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第 80 章
字數:5299 加入書籤
第一晚, 太子當仁不讓地守在康熙床前, 打發了幾個年幼的弟弟去休息, 他獨自望著病中的父親心頭滋味莫辯。
胤禛晚上在燈下看書, 特意囑咐蘇培勝別關門,果然胤祚在康熙床前守到酉時末就帶著小太監過來, 笑道:“夜不閉戶, 四哥久等了。”他說著先纏上去撒了一回嬌,才叫魏小寶把手上的包袱放桌上:“瞧瞧吧,都是額娘給你的。最多不過一月就要回京了, 還費這些功夫。”
胤禛就在桌邊翻看起來。包袱裏整整齊齊的三套秋衣鞋襪, 俱是額娘的針線;七八個手製的香囊, 針腳有粗有細,上麵的圖案也換了簡單些的竹葉、小鳥;調配的各類藥品都用瓷盒嚴嚴實實地封著,套著永和宮的封條;幾樣醬菜用小瓦罐子裝著,貼著紅簽子。
一封書信上用熟悉的字體寫著“四阿哥親啟”,朱漆的封是個小小的貓爪。唯有最後兩樣, 一把藏銀小匕和一張滿是黑墨手印的白紙不知何意。胤禛就拆了書信,白紙黑字,正是繡瑜的筆跡。
書信很長, 先敘述了他走後永和宮的一些趣事, 然後叮囑道:“......你皇阿瑪曆經大劫大難,心智堅定非常人能及, 絕不會被區區寒症打倒。你們年紀尚小, 切勿爭功出風頭, 妄言軍政大事;隻管一心孝順皇上,保重自身。衣裳帶得不多,勤加減著些;香囊是你兩個妹妹做的,尚可一玩;匕首是胤祥送給四哥的,最後一張是小十四的‘即興之作’,寥做一笑。望照看老六,平安歸來。”
滿語是表音文字,看到“尚可一玩”、“廖做一笑”的評語,耳畔仿佛聽到額娘的輕聲笑語,胤禛頓覺有趣,不由自主露出微笑。
宮人抬了鍋子上來,他才折了信紙歎道:“額娘真是料事如神,皇阿瑪病情雖重,但卻不險,大清且亂不了呢。”
胤祚正擺弄著胤禛扣下的各類戰爭紀念品,揮揮前鋒營的令旗,時不時撥弄一下弓弦,抬起廂金火銃瞄準桌上滾沸了的鍋子,口裏發出“砰”的聲音:“你又不是頭一天認識額娘了。可歎太子身邊那群狗屁謀臣,還比不上一個深宮女子。”說著就把湯斌挑撥太子之事說與胤禛聽。
胤禛冷了臉,久久沉默不語,半晌才低低地說:“趙匡胤能‘黃袍加身’是因為周恭帝七歲繼位,主弱臣強。可咱們皇阿瑪是什麽人?上一個覺得他年幼好欺的人是吳三桂,再上一個是鼇拜。二哥且翻不出皇阿瑪的手心呢!”
“英雄所見略同,”胤祚笑著給哥哥夾了一塊白蘿卜在碗裏,問道,“打仗好玩嗎?”
胤禛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好玩,好玩死了。”
“咳咳。”蘇培勝清了清嗓子,一邊添酒布菜,一邊雲山霧罩地說著那些英雄事跡。如何殺敵啦,如何尋路,路遇野狼,一會天降大雨一會又起了幾人高的沙浪等等。
胤祚聽得眼中異彩連連。久別重逢又是在軍營這樣豪氣衝天的地方,兄弟倆喝了幾杯燒酒。結果用完膳漱口淨手的功夫,胤祚回頭就見哥哥趴在膳桌上睡著了,燭光照得他的臉龐微微凹陷。
胤禛平日裏雖然量淺,也不至於被三杯白酒放倒。打仗好玩嗎?隻怕未必。胤祚歎了口氣,輕手輕腳扶了他,往床上睡了。
前線大勝的消息將康熙心頭鬱積的陰霾一掃而空,他見了幾個兒子,太子自不必說,是他病中最思念的兒子;其餘的老五忠厚,老六伶俐,老七純良,久未見麵,哪個都叫康熙好一陣稀罕,比什麽良醫仙藥都要管用。
胤佑頭一次被皇阿瑪這樣關注,緊張得話都說不出來了。胤祺又是個笨嘴拙舌錐子紮不出一聲響來的。好在胤祚素來主意多,又不藏私。他來頭一日就從侍衛口中,把鷹莊周圍的大小山頭摸了個遍,這天清早就邀了兩個兄弟往山上采了許多野生山桔,混合粗糧熬了粥,奉到康熙麵前。
梁九功差點摔了手中的浮塵。宮裏雖然不準議論主子的口味偏好,可禦前伺候的人,誰不知道皇上長了個滿族傳統舌頭——喜歡甜食,吃不得酸。
那酸桔熬的粥,康熙隻聞一下便笑著擱了碗,口頭褒獎兒子們:“你們有心了,今兒兵部送來一批上好的禦馬,你們一人挑一匹去吧。”
豈料胤祚謝了恩,卻固執地待在帳子裏不肯走:“兒子服侍皇阿瑪用完膳再去不遲。”又說:“太醫說山桔清肺降火,消氣寧神,治發熱是最好不過了。就是關外水土不好,這桔子酸了點,兒子還備了蜜餞。”
說著叫魏小寶捧上一個白瓷彩繪小盅來,那盅做成個猴兒抱著大蟠桃的樣子,桃子內部掏空,盛著滿滿的葡萄幹、杏脯,頗有童趣,一看就是哄小孩子的玩意兒。
康熙皺眉道:“你當朕是三歲小兒嗎?”
