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前朝遺孤副本4

字數:3316   加入書籤

A+A-


    時間一晃大半年過去了,大祁風調雨順, 又是一年端午佳節來, 民間早已掛起粽包艾草, 一眼望去全是碧綠的顏色。那些年輕的姑娘們甚至還會用色澤鮮亮的彩線纏著玉臂, 站在玉樓上, 看那河堤煙柳賽龍舟。

    這是獨屬於民間的熱鬧,跟長於市井但現在已經入宮的皇帝沒什麽關係, 入了宮再想出宮是不可能的。季海衡想起,按照史書描寫,謝君懷下朝碰到了幼帝,可是令人捉摸不透的是,幼帝卻一直盯著他不說話,半晌轉身離去。現在想想,謝君懷那日身著的是素色錦袍, 腰間係著玉色腰帶,襯得人分外雅致疏朗,穿著打扮沒什麽問題, 但幼帝恐怕盯的是對方腰帶處掛著的尖角粽形玉佩。

    季海衡揣測對方的心理,被關在金絲牢籠裏的小皇帝怕還是想著民間這傳統習俗的,隻是麵上不顯,話語不說, 於是縱使謝君懷再足智多謀, 也沒有足夠細膩的心思去發覺帝王的心思。

    於是今日下朝, 季海衡連衣服都沒有更換, 徑直前去尋找小皇帝,將準備好的東西交給他。

    感覺到那漂亮的眼睛驟然一縮,他眉眼微彎,他準備的自然是用粽葉包裹的民間之食,足足有一大串,綠油油的,掛在煙色的長線上,裏麵有甜粽,亦有鹹粽,有八寶粽,亦有棗粽,配料鮮美,少數甜的裏麵也考慮周到的放有果脯、豆沙作餡。

    粽葉還沒打開,就有一股清甜的香氣撲鼻而來,一個個被包裹成尖角形狀,煞是玲瓏可愛,分外討喜。

    皇帝不能出宮,那他就從宮外帶東西進去。

    姬影怔怔地看著眼前的一大串,心裏湧現著自己都難以描述的感覺,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心思竟然被人看穿了,完全毫無防備,心髒處就像被人狠狠撞擊著,令他有些不知所措,隻能動作僵硬地接過這些碧瑩的粽子,帶著點自己都沒有發覺的小心翼翼。

    半晌,又盯著眼前人,一襲素衣讓對方仿若迷路人間的仙人。

    見姬影半天不說話隻知道盯著他看,季海衡輕笑著道:“陛下不看粽子,看臣作甚?”那雙瑰麗如西域珍寶的眼眸,因為笑意而泛起惑人的光彩,淺淺的,極易讓人失神。

    因為你好看。姬影這話堵在唇邊,突然又把這句話咽了下去,隻是低著頭,極端冷豔的臉龐嘴角微勾。

    ——————

    當時季海衡所說的,大祁江山百廢待興不是說笑的,距離他將滿目瘡痍、風雨飄搖的國土收複不到兩年,縱使新皇登基,天下不安定的因素也頗多。

    被趕走的蠻族依舊蠢蠢欲動,頻繁騷擾邊境,邊境子民飽受侵害,而大祁內部的禍亂也時不時爆發,在那場亂世爭霸中,各路人馬都得了權,享了權力的好處,想立刻從他們手裏奪回權不是那麽容易的。

    所以季海衡平日除了當帝王之師教導新皇,還有輔助新君整頓江山之任。畢竟江山越早鞏固,他才能越早脫身離開。

    當然,攘外須先安內,他最先瞄準的目標是京城腳下的那群權門豪族,這些世家大族儼然是吸血鬼般的存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崛起的速度最快,趁風起勢,肆意收攬有才能的門客,形成一股強大頑固的勢力,就跟定-時-炸-彈一樣,隨時會發動政變,引發大祁內部的動亂。

    早在季海衡扮演的謝君懷徹底掌權之後,有眼色的朝臣就已經自發請命還鄉了,但一些還依然貪慕權勢,不肯放權。前朝養客之風盛行,門客作為貴族地位和財富的象征一直頗受人歡迎,不少朝廷大臣門下都養著大批門客,這些人大多都有真才實學,能夠為主人出謀劃策,可如果門客數量多了,就成了一股隱患,相當令人忌憚。

    還好這些門客中也有不少是徒有虛名,混吃混喝,秉承著能收買一些是一些的想法,季海衡決定從內部入手,將龐然大物底下的人物一一瓦解。

    古人曾言:“不平則鳴。”詩文這種東西,可以用來言誌,可用來觀賞,當然亦可以用來發泄苦悶牢騷。帝王將相成其蓋世偉業,賢士遷客成其千古文章。文章這種東西,可煽動性太強了。

    春愁、夏愁、秋愁、冬愁,文人基本一年四季都在愁,不過秋天最愁,所以前天也是文人最喜歡大抒情懷的季節,很多人都會趁著秋風矯情兮兮地寫著大把文章來抒發思鄉之愁。你一篇文,我一篇賦,寫著寫著大多雷同,隻是為了應景而抒,壓根就沒什麽新意。

    趕著秋季,季海衡也寫了一篇秋思文章,以喬勝春的名義發了出去,大意是:“吳江水裏的鱸魚肥美、連那長在蓮葉間的淺水蓮蓬看著都可愛死了,啊!秋天又來了,家鄉的野菜又豐美了吧,好想吃啊!可是我已經離鄉來京多年,好久沒有吃到家鄉的野菜和鱸魚了。”

    大祁文壇有四大家,很尷尬排在第五的是一個名喚喬勝春的文人,此人確實有金玉之才,吟詩作賦也文采斐然,不過在強者如林的大祁文壇,那詩作水平還不足以讓他躋身前列。然而,比較特殊的是,此人社會影響力很大,他每次一發牢騷,那些文人學子都很買賬。

    所以此篇以他名義的詩文一出,追捧者眾多,細細讀後,大家都有點震驚,不是因為此篇詩文辭藻絢麗、語言清新明快,而是其中所描繪的肆意快活之景,逸禽高飛、鱸魚肥美,馳騁野獵,帶著浪漫的田園詩意。與其他以落葉秋風帶起一片思鄉之情的文章相比,立意新穎,全詩圍繞的重點就是吃,似乎在作者眼裏,天上飛的,水裏遊的,地上跑的,都很好吃,看得人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一時間,此詩廣為流傳,城內爭相傳抄,不要小看吃貨的力量,此舉勝過無數無病呻吟的秋思文章。而詩文中所透露出來的隱秘辭官之心也備受人關注,很多人也由此聯想起了自己家鄉獨一無二的美食,不由潸然淚下、泣涕漣漣,據說有不少人讀了此詩後,當即選擇了解衣致仕,交還官印,連夜歸家。

    君子們最擅長的就是洞察先機、聰明之人自然能嗅到詩作裏的深意,聯想到最近當權者的態度,自然會浮想聯翩。比起一些時日後當權者狠心鏟除豪門權臣的羽翼,殃及他們這群池魚,他們還不如此時解甲歸田,說不定還能成就一番千古美名。

    於是短短幾日內,解甲歸田者,多日近百。

    不過季海衡知道,這還不夠,辭官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無關緊要的小官或門客,真正的大人物,連一絲皮毛都沒撼動,要想不動刀刃的讓那些大權在握的世家權臣自發請命還鄉,還欠些火候,必須得下一把狠勁,不過他已經都安排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