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

字數:7933   加入書籤

A+A-




    畢先生已經老了,那麽他把一切的希望寄托在他的子女身上,這是很正常的,而且畢先生的兒子老薑和巴豆他們確實沒有辜負他的期望,老薑學西醫外科,巴豆學西醫內科,畢先生如願以償。---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

    但是以後的事實證明,畢先生不能如願以償。在慶賀過畢先生七十大壽之後不久,巴豆出事了。

    畢先生還記得那個中午的情形,巴豆沒有準時回來吃飯,後來老薑回來了,老薑麵色蒼白,他朝老父親看看,沒有說什麽,就到巴豆屋裏去了。

    畢先生已經預感到出了什麽事情,但他沒有想到是巴豆,他還以為是老薑有什麽事情了。

    畢先生等老薑下樓,老薑卻一直沒有下來,畢先生就自己摸上樓去,老薑看到父親,就說:“巴豆被抓起來了。”

    然後老薑講了事情的經過。

    畢先生現在對過去的事情確實已經淡忘,可對這件事卻一直是記憶猶新的。一直到五年以後,現在巴豆就要回來了,畢先生又想起那個中午的情形。

    對於畢先生的家來說,巴豆出事,走的卻不是巴豆一個人,巴豆的妻子在一年以後也走了,並且帶走了女兒畢業,畢先生的家一下子變得空洞而且淒涼。

    老薑為了照顧老父親,叫兒子畢竟過來住,可是畢竟太年輕,住過來的時候還在讀高中,對於老人,他最多也隻能在生活上給一點幫助,其他方麵他也是無能為力的。

    現在巴豆要回來了,老薑和老薑的妻子金林一起來打掃房間,樓上東邊的一間原來是巴豆夫婦住的,幾年裏一直沒有動過,現在重新打開,老薑和金林以及畢先生都希望這是一個新的良好的開始。

    畢先生在剛回家鄉時,是住在樓上的,後來年紀越來越大,腿腳有些僵硬,就搬到樓下東隔廂住。東隔廂原先是畢先生掛牌問診的地方,後來就和畢先生的臥室並為一處了。

    東隔廂原先是和樓下的東間相通的,沒有別的門,樓下東間是毛家住的。畢毛兩家雖然相處不錯,但畢竟內外有別,何況畢先生的為人一向比較持重、謹慎,所以盡管毛小白癩子一再叫畢先生隻管從他的房間出入,畢先生卻是萬不能這樣做前,於是就封了這扇門,另外開了一扇門直對著街麵。這樣病家求醫,也不必再繞到院子裏了。

    在巴豆回來之前,畢先生早就在考慮巴豆回來以後的事了,老薑和金林也都在為巴豆想辦法,他們當然希望巴豆能夠重操舊業,但這個想法不大容易實現,他們心裏也都清楚。

    一天畢先生到外麵走走,經過三擺渡居委會門前,他朝裏邊看看,陳主任看到他,招呼他進去坐坐,畢先生就進去了。

    居委會辦公的地方不大,人倒蠻多的,大都是些和畢先生差不多年紀或者比畢先生稍微年輕一點的老人,他們常常在那裏說長道短,說著說著一天也就過去了。

    大家看到畢先生,都跟他打招呼,說:“畢先生,長遠不見你過來坐了。”

    畢先生說:“來的來的。”

    他們又問他身體怎麽樣,畢先生說;“就這樣,也沒有什麽大毛病,也沒有什麽大力氣。”

    老人們都說是,人到老了,就是這樣的。

    說了一些閑話,陳主任就問畢先生:“是不是巴豆快要回來了?”

    畢先生點點頭,歎了口氣。

    陳主任說:“好,回來就好。”

    別的老人也說:“是的,回來就好,畢先生你也要熬出頭了。”

    畢先生說:“到哪裏去出頭嗬,我是不想了……”

    大家聽畢先生這麽說,想想巴豆好好的一個做醫生的,弄得吃了官司,即使放出來,往後也是不能怎麽出頭的了,大家都為畢先生家歎息,畢先生這樣的人家,出這種事情,是很可惜的。

    他們不再跟畢先生說巴豆的事,免得引起畢先生的愁腸。

    葛老爹摸著自己的胃問畢先生:“畢先生,我這隻胃,怎:麽老是不安逸。”

    畢先生問他怎麽不舒服,葛老爹說:“飽了就脹,空了就痛,難侍候的。”

    畢先生說:“開點藥吃吃。”

    葛老爹說:“藥是吃了不知多少了,也沒有什麽用。”

    旁邊有人說:“你叫畢先生幫你看看。”

    葛老爹說:“我是要吃中藥的,畢先生是開西藥的。”

    別人說:“畢先生也會開中藥方子的,畢先生的中藥方子,拿到藥房去,幾個老師傅都服帖的。”

