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殿試(二)

字數:6793   加入書籤

A+A-




    日落時分禮部官員宣布停止答卷考生紛紛擱筆至此殿試作答部分正式完畢但殿試還沒有完結還要經過批閱試卷確定進士名單再舉行瓊林宴宴會之後狀元還得率眾進士到孔廟拜謁那位儒家鼻祖禮拜既完再去國子監立碑將新科進士的姓名勒於石碑上殿試的程序才算全部結束。

    貢士們的殿試試卷最初由皇帝親閱後來改由主考朗讀皇帝裁定明代殿試已經隻是在理論上由皇帝親自主持皇帝不再親自閱卷由讀卷大臣評閱按文章優劣定為五等然後把前十名貢士的試卷進呈皇帝禦覽當麵拆示考生姓名。

    會試上榜參加殿試的貢士原則上也不再淘汰一般都可以成為進士隻由皇帝欽定第一甲狀元、榜眼、探花人選和二甲前七名的順序筆試結束後的第二天皇帝還要單獨召見前十名新科進士所以考官們要連夜批閱考生們的試卷而張信身為考官之一不幸的成為批閱官成員之

    幸好禮部與翰林院的官員還算多每個人分派下來批閱的卷子也沒有多少張信拿起幾份已經糊名的試卷的批閱的時候心裏還真是說不上什麽滋味一年前的時候還是人家決定自己的命運現在輪到自己決定別人的命運這感覺……真不賴。

    搖頭揮去不符實際的想法張信也知道自己批閱卷子之後還要再讓其他批閱官再次審查一遍再由皇帝欽定第一甲狀元、榜眼、探花人選和二甲前七名的順序哪裏能談得上自己決定別人的命運啊。

    讓自己寫張信肯定不行。隨便找個考生八股文章要比張信高明百倍但看出文章的優劣張信還是知道地況且八股文章前邊的一段全是廢話根本不用認真仔細查看隻要看後麵的內容文理是否順暢是否言之有物說白了看看是否符合儒家經典之論。

    然後再看看有沒有忌諱之處。當然這個可能性非常小畢竟能參加在會試中脫穎而出的考生。怎麽可能會犯下這種低級的錯誤犯下這種錯誤的人早在前麵的考試中給刷下來了。也輪不到他參加殿試。

    兩個時辰之後張信總算把卷子批閱完畢把試卷呈給禮部地主考官員然後就沒有他什麽事情張信也可以告辭回府。翌日清晨繼續到翰林院上班殿試還沒有結束如果說昨日的作答是殿試過程中地點綴的話那麽今日就是殿試地重頭戲因為今日皇帝要親自決定今科狀元。召見昨日前十的考生在君前應對。

    因為前十貢生還未成為正式官員所以不能在大殿之內召見而是在偏殿內單獨召見誰可以獨占鼇頭一舉奪魁那就要看皇帝的心思了考查過十名貢生之後朱厚並沒有急於欽定狀元榜眼探花而是先讓考生們先回去等候消息也沒有詢問主考官員與大臣的意見。讓人拿著前十貢生的試卷擺駕回乾清宮。

    看著皇帝擺駕回宮。肚裏早已準備好一大堆說辭地諸位官員隻好苦笑的紛紛散去。看來皇帝這回是想自己決定人選不讓眾人插手其中遺憾的同時卻也沒有其他心思反正狀元不過隻是個名譽而已大臣們還不放在眼裏縱觀滿朝重臣沒有幾個是狀元出身的但還不是一樣做到大學士尚書之類的朝廷大員隻要有進士出身以後自己努力加上有人賞識自然可以官運亨通。

    “李兄你估計今科地狀元榜眼探花是誰若是你猜測正確的話在下請你到京城太白樓瀟灑一回。”翰林院中翟鑾微笑的說道。

    “太白樓的酒菜在京城中也是屈一指的李兄莫要錯過這次機會啊。”顧鼎臣在旁邊推波助瀾道其實不隻是這幾人在猜測而已閑極無聊的官員還有京城裏好事的百姓已經紛紛在議論著誰會成為今年的幸運兒。

    “在下雖然想到太白樓去享受但天威難測隻有苦歎為之奈何啦。”李時才不會上當如果自己答應下來那猜測不正確肯定是要自己請客太白樓的酒菜確實是美味無雙但這價錢也是昂貴之極啊。

    “顧兄乃是弘治十八年地狀元你比較有經驗你猜會是誰能一舉奪魁?”翟鑾見李時不上當幹脆把話題轉移到顧鼎臣身上。

    “這豈能一概而論禮部尚書毛澄毛大人還有翰林院地楊修撰也是狀元你怎麽不去問他們。”顧鼎臣哭笑不得的說道:“況且做為臣子在下怎敢妄自揣摩聖意。”顧鼎臣這話一出幾人馬上沉默起來。

    “其實殿試地偶然性太多諸位兄台猜測不出也不是件奇怪之事。”見氣氛有些僵化張信微笑出來打個圓場道:“就像這次會試第一的貢生張治不是連前十都擠不進去嗎?聽說已經被禮部官員編排到二甲數十名之後。”

