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選擇

字數:8115   加入書籤

A+A-




    “張兄快開門是我啊子直。”門外傳來袁方的聲音因為是趕路而來的所以現在他的氣息還未定呼吸吐氣十分急促但還是急切的叫起門來。

    “子直這麽晚過來過來有什麽事啊。”張璁聽得清楚連忙把門打開看到真是袁方有些驚喜交集的說道。

    “不要多說快點回去換件衣裳隨我走。”看到張璁一身準備就寢的打扮袁方連忙說道事情可不等人誰知道子誠會不會改變主意雖然知道這可能性不大但是袁方覺得還是把事情盡快落實才能安心。

    “子直你在這裏稍候我去去就來。”不知為何張璁心中一顫根本沒有仔細考慮二話沒說馬上跑回房內急忙換上一件較為體麵的衣服匆匆忙忙的疾步走到門前隨意把門掩好就與袁方出了。

    “子直到底有什麽事情啊。”兩人快行走時張璁才有時間好奇詢問起來還好在京城各家各戶門前都懸掛著燈籠不然天色這麽暗兩人可能連路都看不清楚更不用說疾步快走啦。

    “子誠找你有事張兄機會難得你不能錯過啊。”袁方稍微停步轉過頭來認真的看著張璁說道隨即也沒有耽擱馬上快步前進張璁一楞被夜風一吹馬上清醒過來急忙跟上袁方表麵上看起來非常平靜其實心裏卻起伏不定。

    幾天之前見過張信後經霍韜這麽一撩拔張璁心裏也存有幻想以為可以因此得以上位但是連續幾天都沒有動靜張璁慢慢回過神來覺得這隻是自己的癡心妄想。才見過一次麵人家怎麽可能把自己放在心上況且就算有動靜也不會這麽快的。

    希望雖然沒有破滅但是原本熱切的心慢慢冷卻下來。張璁重新恢複冷靜越覺得自己可能隻是庸人自擾可能人家隻不過是給好友麵子隻是自己一廂情願以為可以憑此攀上關係實在是惹人笑話。

    當張璁心中的希望之火快要熄滅之時袁方的出現卻讓他重新燃起看袁方急切的模樣張璁可以肯定這事情肯定是真的。雖然不明白張信找自己有什麽事情但是正如袁方所說這是個機會。絕對不能失去。

    當到達張府之時張璁這才清醒過來暗暗整理儀容儀表穩定心中激動地情緒麵帶笑容的與袁方一同走入府中越是這個時候越要沉著也隻有像張璁這樣經曆豐富之人才能如此若換成袁方他們恐怕早就慌亂不已。

    “張兄你可來了。子誠在書房內等你。”看到張璁前來孫進幾人眼睛一亮連忙上前去招呼雖然幾人不知道張信所說的是什麽事情但是隱約知道這事與皇帝有關想起張信說他們不能勝任心情自然十分複雜。

    但是連張信地舉薦他們都能拒絕。片刻之後也隨之釋然起來。也由衷希望張璁可以得到這個機會。畢竟他們幾個還年輕。況且有張信在朝中。也不擔心以後地前途。而張璁與他們卻不同。沒有機會地話這輩子到此為止啦。想到這裏。幾人也沒有多與張璁客套。忙把他領到書房。

    書房中點著幾根蠟燭。把四麵映得如同白晝一般。張信正在書架旁邊翻閱書籍。看到幾人湧進來。其中正有張璁。這個時候地張璁雖然有些茫然激動興奮。但從表麵上絲毫沒有顯露出來。但是眼睛裏卻不時透出疑慮之色。

    “你們幾個先出去。我有事與張兄商議。”張信雖然還沒有達到能看穿一個人內心地地步。但是從張璁聽到消息後。毫不遲疑跟隨袁方過來。憑這點張信可以斷定。這人絕對沒有臉上所表現出來地那麽平靜。無論是從年齡、經曆。還是心性都要比自己地幾個好友強。怪不得在原來地曆史中敢上疏給皇帝。與楊廷和為地百官抗衡。

    其實張信也知道。正是自己規勸過朱厚地原因。所以皇帝與朝臣地摩擦矛盾這才沒有這麽深。不然朱厚與朝臣關係鬧僵地事情早就傳遍京城。不像現在這樣隻有某部分人知道而已。若是與原來那樣。恐怕眼前這人早就上疏支持皇帝。以博取功名。