    大家都說是,說畢先生中醫西醫全來事,是有真功夫的。

    說了一會,葛老爹也沒有請畢先生開方子。大家又扯到中藥的藥渣子的事情,說病家把中藥的藥渣倒在路當中,到底是什麽道理,到底是怎麽行起來的,各人說各人的道理,爭執不下,就問到畢先生,畢先生說:“我也是小時候聽大人說的,說從前的郎中對中草藥把握不準,常常有藥死人的事情,但也有的病人並不是吃了藥死的,從前的人水平低,弄不清楚倒是怎麽死的,有不講理的,就怪醫生藥死的,找醫生倒翻帳,所以後來一些郎中就叫病家把中藥渣倒在路中央讓大家看,有毒無毒,就清楚了,這種風俗慢慢地就傳了下來,一直到現在還有人家這樣做。

    大家聽了,又議論了一番,隻有陳主任知道畢先生沒有心思說閑話,她把畢先生叫到一邊,說:“巴豆要回來了,回來以後的事情你有沒有幫他考慮考慮。”

    畢先生說:“唉,還是陳主任曉得我的心思,我正在發愁呢,都說出來的人很難的。”

    陳主任說:“是呀,山上下來,是不大好找工作的。”

    畢先生的臉色有點發自,他搖搖頭,說:“我這把老骨,頭,要害在他手裏的。”

    陳主任連忙說;“巴豆回來你可不要這樣說啊。”

    畢先生點點頭。

    陳主任又說:“其實工作也不是一定找不到的,就要看什麽事情了。”

    畢先生說:“他除了看看病,別的還會做什麽呢。”

    陳主任說:“那也不一定的,巴豆也不是個笨人,其實現在外麵的人也有不大講究名氣而講實惠的,有的單位,聽起來雖然不大好聽,但是經濟收入高,還是有不少人想去的。”

    畢先生說:“這倒也是的,現在的人,都想得穿的。”

    陳主任說:“其實你不講,我也一直在幫巴豆留心的,隻是不曉得你們的想法,所以也不好跟你說。”

    畢先生說:“我們沒有什麽想法,到這一步了我們還想什麽呢,隻要巴豆出來能有個去處,不要讓他蕩在外麵就好。”

    陳主任說:“我倒有一個地方。”

    畢先生連忙問:“什麽地方?”

    陳主任說:“叫巴豆到根芳那裏做做,怎麽樣?”

    畢先生說;“根芳那裏不是滿了嗎,那天丁家裏的小女兒說想進去也進不去了,是不是滿了?”

    陳主任說:“那也要看什麽人的,女的是太多了,不好再進了,巴豆這樣的,還是要的,再說巴豆我們從小看他長大的,都曉得他的。”

    畢先生連連點頭,說:“陳主任,你對我們的關照,我真……我也不知怎麽說好了。”

    陳主任笑笑說:“這有什麽,這也是我們的工作呀。”

    畢先生說:“謝謝陳主任。”

    下雨了。

    雨不大,卻是密密的,綿綿的。

    雨飄在巴豆臉上,巴豆有一點陌生的感覺,他把行李背好,朝馬路對麵走去。

    過馬路的時候,巴豆看見有一輛三輪車朝他過來,巴豆讓了一下,這時他卻聽到有人說:“上車吧。”

    巴豆這才發現三輪車工人是毛小白癩子的兒子毛宗偉。

    巴豆一愣之後,有點激動,他說:“你怎麽來了?”

    毛宗偉說:“我是來接你的。”

    巴豆說:“你怎麽知道?”

    毛宗偉說:“老薑早就打聽好了,老薑也來了,他在汽車站等。”毛宗偉一邊說一邊接過巴豆的行李,放上三輪車。又說:“你怎麽到現在,我們都以為你坐汽車來的,一大早就出來等了,等到下晚也沒有接到,末班車都過了,我說肯定是坐了船了,老薑還不相信,還在那邊等,說可能還有加班車。”

    巴豆說;“我坐了船。”

    毛宗偉說:“我們過去叫老薑,他還在那邊呢。”

    他們一起到汽車站,老薑果真還在等加班車,見毛宗偉領了巴豆過來,老薑上前來,拉住巴豆的手,說了一聲:“回來了。”就沒有話了。

    巴豆看到老薑的眼睛發紅,巴豆笑了一下,說:“好吧。”

    老薑說:“我們都好的,你好吧。,,毛宗偉在一邊說:“上車吧,雨大起來了,上了車再說吧,回去有你們說的呢。”