    “張兄言之有理世事難料反正前十的考生以後都可能成為翰林院庶吉士以後說不定就是我們的同僚了我們也不必在此胡亂猜測一切由皇上聖裁即可。”李時拱手笑道。

    “確實如此狀元榜眼不過是小小的名譽而已以後的路還長得很。”顧鼎臣非常有感觸當日與自己在瓊林宴上歡聚一堂的諸位同年如今卻不知身在何處。

    李時、翟鑾讚成的點頭官場前途難卜一不小心就成為別人的踏腳石外放貶職那是常有的事情腦袋搬家那是如同吃飯喝水一樣的簡單前十幾年來還算好些遇到像弘治皇帝這樣仁慈的主但正德皇帝即位之後官員們悲慘的遭遇又開始了。

    雖然比不上太祖皇帝朱元璋執政時那麽恐怖。百官上朝都要寫好遺書免得早上剛離家晚上就天人永隔但先是有劉瑾之禍大批的官員被殺被貶後有錢寧、江彬權佞在朝中任意妄為政治環境還是沒有得到改善。

    還好現在上台地皇帝朱厚從表現來看。應該是個英明的君主官員們暗暗鬆氣之餘。當然想揮自己的才華得到皇帝的賞識。飛黃騰達加官進爵畢竟做官雖然是個危險的職業但是回報非常高名利雙收那是最簡單的名垂青名似乎也不難。如何不讓胸懷大誌的熱血青年趨炎附勢。

    “張侍讀皇上召見。”傳令太監駕輕就熟地來到張信麵前恭敬的說道畢竟這些天來皇帝經常召見張信太監早就把翰林院地路給摸透了輕而易舉的找到張信地蹤影。

    “諸位大人。恕在下失陪了。”張信微笑和聲說道。

    “哪裏張大人慢走。”皇帝召見其他幾人哪敢不放行紛紛回禮起來目送張信與傳令太監的離去。

    “我等不用猜測誰是今科狀元了待會張大人回來直接詢問即可。”翟鑾輕輕笑道毫不掩飾對張信的羨慕。

    “皇上對這位張大人真是恩寵有加與旁人不同。”李時也沒有接過話茬。反而忍不住歎氣說道。其中的酸意顯露無比。

    “王府舊坻從龍之臣。患難與共皇上信任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顧鼎臣微笑說道心裏想起從朋友那打聽到地消息其他兩人也有自己的消息來源當然明白顧鼎臣這句話的意思張信在興王府的任職的過程早就被有心人打探清楚明白。

    “張侍讀你覺得朕該點誰為狀元?”朱厚見到張信之後也沒有多費口舌直截了當地要聽張信的意見並非是朱厚自己沒有主見而是由官員們呈上給皇帝的前十名考生的背景非常複雜朱厚一時之間難以決斷。

    “卻不知禮部的意思是?”張信沒有著急回答皇帝的問題而是拿出候選名單仔細的觀看起來這些候選人之中有些是關係戶有些是真才實學的。

    “禮部推薦的是貢生楊維聰。”朱厚淡淡說道當收到禮部呈上來地名單時他已經吩咐東廠與錦衣衛打探清楚這些人地底細當然明白這個楊維聰有什麽背景楊維聰聽名字張信心裏已經明白怎麽回事了朱厚顯然是不想按照禮部的意思點這人為狀元。

    張信快翻閱楊維聰地答卷還真是字斟句酌文采並茂不點為狀元真是可惜了張信微笑說道:“那皇上的意思是?”

    “朕……。”朱厚沉默起來。

    “既然是禮部的意思諸位大學士也沒有異議而這楊維聰的才學的確不錯皇上也不妨采納大臣們的提議。”張信微笑道。

    “那好吧。”朱厚在心裏權衡輕重之後覺得也不應該為這點小事操心勉強忍下煩躁的情緒繼續說道:“榜眼是6探花是……。”

    “探花是費懋中。”皇帝金口一開那就不能變動了張信忙微笑接話說道:“皇上覺得如何?”

    “費懋中?”朱厚疑惑的看向張信禮部呈上來的探花名單不是他啊忽然醒悟過來道:“就是費宏的從子費懋中?”

    “不錯這樣安排想必禮部的各位大臣應該沒有異議吧。”張信笑道:“費懋中無論是才學還是人品都是上上之選點為探花也未嚐不可。”

    張信擺明是睜眼說瞎話張信從來沒有費懋中的本人怎麽可能知道費懋中長得什麽樣而且連人都不知道怎麽可能了解對方的人品隻不過張信在王府時聽到袁宗皋提及過費宏有這個兒子剛才看到名單的時候這才想起來既然皇帝不滿意禮部製定的名單那做小小的改動想必朝廷大臣應該沒有意見的況且費宏在朝中的關係還在皇帝已經派人召他回朝朝中大臣肯定不願意憑白得罪人。

