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看秋月春風二十一
字數:5710 加入書籤
北海文風重,孔融又奉行有教無類, 無論是寒門還是士族, 多的都從文。太史慈是武將, 卻並不在北海供職, 也是湊巧,他剛從遼東回來, 就遇上黃巾軍圍城。
其實先開始的時候,圍城還沒這麽嚴密, 他因為孔融照顧他寡母的恩情跑去上諫,說趕緊去請救兵啊, 然而孔融是個佛係學者,他說再等等吧, 救兵肯定會來的。
然後連等數日, 這下不用太史慈上諫了,因為佛係玩家也坐不住了,可這個時候外頭黃巾軍已經圍得密不透風了,一群佛係玩家表示誰也不當出頭鳥,太史慈挺心累, 但他還是自薦去了。
這才有了後來譚昭和劉備的救兵先後到來, 解了都昌之危。
徐榮找到太史慈的時候,太史慈本人正在家中替老母親熬藥。他一去遼東數年,黃巾軍又圍城數日, 徐母見了風有些咳嗽,他便留在家中照顧母親, 也算是為拒客找了個理由。
太史慈是個很有主見的人,他並不打算留在北海。
北海逸了,從上到下,都有種隔離感,孔北海威望聲名甚好,他也對他十分尊重,但若說野心,實在半點也無,他怕他呆在北海久了,會消磨鬥誌。既是如此,那麽便不要去見。
不過徐榮來,他還是要見的,因為他母親的藥方,是對方給的。
原本是膏劑,後來吃完了就自己熬,這會兒院子裏煙大得很,徐榮一進去,差點以為裏頭著火了。
“子義,你這是在作何啊”
太史慈抹了抹臉,假裝沒看到徐榮臉上的調侃,這青州軍上上下下也不知怎麽回事,上到刺史下到將士,各個活得都不太正經,他這算是看出來了。
“徐將軍今日,怎麽撥冗到訪”
徐將軍本人舔著個臉,半點沒覺得尷尬“是有事,而且是大事,子義可想一聽”
不,他不想,太史慈一臉拒絕的表情。
方是此時,外頭又傳來了敲門聲,大概是太史慈許久沒有應門,不高的門牆上忽然躍上一人,見裏頭煙霧繚繞,聲帶焦急地喊道“太史公可在家”
太史慈本人“”你們都可真會挑時間。
他蒲扇一扔,也不跟爐子較勁了,匆忙應了一聲,這才走出去給人開門,一開門,是劉太守擔憂的目光。
太史慈十分想關門,但他忍住了。
等到煙霧散盡,劉備並關羽這才發現院中還有一人,走近一看,竟是青州徐榮。當年十八路諸侯伐董時,他曾聽聞過此人名聲,端的是驍勇善戰,連那孫文台和曹孟德都不敵他。
沒想到,此人竟到了青州。想到這裏,他又有些羨慕郭琛了。
“徐將軍,久聞大名,備甚欣喜。”非常熱情,是真劉太守本人了。
徐榮有些吃不消,好在更大的熱情不是衝著他來的,而是太史慈。當然,劉備的熱情並不讓人無所適從,事實上,太史慈對劉玄德的觀感挺好的。
劉玄德此人據傳出自皇族,但家道不好,能憑一己之力混到如今地位,已是非常人之能。隻是如今劉玄德已經三十有一,手下兵馬不過兩萬有餘,更有兩位結義兄弟大將,便是他去了,也做不了什麽。
難道他還能越過人家的兄弟去,做人還是要現實一些。
太史慈婉拒了劉備,劉備挺傷心的,但他走之前還盛情邀請,即便今日不往,他日也可以來,太史慈點頭應下。但至於去不去,那真是天知道了。
徐榮這會兒,已經生好爐子,膏藥都熬到一半了。
“就算你幫我熬藥,我也不會去青州的。”
徐榮驚詫道“子義你竟然已經猜到了”
子義非常心累,都不想開口說話了。
徐榮也是肩負使命,主公還對他許諾若他成功,可以給他打一對新的手戟,想想呂將軍那對新手戟,徐榮瞬間就有了動力“子義,咱哥倆交個心,哥哥比你年長幾歲,是絕不會害你的。”
你瞅瞅人家劉玄德,字字誠懇,引經據典,怎麽到了你們這裏,就這麽俗呢
太史慈摸了摸下巴,忖度了一下自己,好像確實是俗人來著。
“你說說看。”
徐榮便說了,隻要你來,就給你一萬大軍領著,青州軍新組建的,隻要操練得好,升值加薪不是夢,外加一副弓箭。
太史慈這才發現徐榮一直背著一個匣子,卻見人小心翼翼地取下來,匣子輔一打開,寒光立刻迸射出來。