    袁方等人聽到張信地話後。朝張璁擠眉弄眼示意。然後笑容滿麵地退出書房。順帶把門關好。就在書房旁邊地涼亭內等候著。不斷地猜測張信要與張璁商談地事情。居然這麽神秘謹慎。此事肯定非同小可。

    “見過大人。”哪怕知道眼前之人比自己要小三十歲。張璁還是恭敬有禮地拜道。絲毫不覺得這樣有何不妥。不過舉止之間有些拘束。

    “過來坐。”相對而言張信就隨和許多從原來不適應別人的跪拜變為淡然處之再轉變成自己跪拜別人也成為習慣不得不說慣性的力量是多麽的強悍啊。

    “不知道大人此次相召有何吩咐?”張璁從袁方幾人口中已經了解到張信是什麽樣性子的人所以也不和他客氣謝過之後小心翼翼的安坐下來直截了當地詢問起來。

    “聽說張兄精通三禮?不知可有此事?”三禮之名始於東漢鄭玄指《周禮》、《儀禮》和《禮記》三禮是中國古代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中國政治製度、社會思想、文化傳統、倫理觀念影響很大毛澄之所以讓朱厚繼孝宗嗣其依據就是這三禮。

    “雖不敢說精通透徹但也頗有研究。”張璁口吻雖然謙虛但掩藏不住從眼睛裏透露出的傲色顯然對自己非常有信

    “如此甚好。”張信滿意笑道。

    “大人你這是……。”張璁迷惑不解問道心中去暗暗異常興奮雖然袁方說張信有事情找自己但張璁一直不敢肯定現在懸掛的心終於可以安穩落下自己長年努力專研三禮果然是正確之事。

    “張兄。如果有件事情交給你辦事成之後可以得到皇上的賞識但卻要麵對朝廷百官甚至於內閣大學士的指責說不定還要以身涉險卻不知道張兄如何選擇?”張信也沒有過多的輔墊。開門見山說道。

    反正不管張璁是真心讚成皇帝的意思還是為了前途投機取巧張信都不會在意因為就算沒有張璁還會有許多像張璁這樣的人站出來地既然如此就把原來屬於他的機會還給他吧誰叫他與袁方他們交好呢。

    得到皇帝賞識卻受到百官刁難張璁心中一動。隱約猜測出張信這話的意思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在禮部觀政的張璁雖然沒有權力參與政事。但對禮部尚書毛澄聯合百官上疏給皇帝地事情也有耳聞的。

    “大人所言的可是繼嗣之事?”張璁隱晦的試探道皇帝再三讓朝臣廷議這件事情在朝廷官員之中並不是什麽秘密所以張璁也了解這種情況隻要是有進取心地人對朝廷生地事情肯定格外留心而張信是皇帝身邊寵臣的事情滿朝皆知把這些消息綜合起來張璁已經明白張信這話地意思。

    “你很聰明。那你應該知道怎麽選擇吧。”張信微微笑道對聰明人相談的好處就是根本不用自己把話點透人家已經領會自己地意思。

    張璁此時心中正在天人交戰臉上陰晴不定根本不用張信明說張璁已經徹底明白經他的意思或者說是皇帝的意思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出來反對皇帝繼嗣但是這種事情地艱難險阻張璁非常明白。事成之後肯定是加官進爵但如果事敗朝爭可不是溫情脈脈的若是一時不慎的話那性命肯定不保。

    還以為這次來能有什麽好事沒有想到卻要自己進行一次賭博賭注就是以後的前途而且怎麽看贏的機會微乎其微張璁露出若笑。瞄了張信一眼。卻現他正輕鬆愜意的喝著茶似乎根本不在乎自己的選擇。

    心中閃過一道靈光。張璁忽然明白過來不隻是自己在選擇張信也是在選擇自己隻不過其中之一的人選而已如果自己不答應的話張信還可以讓別人來做這件事情而自己卻失去人生之中最大地機遇。

    想起自己已近知天命之年而對方還未弱冠就已經身居高位自古功名富貴不是憑白就來的再想到自己年少時的抱負以臥龍自許就是希望自己有一日可以騰飛九天不然自己忍受別人譏諷失敗七次還參加科舉到底是為了什麽剛明果敢是張璁的性格考慮周詳之後張璁毫不猶豫的說道:“能為皇上效力是在下的心願如有機會絕不推辭。”

    “很好這樣的機會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張信讚許笑道:“以後你會為自己今天所作出的決定而感到由衷歡喜地。”