    “張侍讀言之有理。”朱厚露出笑容提筆在聖旨上按序寫起名字來。然後吩咐禮部官員前來領取由皇帝欽定好的第一甲狀元、榜眼、探花和二甲前七名的人選禮部官員按照皇帝給地名單填寫大小金榜待一切就緒之後公布天下。

    待名單公布出來之後貢生們紛紛鬆了一口氣不不怪他們緊張。而是這次科舉曆時實在是太長了會試結束之後他們等了一年多。幸好成為貢生之後朝廷養著他們。不然有些貧困的學子早就支持不下去身無分文沿街乞討的可能性不大但三餐無續的情形還是普遍存在的。

    經曆一年多的殿試在朝廷舉辦瓊林宴之後正式宣告結束三甲共三百三十名進士。分別是一甲三名、二甲一百一十名、三甲二百一十七名但這些新科進士並不能就此鬆懈起來因為後麵的日子還長得很呢。

    明代科舉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直接進入翰林院二等為翰林院庶吉士。取得翰林院地預備資格三等則委以地方基層官吏或其他職務能夠直接進入翰林院的肯定是殿試名列前茅之人而想成為庶吉士卻還要經過一次考試那就是朝考。

    翰林院地庶吉士的錄取要綜合複試、殿試和朝考三次考試地成績而以朝考成績為主一般說來殿試二甲、複試、朝考一等肯定可以錄取。而且朝考成績同時也是進士授官的依據。所以說進士們當然要繼續努力。

    在這最後的考試結束之後進士們有的進翰林院磨練文筆。待再過二三年提升職位有的直接就要去基層實戰鍛煉運氣好地話被上級看中十幾二十年升為知縣知府所以說雖同為進士但日後的前途卻各異有的日後能入閣參預機務有的隻有在地方為官為吏。

    進士們日後的前途張信可沒有空理會忙完殿試地事情之後張信恢複平靜的日子每天到翰林院混日子有時皇帝召見就應付一下輪到沐休之日要麽在京城裏閑逛要麽就是到袁宗皋府上拜訪。

    袁宗皋如今已經正式成為文淵閣大學士身份雖然不同但兩人的情宜還在袁宗皋對張信的到訪歡迎無比在京城能與自己說得上話的也隻有張信了其他人要麽是趨炎附勢之輩要麽就是下屬官員前來辦事求情的這讓袁宗皋感到非常的不耐。

    “子誠若你當日進京參加科舉那麽今年的瓊林宴定有你的身影。”袁宗皋身為內閣學士當然要參加瓊林宴鼓勵新科進士們以後要努力奮鬥。

    “袁先生好好地你又扯這個做什麽。”張信無奈道:“承蒙皇上恩典如今我已經身為翰林院侍讀還有什麽不滿足地。”

    “子誠想必你也知道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進內閣。”袁宗皋撫須歎道:“雖然你已經是翰林侍讀但始終不是正經仕途日後皇上想提拔你入閣必遭廷臣的反對。”

    “先生你想得也太遠了吧入閣拜相之事我從來沒有奢望過。”張信微笑道。

    “子誠聽我一言。”袁宗皋輕聲說道:“我雖然年事已高但這心裏卻非常明白皇上如此看重你日後肯定有召你入閣地意思到時……。”

    “袁先生日後的事情誰能料到莫要把話扯遠了。”張信淡淡笑道心裏承認袁宗皋的話非常有道理不過那應該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自己現在的年齡才十八歲現在說入閣實在是為時過早。

    “說的也是子誠你實在是太過年輕了若是你再長二十歲那我現在的位置可能就是你的了。”袁宗皋玩味的笑道:“若真是這樣恐怕皇上的心裏也會開心許多。”

    “袁先生不是喝醉了吧怎麽說起胡話來。”張信驚訝說道。

    “子誠並非是我胡言我人老心可不糊塗雖然我身為內閣大學士可是在朝中根本無法幫皇上分憂解難。”袁宗皋心明眼亮當年知道朝廷如今是什麽樣的形式君臣之間的小摩擦顯而易見日後肯定越演越烈而自己雖然有心為皇上效力可惜根基威信都不能與其他內閣大臣相比典型的有心無力。

    “袁先生放心皇上也知道先生的難處從來沒有責怪過您。”張信安慰說道。

    “那是皇上仁慈但我心裏卻過意不去啊。”袁宗皋想起皇帝的大恩心情變得沮喪之極食君之祿卻不能忠君之事袁宗皋常常自責不已。

    “袁先生不用擔心以後慢慢會好起來的。”安慰幾句張信意識到繼續這個題目隻會徒增袁宗皋憂傷的情緒連忙詢問道:“袁先生聽說先朝的奸臣錢寧已經被刑部官員處決這是不是真的。”

    這件事在京城已經鬧得沸沸揚揚張信不可能不清楚隻不過借故引開話題而已免得袁宗皋再繼續愁悶下去。

    “確有其事錢寧及其子錢永安、養子錢傑等十一人已並斬於市。”聽到張信的詢問袁宗皋勉強振奮精神侃侃述說起朝中的事情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