胤祚這回卻較真起來了:“您似乎不愛食酸,額娘說病人就如同小孩兒一般,妹妹們經常拿了蜜餞哄皇太後吃藥......”
康熙頓時微微拔高聲音:“胡說,良藥苦口的道理,朕豈能不懂?你尿褲子、光屁股的時候朕都見過,朕還要你哄?”
“萬,萬歲爺......大臣們來了。”梁九功忍笑打斷了他的話,一般康熙跟皇子說話的時候,他是不敢進來打擾的。可這別館的牆薄得很,咳嗽一聲外頭都能聽得清清楚楚,這個話題再討論下去,萬歲爺的龍臉可往哪兒擱。
胤祚低著頭拄在原地,一副你不吃我就不走了的樣子。胤祺胤佑嚇傻了,下意識跟著他行事。
康熙微微歎氣:“好的不學,強起來倒隨了你四哥。”說到底還是拿起勺子,大口大口地把那粥喝了。
回到關內,每日七八個太醫輪流診脈,又有了幾個活潑的小兒子整日在禦前鬧著,康熙的病很快就有了起色,才三日的功夫就能批衣起身處理軍政了。
這天清晨早起的時候,康熙突然覺得身上又重新有了力氣,興致勃勃地要出去走走。梁九功忙上來勸住了:“清晨寒氣重,皇上不心疼自個兒,也該心疼心疼幾個阿哥。”
康熙聞言一笑:“也罷,到窗戶邊瞧瞧便是。”
早有人卷起了窗戶上的毛氈子,康熙往外一望,隻見雨後初晴,入目皆是清新翠綠的顏色,禦帳旁的空地上豎起了個怪模怪樣的木樁子,約莫一丈高,正有侍衛爬上去,端了滿滿一海碗水下來。
康熙詫異道:“這是做什麽?”
梁九功躬身笑道:“太醫們收集無根水給皇上煎藥,昨兒五爺六爺經過,就叫搭個台子把水碗放高些,免得濺了塵土在裏頭。哎喲喲,不是奴才說嘴,這樣的細致體貼......”
他邊說邊觀察著皇帝的表情,果然見康熙輕笑著搖頭:“無知稚兒,無根水名為無根,可世間之物又哪能真的纖塵不染呢?”
話雖如此,他嘴角的笑容卻不由自主地擴大了,但是這笑隻持續了一瞬間,又忽的回落。康熙眼中染上一點陰霾,突然問道:“這些天太子在做什麽?怎的不見?”
梁九功心裏突地一跳,趕緊回答:“八月二十六那天晚上,太子爺守了您一整夜,隻是您昏睡著不知道。”
康熙的表情緩和幾分,迅速給心愛的兒子找好了理由:“保成一路奔波,別是過了病氣給他了。走,陪朕去看看。”
鷹莊別館房舍狹小,太子的院子就在正院邊上,不過一射之地。康熙抱病前來,遠遠地就聽見嬉笑聲,轉過月亮門一看,卻是一眾奴才躲在院子閑聊,見了他,一個個嚇得麵無人色,趕緊磕頭請安。
康熙沉聲道:“太子呢?”
“這......”一眾奴才麵麵相覷,支支吾吾。好半晌才有人磕頭道:“昨兒,昨兒太子爺稍有不適,太,太醫叫歇著,還未起。”
康熙冷冷一瞥,親自動手掀了正房的簾子,濃重的百合香味道撲麵而來,然而還是壓不住空氣中那一絲酒氣。
秋老虎的天氣裏,康熙的心卻像突然墜入了數九寒冬,他放了簾子,隻淡淡地說:“既病了就叫他好好歇息吧。”
太子多日未曾出現在禦帳侍疾,胤祚幾個心裏也好奇得跟貓爪子撓似的,然而三哥四哥都是一臉諱莫如深,沒人敢提起這個問題。
直到幾天之後,前線戰報再次傳來。噶爾丹詐降,裕親王中計讓大軍原地停留了兩日,耽誤了寶貴的戰機。大阿哥氣急敗壞,不惜違抗軍令,強行追擊,但終究讓噶爾丹跑了。
與此同時,康熙的親舅舅佟國綱在烏蘭布通之戰中,被火/器所傷,於兩日後不治身亡。
這兩個消息無疑都給本次大捷蒙上一層陰影,康熙得知消息長歎三聲,下旨回鑾。
從真正出師到回鑾,不過數月功夫,有的東西卻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別的不說,先說胤禛以為自己此番隨駕,不說建功立業,但是也有頗多心得,從城門隱隱在望的時候,就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回永和宮,與額娘分享。
結果回宮第一天,康熙先把他召進了南書房討論此次戰爭得失。第二天一大早他再想往永和宮去的時候,胤祚卻追了上來,尷尬地找些“今天天氣真好,不如我們帶小吉祥去禦花園散步吧”之類的由頭,百般拖延阻撓。
胤禛隻當他習慣性抽風,本想不予理會,結果永和宮的宮女嬤嬤們看他的眼神也透著古怪。站在正殿門口,宮女通報了一聲,有人從裏麵打起簾子,他下意識就要抬腳跨過門檻,沒想到卻是白嬤嬤出來傳了話:“娘娘身體不適,不能見您,四爺請回吧。”
胤禛急道:“額娘病了?那我更該進去問安才是,請嬤嬤為我通傳。”
“咳咳咳。”胤祚一個勁兒地扯著脖子咳嗽。
胤禛終於覺出些不對來,額娘若真病了,這些宮女臉上的神情不會如此放鬆。他頓時把目光轉向了旁邊的蘇培勝。
蘇培勝脖子一縮,抖得像隻發了雞瘟的雞,自覺大禍臨頭,小命休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