    “有用得著在下的地方請大人吩咐。”既然已經作出決定張璁拋開雜念嚴肅認真的說道事關重大他可不敢有絲毫馬虎。

    “這是毛澄的奏折我希望你寫一份奏疏反駁皇上繼孝宗之嗣證明皇上繼承大統那是名正言順的根本無須爭議。”張信淡淡說道:“最好要有理有據讓朝廷百官無話可說。”

    其實事情根本不用這麽著急隻不過張信是想看看張璁是否真的精通三禮麵對這種事情的時候是否可以在片刻的時間內應對自如畢竟以後少不了要對百官爭論到時候可沒有這麽多時間給你細想。

    “大人且容在下思量片刻。”張璁接過奏折後快閱讀起來這麽短的時間要做到張信地要求確實是件難事但是張璁思維敏捷對經學典籍了如指掌尤其是對三禮了解得非常透徹須臾之間馬上想到該怎麽反駁毛澄地理由。

    毛澄奏折上說得非常明白要朱厚繼考宗皇帝嗣為孝宗皇帝之子還舉例說明情況以前漢哀帝和宋英宗原本是定陶王及濮王的兒子他們即位之後。沒有過份地追封生父生母反而稱前任皇帝為皇考承認自己的身份希望朱厚也能如此。

    “請大人指點。”張璁把自己反駁毛澄的理由寫出來後恭敬的交給張信過目。

    “很好。皇上看過之後一定非常高興。”仔細閱讀之後張信暗暗佩服張璁的才思敏捷展顏笑道:“張兄這次你可是立了大功皇上肯定會重重有賞。”

    “為皇上效勞是臣子地本份不敢有其他奢求。”張璁雖然心喜但是卻沒有表露出來畢竟不知道這件事情是否能成功呢。

    “請張兄再加以潤色明日我便可交給皇上。”張信開懷笑道沒有想到事情居然這麽順利。根本不用兩天皇帝肯定會龍顏大悅的。

    “請大人稍等。”接過張信遞來的空白奏折張璁稍微思考。提起狼毫疾書起來不久之後一篇文采並茂的奏章新鮮出爐。

    “張兄這裏有不妥之處你過來看看。”張信拿過奏折再次閱讀起來顯得非常滿意連連點頭表示讚賞忽然看到末尾的時候驚訝地叫起來。

    “在哪裏。”張璁心裏一驚。急忙走近仔細觀看張信所指之處有些遲疑說道:“大人這有什麽不妥?”

    “署名錯了。”張信笑道奏折後麵居然是寫自己的名字:“敢於直言不諱的是你你還怕別人知道你的名字啊。”

    張璁自己當然明白這份奏折的價值敢於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皇帝的人其中的意義誰都清楚張璁有些感激的看向張信然後按照他的吩咐重新再寫一份。最後在署名之處鄭重地附上自己的名字。

    “張兄若是將此疏上奏的話朝廷局勢必定變幻莫測以後地事情誰也不知道你可要考慮清楚啦。”張信凝重提醒道這不是在說笑奏折上交之後皇帝故然高興但是卻把自己擺到百官的對立麵上。後果真是難以預料啊。

    “若能為皇上盡綿薄之力。在下九死不悔。”明日會生什麽事情張璁心裏有數。但是他堅信自己這樣做沒有錯。

    “這幾日你在我這裏安心住下。”張信點頭隨後遲疑說道:“據我想來單憑這一奏折也難以成事你不妨以此內容加以完善再篇大論出來。”

    “大人放心在下明白怎麽做。”張璁答應下來覺得張信之言非常有道理腦子馬上急轉動起來開始構思起來文章來。

    “現在不急我們先出去吧他們在外麵也該等急了。”張信笑著提醒道:“這事子誠他們還不知情先不急著和他們說。”

    張璁微微點頭表示了解兩人走出書房的時候外麵的幾人連忙圍了上來七嘴八舌的詢問起來兩人笑而不答當張信宣布要留張璁在府中小住幾日之後眾人更加好奇但兩人始終閉口不談眾人隻好忍住心中的好奇對張璁的入住表示無比的熱情。

    夜暮已深眾人也不好再敘談下去經過張信的安排張璁跟隨仆役來到一間舒適雅致地客房之中仆役退下之後張璁安靜的躺在床上開始仔細的考慮自己做出的決定是否太過倉促根本沒有經過深思熟慮這樣做簡直就是拿自己以後的前途做賭注而且風險極高隨時有失敗的可能。

    思量片刻之後張璁驚奇的現自己根本沒有感到害怕或者恐懼心中反而充滿興奮與激動張璁早就已經厭煩數十年平靜的生活特別是見過京城繁華與官員們的權勢之後張璁再也忍耐不住寂寞覺得與其這樣平凡地繼續以前的日子不如轟轟烈烈的拚搏一場成敗故然重要但是其過程更加精彩。