    巴豆上了三輪車,老薑騎著自行車跟在一邊,他很想跟巴豆說說,可是隔著一輛車,不好說話。

    巴豆坐在車上,看著毛宗偉奮力地踏車,他也很想跟毛宗偉說說,可是一時不知道怎麽開口,他不知道怎麽稱呼毛宗偉。從前巴豆和大家一樣是叫他綽號的,現在有點叫不出口。毛宗偉的綽號叫作“毛估”。毛估,這是方言中的一個詞,意思就是“粗略地估計”,比如有一個菜販子賣菜,他不用稱,抓一把菜扔在顧客的菜籃子裏,隻是估一估大約有幾斤幾兩,就照這估計的收錢,這就可以叫作毛估。如果說一個人的小名比如巴豆這樣的名字並不一定能夠標誌出一個人的某些特征,但一個人的綽號,卻常常可以反映出這個人的一些行為特征來。毛估這個俗語,在民間的運用,尤其是作為一個人的綽號的時候,那麽它的意思,它的內涵顯然要更豐富一些。比如還有著“馬而虎之妙,“籠而統之”,“大而化之”,或者“得過且過”,“丟三落四”等等的意思。在毛宗偉的妹妹生小孩的時候,毛宗偉的母親叫毛宗偉到醫院去看看生男還是生女,毛宗偉去轉了一圈,回來告訴母親說妹妹大概生了個女兒。毛宗偉的母親說別的事情你可以毛估估的,生小孩的事情你不可以毛估估的。毛宗偉說,我去的時候看見妹妹在哭,我想她大概生了女兒不開心哭的,所以我也沒有再問她。毛宗偉的母親急了,說剛生小孩不能哭的,就趕到醫院去,才知道生的是兒子。母親回來埋怨毛宗偉,可是毛宗偉說,我又沒有說肯定是女兒,我隻是說大概是女兒,我是毛估估的。

    這就是毛估。

    看起來毛估的綽號和他的脾性十分符合。

    說起來巴豆家和毛宗偉家已經做了幾十年的鄰居了,這樣的鄰居關係是夠長的了,不可能他們之間沒有疙疙瘩瘩的事情,沒有吵吵鬧鬧的時候,但總的說來他們的相處還是相當不錯的。這裏邊一個重要原因,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兩家的職業特性相差較大。

    巴豆家是一個醫生世家,而毛宗偉家則是一個車夫世家,從毛白癩子拉黃包車開始,以後毛小白癩子繼承了父業,巴豆小的時候,正當毛小白癩子壯年。毛小白癩子一副好身胚,每天在院子裏練石擔,那時候巴豆和老薑都很崇拜毛小白癩子,他們喜歡聽他吹牛,喜歡他身上的汗水味。毛小白癩子那時還沒有孩子,他常常帶巴豆去兜風,帶巴豆到三輪車工人聚頭的茶館酒店去。巴豆那時候有沒有跟毛小白癩子說過長大了也要踏三輪車這樣的話,現在當然沒有人記得了。即使當時巴豆真的說過,也不會有人聽進去的,因為巴豆和老薑,注定是要學醫的。到後來毛宗偉從蘇北建設兵團回來,他的祖父毛白癩子已經踏不動車子了,他把三輪車傳給孫子,毛宗偉就接過去了。毛采偉的母親曾經極力反對,她大概認為一家人已經出了兩代車夫了,她的兒子不應該再做這一行了。其實她心裏也很明白,她希望子女學學畢先生人家,做大夫,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設想一下毛宗偉家也是醫生世家,或者巴豆家也是車夫世家,他們的相鄰關係會是什麽樣呢。

    其實這些都是空話。

    現在巴豆看著毛宗偉的背,他覺得毛宗偉的背不如以前那麽挺直了,巴豆說:“毛估你好吧?”

    毛宗偉說:“好啊。”

    巴豆說:“討老婆了吧?”

    毛宗偉“嘿嘿”一笑,說:“哪裏呀。”

    巴豆又說:“有對象了吧?”

    毛宗偉說;“有算是有了一個,不過還沒有定。”

    巴豆說:“怎麽樣?”

    毛宗偉說:“馬馬虎虎。”

    巴豆笑了起來,毛宗偉還是老樣子,這使巴豆覺得一切都好像還是在從前。

    毛宗偉說:“妹妹結婚了,小孩也養好了,是個兒子。”

    妹妹就是毛宗偉的妹妹毛佩珍,大家都叫她毛妹妹。毛妹妹和毛宗偉相差十歲,父母哥哥都很寵她的。

    密密的雨把大家的衣服都打濕了,巴豆回頭看看老薑,說:“你們出來沒有帶雨披?”

    老薑摸了一把臉上的雨水,說:“出來時天氣蠻好的。”

    毛宗偉說:“不礙事,馬上就要到了。”

    三輪車和老薑的自行車拐進了三擺渡,畢竟已經在巷口張望,遠遠的看到他們過來,他轉身回進去了。

    老薑和巴豆一起走進家門,畢先生坐在牆角在一張椅子上,他朝巴豆看看,說:“回來了,餓了吧,吃飯吧。”

    好像巴豆這一天和每一天一樣,下班剛回來。

    老薑的妻子金林已經把飯菜準備好了,放滿了一桌子,巴豆看見其中有一盤醬肉,麥柴黃色的,巴豆知道是陸稿薦的醬肉,這是他最喜歡吃的菜。

    ?

    隻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