附議過裁減軍備案的文臣和大族,他們都選擇了投降,同時為了示弱,還自獻了產業,土地、店鋪、技藝、仆役、農夫,全部獻上,隻留下祖宅傳承後人。

    宋知夏很不客氣的把大族們敬獻上的土地和人都收下了七成,明國需要土地,也需要人口,所以她當然得收,不過這些產業也是人家幾代人努力掙下來的,全部都收了,未免有些過份,有些還是人家從第一代傳承下來的祖產,所以宋知夏隻收了七成,還特地從中挑出了祖產不收。

    宋知夏這一舉動令所有大族都淚水漣漣。

    當然,這也是因為宋知夏先兵後禮的緣故。

    人心就是這樣,若是一開始就好好說話全心信賴,比如宋勇毅,就會被這些大族所愚弄所操控,但要是像宋知夏這樣,一開始就直接殺人全族侵吞產業的,稍稍退讓一點,這些大族就會感恩戴德,越發不敢糊弄了。

    宋知夏在明國的土地上跑了一圈,收獲滿滿,心情極為愉快的回到了京城。

    整個明國都鬆了一口氣,不僅是文臣和地方大族鬆了口氣,覺得逃出生天,就連先造反後歸順的武將們都鬆了一大口氣,他們極怕宋知夏收拾完這幫地方大族又轉頭過來收拾他們,皇帝再是如何的免罪,到底也不能讓他們完全心安,承諾隻對君子有效,對於小人和女人,是不能指望的,而宋知夏,她既是女人,又不是君子,誰敢真的相信她不會秋後算賬呢?

    所以宋知夏終於肯回京了,武將們幾乎是淚流滿麵的歡送她。

    這個殺神煞星終於肯回去了,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