    想到自己一個小人物居然可以與朝廷重臣博弈張璁渾身的血液開始沸騰起來把腦中的後悔與害怕完全拋棄想起張信的提醒張璁努力使自己冷靜下來反複思考自己以後應該怎麽應對群臣的刁難或者批駁。

    張璁非常自信自己所寫的奏疏肯定可以證明皇帝不用繼考宗之嗣依據十分充足完全可以說是無懈可擊。但不可不妨有人從中找到漏洞加以反駁張璁開始仔細的推敲起來對自己闡述地理由加以完善迷迷糊糊之中慢慢進入夢鄉。

    翌日清晨早朝過後。紫禁城乾清宮外張信看似與往日一樣在等候皇帝地召見但是心裏卻遠遠沒有平日的那樣平靜一但把自己懷裏地奏折呈給皇帝這正式宣告朝廷君臣之間和睦的關係開始出現裂痕禮儀之爭拉開序幕。

    張信十分的清楚這種事情自己根本不能置身事外除了緊緊地擁護皇帝之外自己再無其他選擇。就知道隨皇帝進京城肯定會惹上麻煩的自從朱厚進京即位的那天起事情就已注定朝這方向展。張信心裏不停的抱怨朝中的那幫大臣若是他們能退讓幾步成全皇帝的心願哪裏還會有這麽多事端認死理也要看情況而定總是揪著這些無聊的細節做什麽啊又不能當飯吃。

    “宣張信覲見。”乾清宮外的太監傳喝道。

    張信暗暗深吸一口氣事情已經到這個地步還有什麽可說的。自己又不是神仙怎麽可能改變人心反正千百年來已經有許多事實案例說明隻有緊緊跟隨勝利者地腳步才可以保全自己別人的死活以後再說。

    “吾皇萬歲。”在不是正式場合的時候拜見皇帝時地禮儀可以相對簡單些畢竟皇帝也是人看到有人整天磕頭跪拜的心裏也煩。

    “黃錦。吩咐左右退下。”看到張信前來朱厚心中充滿喜悅連忙對黃錦說道:“除非是要緊之事旁人不得打擾。”

    隨身服侍的宮女太監已經習慣當張信一來皇帝就揮去左右的行為不等黃錦過來趕傳令紛紛知趣的輕輕退到殿外隨時恭候皇帝的傳喚絲毫不擔心皇帝的安全。因為能進入皇宮內殿之人。都要經過數十次搜身檢查確定來人沒有威脅之後才可進入。所以張信沒有事情的時候很不情願進宮的還打算過兩天辭去管理內帑地職務呢。

    “臣有奏折呈上請皇上禦覽。”當殿左右都退下之後張信也不勞皇帝詢問掏出奏折恭敬稟報道。

    “黃錦把張侍讀的奏折呈上。”朱厚臉上泛起暈紅可見心情十分激動如果不是還顧及皇帝矜持恐怕他早就親自下去搶過奏折呢。

    “此議實遵祖訓據古禮朕父子皆全矣。”接過奏折之後朱厚迫不及待的仔細閱讀起來片刻之後拍案叫道說實話雖然朱厚把事情交給張信處理但是心裏卻不敢相信張信可以解決隻不過是想給自己一個安慰而已沒有想到僅過一夜張信居然給自己一個驚喜。

    “恭喜皇上。”雖然還不清楚事情的經過但見皇帝這麽高興黃錦怎麽可能不知情識趣自然也滿麵笑容的道賀起來。

    “張侍讀這張璁是什麽人啊該不會是你本家兄弟吧。”雖然興奮但朱厚還是留意到奏折末尾的名字心情舒暢之下也說起笑來。

    “啟稟皇上張璁是世前些時候認識的一位新科進士如今在禮部觀政聽聞禮部尚書毛澄上疏之事後出於義憤與良知決然上書給皇上以辯明禮製常論由於其位卑職微所以才讓臣轉呈請皇上寬恕其罪。”張信輕輕眨眼笑道按道理臣子若是想給皇帝上奏折或者疏表要經過通政司的張信這樣做明顯是不符合規矩。

    “位卑不忘國憂況且朕已經下詔清言路天下臣民若是有不平不憤之事皆可向朕上疏張璁此舉合情合法合理何罪之有。”朱厚明白張信的意思毫不猶豫地把事情定性以便日後堵住言官之口。(m.101novel.com)