好弓,好箭
太史慈、太史慈可恥地動搖了,就像呂布可以為了赤兔折腰,太史慈是個愛弓如癡的人。他自小善騎射,也是因此才得了上峰的提拔。
後來上峰賞了他一張弓,即便如今已經磨損了,仍然妥帖安放在房中。
這套弓箭,太有誘惑力了
他有些粗糙的掌紋撫過略帶寒意的弓身,他幾乎能夠聽到長弓在低鳴,就像在呼喚他拿起它一樣。如果他足夠卑劣,他應該拿起就跑的。
但他不是,因為一個能拿出這般寶弓來邀請他的人,絕對是誠意十足的。
“怎麽樣若你不要,我可就拿回去了”徐榮拿到匣子就沒打開過,可以說他的震驚不比太史慈少多少,這弓就是他這種不太善騎射的人,都非常之心動啊,想想他的手戟,徐榮臉上也有些潮紅。
“別”
徐榮一喜“那我便當子義答應了。”
太史慈摸著弓箭,默默轉過了頭,他他也很想有氣節啊,但寶弓無罪,那青州刺史也不知從哪兒尋摸來的,怎麽從未聽說過哪位大師鑄造了這樣的寶弓。
“這弓名喚何”
徐榮搖頭“並無名字,主公說讓你自個兒取。”
“”
“誒,你別誤會,這套弓箭應該是主公鑄造的。”
“什麽”他不信
“這個你還真別不信,咱們主公會的可多了,等你以後到了青州就知道了。”徐榮一臉與有榮焉。
太史慈信了你的邪
這邊徐榮成功挖角,那邊譚昭自己的進度卻非常一般,他參加了幾個文會,不能說一無所獲,但他也不是來者不拒的好不好。
青州的領導班子,士族和寒門都有,但總的來說,並沒有特別強悍的世家,有也多是旁係分支,譚昭其實明白,這個時候士族話語權是要多很多,辦很多事也名正言順,但一旦強悍的士族加入,權力的分成就會傾斜。
權衡利弊,青州還未步入正軌,如非必要,譚昭絕不會妥協。
所以,他還是蠻驚訝的,因為陳群竟然來毛遂自薦了。不得不說,他可恥地心動了,陳群雖然跟他哥鬥得跟烏雞眼似的,但郭嘉並不否認對方的才華,隻是兩人擅長的方麵不同。
陳群,是個一等一的內政人才,行政事務的好手。
若有了他,譚昭掐指一算,自己起碼可以減壓三分之一以上,但相對的,陳群出身潁川陳氏,與其說陳群是投資他,不如說是投資青州。
因為他也出身潁川,若有陳氏家族的幫助,絕對好走很多。但好東西不是那麽好拿的,就像夏侯氏之於曹操一樣。
譚昭掂量了一下自己和青州的分量,問了一個問題“陳先生為何選本公據本公所知,先生與我兄長關係似乎不太融洽,若先生來了青州,就不怕本公”給你穿小鞋。
“不怕。”陳群如是道,他相信自己的眼光。
“哦”
“郭奉孝若是這種人,文若也不會與之交好了。”而若青州刺史隻是個斤斤計較的小子,也不會有如今之成就了。
若在此之前,他絕不會想要去青州,但見過郭琛本人後,青州就是個好去處了。
“那麽,本公隻有一個問題了。”
陳群垂眸聽著,隻聽得少年人獨特的清朗聲帶著無比的張揚“是潁川陳家來投,還是先生獨自一人”
陳群出身頂級世家,他從未想過,有朝一日他自己送上門,人竟然還帶猶豫的,果然這兄弟倆是親的啊
“那若是前者呢”
譚昭笑了“那本公就在這裏,祝願先生前程似錦。”
果然,陳群心道,他沒想到有一日家族竟會成為被人拒絕的理由“家族培養了我,我絕不會背棄自己的家族。但刺史大人,世人皆有家族,您能保證屬下每一個都出身寒門嗎”
譚昭搖頭“不能。”
“那又有何分別”
有分別,那是以後的事,現在和以後,分別還是挺大的,至少現在是雪中送炭,日後便是錦上添花了。哎,舍棄一個這般好的人才,他心痛啊,晚上少吃一碗飯吧,都昌城的夥食真的非常不如何了。
譚昭雖未說話,但陳群已然是明白對方的意思了。
一個有能力的主公,仔細找找,其實是不難找的。但一個有眼光且有遠見的主公,卻是非常難尋,如今世家林立,竟有一人要反其道行之,何其狂也
“屬下陳群,拜見主公。”
說罷,便拜了下去,這一年,陳群二十歲,初加冠,意氣風發,實大膽也。
譚昭誒(m.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